2004-04-09 17:41:00blackish green

如果胡錦濤有投票權


【轉載】

BusinessWeek:如果胡錦濤有投票權,也會蓋給阿扁的!


【文◎陳宗逸】
三二○總統大選之後,連宋陣營因為不服選舉結果,藉由抗爭手段試圖挽回頹敗局面。由於此次大選結果將影響日後台灣與世界的互動關係,各國媒體紛紛長駐台灣,從三二○大選完之後,持續關注連宋陣營激烈反抗選舉結果的過程。對於台灣近日來的政治亂局,各國媒體大多評論中肯,相對於國內大型媒體一面倒傾向泛藍立場,世界各國媒體的報導,像是另一股清流。


連宋二人一直對於自身的外語能力很有信心,選前就曾經舉辦過所謂「中外記者會」,表現自己的「國際觀」,效果雖然差強人意,但依然讓泛藍陣營沾沾自喜。選後連宋針對選舉結果進行政治抗爭,再度於三月廿二日操作「中外記者會」效應,雖風風光光召開,然而記者會沒有發酵,也沒有增添成為連宋的政治資本,卻由於在記者會過程中飽受國外媒體的質疑,反倒弄巧成拙。


德國媒體:連戰簡直卑鄙惡毒

這場記者會後,國際媒體紛紛對於連宋抗爭有新的看法,德國第一公共電視台(ARD)就在一個叫做Tagesschau的新聞節目中,訪問參加連宋記者會的記者Klaus Scherer,藉由他的眼光來描述連宋的政治鬥爭。主持人問Scherer有關連宋要求重新驗票的事情,Scherer表示「不認為重新計票的結果,會比三二○開票當晚的結果更加正確」。他向主持人說,「國民黨是全世界最有錢的政黨。他們的候選人連戰出生自台灣最富有的家庭之一。我們回顧此地過去的歷史,如果有政黨在政治、行政、司法上貪污舞弊,那就是國民黨。」


接著,主持人又問Scherer,連戰不斷質疑這一次大選的結果,是否有什麼實際的證據?Scherer相當不以為然的回答:「連戰根本沒有說到什麼實質具體的事情,他只是不斷說選舉不公平,所以無效。他甚至呼籲支持者,現在才要開始在全國各地找看看有沒有什麼不尋常的事,但就是不去促進社會平和。」


Scherer更加重語氣評論:「連戰譴責陳水扁在選舉前被暗殺的事情是演戲,這個說法『簡直是卑鄙惡毒』。這個譴責比較可以說明連戰自己的狀況,而不是勝選者陳水扁的情況。」他也觀察到,陳水扁總統在暗殺事件之後,明確放棄指責中國安排刺殺的可能性,即使這種指控可能讓陳水扁贏得更多,但是國民黨卻還是不承認刺殺案的真實性,讓人無法理解。


英國BBC:連戰根本沒證沒據


除了德國第一公共電視台用強烈語氣指責連宋陣營之外,其他世界各大媒體也有相關評論,澳洲大報The Age在三月廿二日的報導中,評論「連戰再次顯現缺乏領導能力」( Lien has again shown that he lacks leadership ability);加拿大媒體Breaking World News也刊載「在陳總統同意重新開票和下週修法配合重新開票之後,抗議者的論調又轉向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三月廿三日記者會第二天的報導中質疑,「連戰指責選舉不公,卻提不出對方作假的證據」(Lien Chan claims the election was marred by irregularities, though he has provided little evidence of fraud.)。


英國公共電視BBC也有類似的指控。美聯社的新聞更是以強烈語氣嘲諷連戰,認為他「拿不出作票的具體證據,並且逃避關於是否相信槍擊事件是苦肉計的問題。同時他也對啟動國安機制是否使二十萬軍警不能投票的質疑裝傻。」


西雅圖時報:選民意志不能重來

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在一篇名為「台灣的民主」(Taiwan掇 democracy)的長篇專文中,為陳水扁總統叫屈,認為「連戰和宋楚瑜提出『槍擊事件造假』,然而這個指控卻很難被相信。即使指控是真的,根據該指控去主張選舉無效是一件危險的事」(Lien Chan and James Soong said that the shooting was staged is difficult to believe. Even if it were true, it would be a dangerous thing to annul an election.)。


西雅圖時報認為,「選舉是一個在某一天針對選民的觀感所做的票選。這一天不可能重來。選舉無效,代表摒棄選民在那一天表達的意見。一旦選舉無效的事件成立,等於必須重新選舉。而且主張選舉無效的一方,一定是輸家,因為這通常是出自政黨的行動。重選是不應該的,除非在原來選舉日選民的意願真的無法被確認。」



紐約時報:藍營大老無精打采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三月廿八日針對泛藍支持者的三二七大遊行後續政治影響,做出長篇專題報導。原本被認為立場相當傾向連宋陣營的紐約時報記者Keith Bradsher,也開始在報導中強烈質疑連宋陣營的訴求,並且以冷言冷語的筆調觀察到「總統府前廣場這邊的國民黨中央黨部,黨內大老們無精打采,他們承認,面對陳總統及民進黨的勝利,國民黨的選擇不多。」


Keith Bradsher並認為:「對於白宮的祝賀,此間廣泛認為是陳總統的重大勝利。」( the White House congratulations was widely seen here as an important victory for President Chen.)


而商業週刊亞洲版(BusinessWeek)更在最新的一期(三月廿九日│四月五日)的封面故事中,以「中國為何開始輕聲細語」(Why China Is Speaking Softly)為主題,評述因為陳水扁當選連任,可能引起台海雙方微妙的政經變化。商業週刊認為,陳水扁當選是北京最不願意看到的夢魘(worst nightmare),雖然表面上有街頭上面憤怒的抗爭群眾,但是北京可能終究會發覺,這樣的動亂搞不好終究會對北京方面有利(In fact, the turmoil in Taiwan may ultimately work to Beijing's advantage.)。


商業週刊進一步觀察到,中國當局很可能「有藉口質疑陳水扁的正當性,並且可以迫使陳水扁對中國採取一個更為懷柔的姿態,以減輕選舉後的緊張關係。」同時商週也敘述陳水扁上一個四年任期的期間,「中國已經成為台灣的第一出口市場,超過六成的台灣科技產業已經移轉到中國,此經濟整合的程度給了中國控制台灣一個更強的著力點」。


這篇報導引述CISA亞太經濟市場公司的高層表示,「如果胡錦濤有投票權的話,他會選擇投票給陳水扁!」(If Hu Jintao had been able to vote, he would have chosen Chen)這篇報導的結論認為,「當台灣情勢持續發展,中國多半會保持沈默。但他會靜觀,並等待。」(As the drama unfolds in Taiwan, China is largely silent. But it's watching. And wa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