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7 03:21:5024hrs

另一種大學。

六月就要到了,那是鳳凰花開的季節。

一個正在唸研究所的朋友陷入趕論文的瘋狂境界,她每天都抓著周遭朋友說:
「天哪~~我要瘋了我要瘋了!」、「我還要唸博士呀!今年六月我一定要拿到碩士學位!」、「為什麼大家都不懂寫論文有多苦?我想唸博士是該死的罪過嗎?真想對那些不是碩士的人大叫:你們都來寫寫看呀!看你們寫不寫得出來!看還有沒有人敢說風涼話!」

當然人在極度盛怒下的話,我們不必真的聽入耳,她不是真的瞧不起沒有碩博士學位的人,她只是快被論文逼瘋了而已。軒子今天在上<莊子.人間世>時,我深深覺得她應該來聽一堂課,也許她會好很多。

軒子也常想著,學位對於一個人到底存在什麼意義?

也許,是為了加薪或是賺更多錢。

也許是時勢所趨。

也許是為了累積更深厚的根基從事研究工作。

曾聽過一位手上有帶狀節目的女藝人說:「學歷根本沒什麼用。」就算她沒上過高中,她還是可以年收數百萬,比大部份的高知識份子多得多。當然她是快樂的,因為她的需求停留在物慾的層級,物慾滿足了,她的一生就完滿了。這是很容易的人生,除了數不盡的華服以外沒有別的風景。

一位教授則說:「學術的世界就如同下棋,而他下棋只是為了教導下一個人來下棋,達到撫己教人的功夫。」這是多麼謙遜又透徹的說法呀!然而並不是每個學者都有這樣的領悟,不停有學者投入自己的一生,在研究室裡為著不知有沒有結果的研究無聲的死去。是偉大,可是悲哀。

回到我朋友的例子,我曾反問她:「如果今年畢不了業,會怎麼樣呢?」她說:「當然是延畢一年!」「那,延畢會怎麼樣呢?」她瞪著我說:「延畢我就不能唸博士了!」「所以說,妳預知明年會死囉?」「亂講!我好好的明年怎麼會死?」「那為什麼妳說延畢就不能唸博士呢?」「總之我才不要延畢,會讓別人誤以為我是笨蛋!妳不懂啦!我是以後的博士耶!怎麼可以被人以為我是笨蛋?」

我瞠目結舌。哇!好、好艱深的邏輯,我怎麼聽得一頭霧水呢?

後來我歸納出,或許她是想要將自己的生命投入研究工作中,所以她才會表現得這麼急切。然而我又想起,她似乎一直沒提起,她一心要唸博士的目的是什麼?會不會,她只是單純的喜愛讀書?但,倘若她是真心喜愛,為什麼會瀕臨崩潰邊緣?

軒子回頭唸大學,是從英國遊學回來之後所做的決定。在工作多年、寫作多年之後,我漸漸覺得有種被掏空的感覺,當我重新回到學校,坐在課堂上面對來自各個專業領域的教授,我發現我的思考模式一直在改變,就像化學實驗一樣,不停有新的元素加入,於是我的腦中聚合了更多衍生物與反應物。我從沒想過要跳級,沒想過要雙主修,我不想催促自己非要在幾年之內達成什麼驚人紀錄,好讓記者再來採訪我,再寫幾篇關於「年輕女言情小說家是台大高材生」之類的報導。我覺得求學和寫作一樣,是很私人,很專斷的道路,與旁人無關。

時間是上天給每個人唯一公平的條件,在有限的人生裡,每個人可以自由運用自己的時間,然而,我們只能選擇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投入,而快樂與不快樂,就成了各自要承擔的風險。我看著她,覺得,她已有了憂鬱症的傾向,為何她在這樣不快樂的情況下,依然不肯停下來,放了自己一馬?別人的話有這麼重要麼?就因為擔心別人認為她是笨蛋,所以就把自己逼得那麼緊,變得歇斯底里,胡亂攻擊,難道這樣會比較好麼?要是此時別人丟給她一句「瘋子」,她會不會徹底放棄自己?

記得上散文課時,唸過蔣勳的<大學>一文,文中他提到他在歐洲旅行遇見一個老農,老農告訴他他所認為的「上大學」是在做什麼。

老人眼中閃耀著奇異的光,說:「……學習如何制定法律,在社區中為人們訂出是非的判別標準,解決人群間的糾紛。他們還要學習高貴的道德,學習如何從內心尊重別人,救助貧困衰弱的人,相信人與人可以友愛。他們也要學習對大自然的感謝,知道神的賜予應當公平分配,應當珍惜……大學中的青年,用我們勞動生產的時間去思考人類靈魂得救的問題;啊,那是極艱深的學習啊……」

如今大學差不多已成為一種職前學校,然而在我的教授當中,還是有十分重視我們人格養成的人存在。其中影響我最深的蔡璧名教授說:「只要比別人多唸幾年書,你的學歷就比別人高了,可是你要怎麼內視自己的靈魂、和自己相處呢?」

這句話,我想送給那位為了論文而近乎發狂的朋友,願她無處不自適,無處不可得。


全文by 喬軒
引用圖片來源:小哈的工作坊 鄭竹吟 http://vovo2000.idv.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