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4 11:07:44股台

勞保天花板只是病灶之一

.聯合報社論..在台灣經濟轉捩點上贏的策略
.聯合報黑白集.媽祖婆的信徒和眾生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會不會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
.聯晚午後熱評.勞保天花板只是病灶之一







聯晚/勞保天花板只是病灶之一

2015-09-13 14:44:56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勞工保險因為財務壓力,勞保天花板(投保薪資上限4萬3900元)面臨調高壓力。無奈勞保與其他退撫制度相同,各個環節因政治考量與常軌脫節,病灶已深,畸型的天花板只是其一,只能期待年金改革儘速啟動。

勞保天花板4萬3900元,在近20年只調高二次。20年來平均薪資成長、物價指數膨脹再多,所有勞工最高保障只到4萬3900元。隨著勞保天花板與實質薪資差距愈來愈大,高所得勞工參加勞保,繳保費意義大於領給付,勞保因此喪失更多保費收入的機會。

社會保險有互為保障意涵,保低不保高,惟當倍數比嚴重偏離各國保險常規時,高所得也落入老年保障不足邊緣時,國家社會責任難逃。一位薪資8萬勞工,投保30年,每月只能領到2萬多的年金,若是勞退又提撥不足,生存或不成問題,卻談不上生活。

勞保從費率、費基、平均投保薪資,到給付標準,因為立委不計後果的討好加碼成性,歷任執政者只求不在任內破產僥倖心理,改革時間磋砣。如學者所說,如果勞保天花板已到不能不改,全方位配套必須到位,否則寧可不動。

如果勞保不改革,現在壯年期的主力勞工,到退休時,一毛錢都領不到。這已不是下一代才要面臨的問題,這一世代的人馬上就會現世報。

台灣或許不是希臘,但已經「希臘化」。所有退休基金累計潛藏債務高達18兆,台灣沒有外債,這些錢都是向下一代預支,政府官員請別拿台灣沒有外債,所以不會像希臘自我麻醉。

政治良知要不懼壓力,為民眾謀取最大的福利。總統立委大選激戰時刻,民眾跟著搖旗吶喊之餘,不要忘記監督本質,才能避免參選人選後選票到手,翻臉不認人。




 

經濟/中國會不會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

2015-09-14 02:01: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演講時強調:「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在近月大陸歷經股市崩盤,經濟持續放緩,以及人民幣驟貶引發全球金融動盪之後,李克強信心喊話,意在化解市場浮動不安的情緒,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北京勢須作出更多努力,才能讓各國相信中國大陸有能力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經濟大國,不會是世界經濟風險的來源。

全世界都很擔心大陸經濟變化帶來的風險,是出於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陸GDP約占全球GDP總量的七分之一,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逾四分之一,而且大陸已晉升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是能源、糧食及各類資源的最大進口國,大陸經濟持續下行,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大幅放緩,尤其對那些高度依賴大陸市場的新興及資源型國家,更是一場經濟災難。

第二,人民幣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力日增,從2005年大陸實施匯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維持長達10年升值走向,對美元升幅逾三成,若以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估算,人民幣升幅接近五成,已成為最強勢的貨幣,也是近年全球貨幣戰中的穩定力量。但今年初人民幣開始由升轉貶,8月11日人民幣劇貶,更引發全球金融劇烈震盪,「中國不再為全球經濟遮風擋雨」的市場解讀,引發各國高度憂慮人民幣將大幅貶值及全球貨幣戰再起。

第三,2013年習李上任後,致力深化大陸市場改革,展現和世界經濟接軌、互利共進的企圖心,但兩年多來,市場改革幅度遠不如預期;從依賴出口轉向重視內需的經濟轉型努力,亦進展有限;近月股災大陸國家隊以強力干預手段救市,更暴露出北京對全面邁向市場經濟尚缺乏信心和準備。如果大陸市場改革不能繼續推進,無法和全球市場接軌,對大陸和世界經濟都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針對世界各國的擔憂作出幾項回應:一是目前大陸經濟雖有困難,但不會出現「硬著陸」,北京也有能力實現7%的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二是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絕不主張打貨幣戰。三是繼續致力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朝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健全資本市場,穩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

李克強的信心喊話,對澄清疑慮應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北京必須採取更明確有力的作為,來證明有能力兌現政策宣示及對世界的承諾。

首先,在穩住經濟方面,不能光是喊話,李克強表示大陸沒有超發貨幣,沒有搞大規模強刺激,但大陸貨幣供給存量迄今遠超過美國及歐盟;北京為股災救市估計已斥資超過1.5兆人民幣;大陸官方發布經濟增長統計數字,市場普遍不相信,充分顯示北京須有紮實、透明的穩經濟作為及改革行動,才能加強內部及世界各國對大陸的信心。

其次,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最大關鍵在於資金流向,光是8月大陸外匯存底就減少900億美元;較去年6月3兆9,932億美元的高峰,減少高達4,300億美元,顯示大陸資金外逃問題極為嚴重,如果此一趨勢無法扭轉,李克強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宣示,恐怕只是一句空話。

還有,李克強特別提出國際產能合作的理念,希望透過建設「一帶一路」,和世界各國聯手開發市場,打造互利共贏的世界發展和利益共同體。這樣遠大理想的實踐,需要的是區域和諧的大環境,惟有北京展現胸襟,致力化解日益尖銳的區域衝突及對中國崛起的疑慮,才能開展對外經濟的雄圖大略,也才是避免經濟戰的根本之計。




 

聯合/媽祖婆的信徒和眾生

2015-09-14 02:01: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日昨被星雲法師讚為「媽祖婆」,稱她必定當選。這番話,連綠營也大感意外。

當天,星雲法師一連誇讚了民進黨三個「媽祖婆」:一位是去年過世的前高雄縣長余陳月瑛,一位是現任高雄市長陳菊,另一位則是蔡英文。這天,正是高雄余家在橋頭老家封街舉辦「余陳月瑛紀念策展」,星雲應邀致詞,獻上美言,總是禮多人不怪。就像他說的,「台灣這麼多媽祖婆,一定會保護台灣。」

台灣媽祖婆多是好事,但更關鍵的,是媽祖婆的信徒們是不是真誠接受感召和教化。且看,在星雲誇讚蔡英文的同一天,三個女孩子組成的啦啦隊團體「伊梓帆」卻因應邀拍攝「挺柱」年曆照片,連續遭到綠營網軍圍剿霸凌,其後又被桃猿球團以「未報備」為由封殺禁賽。這些欺壓異己之舉,是媽祖婆的信徒該做的事嗎?

也是同一天,蔡英文赴台南參加她的募款餐會,在某五星酒店席開六十桌。當媒體在現場採訪赴宴的民眾時,一名女賓秀了一下手上的傳聞已久的「小英餐券」說:「就是一張五萬啊!」話猶未落,立刻遭一旁的工作人員喝斥「你在幹什麼」,並以近乎鎖喉的手法將她架走。這一幕,讓人看得目瞪口呆,也驚心動魄。

願意花五萬元買一張餐券,這位女賓是蔡英文的擁護者,應毫無疑問。然而,即使在這麼昂貴的餐會上,這樣的賓客竟然連對媒體說話的自由都沒有,還遭到黨工的粗暴對待,讓人不可思議。如果「一張五萬」的餐券是不能說的秘密,那麼,一場餐會即數千萬香火錢的進帳,小英的金庫究竟有多少容量,讓人好奇。

在媽祖婆眼裡,照顧信徒和守護眾生,應該是等重的工作吧?




 

聯合/在台灣經濟轉捩點上贏的策略

2015-09-14 02:01: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經濟正面臨轉捩點,出口連連衰退及經濟成長停滯,已逐步惡化為長期病徵,既有的經濟成長模式無以為繼。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正面臨十年來最大轉折,進入挑戰重重的黯淡時期已無可避免。兩岸經貿關係至為密切,大陸經濟變局嚴重衝擊台商生存發展,更考驗已行之多年的兩岸經濟合作路線。處於十字路口,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策略要如何抉擇,可說是下一任總統最大的考驗。

到今年八月為止,台灣出口已經「連七黑」,而且連續三個月呈兩位數下滑,是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儘管國發會解釋是全球性現象,非台灣獨有問題,但自二○一二年以來,台灣出口競爭力衰退問題已經浮現,且惡化速度不斷加快。更嚴酷的現實是,台灣比大多數國家更依賴出口,因而當出口不振成為長期問題時,經濟就陷入長期貧血式成長,乃至逐漸走向衰敗,這是當前台灣經濟最大的危機。

近十年大陸經濟的崛起和快速壯大,被馬政府視同為台灣經濟注入新活水的最大機會,因而推動ECFA及兩岸服貿、貨貿等協議,致力為兩岸產業合作搭橋等,都是在抓住大陸商機思維下的政策產物。儘管太陽花學運後服貿、貨貿等協議受阻,但馬政府和國民黨思維並沒有太大調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競選政見多次強調:台灣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乘勢而起」,即是代表性的政策宣示。

然而,現在大陸經濟不但已進入習近平所強調成長減緩的經濟「新常態」,而且更遇到前所未有的嚴厲挑戰:房市泡沫化、龐大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產能過剩、人口快速老化等問題,沒有一樣容易解決。最近又遇到股市暴跌危機,大陸國家隊救市亦未能力挽狂瀾;今年八月十一日人民幣遽貶,更是十年來最大的轉折,結果引發各國貨幣競貶及全球股災。國際專家解讀,北京此舉旨在宣示中國不再為全球經濟遮風擋雨,從而也為全球經濟投下新的變數。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大連舉行的「達沃斯論壇」演講時特別強調:「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但是,面對成長減緩、出口衰退、資金外流愈來愈嚴重、深化改革又受挫的嚴峻情勢,大陸經濟進入全面調整的黯淡時期已無可避免,對台灣經濟衝擊也將日益擴大。

大陸經濟調整對台灣的影響是多面向的:成長減緩將減少對台灣進口的需求;官方致力打造成經濟升級版,將使得台灣人才、技術資金愈發流向大陸;推動產業轉型換代,勢必加劇紅色供應鏈對台商出口的威脅。兩岸經貿發展從量變走向質變,大陸對台灣的競爭與威脅逐漸凌駕於合作與機會;台灣改變策略勢在必行,也是不得不爾的選擇。

面對經濟發展的轉捩點,台灣須快速改變舊的經濟思維和運作模式,進行全新的戰略部署。第一個須改變的,是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這在國內已有愈來愈高的共識,如果經濟發展能有更多內需及在地成分,例如住宅及都市更新、社會住宅擴建、長照服務和其他可以提升生活品質及因應社會老化的各種產業,則未來經濟成長動能就可從出口的「單引擎」變成出口加上內需的「雙引擎」,如此,因應全球經濟波動的能力就可大幅提高。

第二個須改變的,是賺容易錢的代工出口模式。台商「以大陸為工廠」,為國際品牌大廠接單代工,是以規模及成本取勝;現在紅色供應鏈崛起,規模比台商更大,成本更低,台商唯有轉進到「以質取勝」、靠創新研發及加值服務的新出口模式,才能建立永續的競爭力。這也是政府和民間共同的責任。

第三個須改變的,是兩岸經濟合作策略。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兩岸經貿又密不可分,排除大陸市場的單飛思考不切實際;但雙方經濟合作須從「政治思維」轉向「市場思維」,該合作的就合作,該競爭的就競爭,政府責任是在建立市場規則和排除不公平的競爭。回到市場思考,台商才會更具競爭力,這也是在兩岸競爭又合作的新情勢下,台灣贏的策略。

.聯合報社論..在台灣經濟轉捩點上贏的策略
.聯合報黑白集.媽祖婆的信徒和眾生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會不會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
.聯晚午後熱評.勞保天花板只是病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