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台灣的「應付主義」
聯合/腐蝕台灣的「應付主義」
富味鄉兩年前被查獲廿多款香油違法攙入棉籽油,遭新北市衛生局裁罰四.六億元;孰料,衛福部訴願委員會最近竟引智慧財產法院的判決,認為這不構成「攙偽或假冒」,撤銷處分。
無獨有偶,先前大統長基公司以棉籽油混充製成高價葡萄籽油,被彰化衛生局開罰十八.五億元;去年衛福部也以該案進入司法訴訟為由,基於「一罪不兩罰」,撤銷罰款。
兩案判決讓人愕然,也顯示了「應付主義」心態如何腐蝕台灣法治。第一,若衛福部撤銷兩案罰款是對的,那麼新北和彰化當初大手筆開罰,難道只是為了消民怨而對外做做樣子?第二,如果當初兩案從重開罰具有宣示作用,那麼躲在第二線的衛福部訴願會作出撤銷處分,豈無放水之嫌?三,衛福部若認為行政裁罰過重,為何不酌情降低罰金,而是全數撤銷?
兩案撤銷裁罰的理由,也南轅北轍。香油攙棉籽油已構成「攙偽」,蓄意欺騙,衛福部卻當成「標示不實」處理。而且,分明是消費案件,卻引用智財案例為業者脫罪,也嫌牽強。此外,企業同時觸犯刑事法與行政法,為何不能分別論處,卻說「一罪不二罰」?
環顧台灣,這類「應付主義」手法越來越多,中央或地方政府面對問題,多半只求避過風頭,而採取一時機靈的手段應對;待事過境遷,一切便恢復原狀,留下問題未決。以「紅點」設計博物館的漏水、地裂為例,市府的推拖拉,讓人見識了踢皮球的功力;而賴清德直到登革熱疫情無法收拾才願進議會,環保署宣布雲林禁燒生煤的禁令無效,卻無法阻止其自行其是。
這種種作為,無一不是在浪費行政力氣作「彼此抵銷」之事,困惑了百姓,也模糊了民主和法治價值。
經濟/Google務實開展「中國夢」的啟示
媒體報導,谷歌(Google)在撤離大陸市場五年後,最近正積極和中國政府接洽,很可能在今年內重新「登陸」。這則新聞,對照近來大陸受到股市震盪、資金外流等問題困擾,以及經濟欲振乏力、企業經營環境惡化的現象,顯得有些突兀,卻也凸顯企業為做「中國夢」的務實策略。
五年前,谷歌因Gmail用戶郵件在大陸經常遭受駭客攻擊,加上不滿網路審查制度,而選擇退出大陸市場。該事件成為當年重大新聞,並引發外界關於網路言論自由的熱烈討論,大陸官方則是大加撻伐,當地官媒也一陣圍剿。如今,谷歌決定重返大陸市場,是否意味當年逼迫出走的原因已經消失?谷歌與大陸政府之間的心結已經化解?
答案顯然不是這樣。對一黨專政的大陸政權而言,為求社會安定,審查互聯網內容和網站乃是政府的例行工作。習李執政之後,配合打貪行動,輿論也較過去緊縮,網路審查且有更加嚴格的跡象,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鬆綁,甚至有可能變得更加嚴格,谷歌不可能不知。
谷歌之所以改變初衷,主要是受到大陸市場龐大商機所吸引。過去五年來,大陸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網路應用App市場,據統計,目前大陸網民已突破6.5億人,網路普及率接近50%,手機上網人數也超過五億,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大陸高速發展網際網路、社群網路所衍生的巨大商機,谷歌退出後,本土企業競爭對手百度幾乎獨占了大陸市場;而廣受全球網民歡迎的谷歌安卓(Android)系統,大陸相關業者根本不理會谷歌授權,自行開發應用軟體商店,分食市場大餅,谷歌完全無法置喙。
谷歌錯失了這些商機,搜尋引擎業務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從退出前的高峰36.4%,逐年減少至2014年的1%;去年大陸當局採用防火牆遮蔽,全面封殺谷歌IP位址,所有谷歌服務都無法從大陸訪問後,目前谷歌在大陸市場的市占率已跌到只剩0.3%。這樣的處境對世界搜尋引擎龍頭、安卓手機系統業者的谷歌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在短短五年間,大陸市場已徹底改變,目前全球網路企業排名,市值最高的前十大,大陸公司占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四家。從大趨勢來看,全球網路市場已逐漸轉移至以大陸為中心的東亞市場,谷歌若想在全球市占率再締新猷,絕不能忽視大陸10億用戶市場。
谷歌正在與大陸主管當局洽談,有鑑於大陸網路審查制度短期內不可能放寬,谷歌積極爭取的是安卓端的Google play應用商店,而不是搜尋業務和其他服務。據報導,該項網路電商平台之設置,將考慮中國大陸特殊國情,谷歌承諾將依據中國法律,開發特別版的應用軟體,並配合大陸審查政策,控管官方認為不合時宜的應用軟體和服務,避免出現在網路商店。
谷哥欲藉Google play重返大陸市場的計畫能否如願實現,還有待大陸當局拍板;不過,谷歌針對大陸開發特別版App,並一再向大陸官方保證,將遵守法令,只提供經過大陸官方審核的軟體和服務,低調的表現,誠意十足。谷歌的如意算盤是,希望今年底能在大陸開設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網路商店,然後再爭取解禁旗下更多服務業務。這些商機對谷歌而言,將是能否持續稱霸網路服務業的關鍵。
大陸經濟崛起,民眾購買力提升,市場腹地令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跨國企業趨之若鶩。谷歌返回大陸再築「中國夢」,與一般跨國企業放不下大陸市場的心態沒甚麼差別。關鍵在於「中國夢」需要長期經營,谷歌經過五年的沉潛,終於體會其中奧妙,選擇Google play網路商店切入,不直接挑戰大陸網路審查的敏感神經,也不在乎短期不利的經商環境因素等策略,相當務實。這一套策略模式,值得有意深耕大陸市場的企業借鑑參考。
聯合/北京應先回到布胡熱線的九二共識
從太陽花、反課綱,到李登輝的「脫古改新」,至洪秀柱一度提出的「一中同表」,及蔡英文的「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推動論」,皆可在最近引發的抗戰史觀辯論中找到根源。
由於中共迄未放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的史觀,致使北京在這場史觀辯論中陷於自我矛盾。
北京必須承認,中國(當然是中華民國)抗日導致了台灣光復;但北京一方面談台灣光復,另一方面又如何主張屹立於台灣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這是矛盾。而北京既然宣示「共用史料/同修史書」,勢須在抗日史上重建中華民國的地位,則又如何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這也是矛盾。
兩岸對於中國史觀的種種歧異,主要源自北京在兩岸史觀的種種自相矛盾。一方面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一方面又要台灣維持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一方面主張「一中框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又始終未曾說明何謂「一個中國」。若北京不言「一個中國」是何意義,則究竟要維持什麼樣的「一中框架」?
北京不可能接受「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但亦不可能主張「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的定義若不能確立,兩岸的史觀也必呈分歧。解決之道,北京應先回到布胡熱線中所主張的九二共識。
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胡錦濤在熱線中對小布希說:「中國大陸和台灣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談判,也就是雙方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其定義各自表述。」
胡錦濤的見解,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此說雖未對「一個中國」作出最後的定義,但也為「一個中國」的定義保留了必要的空間。一、此說至少否棄了「中華民國已經滅亡」的史觀。二、此說接受了雙方可對「一個中國」的定義「各自表述」。三、此說確立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兩岸談判的「基礎」。
然而,近年來北京卻將「九二共識」狹隘地視為「反對台獨」的同義詞,這使「九二共識」失去了許多原有的空間。因為,在「借殼上市/心靈台獨」可能成為新常態時,「反對台獨」將成無的放矢。在此情勢下,九二共識必須從「反對台獨」的負向思考,回到「一中各表」的正向思考,然後再設法經由「大屋頂中國」的思維,提升並重建「一個中國」的定義。
也就是說,在「借殼上市/心靈台獨」的新常態下,「反對台獨」已形同對稻草人喊話;真正的對策,應在「回到法理中華民國/回到中華民國憲法」,不能再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這種「弱肉強食/生吞活剝」的史觀。且看:如今連台獨都「借中華民國之殼上市」,只剩下北京還在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
倘若台灣明年大選又見政黨輪替,北京在「九二共識」的操作不外三途。一、只要蔡英文含含糊糊地說得過去,也就不必堅持她必須說出「九二共識」四個字。二、必須說出「九二共識」四個字,而且要對《台獨黨綱》作出明確處理。三、必須說出「九二共識」四個字,但雙方可在「九二共識」的定義上創造空間。
看現今情勢,北京似乎不可能丟掉「九二共識」四個字。丟掉這四個字,習近平對美國及對大陸內部的威信將受重創;在台灣,綠的能躲過這四個字,就不會再將北京放在眼裡,藍的失去這四個字則必告崩解。所以,為兩岸可能出現的新局計,應以前述第三途較符雙邊利益。這第三途即應建立在布胡熱線所揭示的「九二共識」之上,只要民進黨屆時以「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理解並發展九二共識」相回應,兩岸即可繼續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和平發展。
面對明年兩岸可能出現的新局,民進黨不可能再走「正名制憲/法理台獨」的路線,因而若連「九二共識」都予以否定,將連「一中各表」的陣地亦告失守,不堪設想。北京方面,則若欲挽回「借殼上市/心靈台獨」的情勢,就必須引導民進黨回到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但北京若謂「中華民國已經滅亡」,將教民進黨回到何處?
也就是說,未來兩岸對話的新語彙,不應再是負向思考的「反對台獨」,而應以「一起回到真正的法理的中華民國」為正向表述,並據此相互檢證。倘非如此,北京、民進黨及泛藍三方面,皆無以節制「借殼上市/心靈台獨」的持續發展。
有此認識,北京就應先回到布胡熱線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上一篇:當家做主才要捍衛中華民國?
下一篇:國防需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