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9 旅之卷038~福建龍海:白礁慈濟西宮
《慈濟宮》有青礁、白礁兩處,皆奉祀北宋名醫吳真人。「青礁慈濟宮」位於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青礁村岐山東鳴嶺,離廈門
慈濟宮之始應為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群眾在吳真人煉丹成神之地“龍湫坑”建造的「青礁龍湫庵」。南宋紹興廿一年(1151年),高宗賜建“五殿皇宮式”的大廟,名為「青礁龍湫廟」。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孝宗賜廟為“慈濟”,因此稱「青礁慈濟廟」。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下詔“改廟為宮”,由此大道公廟開始稱「青礁慈濟宮」、「白礁慈濟宮」,前者為東宮,後者為西宮。
為什麼又有東宮、西宮之分呢?
慈濟宮之所以有東西宮之分,是因青礁慈濟建廟後,漳泉各地的大道公廟每年都要到青礁謁祖進香,又都集中在
「龍泉井」相傳是吳真人為患者洗滌傷口的泉水
明成祖皇后所賜之「國母獅」
到了明代,吳真人之再傳弟子治癒永樂帝皇后的痼疾,皇帝特命匠人雕鑿了一隻「國母獅」,專程運到白礁慈濟宮,送給保生大帝。這隻奇特的石獅至今仍在廟中,石獅右掌還高舉著吳真人的「夲」字印鑑呢。
白礁慈濟宮內之古石碑
台南學甲慈濟宮建廟後,每年十三莊民都會於大道公誕辰時,迎神像返回祖籍白礁鄉謁祖,此即所謂的“上白礁”。後因海峽兩岸交通斷絕而停止,改為遙祭方式。
“上白礁”謁祖祭典是學甲鎮一年一度的大事,其活動內容包括祭典和繞境。祭典當天,一大清早,先是地方官員、各地角頭和善男信女們入廟行禮膜拜,接著把保生大帝請入神轎,便展開熱鬧沸騰的繞境儀式。隊伍由聞名的百足真人「蜈蚣陣」領軍,信徒們排成長龍匍匐在地,讓蜈蚣陣由頭上跨過,據說有消災解難的神效。蜈蚣陣後是各式各樣的藝閣武陣、香團神轎,在喧天鑼鼓的助陣下,浩浩蕩蕩沿街遊行。
吳真人本名“夲”(ㄊㄠ),同安白礁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時隨父下海捕魚,後因父患惡疾、缺錢醫治而死,其母勞累過度,相繼去世,從此他矢志學醫普救眾生。初學蛇醫,後離鄉背井,周遊名山古剎,求“東漢華陀”之術,十七歲時已精通藥理醫術,回鄉時在青礁岐山東鳴嶺龍湫坑住下,親自鑿井取泉,採藥草煉丹煎藥,以醫濟人無貴賤,按病施藥如矢破的,擅長銅針治病,手到病除,藥到疾愈。當朝皇帝宋仁宗母親的奇疾頑症乳癌,也被他所治癒,因而名揚天下。
畫中菩薩的鞋子不管從那一邊看,鞋尖都正對著你,神奇厚!
後殿奉祀聖父協
殿旁還祀有白礁王姓的祖神「開閩王王審知」,及陪祀「護國公」
吳真人本著為人治病的獻身精神,四處尋求藥草,一次因採藥墮崖,於景祐三年
慈濟宮旁市集入口之「恩榮」石牌坊
牌坊寫著“旌表故儒士王天佑妻何氏坊”,是清廷表彰王天佑的妻子何氏在丈夫死後能貞烈守節、恭敬侍奉公婆而立的。而正中“恩榮”二字,代表了皇帝欽賜,歷來官員到此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規矩,表示其對表彰者的崇敬。石坊班駁的外表看得出已歷盡滄桑,但是上面雕刻的圖案仍清晰可見。整座牌坊巍峨高聳,毅然而立,似乎在向世人宣告著一種不可侵犯的神聖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