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7 20:49:21台北光點

解析我國經濟成長的困境(一)


* 陳博志 2012年9月27日

經濟成長是指全國總生產的成長,而總生產增加的來源可粗分成三類:第一、要素質量,即人力、土地、資本等可拿來從事生產之生產要素數量的增加和品質的改善;第二、生產效率,即組織運用生產要素之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包括更好之技術、企業家、法令制度,以及更高之利用率或更低之失業率;第三、國際機會,即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比較利益,將產品或生產要素以更高價格賣給外國,或以更低價格由國外買入。這三類基本成長來源都很重要,但在不同時期各個來源可以擴大的空間並不相同,因此成長策略的重點也不相同。

台灣經濟成長初期 得力於要素質量和國際機會

在台灣經濟成長的初期,要素的質量是最重要的成長因素。先民努力生更多小孩,開墾更多土地,建更多灌溉溝渠和養更多牛,生產就逐漸成長。日本占領台灣之後快速引進新的品種和耕作方法,即是透過生產效率的提升讓生產成長。但那時期更重要的成長來源是國際機會的擴大運用。依技術效率提升而增加的生產能力,若非產品可高價銷到日本和國際市場,就無法實現為生產以及所得快速的成長,反而會形成失業和生產過剩的情況。

戰後一直到1990年代,雖然要素質量和生產效率也仍有重要貢獻,但國際機會還是一直居於最重要的地位。不過近二十年情勢已經不同,很多人卻仍迷失在過去的成長經驗中,過度強調國際機會,而忽略了要素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正確發展方向,因此使我國經濟成長陷入困難。

由過去的經濟和經濟理論來看,利用國際機會當然是絕對重要的事。在全球化的時代,任何要成功發展的國家都不能不利用國際市場以及國外的技術和資源。日本時代台灣若不能將糖和米賣到價格較高的日本,我們生產的米和糖會太多賣不掉而跌價,然後只好減產,很多人和土地沒有別的產業可做只好失業,我們也就不會有那麼快的經濟成長。戰後若非美國為主的先進國家開放市場,讓我國勞力密集產品大量出口,我們也會有很多人力乃至儲蓄不知要做甚麼用,因此也就不能有工資快速上漲和經濟的快速成長。這種經驗使我們瞭解國際市場的重要性,也認為貿易乃至經濟自由化以使人民更方便利用國際市場是個重要而正確的策略。

但很多人卻未瞭解,自由化和國際市場的利用雖是必要的策略,卻是一個有極限的策略:當我們完全自由化之後,我們就無法藉著更自由化來使經濟更進一步成長。從極少利用國際機會開始,利用愈多的國際機會可使我們有愈多產品賣到更好價格且生產更多產量;但當我們已高度自由化和利用國際機會之後,進一步自由化所能增加的利益就相當有限;到完全自由化之後,也就不再有藉自由化而成長的機會。就像呼吸空氣是健康和生存的必要條件一樣,當我們已呼吸充分的好空氣之後,我們雖仍要維持呼吸好空氣,卻不能藉呼吸更多好空氣而更健康。

在國際經濟高度自由化之後,我們固然要繼續維持高度自由,卻已很難以更自由做為新的成長來源。已有夠多好空氣之後,我們要藉更好的營養、運動和生活習慣來增進健康。已高度自由化和利用國際機會之後,我們要以提高生產要素質量及效率來做為成長的來源。可惜近年來政府卻過度迷信國際自由化的效益,而忽視生產要素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提升。

政府未真正努力提升人力品質

人力是最根本的生產要素,但我國的出生人口已長期下降,可新加入勞動力的人數也開始下降,這當然會使我國的成長潛力相對下降,短期內我們雖無法改變勞動力人數下降的趨勢,但人員品質的提升應大有可為。只可惜政府並未真正努力提升人力品質。

我們重量不重質的大學教育可說把更多年青人引入無法或不願工作的歧途,但政府卻愈毫無改善的努力,只是用延後畢業和補貼僱用等方式,來掩飾部分人力過剩或能力不足的事實,甚而用引進陸生來掩飾部分大學缺乏有用之教育能力的罪過。十二年國教只求以花錢和免試升學討好人民,缺乏因材施教以使青少年潛力更有效發揮的規劃與改革。政府未能提高長期生育率,只為了一時提高出生率的數字,甚至不惜鼓吹龍年的迷信以讓龍年出生率暴增,而不管今年新生兒將來可能面臨較大的升學競爭及較差的教育培養。

土地有限又放任炒作 不利成長

經濟學上把各種自然資源都歸為土地這項生產要素,不過由於我國其他自然資源不多,主要的自然資源就是真正的土地,而我國人口密集度在全球名列前茅,每人平均可耕地面積也幾乎是最少,我國的土地制度與政策更造成大量投機炒作和浪費,因此土地乃是我國成長的限制因素而非成長來源。

同樣能力的一個採蘋果工人,在土地廣大的國家可有大片便宜且不必施用大量農藥肥料的果園可採,那一大片果園所生長的蘋果價值大部分都可以成為他的工資。但在台灣他可能只有一小塊高山果園可採,其中地租、農藥、肥料以及運輸成本都很高,因此可留下來的工資就比外國少很多。所以台灣人民生在這每人土地較小的國家已相對不利。

而政府領導和放任土地炒作的結果,不動產價格愈高,在任何產業可以留下來當工資的錢也愈少。台灣過去人民的努力及國際機會所帶來的生產,有極大部分因而進入地主和投機炒作者的荷包。那些因土地獲利的人若未把大部分收入重新投入國內生產用途,我們就像被外國課走一大筆稅金,一般人民的所得和國際競爭力也將因而偏低。所以我們雖然無法增加土地面積,但仍有不少藉更好之土地政策來提升競爭力和真正所得的空間。

資本成長速度低 經濟成長自然慢

資本是最可能累積的生產要素,我國以往也藉資本累積做為成長的重要來源。然而近年來人民雖還大量儲蓄,國內投資卻節節下降,2012年預計全國的淨投資金額將不到2007年的六成。這使我國資本成長的速度比以前緩慢很多,資本和人力的成長都變慢,土地不能成長,經濟成長率當然變慢,甚至可能衰退。我從約兩年前就一再提醒政府國內投資減少的事實,但政府毫不關心,仍繼續高唱其無效的海外招商。政府不僅無法提出有效改善國內投資的對策,反而用一些錯誤或個案的說法來誤導人民,不讓人民瞭解投資大幅減少的事實。

政府和部分學者以可以提高國內投資並減少對中國投資作為鼓吹ECFA的理由,儘管當時我已指出其道理和研究方法都錯,政府卻仍一意孤行。如今事實恰和我當時的分析一樣,國內和外人來台投資不增,對中國投資反而增加,但政府和一些人士仍然昧於事實地宣傳ECFA的利益,並繼續鼓吹產業和資金外流的好處。

由上述分析可看出,雖然政府極力鼓吹自由開放,但藉更進一步自由化以利用國際機會帶動經濟成長的空間已經很少或甚至沒有。生產要素質量雖仍有些提高的空間,但政府卻未採取正確的對策,甚至放任土地炒作而鼓勵產業和資金外流。因此,「提高生產效率」或許是人民最有機會的努力方向。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智庫榮譽董事長,為臺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布蘭森專欄/客戶&對手…你的事業貴人
*經濟日報╱布蘭森 2012.10.08 
 
創業家的職涯之路走得很辛苦,他們終日勞碌、犧牲奉獻並冒險,一路上還可能相當孤單。當遭遇不知如何解決的難題時,由於要找到提供資訊的管道及能求助的人可能很難,你可能因此陷入困境。
 
這就是我在1969年碰到問題的寫照,當時19歲的我創辦唱片郵購事業,我未向家人、朋友或導師請教如何執行商業計畫,認為自己了解一切,直到我愚蠢地決定靠走私唱片逃稅。被英國海關官員逮捕的我在監獄待了一晚,不知會面臨什麼下場。(幸運的是,海關同意只要我支付3倍的未繳稅金就不提告。)
 
我們有時會犯下愚蠢錯誤,這告訴我們創業家應一開始就聽取意見。你除了需要知道如何改善生意、跨出事業的第1步外,未來職涯中你也需要有人提供意見。當企業仍在籌備階段時,要把你的產品及服務與對手完美區隔可能很難。四處觀察或許是這個階段你唯一要做的事:其他領域中最好的產品與服務構想將能協助改進你的產品和服務。
 
我和我的團隊從錯誤汲取經驗,並從開辦維京唱片(Virgin Records)和維京音樂(Virgin Music)學到許多。到了創辦維京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時,我們知道顧客已對維京的產品和服務很滿意,而這將使他們持續光顧。當你的企業開始營運後,你需密切注意顧客是否滿意你的產品或服務。安撫失望甚至生氣的顧客可能很難,但你不應推辭打電話的責任,而把他們留給最前線員工應付。
 
親自為來電求助的客人解惑,或瀏覽推特(Twitter)等社群媒體上的評論並回應抱怨,能讓你有所成長。如果小問題開始浮現,你和你的員工可能最早發現。另外,你也能從同業手中蒐集大量實用資訊。如果對手的構想獲得成效,你和你的團隊應給予肯定,這或許能驅使你創造更偉大的成就。
 
你有時也能從對手的反應中學習,例如1990年代英國航空想盡辦法要讓維京大西洋航空退出市場,我知道我們已漸入佳境,否則他們不會找維京麻煩。維京強調提供優質服務的理念對英航是極大威脅,我們了解後便加倍努力。另外,你也需保持消息靈通。成功的創業家掌握國內外市場脈動,關注市場消息或許能為你帶來優勢。(我常看經濟學人和金融時報)。
 
有時你會碰上只有曾待過你的職位的人才能理解的特殊問題。建立能讓你在困難時尋求建議的諮詢網絡很重要─試著求助當地的商業團體和產業協會以取得相關資訊。如果需要同儕提供意見,你也可以嘗試在許多很棒的網路論壇請教其他創業家。我喜歡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特別是小型企業版,因為你在那裡一向能獲得回應。
 
最後,有時你可能只是需要最了解你的人出手協助。我母親教過我一些最棒的商業知識,當我年輕時,她一直鼓勵我追求創業興趣;而我遭遇困難時,她也是我第1個求助的人。讓母親為你支付保釋金不會是你願意發生的事,但我很感謝我母親這麼做!所以你得聽母親的話。回想1969年的遭遇,我母親的建議可能就是當時我需要的東西。
 
(作者Richard Branson是維京集團創辦人/編譯林文彬) 


管理學/舊不如新 邊做邊改
*戴士杰 2012年9月27日

「你上次提案的那份投影片寫得不錯,可以給我嗎?」

「哇,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我找一下。」

兩小時後,「你怎麼這麼久還沒給我啊?平常的你不是動作很快嗎?」

「我早就不知道丟到哪兒去了,乾脆重新寫一份給你比較快!」

(昏倒……)

***

多年前,我看到一個美國心理學家拍攝了一支影片,目的是觀察不同思路的孩子如何用扮家家酒的玩具蓋一個主題樂園並進行拍攝。

一般的組別要不就是各幹各的,互不搭理;要不就是討論半天才開工。其中有一組孩子特別特殊,他們簡短的交換了一下心得,就開始分工合作,但是他們並未蓋得特別快,因為他們似乎會看自己的作品不滿意之後,就整個拆掉重來。

在拆除的過程中,他們毫不手軟,彷彿是不在乎失去既有的成果一樣,很快地拆除又很快地重建。我們一開始以為他們是天生的完美主義者,但結果又不如我們想像的細緻。後來才知道,他們只是在進行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工作方法──試誤法。

當然人多少都會試誤,但是要像這群人一樣能夠快速地試誤(快速嘗試、又快速放棄,重新來過),的確牽涉到一些天分。

例如,他們必須很擅長概念思考,在腦袋有大概的方向和雛形,然後盡快地將試作品建立起來,藉實物發現他們當初思考的概念是否有誤。

此外,他們也不能太拘泥於細節,否則會牽掛著努力過程中花費了多少苦心、花了多少力氣,越想越捨不得。由於記性不佳,導致他們腦袋一拍,就很容易決定重做。

他們也必須要有點急躁,否則一旦前功盡棄,很容易就乾脆不嘗試或不努力了。這樣的人有點像是所謂的「水平思考者」,與其把所有資源投入在一個地方,失敗了以後一蹶不振,還不如一見苗頭不對就趕緊調頭,重整旗鼓,換個方法再次挑戰。

這樣「寧可重來」的個性當然很適合摸索一些未知的任務,或者是很快學會一些新事物。但是,一個需要反覆執行,一成不變的任務,對他們來說就很吃力,因為通常很難有所累積,他們會覺得過去的作法已經不合時宜,必須重新思考。反過來講,一個環境變動快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或是不可落於俗套的職務或產業,對他們來說便十分合適,因為他們總是會找到「新方法」來處理「舊問題」,滿足他們「喜新厭舊」的天性。

(作者為慎思顧問公司創辦人。取得國立中山大學MBA學位後,從事顧問工作。曾擔任報章雜誌專欄作家,著有《向司機學管理》一書。目前在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授課,並任教於高雄應用大學)


酒精汽油知多少
*豐華 2007年11月15日

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尤以石油為最。 這一波的原油價格上漲,也促使台灣積極開發替代能源。 其中頗為看好的「酒精汽油」究竟利弊何在?

最近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直逼每桶原油百元美元大關,所帶動的汽油價格調漲更是牽動廣大開車族的心。加上最近台灣一般物價也水漲船高,一時間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

這裡先講個故事舒緩一下心情:

1970年時,當時全世界的原油儲存量與年消耗量分別是5,300億桶與165億桶。按照這個數字計算,全球原油約32年(5,300/165=32.1)就會被消耗完,也就是按理說,2002年時,人類就沒有原油可以用了!

然而實際上,2000年時,全球原油實際儲存量不但沒有消耗殆盡,反而增加了一倍,到一兆桶!年消耗量也增加了100億桶,到達260億桶。算一算,原油可用年限還有近40年。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節錄自「The Invisible Heart: An Economic Romance」(台灣翻譯書名為《愛上經濟》)的有趣故事,是典型市場供需的例子,它是要告訴大家,經濟問題可不是一般的加減乘除。簡單說,原油價格上升時,昂貴的價格會讓人減少使用量;同時,也可能促使探勘發掘新油礦,或是促進替代能源的發展,而使得原油不會真的「用光光」。

長期以來,國際油價一直處在高檔,而且頻頻飆漲創新高價。各國開始競相加速發展替代能源與再生能源,美國、巴西、歐盟、日本等國積極投入酒精汽油研發,酒精汽油的研究與推行早已成為不可抵擋的世界潮流,其中又以巴西和美國的成效最為可觀。目前全球替代能源占能源消耗的比率為13%,發展中國家為6%,巴西最高為43.8%。

台灣嚴重缺乏自產能源,進口能源依存度從1985年的88.2%上升至2005年的97.9%,進口石油依存度更高達99.9%。近十年來,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每年以5.6%的平均年成長率增加。政府為促進能源多元化,透過產、官、學界長期的研究,其中包括發展「生質能源」政策。所謂生質(biomass),是指生物(包括動、植物及微生物)來源的有機體,而生質能源泛指一切可以由生質轉換得到的能源。

台灣酒精汽油的來龍去脈

生質酒精屬於生質能源的一種,是利用糖質(如甘蔗、甜高樑等)、澱粉(如甘藷、玉米)與纖維素作物轉製成之酒精,也是一種再生能源。植物纖維轉化酒精的製程,是將纖維轉化成五碳糖或六碳糖,再將糖發酵成酒精。以酒精汽油來說,料源必須是糖類或澱粉類作物,例如美國、巴西分別選擇當地盛產的玉米、甘蔗發展酒精汽油,巴西的製程是將糖發酵成酒精。台灣規劃利用休耕農田種植甘蔗、番薯等能源作物,研製酒精汽油(台灣同時也在研發生質柴油)。

2006年初,酒精的國際行情是每公升15元,而國內汽油每公升的出廠價約是13元。當時,經濟部成立一個「生質能」推廣任務小組,推動全球首創將稻稈等農業廢棄物纖維轉化成酒精汽油,預期目標在三年內作出每公升成本5至6元的酒精汽油。屆時,向來毫無經濟價值的芒草、稻稈等農業廢棄物,以及甘薯、海藻等,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一變而成為纖維轉化酒精汽油的植物。依目前國內每年農業廢棄物數量,可生產100萬公秉的酒精汽油,約是國內汽油消費量的十分之一。

台糖研究推動蔗糖提煉酒精,但是由糖轉化成酒精的成本相當高,除非成本調降,否則根本沒有競爭力。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等相關單位研究發現,番薯是較適合的料源番薯富含澱粉,可以製成酒精汽油。番薯成本較低,台灣種植番薯歷史悠久,番薯對栽培容易,產量高,生長期只需五至六個月即可收成。當然,用來產製酒精汽油的番薯,必須要有豐富澱粉,與供作食用品種不同。

由蕃薯提煉成本低,生產汽油酒精的經濟效益較高,跨部會與會官員及學者專家形成共識,決定將蕃薯列為再生能源重點作物,並發展藉由蕃薯提煉酒精汽油之產業環境。農委會正在評估利用番薯產製酒精汽油的成本。

台灣目前規劃種植5公頃及30公頃的甘蔗及甘薯,由政府部門以保證價格收購,預計可分別產生350公噸及900公噸的原料,作為小型酒精量產試驗,生產30公秉及240公秉的酒精。2005年台灣番薯種植面積為10,231公頃,產量213,991公噸,產值近新台幣26億元。此計畫如果成功,不僅可減輕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同時增加約17萬人的工作機會。

放眼全世界,目前其他國家尚無以番薯產製酒精汽油,台灣利用番薯產製酒精汽油深具天時地利的利基,一旦成功,將獨領風騷。

酒精汽油的優勢
1. 酒精含氧量高,燃燒效率高,有助於降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等毒性物質的排放。估算每公秉酒精汽油將可減少2.1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2. 酒精汽油具有高辛烷值,可以取代污染環境的含鉛添加劑來改善汽油防爆性能。
3. 酒精閃火點與自燃點皆較汽油高,因此酒精汽油的儲存安全性比純汽油高。

酒精汽油的劣勢
1. 酒精對銅、鋅、鋁等金屬具腐蝕性,對彈性材料亦會造成膨脹、軟化及老化等影響。
2. 酒精汽油會增加氮氧化物及乙醛之排放量,酒精也會造成汽油的蒸氣壓增加,影響駕駛性能。
3. 酒精的吸水特性易讓汽車油箱底部及儲油槽產生腐蝕,並因油路不順及辛烷值不足而產生燃燒不完全的現象。
*因此,如果車輛想要使用酒精汽油,如果車體燃料管道的電路絕緣、墊片等材料如果會產生上述問題,則必須等該零件更換以後,才可以適用酒精汽油。

各國使用酒精汽油的異同

今年9月29日經濟部啟動「綠色公務車先行計畫」,台北市內的中央與地方公務車輛率先試辦採用「E3酒精汽油」,預計2009年擴及高雄市,未來視市場接受度再進一步推廣。

目前台灣中油推出的「E3酒精汽油」,所謂「E3」就是指一般無鉛汽油中摻配3%生質酒精而成。巴西已有酒精含量高達93%的E93酒精汽油,歐盟容許酒精含量達85%的E85酒精汽油。歐盟25個會員國目前的汽油法規容許E5摻配,歐盟生物燃料計畫要求於2005年傳統燃料如汽油,應至少摻配2%的酒精或其它生物燃料,到2010年則將比例提高至5.75%。加拿大法規目前容許E10,但各省步調不一。澳洲法規容許E10,泰國目前正推廣E10,印度目前法規容許E5實施中。

日本規劃在2010年以前,國內40%的汽車改用酒精汽油。目前日本出售的所有新車都能適應E3燃料,計畫在2030年實現所有車用汽油都更換成E10。估算據此減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000萬公噸。2012年以前,日本只供應E3燃料,2020年開始供應E10燃料。

中國大陸於1960年代曾經因應備戰和石油短缺,一度在局部地區推廣酒精汽油作為汽油的替代品使用。中國大陸的酒精汽油三大主要產區分別為:以產區玉米為主要原料的黑龍江、吉林、安徽;以小麥陳糧為主的河南地區;以及以甘蔗和木薯為原料的廣東、廣西地區。

各界評議

汽油加生質酒精會影響小客車的性能。根據交通部統計,目前國內小客車約有570萬輛,其中,約有450萬輛的小客車會受到影響而無法選用「E3酒精汽油」。

根據車輛公會調查,台灣地區2001年以後國產汽車96款中,僅福特好幫手、載卡多及馬自達Bongo等三款不適用E3酒精汽油;進口車部分,目前掌握代理商及各車商的回覆結果是,2001年以後進口汽車248款中,雪鐵龍有九款不適用,KIA 5款和ISUZU兩款則有仍待車商提供資料確認。

另外,酒精熱值比汽油稍低,平均單位里程之耗油量略增,實際數據有待汽車業界和車輛測試研究機構再進一步具體評估。使用酒精汽油,引擎在低速運轉時易有燃燒不完全現象,而且會因加速性及爬坡力道不足而增加耗能。對消費者而言,目前酒精汽油與汽油的價差僅一元,似乎沒有多大吸引的誘因。而且,酒精汽油並非每種車款都能加,萬一誤用而損傷引擎,一次進廠大修費用可觀,更是得不償失。

2005年車用汽油年消費量為1,055萬公秉,總加油站數為2,561站,卻只有極少數定點加油站可提供酒精汽油,方便性與經濟性都是妨害順利推廣的盲點。

對台灣廣大機車族而言,就目前所知,傳統化油器車型不能使用E3酒精汽油,僅有噴射引擎的款式才能使用。台灣目前有1,300萬輛機車,其中高達1,200萬輛是使用傳統化油器的機車,能否適用酒精汽油,有待原廠再進一步探究確認。目前已知國產的光陽SJ125 AFI和山葉的YPS250S兩款車型可以使用。

政府施政必須慎謀能斷,謀定而後動,貫徹始終,切忌政策搖擺不定或雷聲大雨點小,否則,不得其利,反受其害,最後消費者和業者都會遭殃而怨聲載道。

推廣酒精汽油,為地球環保和節約能源的正面效益匪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往後推動過程中諸多的阻力與困難,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在需要政府、車輛業者與供油業者共同面對,努力克服。未來能否順利推廣,最終決定權恐怕還是由市場與價格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