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0 10:32:47台北光點
藍綠的五都選舉招式
* 洪奇昌 2010年10月20日 蘋果日報
離11月27日,只剩下不到40天,藍綠兩黨為了這場被視為總統大選前哨戰的五都選舉,不斷祭出各種宣傳、議題及組織戰,令人目不暇給。其中,政治板塊上,長期「藍大綠小」的「北二都」,更成為左右藍綠勝負的關鍵席次。
毫無疑問,五都選舉勢將成為未來台灣政治發展的關鍵選戰。從去年的縣市長選舉、到今年年初的立委補選,鐘擺效應已經產生,藍綠板塊移動、甚至「走山」也已然形成!本質上,五都選舉是一場候選人對「地方治理能力」的競逐。選民關注的,是候選人治理效能、對城市的願景。但弔詭地,藍營在操作五都選舉的策略上,卻宛如回到扁時代的民進黨,欲借助「兩岸牌」(ECFA)來催化基本陣營的聲勢和支持度。
綠北二都勝券在握
此一操作手法,恐歸因於藍營基本盤的鬆動。藍營選民(尤其是深藍)在過去兩年對馬政府執政治理的高度失望,導致「含淚不投票」的心態日趨顯著。
在民調上也可以看出,綠營支持者已有九成歸隊,而藍營僅達七成;2008年3月總統大選時,藍營支持者的熱誠及期待,隨著馬英九政府執政績效不佳,在「高期許、高落差」之下,對「馬上好」、「我們準備好了」的期許已經消散;而綠營支持民眾團結求勝,可以大膽預測,「北二都」全勝的局面,儼然形成!
在輸不得的焦慮感下,藍營決定採取激化「藍綠對決」的策略,希望帶起北部「藍大綠小」的基本盤勢;ECFA是馬政府執政的重點政策,因而順勢成為選舉主軸。藍營在此陷入嚴重迷思:ECFA議題炒作過久,議題的邊際效應已在6月30日簽訂當天達到頂峰,其後步入衰退;民眾對ECFA的刻板印象早已成形;對「經濟型」選民來說,ECFA早收清單明年1月才啟動,ECFA尚未帶動任何經濟效益,民眾勢必「零」感受。
藍營也樂觀認為,一旦花博開幕,即能拉抬郝龍斌乃至國民黨的選情,卻忽略,花博能否帶動藍營聲勢,在於選民對花博的「觀感印象」,而恐非花博「成功」與否;同時,若開幕初期,為北市民帶來更多的交通不便和失序問題,花博更未必是「加分項目」。尤其,在「治理能力」方面,民眾對執政團隊的種種質疑,並不是花博成功與否,所能扭轉。
綠營在當前處於優勢地位,採取激進、刺激性的選舉操作,反倒陷入失分的風險。正因如此,綠營不願意陷入傳統「藍綠對決」的盤勢,不以傳統的競選策略與藍營打激烈的近身肉搏戰。
越接近選舉,雙方不斷丟出琳瑯滿目的議題和宣傳手法時,選民早已無法負荷,寧可退回最初對候選人的印象和判斷。對照北市蘇貞昌過去北縣時代的治理能力及魄力形象,以及新北市蔡英文的理性、務實、政治信賴度,選民自然願意給民進黨機會,寄予更深厚期望。
五都選完考驗來臨
然而,縱然民進黨在五都大選中獲得勝利,民進黨卻不該過度欣喜、興奮過頭;因為,對民進黨而言,未來真正的考驗並非在五都選舉「前」,反而是在五都選舉「後」。
2年半來,歷經數次補選和大選的挑戰後,民進黨已逐步拋開阿扁包袱,走出自己的路。民進黨的後續發展,能否走得更為穩健、政策更為務實,更滿足人民的需求,而不再出現「高度期待,導致高度失落」的局面,將是民進黨能否再次於新北市、台北市「穩健、成熟崛起」的關鍵因素。
(作者為海基會前董事長、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馬總統愛用英文受訪,常被曲解…?
*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明賢 2010.10.20
從機場大動作開記者會澄清美聯社報導,馬總統解釋絕無提及「第二任期啟動政治談判」,而是「政策談判」,試圖穩住先經後政的大架構,幕僚形容,整個過程「猶如歷經一場危機總動員」,府院接連大動作,就是要管控損害。
就在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同一時刻,律師陳長文周一拋出馬胡會,馬總統一席「慎重考慮」,讓府方連忙澄清。
去年北京「歐胡會」發表共同聲明,內容原有「歡迎兩岸進行政治、經濟與安全對話」,但發布前夕,台北方面發現事態嚴重,透過外交系統爭取,最後才將「安全」兩字拿掉。
馬政府最在意的,其實是與中國進行「安全議題在內的政治對話」。
上午專訪結束後,美聯社下午四時刊出報導,指「二○一二連任後,兩岸開始展開政治對話」,新聞局隨即向府回報,府方除透過新聞局立即要求美聯社更正,更調出錄音,翻譯全文。
兩年來,總統接受外媒專訪出包,美聯社並非頭一回,從墨西哥太陽報、華爾街日報、CNN等各大媒體專訪,大小狀況不斷,馬總統必須檢討的可能是,為何講過多次的兩岸論述,總是在用英文受訪時,被老外「誤解扭曲」?
美聯社堅持:我們的新聞正確無誤
* 仇佩芬/台北報導 2010-10-20
美聯社一篇專訪讓馬英九總統緊急出面澄清,強調美聯社「擴大解讀」他對兩岸政治對話的談話;總統府及新聞局更要求美聯社修改已經發出的報導,將「準備好(is ready to)進行政治對話」改為「不排除(is open to)」。然而美聯社堅持不肯刪掉「二○一二年可望進行政治對話」的部分,負責專訪的駐台資深記者溫逸德(Peter Enav)則強調,「我們的新聞正確無誤」。
據指出,美聯社堅持報導係記者「認知」,沒有錯誤,因此只願意做局部修改,在傍晚六點多發出「修正版」報導,將原版導言「馬英九表示在兩岸經濟議題解決後,台灣『準備好(is ready to)與中國進行政治對話」,修改為「不排除(is open to)」。另外並在文中提及政治對話一段,加進「在被問到是否將於第二任進行政治對話時,馬英九表示,將視兩岸關係進展速度而定」。
對於總統府最為在意的「馬英九暗示,兩岸政治對話可望在二○一二年,他贏得連任後進行」,美聯社則堅持保留,不做刪改。
巴紐案台灣勝訴 金紀玖須還9.2億
* 中央社/新加坡十九日電 2010.10.20
新加坡高等法院十九日宣判,中華民國政府贏得巴紐案官司,有權向外交掮客金紀玖追討兩千九百八十萬美元(約台幣九億二千萬元)建交款。全案就此定讞,金紀玖不得再上訴。
今年五月星國高等法院在前任外交部長黃志芳的申訴下,就已判決我方勝訴,但依法金紀玖可上訴一次。十九日下午上訴庭開庭,金紀玖並未現身,僅由委任律師答辯,審理時間約一小時。
金紀玖的律師在上訴庭中說,這筆款項是台灣官員授權轉入私人帳戶,因此有權使用,且款項都用在建交用途,若是有心私吞,一開始就會把錢全部轉走,力辯款項並無不法流向。
不過,主審的大法官認為辯詞應有證據,但看不到金紀玖方面提出強有力的證據,法官還在庭上多次質疑律師的答辯,最後認定上次審判結果正確,不需更改,也就是我國終止與巴紐建交計畫後,金紀玖等人應依照約定把兩千九百八十萬美元歸還。
金紀玖已不得再上訴,我方在巴紐案獲得最終勝利。
到場聆審的外交部法律條約司科長陳首翰表示,今天的判決結果是遲來正義,接下來會全力追討款項。代表我國政府的律師呂俊昭表示,判決結果可說還了黃志芳一個清白。
我方將繼續委託律師事務所追討建交款,過去已陸續先追討回吳思材等部分的建交款,合計目前已追回約六百萬美元。
巴紐案是於二○○六年,前外交部長黃志芳委託金紀玖、吳思材和巴紐談判建交,外交部並把兩千九百八十萬美元匯入金、吳在新加坡華僑銀行的聯名戶頭,但之後建交暫緩,金、吳兩人避不面見黃,直到二○○八年在政權交替前,黃志芳委託呂俊昭律師在新加坡控告金、吳兩人,要求還款。
網上瞬紅、鬥臭 中共「水軍」操作的
*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 2010.10.20
在中國網路社會,你可能一夜之間被人捧紅,也可能幾個小時「臭名眧著」。中國網路民意的背後,除了有官方操縱的「五毛黨」外,還有民間公司聘的神秘組織─「水軍」,專門為人造勢或打壓某些人。
「五毛黨」是外界最熟知的中國網路評論員,指一般受中共機構、單位或網站雇用,全職或兼職在各大網路討論版發表意見,左右輿論。傳說一篇發帖給「五毛錢」,故被中國網民稱為「五毛黨」。
「水軍」,則是受雇於網路公關公司、以發帖回帖為主要手段,經中共審批,為特定人造勢或批評某些人。「水軍」也有專職和兼職之分。
山西晚報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知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打人事件等占據各大網站的顯著位置,引來全國罵聲一片。大家都認為這是「群眾的呼聲」,其實有「水軍」軍團在背後運作,才使事件快速升溫。
此外,新近爆紅的小月月、鳳姐事件,也是「水軍」在幕後炒作。這些事件只是網路「水軍」代理的任務中很小的一部分。事實上,不少看似聚集民意的網路事件中都有「水軍」的影子。
報導引述一位名為「風沙」的「水軍」的話說,會去當「水軍」是為了賺一些零花錢。「給錢讓咱炒什麼,咱就炒什麼!太深的事情我也不清楚,你得問領導。」「風沙」所說的領導,即其所在「水軍」QQ群的群主,通常群主負責發任務,而群主的上面則為專業的網路公司。
由於越來越多個人和企業利用網路炒作,中國網民對「水軍」也日益反感。
實至名歸的諾貝爾和平獎
* 王丹
1991年1月,中共對於尚在關押的學生和知識份子進行所謂的「大審判」。那一天,我被押解到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面對不可知的命運。我知道我很關切的一些朋友也在同一天進行審訊,但是我不知道具體是哪些人。就在走向法庭的路上,迎面也走過來一隊人馬。我赫然發現,被押解走在最前面的,居然就是劉曉波。1989年6月3日以後,我們雖然同在秦城監獄,但是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了。此時此刻重逢,竟然是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時刻,那種感慨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我們倆立即不顧身後警衛的勸阻,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什麼都不用說,也可以感覺到那種彼此的鼓勵和溫暖。幾年以後,我們終於可以自由地相逢,提到秦城歲月,不約而同地都提起這段相逢的經歷。
今天,看到曉波的新聞,我不能不再一次想起那次相逢,曉波的身影在腦海中縈繞不去。
做為曉波的好友,看到他今天得到的殊榮,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當然為他感到高興;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要忘記,在這個光環背後,是他四次坐牢,長時間的失去自由。試問,有多少人會為了這個獎項而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呢?我相信,在自由與諾貝爾和平獎之間,曉波寧願選擇自由。但是,歷史就是這樣拖著曉波,一步步走向了代價沉重的光榮。我們不要僅僅看到他的成功以及榮譽,我們不要忘了他承受的苦難。尤其是,這樣的苦難其實還在延續。這個獎,對曉波來說,完全是實至名歸。1989年曉波放棄美國的舒適環境,毅然回到國內投入學生運動。從那個時候開始,到現在,二十一年的時間了,前後四次坐牢,但是曉波從來沒有一天放棄過為中國的人權與民主大聲疾呼,努力推動。我們參加過民主運動的人都知道,一年兩年的熱情容易,二十一年的堅持其實很難很難。我們看過多少人,曾經慷慨激昂,但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間的流逝選擇放棄,而逐漸消失在公眾的視線中了。而曉波的堅持不懈,有目共睹,已經成為中國民主運動的典範。世界和平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講,曉波比絕大多數民運人士更應當得到這個獎項。我也曾經三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但是我由衷地認為,曉波確實比我和很多朋友更應當得到這個獎。
這次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把獎項頒給中國異議人士,在和平獎的歷史上,都是一個值得高度肯定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認為,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關係到全球未來發展的大事。做為中國來說,如果經濟與軍事實力不斷壯大,而政治制度上依然維持威權統治,民主人權得不到任何保障,這樣的大國崛起是令人非常憂心的,它就有走向法西斯化的可能。而這,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
反之,如果中國的崛起伴隨著民主化的發展,這才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保障。
諾貝爾和平獎設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世界和平。那麼,請問,今天的和平獎,哪有人比推動中國民主化的中國異議人士更有資格獲取呢?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不僅是為了中國的未來,更有利於世界的和平前景。劉曉波代表中國民主力量終於拿到這個獎項,其實是一個遲來的正義。
林中斌:東亞戰雲由聚而散
* 聯合報╱林中斌 2010.10.19
對外強硬往往為了對內表態。
許多國家領袖為了減輕國內推動政策的阻力,為了爭取國內選舉的支持,在國外展現強勢。但是負責的大國領袖心知肚明,舞劍不能見血,否則國內問題尚未解決,又爆發國外問題,對他個人及國家皆不利。愈有經驗,見好便收得愈不露痕跡,反之亦然。
過去九個月,中國、美國、日本的東亞行為,正是如此,但高下有別。
一月底,華府宣布對台軍售,北京強烈反彈,中斷與美軍事交流,四個部門同聲譴責,「措辭強硬,近年罕見」(聯合報)。「解放軍鷹派抬頭,和平崛起路線動搖」(自由時報)。一時山雨欲來,氣氛凝重。
然而,北京於二月中,已靜悄悄首先示好。二月十七日,美航母尼米茲獲北京批准進入香港,官兵休假。十天後,美國才派特使副國務卿及國安會官員訪北京。四月初,胡錦濤歐巴馬熱線通話六十分鐘,十二日胡訪美成行。中美因一月底美對台軍售之風波暫告平息。
局勢緊張,起也北京,落也北京,真是毛澤東「鬥而不破」原則典範的運用!(一月卅一日蘋果日報登載筆者淺見已提北京會「鬥而不破」)
北京對外強硬原因何在?胡錦濤、溫家寶正在啟動歷史性的政治改革,不能被國人批評為對外軟弱。
胡錦濤去年開始「作而不說」,默許一連串的開明措施(請見本欄八月十二日拙作「胡錦濤最大的敵人」)。雖然去年人權鬥士劉曉波、譚作人被捕判罪,但那是中共數十年來慣性的作法,無足為奇。溫家寶從今年三月五日至十月三日,根據筆者統計,已十次公開提「政治改革」。
讓我們來看美國。
總統歐巴馬民調慘跌,十一月的國會中期選舉不樂觀,他必須對中強硬。
三月底,南韓「天安艦」爆炸,指責北韓攻擊。之後半年,美國與南韓及與日本在中國沿海外舉行軍事演習,北京不甘示弱舉行「反演習」;美國務卿與越南唱和不指名批判中國,北京強硬回嗆,並取消對美國防部長六月之邀請。於是,東亞戰雲密佈。專家說「後冷戰時代」結束,「再冷戰時代」開始。甚至有人建議可以投資軍火,發中美戰爭之財!
九月四日,美總統派特使訪北京。八日,胡錦濤破例接見位階不算高的美官員。突然,中美氣氛回溫。雙方積極準備明年一月胡錦濤赴美的「國是訪問」盛事。美國防部長十月中已與中方對口見面,雙方年底也將恢復軍事交流。這次是美國主動改善關係。
讓我們再看日本。
九月七日,日本在釣魚台附近逮捕與日船衝撞中國漁船船長。東京態度強硬,因為,首相菅直人一周後將與挑戰者小澤一郎競選下任首相,不能對中軟弱。可惜,菅直人不熟悉國際事務,誤判情勢,所以九月十日日本宣布將拘留中國船長至十九日。他以為美國可以作他的後盾,但低估了九月四日美特使訪北京的意義。九月十四日,菅直人選勝連任,大可釋放中國船長,但沒有。九月廿四日,菅直人見歐巴馬後,突然釋放船長,落得日本全國罵名。廿九日,日派特使赴北京謀求和好。十月六日,菅直人爭取到與溫家寶在歐洲「走廊交談」,中日緊張下降。這次是日本主動改善關係,但已遍體鱗傷。
廿一世紀大國,人民為上,內政優先,大國間戰爭式微。(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