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8 11:25:05台北光點

蔡英文:只談ECFA 國家基石流失


* 中央社╱台北 8日電 2010.05.08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表示,只談ECFA,不談產業調整、就業機會與貧富差距;只談長照保險,不談長照傳輸體系的建構,政府是浪費時間、國家預算,更讓國家的基石生命力流失。

民進黨上午召開「台灣無可迴避的挑戰-全球化下台灣經濟發展新策略」座談,蔡英文致詞表示,台灣過去幾十年,因為經濟發展成功,強化國家的實力,也帶來富裕的生活;但是現在,外在和內部的情勢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策略調整,甚至價值路線,都面臨新的挑戰和抉擇。

蔡英文提出新的3 大選擇分別是「經濟成長還是不是我們唯一的發展目標?」「經濟競爭力是來自於降低成本?還是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核心究竟是 GDP的成長?還是就業的提升?」

她說,現在全球化的經濟結構下,企業家和資本快速地全球流動帶來財富,但卻集中分配在前1/3 的家庭,而剩餘2/3的人成為輸家,他們的實質所得停止成長、衰退,甚至失去工作,導致貧富差距急遽擴大。

蔡英文表示,以往政府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時代早已過去,因為企業的資本可輕易地離開台灣,去創造其他國家的就業機會;留下來的人,將是政府的責任。

她說,除非政府有無止盡的資源,慷慨地用於社會福利,否則政府的主要職責應該是創造實質的工作機會,而不是持續把資源用在那些全球化的贏家身上。

她表示,1年多前民進黨即不斷呼籲馬政府應針對社會的真正需求,如社會照顧體系至少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環境保育可創造數萬個就業機會,而且在山林保育的就業機會將可與原住民的守護家園使命互相結合等面向。非常遺憾,馬政府沒有聽進去。

蔡英文說,現在國民黨政府,事事講求短期的、政治的效果,而不肯著力在長遠的、有實實在在經濟意義的工作。如只談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不談產業調整、就業機會與貧富差距;只談長照保險,不談長照傳輸體系的建構,政府不僅浪費人民的時間、國家預算,更是讓國家的基石及生命力流失。

她指出,創造就業、公平分配、科技創新,都不是新鮮的概念,但關鍵在於政府是否體認其重要性以及有無實踐的策略。希望馬政府能拋開狹隘的經濟思維,用心聆聽;不妨將這些建言,當成是民進黨對總統馬英九就職2週年的1份禮物。


何美玥:企業單點創新缺連鎖反應
*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 2010.05.08

前經濟部長何美玥上午出席民進黨研討會,她指出,台灣已進入由創新驅動成長的發展階段,但創新力量來自各別企業,無法構成連鎖反應。她建議政府應鎖定台灣企業有競爭力的將來技術,結合企業發展。成立卓越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擴散、移轉與商品化的服務,形成產官學研整合機制。


十年政綱 談兩岸經濟發展
* 聯合晚報╱記者邱珮瑜 2010.05.08

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針對「兩岸經貿」報告指出,ECFA正反兩方主張,在雙英辯論後,可望在較具體的層次上辯論。未來必須觀察多個面向,包括金融市場開放、兩岸資本市場整合、中資來台、人民幣升值等,兩岸貿易是全球貿易的一環,但兩岸無法取代全球。


FAPA:美友台眾議員提案要求美台洽談FTA
* 中央社╱華盛頓7日專電 2010.05.08

總部位於華府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今天表示,3位對台友好的聯邦眾議員已正式展開決議案連署,要求美國政府儘速與台灣洽簽美台自由貿易協定(FTA)。

FAPA指出,分屬民主共和兩黨的3位眾議員,安德魯斯(Robert Andrews)、賈瑞特(Scott Garrett)及柯貝生(John Culberson),6日晚間正式提出第276號決議案,呼籲歐巴馬政府推動美台自由貿易協定。

決議草案指出,歐巴馬政府在推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時,應優先考慮與台灣簽訂;為增加美國對台出口,貿易代表署(USTR)應儘速展開美台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FAPA指出,決議案一經提案,將在本屆會期內持續連署,如果能爭取到足夠的支持,就有機會交付全院表決;雖然決議案對行政部門並不具強制力,但足以展現國會對美台自由貿易協定的支持,仍能影響政府決策。


評析ECFA的替代方案
*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5.08

經濟協議(ECFA)雙英辯論拋出很多關鍵議題,其最重要的一項,莫過於政府面對區域經濟整合潮流的政策選項,是否應優先選擇與中國簽訂ECFA,或有其他方案可替代。此一議題關乎台灣因應經濟整合潮流的戰略思考,值得再予探討及釐清。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直接否定了與中國簽訂ECFA的迫切性和正當性。她認為,東協加一帶給台灣的威脅不如預估嚴重;東協加三或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簽署及生效亦遙不可及,因而主張針對少數特定產業開放赴中國投資,以克服高關稅障礙。但她認同區域經濟整合潮流對台灣的壓力,只是因應作法不同。她倡議,應優先與美、歐等簽署FTA,再簽ECFA;或參考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的安排、利用世貿(WTO)的部門性談判機制(所謂「堆積木」方式)等,逐步推動與中國的更緊密經貿關係。

從監督及制衡執政黨的立場來看,蔡主席針對ECFA此一重大公共政策提出建設性替代方案,值得肯定;但其建議的可行性,朝野各界應放下成見,理性探討。擺在眼前的現實是,東亞經濟整合正使台灣出口貿易處於不利地位,而貿易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因此,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排除高關稅障礙和服務貿易市場准入的不利益,而蔡主席的替代政策選項,似無法滿足此一迫切的需要。

以TIFA為例,原是締約國簽署正式經貿協定前的一種安排,或做為雙方協商經貿議題、推動貿易投資與商業合作的平台,主要是優先建立產業間的合作關係,使雙邊經貿高層的諮商制度化,協議本身既不明定實質目標,對締約方也不具法律約束力。至於堆積木策略,則是針對個別議題分階段簽署協議,並優先處理有時效的關鍵性議題;但此策略的最大缺陷,是受制於WTO最惠國待遇等規範,無法優先進行如關稅減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等實質的雙邊優惠協商。

蔡主席倡議的「讓關稅特別高的產業到大陸投資」方案亦不可取,因為其有本末倒置之嫌;政府理應採取政策,鼓勵產業留在台灣,該方案卻反其道而行,將想留在台灣的廠商推往中國投資,反將造成更多的失業。

盱衡當前局勢,蔡主席建議政府循序建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自由化進程,確是精闢見解。問題是,由於台灣敏感的國際政治地位,美歐日等經貿夥伴與我洽簽FTA的態度消極,他們不願意走在兩岸簽署協議之前。因此,先與其他國家簽FTA、再簽兩岸經濟協議的選項亦不具可行性。

要避免台灣被「經濟孤立」,我們必須勇敢迎戰,積極與主要經貿夥伴洽簽FTA;而在比較各種可能政策選項的可行性後,與中國洽簽ECFA雖非最好,卻是可接受、亦具可行性的政策方案。ECFA本質是FTA,但與FTA的一步到位開放不同,因其為架構協議,權利義務關係較不複雜,所涉及的承諾範圍較小,談判時效也較為快速;並因逐步推動各項經濟合作議題,更可提升兩岸經貿關係的可預測性,最符合當前台灣的需求。

不過,蔡主席擔心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與他國洽簽FTA仍難迴避中國壓制的疑慮,亦不無道理;畢竟,若只有ECFA政策而無其他,確會產生對中國經濟依賴過高的問題,政府須有對應之道。從馬總統在辯論中宣示,要親自領軍FTA小組,加速對外洽簽FTA來看,顯見總統已認知並十分重視此事。我們期待政府提出具體的行動計畫並付諸執行,也呼籲執行過程儘量透明化,以免除國人焦慮。


注意利息與房價連動關係的發展趨勢
* 聯合報╱社論 2010.05.08

海峽兩岸共同出現金融海嘯之後少見的繁榮景象。上海世博會如火如荼地展開,營造出無比熱鬧的場面;我們這邊,EFCA簽署在即,正在期待巨大的「和平紅利」。除此之外,台灣的景氣燈號還接連亮出了紅燈,是23年來所僅見,金融海嘯帶來的陰霾幾乎一掃而空。

但在這歡欣熱鬧的景象底下,一股暗潮正在醞釀。中國人民銀行短短數個月之間已三度調高存款準備率,日前已上調至17%,逼近到金融海嘯之前17.5%的超高水準。這一連串強烈的緊縮手段,顯然是衝著狂飆的房價而來。

金融海嘯後,中國中央傾注大量資金救市,其中甚大部分進入房市,加以全面搶推大批公共建設,激盪起房地產熱烈的投機活動。這個巨大泡沫固甚有助於推高經濟成長率,然而若一旦破滅,其反作用力亦同等驚人。

台灣的情況也不樂觀。連續三個景氣紅燈,眾所周知,其原因除了去年的比較基期嚴重偏低之外,就是資金氾濫,吹脹房市、股市泡沫的貢獻。至於實質面,不僅投資低迷不振,多年來倚為命脈的對中國出超,也因中國打擊加工出口業措施奏效,而面臨挫折。

眼前最緊急的情況是利率水準過於偏低。金管會主委陳冲最近公開宣稱,低利率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市場風險,而且「金融管不好會亡國」。他憂心的,主要是低利率壓縮銀行與壽險業的利差達到十分危險的地步,不僅使其經營格外艱苦,而且承擔風險的能力也大為薄弱。

利率太過偏低,最大的風險正與房市有關。過低的利率與飆漲的房價,吸引愈來愈多投機客搶進市場分一杯羹;但一旦利率升高,房價下跌,負擔不起較高利率的許多投機客急速拋售房地產也無法清償債務時,就會掀起一波違約風潮,將全部的風險丟給金融機構,而釀成金融危機。這正是美國釀成金融海嘯大禍的根本原因。利率愈低,房價愈高、泡沫愈大,風險即愈高。

現在不僅中國與台灣處於這樣的險況,全球各國幾莫不皆然。原因即在於,從2008年九月金融海嘯爆發,美國率先將聯邦資金利率降到幾近於零,全球各國紛紛跟進,復加之以瘋狂的「量化寬鬆政策」,使全球資金淹腳目,迄今已達一年半,除了如澳洲等少數國家外,全球各國利率水準仍文風不動。

包括美國在內,各個國家對此並非無動於衷,也採取種種貨幣手段收回浮濫資金,但利率仍是緊守不動。其關鍵在於,始作俑者的美國,景氣雖有好轉,失業率仍居高不下,而且通膨問題並不嚴重,又唯恐提高利率使脆弱的復甦苗頭驟然摧折,因而重蹈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的覆轍,於是,硬將利率壓在極低水準以營造繁榮局面。

不過形勢比人強,全球經濟泡沫已瀕近不可收拾的地步,救市手段的退場已接近不得不爾的臨界點;但又意味著全球能源、原物料及糧食價格,也將重蹈海嘯前急遽升高的走勢,通膨的火力正在增溫。利率本立基於通貨膨脹率之上,因而水漲船高,壓抑利率之力已達強弩之末。

當美國或中國若率先放手,讓利率回歸正常水準,包括台灣在內其他畏懼單獨升息會引來更多投機熱錢的國家必群起跟進,金融海嘯救市手段始能終於退場。但提高利率、收回氾濫資金,卻猶如釜底抽薪,將推高房價、股價的薪柴猛然移除,其反作用亦令人憂慮。

倘若房價大跌與利率猛升一時並至,將是最大的市場風險,金管會與央行必須善為綢繆;然而,泡沫支撐之力遽失,卻靠什麼能量來支撐經濟景氣於不墜,尤須加緊籌謀,這更是政府無從逃避的責任。


周行一:重振逐漸消失的創業家精神
* 聯合報╱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2010.05.08

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四月初在2010年全球領袖論壇中演講「全球經濟變局:美、中、台的機會與挑戰」,指出台灣的競爭優勢之一是創業家精神。毫無疑問的,過去台灣創業者在資源極度缺乏的環境中創業,傾家蕩產日以繼夜的投入研發,提著皮箱在世界到處奔波,才創造出了台灣經濟奇蹟。

決定國家競爭力的因素不一而足,包括商業環境、政府政策、教育投資、融資的便利性、企業經營能力等等,但是一旦國民失去了創業家精神,國家就失去了進步的基本動力,再好的環境也會因缺乏持續改善的動力而日益衰頹。簡單的說,創業家精神就是自力更生、不畏競爭的精神,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憑著一股意念,堅持理想、募集資金、感動創業夥伴、善用資源、努力經營、拚命競爭,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的實現夢想。

我非常擔憂台灣的創業家精神正迅速消失當中。現在企業家與中小企業主經常發表的聲音是:台灣的經營環境不佳,競爭過於激烈,政府的獎勵不夠,賦稅不合理,人才不好找,銀行融資不易等等,換句話說,就是要政府的幫助與貼補。改善經營環境當然是政府的天責,但是創業家精神就是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惡劣,靠自己拚命突破困境,這是即使過去環境不理想,台灣仍有許多創業典範的原因,如果企業家瀰漫著要別人幫助的心態,台灣企業的未來就堪虞了。

我也很擔心台灣年輕人會愈來愈害怕競爭,最近立法院為了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大打出手兩次,教育部為了取得反對派的認同,強調會保護台灣人的權益,打出「三限六不(限校、限量及限域,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續留台灣就業)」的大旗。這種政策所能吸引的必定是那些付得起學費(但不是最優秀的),也不想在台灣生根發展的陸生。

世界各國都競相吸引優秀外籍生就學及就業,由於台灣現階段無法提供外籍人士舒適的工作環境,最務實的方法就是吸引優秀陸生來台就學及就業,教育部的政策暴露的是台灣年輕人的不安全感,害怕陸生搶了我們的機會,我們不但沒有像優秀選手遇到勁敵的興奮目光,反而怕無法贏得競爭,久而久之創業家精神就會在年輕人心中蕩然無存了。

我也擔心台灣民眾愈來愈覺得別人幫助我們是應該的,譬如社會應提供高品質,但是學費低廉的教育;環保雖然重要,但是社會應貼補自己的油、電、水價;健保、社福、公共建設都要,但是賦稅不能加;在發生意外的時候,我們較易於歸咎於社會,而忘了自己的行為通常是造成意外的原因之一,因此社會要負擔自己的損失。當我們習於依賴別人幫助的時候,也就是自立更生能力消失的時候。

曾經有一位令人非常尊敬的企業家告訴我,他的公司從未接受政府補助、一向誠實納稅、他是清寒子弟,靠著創業家精神,從不間斷的努力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台灣現在充斥的是懼怕競爭、希望補助的氣氛,我們一定要扭轉這種情勢,發揚創業家精神,自己及國家才有希望。


朱雲鵬:三星打敗兩兆?
* 聯合報╱朱雲鵬(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2010.05.07

台灣過去曾提出過「兩兆雙星」計畫,其中兩兆指的是半導體和影像顯示產業,期待它們規模日益擴大,成為高科技事業的領頭羊。但是最近一周,台灣在這兩個領域發生了幾件大事:屬於半導體產業重要一環的動態存取記憶體業,其大廠力晶和茂德分別宣布減資三百四十億和四百七十億,影像顯示器的大廠華映,宣布減資近一千億;而在更早之前,同樣也是此業大廠的奇美電子,出售給鴻海。以上這些減資或出售動作,皆是為了彌補這些公司過去的鉅額虧損。這樣看來,兩兆產業雖因經濟復甦而獲得喘息的機會,未來仍面臨相當的瓶頸,有待突破。

反過頭來看南韓的三星,一間同時擁有動態存取記憶體和影像顯示器的大廠,去年營收為全球資訊產業第一名,約當三兆七千億台幣,超越美國的惠普、IBM、蘋果、英特爾,也超過日本的日立和新力,更遠超過台灣的鴻海與台積電。三星的研究發展支出約占營收一成;在半導體領域,其所擁有的美國專利數目居全球第一,超過英特爾、美光和德州儀器。

「要就做到第一,不然就退出。」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將其「第一主義」的精神發揮淋漓盡致。一九九五年,三星電子剛上市的手機出現不良品,李健熙下令回收全部十五萬支手機,並在工廠全體職員面前引火燒毀。李健熙深信「一名優秀的人才,可以養活十萬名人口」,他打破慣例,以五倍待遇赴日挖角,並親自主持人力培訓會議。

三星成功的基本動力,無疑地來自品牌和技術。事實上,這兩項因素互為表裡:品牌要能成功,就必須推出高品質的新產品,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透過不斷的研發,促成技術進步。對於記憶體的產業,技術進步更為重要,每一間公司皆卯足全力要在更小面積的晶圓上,製造出更強功能的產品;這需要研發,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

台灣的半導體業,誠如日前台大一場座談會的與會者所指出,可以發展一些新方向,如綠能、醫療、車用電子;即使在動態記憶體方面,台灣還是有和美、日大廠合作,而成功「禦韓」的機會。所以未來台韓如何消長,還有得拚,我們不必也不應氣餒。

不過,有一點我們值得注意。三星擁有至少一千五百多名博士級的研究人員,這些人用他們的頭腦,合作朝同一目標前進,如同集體「作戰」。台灣呢?沒有像三星這樣整合型的企業,個別的公司難以雇用如此多的高階人力,而國家「整合作戰」機制的規劃又嚴重不足。台灣同領域高階人力的數目和品質,或許不輸於南韓,但這些博士許多分散在不同學校和研究機構,各行其是,自己選擇研究題目,追求研究表現,與商業競爭無涉。請問,分散的人力和分散的目標,如何幫台灣的產業突破技術的瓶頸?

所以,關鍵在於如何善用優秀的人力。任何一個團體,其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其成員個別目標是否與團體整體目標相契合。台灣目前沒有,不可能,也不需要立即創造出一個三星,但還是應當在既有的組織架構下,強化聯合作戰的機制。如果不朝這個方向努力,科技預算就算不斷增加,恐怕也不能達到促成產業技術脫胎換骨的目的。


林中斌:丟橘皮也是汙染!
* 聯合報╱林中斌(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2010.05.05

我首次受到環保教育震撼是出國後第五年。

春天到了,我在魁北克鄉下石棉礦公司的同事法郎哥說:「走!中斌,我帶你去山裡釣鱒魚!」他是義大利移民,舉止滑稽逗笑。

我們攀岩穿林沿溪谷而上。中午,休息用餐。我不經意的把包三明治的塑膠紙扔到急流裡。

「汙染!汙染!」法郎哥叫起來。他雖然不願傷我尊嚴,而戲謔式的誇張演出,但我仍然羞愧不已。這項錯誤,我至今不再犯。

我第二次環保震撼是出國後第廿年。

凱文是我在華府修博士的同學,理性而多聞。有一次我們在馬里蘭州登山休息時,我把橘子皮丟到湖裡。凱文很客氣的說:「那是汙染。」

「橘子皮不是會分解融入自然嗎?」(Isn’t it bio-degradable?)

「是,但花的時間很長。在那之前,它破壞自然景觀(unsightly),而會引起別人丟保麗龍的衝動。香蕉皮、西瓜皮其實都不該亂丟。」

當時情景至今難忘。心想,如果不是孔子所說「友直、友諒、友多聞」,配合機會教育,我可能終生都在野外扔橘皮。

第三次環保震撼是出國後第廿五年。那時,我已是喬治城大學講座教授。

一天,學生手拿可樂罐子來我辦公室討論作業。她走前,我說:「你可以把空罐字丟在我的廢紙簍裡。」

「不,教授,我要帶到樓下垃圾分類箱去。」

教授不能連學生都不如!我從此之後也垃圾分類。

數年前,在美國國家公園看到一項公告,印證了凱文所說。

「自然分解所需要的時間:報紙二至六周;水果蔬菜二至六周;塗蠟牛奶紙罐三月;棉線三至十四月;三夾板一至三年;香菸頭一至五年;保麗龍杯五十年;鋁罐八十至兩百年;尿布四百五十年;塑膠飲料瓶四百五十年;釣魚線六百年;玻璃瓶永遠」(可google Bio-degradable Time Line查詢)

之後,又看到另項公告:「敬告遊客,大小解請離步道五公尺以外,溪水或湖水卅公尺以外。」

歐美國家,自然環境盡量保持原始風貌,實有賴於長期國民的教育。他們都市環境的保護,政府的決心是關鍵。

前幾年出訪瑞士,到日內瓦湖。只見周遭別墅林立,但是湖水不受人口聚集影響,依然清澈見底。潔白的天鵝悠然逐碧波於湖面,幾乎是仙境。很難想像:一九六○年代,湖水渾濁,不能游泳;一九八○年代,湖中魚類幾乎因汙染而絕滅。瑞士政府於一九六二年痛下決心清理日內瓦湖,歷經數十年才有今日的成就。後來得知,英國泰晤士河在十九世紀又臭又毒,今天是世界上大都會最清潔的河水之一。而其整治也由一九六○年代開始。

十五年前回國定居,看到的是:山林中人跡到那裡,橘子皮、保麗龍也隨之而至;步道上常見大小解的紀念品。都市中,菸蒂肆意丟棄;母親理所當然的把持幼兒在街邊下水道孔排泄…。

我不禁嘆息,也開始深思。如果我不是因為有幸出國、遇善友、教良生,今天不也一樣到處汙染而不自覺嗎?

還好,國內默默耕耘的大有人在。社會已經向前移動。

這幾年來,不少國際人士對我說:「台灣,比我十多年前來時,環境大為改善。」

「何以見得?」

「空氣清潔了,街道乾淨了,計程車整齊了。」

在潛移默化中進步的台灣社會,更值得我們推它一把。

國民教育與政府決心兩者都重要,而前者更重要。青年願學習,有理想。他們不僅可塑造未來,也可改變過去,就像學生改變我一樣。


承認教廷大學學歷 王豫元鼓勵台灣人進修
* 中央社╱梵蒂岡8日專電 2010.05.08

教育部正式將梵蒂岡23所宗座大學列入「外國大學參考名冊」,承認學歷。駐教廷大使王豫元今天表示,宗座大學師資優良,不限神職人員就讀,希望有更多台灣人前來進修。

教廷是中華民國在歐洲唯一邦交國,王豫元說,這是中華民國教育史的大事,開啟了通往基督教文明的一扇重要大門,也是雙方建交68年以來,增進實質關係的一大步。

王豫元說,據他了解,承認教廷學歷後,台灣將有800多名曾在教廷進修者因此受益,昨天就有一名台灣神職人員專程回到母校,參加宗座聖經學院的100周年校慶。

教廷宗座大學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印尼、南韓、香港、印度等亞洲國家與地區的學生。

王豫元表示,有些台灣人可能以為,只有天主教神父才能進入宗座大學進修,其實它開設的學科很廣泛,男女皆收,特別是一些台灣稀有的學習項目,如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宗座大學都相當專精,對有意願學習的人士來說很方便,不需要到其他居留條件困難的地方去學習。

王豫元並指出,宗座大學圖書館藏有豐富的史料寶藏,包括當初西方傳教士從東方帶回的資料,也值得台灣民眾前來做學術研究。

教育部承認的教廷大學名單包括宗座安東尼大學、宗座額我略大學、宗座聖經學院、宗座東方學院、宗座拉特朗大學、宗座若望保祿二世婚姻與家庭學院、宗座聖奧斯定學院、亞豐索倫理神學學院、宗座嘉肋獻身生活神學學院、宗座慈幼大學、宗座聖十字架大學。

以及宗座聖多瑪斯大學、宗座傳信大學、宗座宗徒之后大學、宗座聖安瑟莫學院、宗座母佑教育學院、宗座瑪利亞神學院、宗座聖文德神學院、宗座德蘭神學院、宗座醫靈會國際醫療牧靈神學院、宗座基督信仰考古學院、宗座聖樂學院、宗座阿拉伯與伊斯蘭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