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3 00:42:55台北光點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 陳博志2010年4月29日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連大師也主張非簽ECFA不可。」然而實際上波特並不是這個意思,波特也不清楚ECFA是甚麼。他很可能是被人誤導了。照波特詳細的說法,我們是不該簽ECFA的。
波特並非說:ECFA是台灣唯一選項
照台灣某媒體報導,波特的說法是:「兩岸經濟關係建立正式架構,除ECFA沒有其他選項,他也不知為何要有其他選項,因為ECFA是風險很低的協議。」由此可見,波特並不是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而是兩岸經濟關係建立正式架構的唯一選項。對台灣經濟而言,他可是指出了官僚嚴重和法治不足等等很多該改善的努力方向,絕非只有ECFA。
波特指出自由貿易協定有其風險
而波特為何說ECFA是兩岸經濟建立正式關係的唯一選項呢?據同一篇報導,波特說:「ECFA也不是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因為自由貿易協定必須承受更多的風險考量,ECFA只是讓兩岸經濟正常發展。」這種說法和馬政府非常不同。馬政府在長期不願明講ECFA是自由貿易協定之後,現在已公開承認ECFA是一種自由貿易協定。而照波特這裡所講,自由貿易協定必須承受更多風險,因此是在他認為台灣該做的選項之外,他之所以認為ECFA是唯一選項,乃是因為自由貿易協定風險太大,而ECFA則只是貿易正常化。由此可見波特支持的根本不是馬政府現在要強迫人民接受的這種ECFA。這種屬於自由貿易協定的ECFA波特甚至是不要的。
波特誤以為兩岸情況處於20年前
那波特到底以為ECFA是甚麼呢?他以為兩岸經貿往來現在仍有很多限制而沒有正式管道,所以他誤以為ECFA只是讓兩岸經貿往來正式化。波特說:「兩岸關係過去都是間接或透過地下進行,過程相當複雜,簽ECFA之後可克服現有障礙。」4月9日台灣一家經濟性報紙報導,波特的說法是:「因為歷史因素,兩岸經貿往來無法健全,多年來台商到大陸投資獲得的成果無法帶回台灣。」又報導,波特說:「ECFA是要讓台商到中國投資不必再像以前那樣『想盡各種方法,迂迴繞道轉進』。」同一天另一家經濟性報紙也報導波特說:「在制度不全層層限制下,台商在中國好的發展無法回饋到台灣,台商在中國大陸的努力也無法有好的收割。」這些說法都是20年前我國尚未許可台商去中國投資的情況,波特似乎還停留在那個時代。波特不知道不僅去中國投資已經合法化,兩岸經貿投資甚至航運都已經直接進行,也就是已經三通,而不再需要「迂迴繞道轉進」。波特也不知道台商賺的錢不只早就可以回台灣來,政府也已多年要台商回台投資,有些台商甚至已經回台灣來控制了部分媒體或替中國代言。波特大概也不知道現在台商還可以用回台上市的名義,直接回台灣印股票換鈔票,把錢再拿去中國。
馬政府沒有提供正確資訊,讓波特教授誤以為兩岸經貿還是一、二十年前的間接和受限制,才會說:「兩岸任何非制度,非正式的管道都不是長久之計,所以應儘速建立正常的管道,儘速簽定ECFA。而「ECFA不算是一個真正的經貿協定,真正的貿易協定是很複雜的,兩岸簽ECFA的用意,主要是提供一個更開放,合法的貿易模式,把兩岸的經貿行為導入正常化。」原來波特竟以為兩岸貿易現在還是採用非法的模式!在可能受到誤導而對事實有這麼大錯誤的認知下,波特才說:「ECFA是台灣唯一選項,我認為不需要其他選項,因為兩岸經貿往來早已存在,ECFA不過是將其正常化,同時讓中國台商能享有更多保障。」
波特實際上更像是反對ECFA
由此看來,波特支持的根本不是馬政府要和中國簽訂而「屬於自由貿易協定」的ECFA。波特要的乃是「兩岸經貿往來合法化」,直接往來,以及正名,而這些都是早已做到的東西。波特認為在這些之外「不需要其他選項」,而且「ECFA不是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因為自由貿易協定必須承受更多風險」,所以波特實際上更像是反對馬政府現在要簽的ECFA。馬總統和相關人士竟拿了波特一句「ECFA是台灣唯一選項」而大做文章,以誤導台灣人民,實在很可笑,而被誤導的波特和台灣人民也真可憐。
波特對真實的中國並不瞭解
此外,波特的其他相關論點也有值得商確的地方。例如他主張「兩岸經濟要建立正式關係或架構」,這指的若是合法直接貿易,則目前早已做到。他若是指正式的國際法關係,則即使簽ECFA,中國還是不承認台灣為國民黨過去長期爭取的「政治實體」,甚至也不承認我們是WTO的正式會員。不久前兩岸之間所簽的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就是因為中國不承認我們有任何正式身分,所以金管會和其主委都不能用正式名稱,而是「金融監理機構代表人」,那三份約甚至只寫是哪一天簽的,而不寫哪一年。那怎麼會是「正式」的架構呢?那只是個矮化台灣的架構。
波特又說:「台灣和中國簽ECFA,這可以當成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的敲門磚,消除和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的障礙。」但波特也太樂觀了,馬總統自己都公開說,不能和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乃是因為中國阻礙,而且簽了ECFA之後也不見得能和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那馬總統為何讓波特教授誤以為簽了ECFA就可以消除和其他國家簽貿易協定的障礙呢?
波特教授同時說:「中國也不會在ECFA上占太多利益而損及台灣,否則對於中國想要創造兩岸雙贏、爭取台灣民眾認同上,會是一種挫敗。」
波特真的不太瞭解中國,中國用文攻武嚇威脅台灣、用飛彈對準台灣、在國際組織排斥台灣,還說「誰理你們」,台灣人民都十分反感,中國卻並未因為要「爭取台灣人民認同」而撤除飛彈及在國際孤立台灣的行動。中國的算計是「台灣人民貪圖眼前的小利而忽視未來的威脅」,所以ECFA要對台灣「讓利」,要「對台灣有利的先做」,等到台灣人民習慣這些利益,像鴉片戒不掉時,中國再以撤除這些利益來威脅,馬政府和很多台灣人就會乖乖就範而接受中國屆時提出的各種要求。以商圍政、以民逼官,以軍事外交壓制和孤立台灣,中國根本不必爭取台灣民眾的「認同」。
波特並不瞭解台灣實況
這一切由媒體上引述而來的波特之言,充分證明波特並不知道台灣的實況,也不知道ECFA實際上是甚麼,但他仍清楚地不支持兩岸自由貿易協定,也就是馬政府實際上在推動而叫ECFA的那個東西。而且波特教授還是很聰明地指出:「建立架構的過程,當然要保護受負面影響的人。」但馬政府根本不承認負面影響,所以也沒做好保護受傷害者的配套措施。波特教授同時也說:「要小心謹慎、溫和漸進、面對不確定時,才能隨時喊停。」但馬政府卻是要「盡快簽」,不要說不確定的問題,連確定的傷害都不管。整個做法根本不是準備隨時可以喊停,而是要快做,讓人民和其他力量都來不及阻止,以後也不能停掉。
很多台灣人崇洋而相信遠來的和尚會唸經,所以政府常找外國不完全瞭解台灣問題的知名人士來為政策背書。很多人甚至被外國來的騙子騙財騙色。波特教授雖是大師,但畢竟不太知道兩岸間的複雜,也不知道馬政府為ECFA所說的很多謊言,所以才被利用。這篇評論出來之後,馬政府說不定又要怎樣去誤導波特來澄清,但波特如果弄清楚了,拿波特來誤導人民的馬政府恐怕會更糟糕。
擴大內需方案執行不力 監院糾正行政院
*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 2010.05.13
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任內推動擴大內需方案,九十七年度的預算數為一百八十億,預算執行率僅百分之三十點九八,保留比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五,主計處原預估經濟成長率可提高百分之零點五,實際執行僅提高百分之零點一五,監察院今天一口氣通過糾正行政院、經建會、及工程會。
監院調查發現,經建會在九十七年提出擴大內需補助地方政府公共建設五百八十三億元計畫,在計畫規劃、預算編列、執行管考,涉諸多違失。這項糾正案由監委林鉅鋃、楊美鈴、杜善良、洪德旋提出。
糾正案文指出,擴大內需方案九十七年度預算實現數為新台幣一百八十億餘元,預算執行率僅為百分之三十點九八,保留了三百八十二億餘元的鉅額預算,總保留比率為百分之六十五點六一。
新加坡電信 東南亞最大
* 中央社╱新加坡12日專電 2010.05.12
新加坡電信公司今天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第1季,新電信在本區域的行動電話用戶比去年同期成長17%,共有2.93億戶,繼續成為東南亞的最大行動電信商。
新電信指出,新電信在澳洲的子公司澳星通訊公司(Optus),在第1季取得近5年來最強勁的業績成長,行動電話用戶達到8500萬戶,比去年同期增加9.1%。
新電信在印尼持股的合作夥伴Telkomsel,第1季行動電話用戶,是新電信所有區域子公司中成長最快的,達到8200萬戶,比去年同期成長14%。
不過,新電信表示,由於印尼行動電話市場競爭激烈,在印尼的市場佔有率下滑2.8個百分點,達到46.2%。
新電信在印度市場也有斬獲,它在印度持股的電信公司Bharti,首季行動電話用戶比去年同期成長4.7%,達到1億2760萬戶。
在新加坡,新電信首季行動電話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4.7%,達到310萬戶,市佔率達45.2%。
新電信在泰國的持股公司AIS、在菲律賓持股的Globe Telecom、以及在孟加拉持股的Pacific Bangladesh Telecom,新註冊的行動電話用戶首季也都成長。
新電信預計在明天發佈財務報告,外界預測新電信的營收將會比去年同期增加10.4%。
捷星年底在星開闢飛澳歐與北亞航線
* 中央社╱新加坡12日專電 2010.05.12
以新加坡為基地的廉價航空公司捷星(Jetstar)今天宣佈,因應不斷成長的需求,將開闢新加坡與澳洲、北亞和歐洲的長途航線,預計今年底從新加坡樟宜機場起飛。
捷星行政總裁莊碧蓮指出,這些航線開闢後,捷星將成為新加坡首個提供長途航班服務的廉價航空公司。
捷星認為,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今年稍早公佈的調查,亞太地區去年已經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共有6.47億人次的航空旅客;捷星希望藉著亞洲航空市場的成長,進一步成長。
捷星預料,開闢新航線後,將可為新加坡創造200個相關就業機會。
捷星已從澳洲經營多條長途航線,包括到峇里島、東京、大阪、曼谷、普吉島和檀香山。
進退維谷的在華外商
* 何清漣 2010年4月29日
Google退出中國將成為外商在華投資道路上的一個指標性事件。
在Google事件發生之前的2009年11月至12月,「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曾做過第12年度《商務環境調查報告》,調查顯示,91%的受調查企業對中國未來5年的前景表示「謹慎樂觀」或「樂觀」。這次調查共有388家企業參與,調查結果遲至4月2日才發布。但Google事件發生之後,中美關係波瀾迭起,外商對中國商務環境的感覺已大不如前。「中國美國商會」於3月下旬發布了另一項調查報告,這一報告與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的公開文章,表明在華外商對其投資前景深感困惑。
一、在華歐美外商的困惑何在?
美國商會在中國有兩個,一個在上海,另一個在北京。北京的美國商會名為「中國美國商會」。該機構3月下旬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由於中國政府陸續採取措施,將外資企業排除在中國一些蓬勃發展的市場領域之外,在華跨國公司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據稱,由於擔心不斷惡化的投資環境和中國本土創新規定的影響,中國美國商會就中國擬議中的〈政府採購條例〉對會員進行了調查,並像往年一樣詢問了它們對中國總體商業環境的看法。調查結果是:感覺不被歡迎參與中國市場並進行競爭的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到受訪企業的38%──而僅僅就在幾個月前的2009年12月公布的2009年度調查為26%,2008年為23%。自中國美國商會開始針對該問題對會員進行調查以來,這是4次調查中不滿意比例最高的一次,表示外國在華企業對中國投資環境的評估在迅速惡化。
這些外企抱怨的內容包括中國有利於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新規定,以及使外企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政府採購政策。在那些感覺到不受歡迎的公司中,58%提及因中國科技標準的強制實施而產生的障礙,還有50%提到了強制技術轉讓的問題。這都與中國政府一項新規定有關:2009年10月底,中國「三部委」聯合發布通知,要求科技供貨商在被列入《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之前必須獲得產品認定。該目錄將涵蓋外國企業銷售的數十種產品,包括服務器(伺服器)、移動基站(基地台)、安全和財務軟體及風力發電機。在被問及新政策影響的受調查科技企業中,有57%說它們認為這會對未來在華業務造成負面影響,而有37%的企業說已經產生影響了──即使條例尚未正式生效。許多外國公司在中國投入重金設立了研發業務,它們擔心新的採購政策可能迫使它們將自己的創新成果與中國的競爭對手或中國政府機關共享。
上述擔心是新調查顯示的。但「中國美國商會」第12年度的調查所顯示的一些擔憂並未成為過去式。在第12年度的調查裡,「法規解釋相互矛盾」被列為首要挑戰。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獲得必要的經營許可和國家保護主義方面的擔憂日益加劇,外資企業在華面臨的8大挑戰中,有7項與中國政府相關。這項調查中的一些擔憂,也反映在美國貿易辦公室提交國會的年度報告中。
二、徬徨踟躕的在華外商
彷彿是為「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做註腳,「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一篇文章,標題叫做〈中國正在讓外企灰心〉。文章談到,「突然之間,政治上的進展和監管方面的限制彙集到一起,釀成一杯危險的『雞尾酒』──許多公司從中嗅到了保護主義氣息。……在許多行業,外國企業的挫折感遠比中國政府意識到的更為明顯。我第一次聽說有(外國)企業考慮完全撤離中國。它們之所以有這種想法,並非因為它們無法與本土對手競爭,而是因為它們厭倦了在一種無法預測的商業環境裡苦苦掙扎,……我還聽說一些大型企業準備制定戰略,將未來的部分投資撤出中國,轉投其他亞洲國家。」
彭博通訊社的報導證實了許多外資企業正在亞洲其他國家「築巢」應變。奇異電器、福特汽車、New Balance等長期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紛紛增加亞洲市場的多樣化經營。福特在泰國投資10億美元,與Mazda合資辦廠;奇異電器在越南海防市投資6,100萬美元,興建風力發電機工廠;紐百倫運動品牌企業計劃在印尼尋找分承包商,為在中國的四座工廠和越南的一個工廠尋找新貨源。New Balance亞洲經理朱迪斯•麥凱(Judith Mackay)將此稱為「中國加一戰略」。
分析人士指出,政治、經濟因素正在促使外商擴大視野,到中國以外的地方尋找發展機會。美國新興市場戰略公司總裁甘布爾(William Gamble)分析,勞工成本不斷增加與正在改變的政策法規環境,加上知識產權的剽竊與干涉行為,以及駭客攻擊和造謠中傷等等,已經讓中國的經營吸引力有所下降。Google就是這種環境的冰山一角,美國前任貿易代表蘇珊•施瓦布(Susan Schwab)近日對香港媒體說,中國依然是最大的市場,但最近,「我看到很多美國公司正在尋找替代市場。」
三、中國政府出面安撫效果不彰
中國當局對外商日益增強的憂慮並非毫無感覺。在外商對中國投資和經營環境憂慮日益加重的時候,溫家寶於3月22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峰論壇,在與60多位外企負責人會面之時,代表政府向在華經營的外商釋放善意。他強調,中國的發展依然需要外資,他能夠增強外商的投資信心,並表示會增加與外國企業的往來。
4月13日,中國政府發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中國將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擴大開放領域,鼓勵外資投向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平、過剩產能擴張類項目。所謂「兩高一資」行業,即高污染、高能耗和資源性的行業。中國還將鼓勵外商去西部貧窮地區,擴大勞動力密集型的工業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刪除了有關採購新規草案中一些限制性條款。中國政府採購市場每年的交易額高達數十億美元,根據去年發布但未正式執行的規定,供貨商在被列入《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之前必須獲得產品認定。所有申報的產品都要擁有中國的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且申報人的知識產權必須完全獨立於海外機構或個人。這一限制性規定曾經引發外商強烈不滿。根據外資企業的理解,這一規定意味著沒有中國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就不能進入政府的採購名錄。這導致北美、歐洲和亞洲,代表全球多數科技巨頭的30多個行業團體向中國官方致函抗議,稱這些規則屬於保護主義。
最新草案中刪掉了這一條款,只要求政府採購目錄上的產品符合中國法律法規,申報人擁有或有權在中國使用該產品的知識產權。但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負責全球政策的副總裁諾弗爾(John Neuffer)稱,儘管中國政府對批評作出了積極的回應,但這並未解決外商所有的擔憂。外商必須全面理解這個規定,其措辭仍模糊不清。即使刪除了部分引起麻煩的詞句,在政府採購時使用自主創新清單仍是一個大問題。
在我看來,外資被從「神壇」上趕下來只是個時間問題,因為中國政府對外資政策從來就未脫「利用」二字。所謂「利用」,指的就是當中國羽翼未豐,有資金技術等需要時,雙方合作,這時候可以給對方各種優惠;一旦中國羽翼豐滿,外資利用價值下降,優惠自然取消,門也開得越來越窄。不過,這扇門並非這時才猛然關上,中國外資政策環境變化的轉折點應當追溯至2006年11月9日「國家發改委」端出的《十一五期間外資利用規劃》,該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要推動利用外資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自此以後,外商在中國的優惠待遇逐漸喪失。今年3月21日,「國務院」還發布了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外資利用放在了重點工作的第44條。在外商投資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中國政府並未強調加強吸引外資,相反強調工作中心在於優化利用外資結構。這些都是在華外資不可不注意的訊息,如果忽視了這些訊息的內涵,最後可能只會自找不痛快。
卡麥隆 英國198年來最年輕首相
* 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電 2010/05/12
英國首相布朗宣佈辭職,從而為英國13年來第一次由保守黨領導的政府執政敞開了大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星期二任命保守黨領導人卡麥隆出任新首相,並要求他組建新政府。
卡麥隆隨後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外對聽眾說,他將與自由民主黨組建一個全面的聯合政府,自由民主黨的領導人克萊格將擔任副首相。卡麥隆還讚揚了布朗「為公眾服務的長期紀錄」,但是他說,英國面臨「嚴重而緊迫的問題」。
美國總統歐巴馬打電話向英國新首相表示祝賀,並邀請他今年晚些時候訪問華盛頓。歐巴馬也向布朗表達了良好的祝願,感謝他傑出的服務和堅強的領導力。
布朗的辭職將英國這個星期的政治風波推向高潮。此前,沒有一個政黨在議會選舉中贏得多數,使得它們在不結成某種形式聯盟的情況下無法組建新政府。
布朗星期二在離開他的住所唐寧街10號前說,他真心熱愛他的工作,並一直試圖為英國的價值觀和英國人民的最佳利益服務。他也將辭去他在議會中的職務。
英國保守黨新首相大衛‧卡麥隆在第一次發表講話時說,英國面臨著嚴重和緊迫的問題。但是,他說,英國的好日子在前面,他承諾要建立一個更加負責的社會,重視自由和公正。
現年43歲的卡麥隆星期二走進唐寧街10號的大門,成為英國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他在牛津大學獲得政治、哲學和經濟學學位,以一名保守黨研究員的身份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後來擔任英國財政大臣拉蒙特的一名顧問。
卡麥隆2001年當選為議會議員,並於四年後成為保守黨領袖。他和妻子薩曼莎有兩個孩子,第三個孩子將在今年9月出生。他們的另一個兒子、6歲的伊萬去年因大腦性麻痹和癲癇並發癥去世。
卡麥隆照顧他的殘疾孩子的經歷,使他成為英國國營醫療保健制度的支援者。他還承諾將照顧那些他稱為英國最脆弱、最貧窮的公民。有人譴責他反對美國和歐洲聯盟,他對此予以否認。但是他說,他沒有義務贊同它們的每一項政策。
中國太子黨致富新捷徑
* 岳群2010年4月29日
中國「總理」溫家寶之子溫雲松在北京創立優創科技有限公司,其後併入香港首富李嘉誠次子李澤楷的電訊盈科與中國電信的合資公司。
中國的私募基金在2009年的發展趨勢引人注目,據研究機構「投中集團」(China Venture)的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所披露的投資案例共計114起,投資金額186.45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75.8%;平均單筆投資金額為1.64億美元,其中,金融、連鎖經營、能源、食品飲料和製造業投資金額較高,均超過10億美元。而金融領域投資金額達99.88億美元,位居各行業之首。
中國私募基金一個特殊的現象是,掌控這些動輒數億美元資產的掌門人,往往都是出身顯赫的中央要員的後人,也就是所謂的「太子黨」。這些高官之後幾乎都曾經出國留過學或在外資機構中任職過。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指投資於非上市股權,或者上市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的一種投資方式。由於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較大,資訊披露不充分,故往往採取非公開募集的形式。
神祕的新天域資本
現任中國「總理」溫家寶之子溫雲松2005創立新天域資本公司(New Horizon Capital),目前該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達5億美元。今年1月25日,路透社的一條財經消息說,新天域資本公司打算募集一檔10億美元的私募基金,將投資準備股票上市的中國龍頭型企業。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說法,2005年至2010年初,新天域資本共完成了21個投資案例,投資金額雖然都不大,但收益卻「令人咋舌」。以新天域資本通過旗下外資全資子公司新天域湖景對新世紀百貨的投資為例,在3.52億元以及3.23億元人民幣的兩筆投資中,最終盈餘高達19.4億元。
據悉,溫雲松從美國西北大學凱洛商學院獲得企業管理碩士(MBA),歸國後原欲求職於香港摩根士丹利,但該公司以其身分敏感為由,拒絕其求職申請。數年後,溫雲松在北京創立優創科技有限公司(Unihub Global Network,簡稱Unihub),香港首富李嘉誠次子、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擁有優創科技51%股權。其後併入電訊盈科與中國電信的合資公司。
有媒體稱溫雲松是一位隱形大亨,其財富可能已高踞全國十大富豪之內。據香港財經媒體人透露,2005年溫雲松創立新天域資本後,多半是由一起創業的事業夥伴出席公開場合,自己隱身幕後。一位消息人士說:「他們是非常穩定的團隊,不是老同學就是老朋友,彼此都非常熟悉對方。」據報導,由日本知名資訊業大亨孫正義掌舵的軟體銀行,及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主掌的淡馬錫控股,一直都是新天域資本公司的長期投資者。
其他太子黨金融大亨
除了溫雲松,多位中共高層的第二代或第三代都投入大中華區的金融業發展。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兒子江綿恆數年前從美國費城爵碩大學獲博士學位後,目前控制著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一家與私募股權基金運作十分相似的政府投資公司。
前「政治局常委」李瑞環之子李振智,則曾建立瑞信中國機會基金的私募基金。「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女兒李彤,現在負責香港中銀國際下的一家私募股權基金,專注於媒體領域。「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之子劉樂飛,則管理著價值90億元人民幣(約合13.2億美元)的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之子朱雲來,1998年進入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工作,現任公司總裁。中國國際金融是一家摩根史丹利持有34%的股份的合資企業。朱鎔基女兒、中銀香港發展規畫部總經理朱燕來,原本是中銀香港分行助理總經理。中銀重組,合併9家姊妹行組成新公司,朱燕來連升兩級,出掌發展規劃部負責人,職位是總經理。其餘外商金融業還有不少太子黨身影,包括趙紫陽的兒媳婦、前美林證券中國投資銀行董事長任克英,以及胡耀邦長孫女、瑞士信貸中國區投銀董事總經理胡知騺。
太子黨的人脈是無價之寶
如果說創投基金比的是眼光,那麼私募基金拚的就是人脈關係。瑞士聯合銀行亞洲投資銀行共同負責人的伯內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前「政治局常委」李瑞環之子李振智「對該行在中國的業務至關重要」。香港《經濟日報》說,瑞士聯合銀行內部人士估計,李振智的年薪可能高達1千萬美元以上。
去年瑞士聯合銀之所以高薪向「美林」挖來李振智,一個重要原因是瑞士聯合銀行與「美林」正在爭奪集資額高達40億港元的中國電力的國際上市承銷商,當時李振智代表「美林」,他通過前「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之女、中國電力國際董事李小琳,奪下了這筆大生意。
為了要在中國做大生意,外資也知道需要找高層關係,因此熱中聘用像李振智這樣的海歸派太子黨。
西北大學的史宗翰(Victor Shih)教授認為:「私募基金對太子黨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領域,因為通過各種關係,你可以在股票上市之前進入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賺上一大筆。這是輕而易舉的賺錢之道,每個人都會因為他們的關係網而支持他們。每個人都樂意這樣做,以期從高層領導那裡交換潛在的優惠條件。」
紅衫軍續示威 泰政府取消11月大選
*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12日專電 2010.05.12
泰國反政府紅衫軍繼續在鬧區示威,首相艾比希決定取消11月14日的大選,但是繼續執行國家和解進程5項藍圖。
紅衫軍雖然宣佈接受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提議的和解進程,但強烈要求副首相蘇德(Suthep Thaugsuban)必須向偵剿局自首並被起訴,才願意結束集會,以致泰國當局決定不再與紅衫軍和談,這場反政府示威似乎又回到原點。
泰國首相府秘書長柯柏沙(Korbsak Sabhavasu)今天指出,雖然紅衫軍接受和解計畫,但雙方無法找出共同的解決辦法,原因是紅衫軍的內部缺乏團結,一再提出額外的條件。
泰國解決緊急情勢中心稍早表示要斷水斷電、切斷食物供給與示威地點的交通服務,但晚間又傳出斷水斷電計畫可能延遲至明天,因為附近的醫院也可能受到影響,加上附近居民的反應,迫使泰國當局斷水電前還得解決細節問題。
由於紅衫軍領袖們的意見分歧,泰國當局又沒有立即的驅離行動,讓這項示威活動似乎又回到和談前的僵局,這場已經進行2個月的示威活動看來還會繼續下去。
菲國大選落幕/艾奎諾、艾若育龍虎鬥預告
*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10.05.12
依賴父母餘蔭,以肅貪為主要競選訴求的艾奎諾,在菲律賓總統大選得票遙遙領先,對手相繼認輸,只待選委會正式宣告他當選。新官還沒上任,已燒出第一把火,他宣布要徹查現任總統艾若育當年的作票疑雲。艾若育順利轉換跑道成為國會議員,密謀削減總統權力,龍爭虎鬥即將登場。
艾奎諾接受法新社專訪時指出:「我個人對艾若育沒有特別意見,但她必須說明2004年總統大選時是否曾打電話給中選會官員,意圖遮掩作票弊端,這件事到現在都還沒說清楚。」
現年50歲的艾奎諾(Benigno Aquino),擔任參議員政績平平,去年8月才宣布參選,這次能以超過四成的選票當選菲國總統,主要是靠雙親遺留的光環。他的父親艾奎諾是菲國反對黨參議員,1983 年自美返國時在機場遭馬可仕派人暗殺。菲國隨即爆發「人民力量」革命,1986年成功逼退馬可仕,他的母親柯拉蓉是主角,後來當上總統。
在已開出近8成的選票中,艾奎諾獲得1230萬票,得票率為40.2%。前總統艾斯特瑞達獲780萬票居次,得票率為25.5%。菲國共有5070萬名合格選民,投票率約75%。菲國總統大選9位候選人,已有4人認輸向艾奎諾致賀。
艾奎諾勝出情勢一明朗,馬尼拉股市11日立刻上演慶祝行情,上漲120.87點,漲幅3.85%。菲國預算赤字今年折合台幣將超過2000億元,艾奎諾如何減少支出,肅貪,考驗他的領導能力。
現任總統艾若育順利當選眾議員。分析家認為,她志在議長,可能藉此推動國會擴權,創設總理職位,降低總統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