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鵬:台盼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P4)第二階段諮商談判
* 中央社╱新加坡15日專電
針對美國總統歐巴馬宣佈美國將參與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P4),國貿局局長黃志鵬今天表示,台灣正積極爭取在P4第二階段能被納入這個協定。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高峰會之前,宣佈美國將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而本屆APEC地主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APEC的談話中提到P4,讓P4再度受到矚目。
目前簽署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有新加坡、智利、紐西蘭和汶萊4國。
黃志鵬指出,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已經修正條文,歡迎APEC有興趣的經濟體加入,因此台灣早在1、2年前就爭取加入。
但黃志鵬說,台灣在申請加入這些區域經濟協定時,還是遇到許多困難,剛開始要求必須4個簽署國同意,後來又要台灣再多找些國家一起來談,因而迄今尚未有所突破。
黃志鵬表示,現在P4已經開始和美國、祕魯、澳洲和越南進行諮商,因此台灣希望在P4變成P8的第一階段完成後,能參加第二階段諮商。
由於P4是目前唯一跨太平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是聯繫亞洲和美洲貿易的唯一橋樑,但由於成員國僅4國,因此一些APEC經濟體領袖倡議能夠把各經濟體整合,持續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
APEC中華台北領袖代表連戰下午在本屆最後一場國際記者會上也表示,這次APEC領袖高峰會有兩個主題。其一為亞太自由貿易區,與會領袖希望區域自由貿易體系和杜哈回合談判能儘速完成;另一主題則是區域經濟整合的問題。
連戰說,現在有許多新的意見,澳洲有澳洲的提議(亞太共同體)、日本有日本的提議(東亞共同體),還有P4,但最重要的還是FTAAP;因為雙邊的FTA和區域的貿易協定太多,結果是增加貿易成本,因此希望能進行整合,推動FTAAP。
連戰強調,台灣採取的是,只要在開放的區域性主義原則下,像APEC一樣,都可以採取正面、積極的思考,這是政府基本的立場。
至於台灣和對岸洽談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有關名稱的最後底線,將是台灣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名稱「台澎金馬關稅領域」。
連戰認為,現在當東協「十加一」、「十加三」馬上要出現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把ECFA建立起來,這是當前比較需要加快腳步的工作。
■ 日媒肯定歐巴馬亞洲政策演說
* 中央社╱東京15日專電
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在東京發表亞洲政策演說,表示將積極參與亞洲事務,並強調對美日同盟關係的重視,日本主流媒體今天紛紛發表社論,對歐巴馬的亞洲政策表示肯定與歡迎。
「朝日新聞」社論指出,歐巴馬的演講內容明示美國回到了亞洲,他自稱是首位出身太平洋的美國總統令人感到驚奇,但也表明美國深入參與亞太地區事務的強烈意願。
社論指出,歐巴馬的訊息明確,美國作為亞洲太平洋國家,希望積極參與有關建構此一地區未來的討論,以更正式的方式參與東亞高峰會議,日本對美國深入參與亞洲應該表示歡迎。
文中指出,不僅經濟問題,包括朝鮮半島非核化、地球暖化對策等問題,美國和中國建構實務性的合作關係,對維持地區安定和繁榮不可欠缺,也對亞洲各國帶來好處。
社論指出,歐巴馬以美日合作關係作為基礎來推動亞洲政策,和有意多元發展美日同盟關係的日相鳩山由紀夫的看法相呼應,日本有必要協助美國參與東亞峰會等組織。
「讀賣新聞」社論指出,歐巴馬在演講中把亞太地區定位為攸關美國死活的地區,表明將負起責任,且明確表示美日同盟是加強美國參與亞洲的基礎,美日領袖剛在東京就加強同盟關係達成協議,面對開始出現不協和聲音的美日關係,鳩山必須發揮領導力。
文中指出,亞洲隨著中國崛起擴大影響力,相對地使得美國的存在感降低,歐巴馬演講內容的背景應與美國面對此一現實的危機感有關。
社論指出,亞洲有鳩山提倡的東亞共同體構想和中國提倡的東亞自由貿易圈等主張,出現摸索加強地區合作的各種動向,歐巴馬談到參與東亞峰會的問題,應是有意為美國的參加舖路。
「日本經濟新聞」社論指出,冷戰結束20年,亞太地區出現堪稱歷史性具活力的變化,美國由於雷曼兄弟破產事件衝擊,導致經濟衰退,重建不易。相對地,太平洋另一頭的中國則快速崛起,歐巴馬的演講顯示出美國的焦慮。
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今年或明年就可望超越日本,躍居全球第二。國防預算則已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規模,新加坡和澳洲等國都已開始公開表示不安。
社論指出,鳩山政權提出「對等的日美關係」,開始模索有異於自民黨政權時代和美國的距離,內部甚至有排除美國參與「東亞共同體」的主張。文中呼籲新政府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必須基於戰略的判斷,認真探討日美安保的理想方式。
「產經新聞」社論指出,歐巴馬自稱是首位出身太平洋的總統,顯示他意識到國內外對美國在亞洲存在感和影響力降低的不安。
文中指出,歐巴馬的中國政策仍有令人擔心之處,他說,美國不會圍堵中國,美中合作關係不會降低美國和同盟國的關係,但未提到中國快速擴充軍備及缺乏透明度的問題。
社論指出,要求中國針對經濟、環保和北韓等問題扮演負責任的角色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不可忘掉中國在人權、軍事和安保方面的問題。
社論呼籲鳩山認識到亞太地區需要以美日為主軸的領導力,面對中國的崛起,身為同盟國的日本有與美國互補的角色,應立足於此推動日本的亞洲外交。
■ 改善教育品質 沙啟動大規模興學計畫
* 中央社╱台拉維夫15日專電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要求沙國教育部與財政部通力合作,展開一項53億4000萬美元的興學計畫,估計將在沙國境內興建3200所各級學校,嘉惠170萬餘學子。
中國也將參與這項計畫,備受矚目。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新聞報」(Arab News)報導,沙國教育部曾於7月與中國廠商簽署在沙國境內興建200所學校的合作協議。
合作協議總值高達沙幣20億沙烏地里雅(Saudi Riyal),約合5億3333萬美元。沙國過去也曾計劃大規模興學,但承包商多為個人公司,無法依約完成興學工程,以致計畫執行一再延宕。
如今沙國教育部委由大型公司承攬,並積極爭取外商參與,負責計畫執行的沙國教育部副部長阿邁德(Abdul Rahman Al-Ahmed)自信,不僅可避免小建商難當大任的困擾,新學校的設計與施工皆比照國際標準。
阿布杜拉提出的「教育普及發展計畫」,對興建大學院校投入的預算更高達90億沙烏地里雅。
沙國教育界人士說,這項計畫將使大學院校由8所增至25所,而阿布杜拉推動的獎學金方案,更可使6萬名在全球各地高等教育機構深造的青年學子受惠。
■ 晶圓面板技術 何美玥憂中國無縫接軌
*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009年11月15日電
前經濟部長何美玥今天說,晶圓、面板產業是台灣經濟發展命脈,當初耗費龐大時間、資源建立,若無妥善規劃就開放登陸,對方馬上無縫式接軌,對台灣不公平。
台灣智庫上午舉辦「開放晶圓、面板產業登陸的衝擊效應」座談會,由何美玥、前行政院顧問蕭秋德、Base Consulting總經理簡耀堂、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許文輔、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對談。
何美玥指出,目前政府各部會正在檢討晶圓與面板開放中國投資,但她擔心的是,晶圓與面板產業支撐台灣經濟發展,如果沒有妥善規劃就外移中國,未來台灣要靠什麼產業支撐經濟發展?
何美玥說,台灣政府及人民當初花了多少時間與資源建立晶圓、面板產業基地,如果沒有妥善規劃就讓產業登陸,屆時一定是「整塊剷起來、移植過去」。
她表示,晶圓、面板產業,若讓對方馬上就無縫式接軌到相同的技術曲線,這對台灣並不公平;如果政府一定要開放,必須是有次序地開放,技術至少要間隔兩個世代。
蕭秋德認為,晶圓及面板產業是目前台灣維繫經濟持續發展的命脈,沒有一個國家會把自己的經濟命脈輸出到競爭對手國,把所有的人才、資源全轉到競爭國。
陳博志指出,台灣的經濟、產業常被認為是「淺碟型」,要突破淺碟型態,靠的是產業群聚互相支撐以及技術能力,以獲得高競爭力。若開放半導體及面板產業登陸,產業群聚將被破壞一角,接下來很快就是整塊都被端走。
他認為,政府如果連玩具成衣業都要求回台加工,更應該把高科技產業群聚在台灣,否則什麼產業都聚在中國,台灣就完了。
許文輔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敏感科學技術保護法」草案及高科技人才赴大陸任職的許可相關辦法草案。另外,與會者也建議,政府務實做法是開放半導體代工廠商到中國設立客服部門,藉此讓廠商貼近中國市場,但要將設計與製造部門留在台灣。
■ 鴻海喊話 促中國政府予台灣企業租稅優惠
*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09.11.15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天表示,未來「新奇美」運作會格外謹慎、不會盲目投資;但因面板產業競爭激烈,他向政府喊話,呼籲應適當扶助面板產業。
郭台銘還說,面板產業正面臨結構性轉折,鴻海在中國具有優勢,大家都知道他一定會去中國設廠,台灣這麼小的地方,不適合蓋太多面板廠,未來玻璃空運量也會愈來愈大,為了綠色生態,政府應加速開放面板業赴中。
郭台銘強調,此次合併案沒有透過政府輔導,純粹為雙方自行出資,奇美、鴻海集團將是前一、二大股東;但因產業競爭激烈,政府應對產業發展有適當輔助。
郭台銘指出,南韓在金大中時代,政府不斷鼓勵大企業合併,才有今天Samsung、LG主攻電子業、Hyundai轉攻汽車業,個個都成為國際級大企業的局面。他說,面板產業也面臨韓國的強烈競爭,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環境,一定要推動要合作才能與國際大廠抗衡。
郭台銘重申,政治必須替經濟服務,而非經濟服務政治,這樣才能厚植台灣產業競爭力,希望未來政府也站在輔助的角度,對垂直整合提供優惠政策。
他還指出,對中國來說,台灣比香港重要十倍,因此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ECFA)裡應給予台灣企業至少比香港優惠十倍的租稅待遇。他建議,中國官方應該讓台商在中國享有租稅減或全免的國民待遇,讓台商一面在台灣繳稅,一面繁榮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