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1 10:29:28台北光點
法國政壇世代交替 薩科茲、賀雅爾大選民調五五波
* 編譯羅彥傑/綜合巴黎二十一日外電報導
預告法國政壇世代交替的第一回合總統大選二十二日投票。根據大多數最後民調顯示,選情相當緊繃,右派人民運動黨黨魁薩科茲持續領先左派社會黨女候選人賀雅爾,但由於差距不大,選舉結果仍有可能翻盤。
這次總統大選有十二人參選,依規定自二十日午夜起就必須停止一切的競選活動,媒體也不得公布再民調數字,因此各家民調都趕在此期限前公布。
在法國本土進行投票前一天,位於加拿大大西洋岸外海的聖匹島、密啟倫島的五千名註冊選民,率先為選舉揭開序幕。
法國本土投票時間為上午八時(台灣時間下午二時),十二個小時後結束。
薩科茲 仍暫保持領先
最後公布的民調顯示薩科茲保持領先,但賀雅爾、中間派法國民主聯盟黨魁貝胡、極右派領袖勒班激烈競爭第二名的位置,爭取在第二回合與薩科茲一搏的出賽權。在第一回合總統大選勝出的前兩名候選人,有資格參加五月六日的第二回合決選。
在競選管制前的最後五份民調中,五十二歲的薩科茲以二十六.五至三十%的支持率掄元,五十三歲的賀雅爾以二十二.五%與二十五.五%的區間居次。五十五歲的貝胡與七十八歲的勒班緊追其後。
曾擔任環境部長的賀雅爾,希望在此役成為法國歷來首位女總統。她和同黨籍的巴黎市長德拉諾埃一起在巴黎掃街拜票,呼籲所有擁有共和與人道主義價值者在第一回合把票投給她,「因為法國歷史必須靠最多數的公民改寫」。
憂鬱法蘭西 亟待重振聲勢
* 編譯張沛元/特譯
為慶祝拿破崙勝利而建的巴黎凱旋門,幾乎未被烙印上任何戰火或天候侵蝕的印記;這座十五層樓高的白石巨塔,迄今仍以彰顯昔日高盧榮耀永垂不朽之姿,昂然矗立於巴黎市中心。然而,隨著法國總統大選即將進行第一輪投票,舉國民心卻不若這座巍峨拱門般高昂。曾祖父曾為拿破崙效力的裴洛瑟說,凱旋門已成為凸顯法國國力日下的象徵,「那是一種榮景不再的感受」,法國已失去昔日光環,不再坐享稱霸國際的地位。
歷史教師梭勒更悲觀。梭勒說,法國的軍力不足道矣,經濟亦不具競爭力,法國在國際上與外交上已淪為二等國家,發言乏人聞問。這些評論對才展示全球第一高鐵以及與他國合作製造出全球最大飛機的法國而言,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但事實上,儘管法國美食與創意仍風靡全球,巴黎美景依然浪漫醉人,法國部隊在東非反恐行動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對法國人而言,再晦暗的字眼也不足以描述其內心的陰鬱。
陰鬱氣氛導致這場總統選戰充斥動盪混亂與驚訝懸念,眾家候選人皆承諾帶來改變,卻都拿不出足以重振法國聲譽的牛肉。現任總統席哈克決定不尋求連任,意味無論最後誰能入主艾利賽宮,法國都將邁入一個新時代|選出一位生於二次戰後、可能是移民之子甚至是女性的新總統。但就算總統大位換上新面孔,其所面對的仍然是龐大國債、社福重擔、萎靡的經濟成長率與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等始終無解的老問題。
有人亟思改變,但也有人害怕改變;一連串國內問題引爆學生和少數族裔大規模暴動與抗議潮,這股不安甚至蔓延到海外:六成四法國人認為全球化威脅企業與工作,擔心法國將屈居於中國、甚至過去被視為法國後院的非洲之後。法國並非唯一在後冷戰全球化世界中尋求重新自我定位的國家,英國同樣也得嚥下日不落國走入黃昏的怨氣;但法蘭西對往日榮耀的眷戀,卻成為阻撓其自信面對未來的絆腳石。
政治學者戴索爾說,法國瀰漫著一股特殊的憂鬱氣氛;相較於願意坦然接受已非昔日強權的英國,法國人卻不願面對現實,自認本質上仍是強國,甚至還想力行強國風範,對事實視而不見,直到再也無法自我欺騙後,「便墮入第一階段、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極度哀傷的階段」。
(取材自美聯社)
預告法國政壇世代交替的第一回合總統大選二十二日投票。根據大多數最後民調顯示,選情相當緊繃,右派人民運動黨黨魁薩科茲持續領先左派社會黨女候選人賀雅爾,但由於差距不大,選舉結果仍有可能翻盤。
這次總統大選有十二人參選,依規定自二十日午夜起就必須停止一切的競選活動,媒體也不得公布再民調數字,因此各家民調都趕在此期限前公布。
在法國本土進行投票前一天,位於加拿大大西洋岸外海的聖匹島、密啟倫島的五千名註冊選民,率先為選舉揭開序幕。
法國本土投票時間為上午八時(台灣時間下午二時),十二個小時後結束。
薩科茲 仍暫保持領先
最後公布的民調顯示薩科茲保持領先,但賀雅爾、中間派法國民主聯盟黨魁貝胡、極右派領袖勒班激烈競爭第二名的位置,爭取在第二回合與薩科茲一搏的出賽權。在第一回合總統大選勝出的前兩名候選人,有資格參加五月六日的第二回合決選。
在競選管制前的最後五份民調中,五十二歲的薩科茲以二十六.五至三十%的支持率掄元,五十三歲的賀雅爾以二十二.五%與二十五.五%的區間居次。五十五歲的貝胡與七十八歲的勒班緊追其後。
曾擔任環境部長的賀雅爾,希望在此役成為法國歷來首位女總統。她和同黨籍的巴黎市長德拉諾埃一起在巴黎掃街拜票,呼籲所有擁有共和與人道主義價值者在第一回合把票投給她,「因為法國歷史必須靠最多數的公民改寫」。
憂鬱法蘭西 亟待重振聲勢
* 編譯張沛元/特譯
為慶祝拿破崙勝利而建的巴黎凱旋門,幾乎未被烙印上任何戰火或天候侵蝕的印記;這座十五層樓高的白石巨塔,迄今仍以彰顯昔日高盧榮耀永垂不朽之姿,昂然矗立於巴黎市中心。然而,隨著法國總統大選即將進行第一輪投票,舉國民心卻不若這座巍峨拱門般高昂。曾祖父曾為拿破崙效力的裴洛瑟說,凱旋門已成為凸顯法國國力日下的象徵,「那是一種榮景不再的感受」,法國已失去昔日光環,不再坐享稱霸國際的地位。
歷史教師梭勒更悲觀。梭勒說,法國的軍力不足道矣,經濟亦不具競爭力,法國在國際上與外交上已淪為二等國家,發言乏人聞問。這些評論對才展示全球第一高鐵以及與他國合作製造出全球最大飛機的法國而言,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但事實上,儘管法國美食與創意仍風靡全球,巴黎美景依然浪漫醉人,法國部隊在東非反恐行動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對法國人而言,再晦暗的字眼也不足以描述其內心的陰鬱。
陰鬱氣氛導致這場總統選戰充斥動盪混亂與驚訝懸念,眾家候選人皆承諾帶來改變,卻都拿不出足以重振法國聲譽的牛肉。現任總統席哈克決定不尋求連任,意味無論最後誰能入主艾利賽宮,法國都將邁入一個新時代|選出一位生於二次戰後、可能是移民之子甚至是女性的新總統。但就算總統大位換上新面孔,其所面對的仍然是龐大國債、社福重擔、萎靡的經濟成長率與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等始終無解的老問題。
有人亟思改變,但也有人害怕改變;一連串國內問題引爆學生和少數族裔大規模暴動與抗議潮,這股不安甚至蔓延到海外:六成四法國人認為全球化威脅企業與工作,擔心法國將屈居於中國、甚至過去被視為法國後院的非洲之後。法國並非唯一在後冷戰全球化世界中尋求重新自我定位的國家,英國同樣也得嚥下日不落國走入黃昏的怨氣;但法蘭西對往日榮耀的眷戀,卻成為阻撓其自信面對未來的絆腳石。
政治學者戴索爾說,法國瀰漫著一股特殊的憂鬱氣氛;相較於願意坦然接受已非昔日強權的英國,法國人卻不願面對現實,自認本質上仍是強國,甚至還想力行強國風範,對事實視而不見,直到再也無法自我欺騙後,「便墮入第一階段、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極度哀傷的階段」。
(取材自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