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31 09:07:20台北光點

知識世界不是平的

* 余凌霄(作者為嘉鼎資產管理集團董事長)

  由《紐約時報》國際事務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著《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書,不但已成為全美暢銷書排行的常勝軍,書中所傳達的觀念,似乎也成為全球商業界的一種共識。微軟創辦人蓋茲就強力推薦此書,認為是所有決策者、企業員工都必讀的一本書。但最新一期《哈佛商業評論》中的前瞻(Forethought)專欄,卻獨排眾議。作者普魯塞克(Laurance Prucek)指出,前述觀念是一種將「資訊」與「知識」混為一談的錯覺。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固然使所有人都能齊平地站在世界舞台上,但其中仍存在著許多限制,並非只要透過連結(connectivity),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為了強調世界是平的,佛里曼特別引用了蓋茲說過的話:「廿年前,人們寧願是一個歐美國家的平凡學生,而不是住在上海的奇才;但時至今日,大家卻渴望成為後者,因為你能將自己的才智,輸出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聽來似乎言之成理,但普魯塞克提出反例。「透過Google無所不能的搜尋,每個人都能在網路上得到任何資訊,包括如何進行切除盲腸的手術。但相信沒有人敢隨便讓一個上海的天才學生,來為自己開刀,除非他真的經過多年的訓練。」

  資訊和知識的差別,在於前者僅是從單一角度觀察、受限於某一形式的訊息。無論是一份文件、影像、食譜或基因排序,都可以傳遞到任何地方或個人手中。但知識是透過經驗的傳承,將資訊融會貫通、並培養舉一反三的直覺。因此通常存在著於組織之內,而難以白紙黑字、具體描述。如今雖在資訊的取得、儲存及傳遞成本大幅降低,同樣的情況卻未出現在知識上,資訊科技再先進,也無法解決如何獲取知識的問題。不管是學習法文、微積分或化學,現代人所需的時間,和二百年前的人類並沒有太大差別。這是因為知識的開發、留存和傳承,都需假以時日及高昂的代價,不單是對個人如此,即使對於組織及國家而言,也面臨相同的難題。

  今日台灣,在發展資訊科技方面不遺餘力,但並不是讓每個人上網、收發電子郵件,就能讓大家在所謂「平的世界」裡,與全球平起平坐。相反地,我們似乎只造就出一群活在網路虛擬世界、沉溺於線上遊戲、以火星文溝通的新新人類,更令人擔憂其未來的競爭力。問題在於許多人只迷信「資訊」所帶來的效率,而不思「知識」所追求的真正效果。如同在理財上,資訊的流通雖讓更多的投機方法現形(例如卡神的作法、或金融市場的套利模式等),但在缺乏對企業管理及純正投資的知識下,許多人無知地對投機趨之若鶩,不但使市場更混亂、風氣更敗壞,社會整體的財富也將日益縮水。

  資訊科技的發達,並無法弭平知識所造成的差距。這需要全世界的政府、非營利機構、學校、企業、及其他組織,意識到一個事實:只有知識才是創造繁榮的關鍵,而非一昧地強調資訊的速成。無論是台灣、中國或是印度,都可說是全球資訊科技的重鎮,但是否因此就能取得知識經濟的門票?目前也許成就了少數的富豪,但以整體社會的角度觀察,其未來的路,還是崎嶇不平的。在大家對知識尚未建立正確認知、及採取行動前,太過重視資訊科技所造成的短視近利,也許就是讓世界很難變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