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0 20:10:16邱瓊慧

104.03.19 建立信心從非語言做起

104.03.19 建立信心從非語言做起
親愛的SeedYouth

我很喜歡觀察人,加上因為進入輔導諮商的工作領域,讓我更習慣透過語言和非語言的訊息來了解一個人。語言,就是我們說出口的內容,非語言,就是在話語之外所透露的訊息,例如語調高低、說話速度快慢、身體姿勢、臉部表情與眼神等等;心理學發現,在與他人互動時,我們傾向於相信非語言的訊息,甚於語言的訊息。意思是說,當一個人用輕鬆愉快的口吻跟你說他很緊張,你不會相信他在緊張,相反的,一個人需要喘大氣才能斷斷續續說出「我真的不緊張」,反而讓你更確定他在緊張。

焦慮的時候搓手指、緊張的時候吞口水、生氣的時候臉脹紅、說謊的時候眼神飄忽等等,是我們常見用「非語言訊息」來推論眼前這個人情緒狀態的線索。我們的假設,是大部份的人會在特定目的、特定需求的前提下,有意識地篩選說話的內容,例如參加面試時所說的話,勢必會跟朋友閒聊時不同,為了呈現最棒的一面,我們得要不斷強調自己正向的特質,這些違背我們習慣或是感到心虛的心情,可能就會透過非語言的訊息洩漏出來。畢竟,控制我們說話的內容,可用背稿的方式來達成,但控制我們的情緒表現和內在狀態,就得要更深一層的覺察和訓練了。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反轉上述的論點--先有特定的內在情緒,然後透過非語言訊息洩露出來,改變成--有意識地表現出特定的非語言訊息,藉此帶動內在的情緒狀態,是否也能成立呢?

答案是肯定的。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先想像一下,自己希望在別人面前呈現怎樣的特質,然後接著想,擁有那些特質的人,會展現哪些非語言訊息?最後我們再進入類似演員訓練班的階段,開始有意識地操練自己說話的語調高低和快慢、身體的姿勢與動作、眼神和臉部表情等……。這樣一來,我們不只能夠帶動內在的心理狀態,由別人的角度來看,也會更有說服力。

拿我自己當例子,我剛開始上台演講時,講話總是很快,因為我很緊張、急於表現,結果反而沒有辦法把話說得清楚;聽眾跟不上我的節奏、也分辨不出演講的重點。少了抑揚頓挫的故事發展,只有拼命趕路的匆忙,自然也就沒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聽眾沉浸在我想傳達的故事和感動裡,這實在太可惜了。

慢慢的,我開始修正自己說話的速度,並且允許自己有更多自然、真實的表現,例如講到笑話時,自己也哈哈大笑,講到感動處,也會忍不住紅了眼眶、語帶哽咽,我發現這樣的調整,讓我跟聽眾更加靠近,我也更享受演講的過程。

另外一個用非語言訊息帶動信心的例子,發生在十四年前,我從台北隻身來到台中應徵工作,面試的會場有兩個區域,第一個是所有應徵者等待面試的空間,第二個是實際面試的場所。我還記得進入第一個空間時,看到所有人都正襟危坐,非常謹慎但也緊張的模樣,大家表面上相視微笑,但心裡都很清楚,彼此並非朋友,而是一起來面試、得爭搶這個工作的人。

這種肅殺的氣氛讓我很不舒服,於是我看著其他人點頭微笑後,就自顧自地拿起桌上的報紙,開始隨意翻看。說實話,我當然也很緊張,畢竟來面試的人好多,可是也因為如此,我更需要展現淡定和自信的態度,所以我就從外而內,做出我覺得放鬆時會做的事情,然後當我真的被報紙的內容吸引時,我的緊張程度也隨之下降許多。

話說當時我是面試大學學生輔導中心輔導員的職缺,事後學生給我回饋,他們因為太想知道接下來可能有誰來接這個工作,於是就跑到第一個空間去觀察來應徵的人,放眼望去,所有人都好好端坐,只有我把那裡當自家客廳一樣翻看報紙,也太令人印象深刻了。我不知道這樣的表現,是否就是我後來被錄取的原因,但我很清楚知道,因為我先做了讓我覺得放鬆和有自信的非語言表現,所以後來到第二個空間面試時,我能夠不卑不亢地呈現最棒的自己。

親愛的SeedYouth,這是我透過有意識地表現出「放鬆」的非語言訊息,來帶動內心「自信」指數提升的故事,你願意也來嘗試看看,屬於你的非語言訓練嗎?

祝福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