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23:33:50卡布圖閑

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

難得能在上班時間去上課,算是繼昨天表現不怎樣的簡報結束後,給自己一點喘口氣的機會。
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在上班及回家的路上,覺得心情異常的平靜安穩。
在上班的通勤路上,心底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聲音,大概是在回覆我前陣子覺得自己很不敢也很不會開一些社交的話題吧。於是乎就漸漸地把自己的社交圈縮得很小。
然後想到了因為現在換到13F的緣故,所以蠻常在茶水間遇到S總。
看到她的時候真的是開心的 But...卻又會有另一個念頭冒出來 :「我的天...我該怎樣閒聊個幾句又不尷尬...」

當這樣的念頭飛出來的時候,時間一滴一滴的流逝,也就錯失了最佳的「關心問候」時刻。
想起某次在週一晚上的社團聚會,說出了自己睡眠品質不太好,希望可以為這件事代禱。
然後上一次見面,S總 就很主動地問我最近有沒有睡得比較好了? 想想我和她也不過只是幾次的小組聚會,但是她卻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並在日常中適切地問候。
將他人需要代禱的事情,恆切地向主禱告,並在日常生活中適時地給予關心。這無非就是上好關心周遭朋友的方式之一了。

突然想到昨天看到那個很感人的youtube影片,所以就順手傳給幾個buddy。當下有一個念頭浮出,「不,我要傳十個。不能讓自己每次的社交圈都只有這幾個人阿。」算了一下原本發送的人數,於是又再多發了四個人。
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從哪裡來,但是覺得偶爾轉傳自己覺得有共鳴的文章或是影片。
然後不單只是轉傳,最好能稍微附註一兩句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對我來說,這大概就是跟「平常沒有什麼交集的朋友,卻又想要和他們有些互動」,極佳的一種互動方式了吧。
然後又想到了,現在是在職生活,一旦有人休長假出去玩,特別是到日本,總是免不了為身邊同事也帶點伴手禮。

一開始覺得這真的是長大的一種悲哀。出去玩還不能只想到要帶禮物給親戚,還加了一個同事的category。
但後來仔細想想,既然要送禮物,那就要送得有價值。如果只是很侷限在這個「禮」本身的含金量,那真的是活得太小了。

送禮給同事這件事,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閒聊社交話題。

畢竟平常跟同事日常共事之外,大家下班之後就說掰掰了,根本就沒有什麼其他的交集。
更別說如果你不是那種平常在工作繁忙之中,還可以很自然跟別人閒聊的人。
這個moment你不抓住是要什麼時候才有呢!
聊聊這次去旅行你覺得哪裡好玩了阿?為什麼挑了這樣禮物?是上次收到誰送了覺得很不錯想要分享?還是在旅程中遇見了誰跟你推薦了它?
說不定就在這些閒聊之中,你發現你們也有共同嗜好。又或者你只是很簡單為原本埋首於公事之中的同事,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樂趣。

機會不常有阿。轉念,一切就變得不一樣。


"When the opportunity comes, could you see it as an opportunity or you just let it go through?"
一個人有人怎樣的高度,決定了他有怎樣的想法與看見,那當然他下一步也會走的不一樣。


坦白說今天晚上的我hyped了,這樣是好也是不好。
因為就像前陣子的狀況,我很hyped的時候,就認為自己什麼都做得到。於是把一切都很理想化,思想嘩啦啦地跳得好遠。
等到開始執行的時候,才發現走起來是這樣地跌跌撞撞。過度把自身能力膨脹地太大,忽略了現實面。

於是在現實中步履蹣跚覺得好苦,甚至自暴自棄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原本的夢想阿,願景阿,又覺得離自己好遠好遠。什麼都抓不住的無力感又來了。然後就開始把自己活得很小。

一旦活得小,就開始短視近利,很難把眼前的苦難當作是一種磨練。

然後就開始去羨慕那些可以安逸活著的人,不懂自己這麼累到底是為了什麼,覺得眼前的路好黑,什麼都看不清楚。
再也沒有力氣走下去了,只想當一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廢廢。又或是只顧自己,只為自己活著的惡魔。(雖然必須說,起因於覺得自己沒能力顧好而來的害怕及沒信心)
到底要什麼時候,我才能打從心底的知道或相信:有一顆助人的心,時間都是會多出來給你的,不會不夠用的。

而且換個角度想,今天那位需要你幫助的朋友,因著你的幫助,度過了難關。某一天,你能度過難關,而且是受了別人的幫助(很少單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度過難關)。那豈不是那幫助你的「人」,跳脫了他自顧自的生活模式,讓你可以有這樣的幸運。
最後,回到今天上課老師在一開始就提到且很警醒人的一段話:「有沒有辦法讓你在工作中,可以獲得快樂與成就感?」
說真的不管什麼職業都好,我們都希望能在其中看見自己的價值,或說,追求自己得以發揮的那一份。
當學習/工作變成一種習慣,而變成不再是一件勞苦的事。那才是高的看見——生命的成長。
免費小遊戲 2018-09-12 07:43:32

到處逛逛~http://www.aiav1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