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00:51:34府城醫藥新聞台

醫師呼籲「腎」選止痛藥 避免導致腎功能惡化到要洗腎

【記者許宏義台南報導】很多民眾受不了各種疼痛,經常自行買止痛藥長期服用,新樓腎臟內科醫師王婷翊指出警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長期使用,可能造成慢性腎臟病,如果沒有找醫師慎選止痛藥,腎功能甚至會惡化到須要洗腎。

王婷翊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功能逐漸受損,導致體內廢物排不出去,體內毒素在體內堆積愈來愈多,嚴重者甚至需面臨透析(俗稱為洗腎),令醫界擔心的是慢性腎臟病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較難被民眾察覺。

醫師若發現病人長期服用止痛藥,甚至出現泡泡尿、蛋白尿(2)腿部水腫(3)高血壓(4)貧血(5)倦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泡水高貧倦』的尿毒症狀症狀,建議即早進行腎功能檢測,並考慮調整藥物以保護腎臟,延緩進入腎衰竭。

王婷翊醫師舉例,一名58歲的吳先生因為感到身體不適,而長期使用止痛藥以抑制疼痛,卻未進行腎臟功能的檢測,後來胃出血住院,意外發現腎功能已退化至第五期慢性腎臟病,代表腎功能進入最差期別的慢性衰竭。

若能及時經過治療,吳先生的腎功能惡化速度就可減緩,王醫師認為這樣的案例提醒我們,在選擇使用止痛藥時必須格外小心,並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因為止痛藥常用於各種疼痛緩解,但長期使用也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

王婷翊指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是常見的止痛藥,如伊布洛芬、甲芬那酸、萘普生等,這些藥物在緩解疼痛和減輕發炎方面非常有效,但使用時間過長或用量過多可能會導致腎臟損傷,甚至發展為慢性或急性腎衰竭病變。

王婷翊建議,除了服藥之外,還可採用非藥物方式緩解疼痛,例如使用熱敷、按摩和運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接受體檢;如果真的需要用藥時,也請遵循醫生指示和安全用藥守則,才是上策

尤其患有慢性腎臟病或其他腎臟問題,使用止痛藥時應注意劑量和使用時間,應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藥物,若必需使用止痛藥,應根據狀況選擇對腎臟影響較小的藥物,如乙醯胺酚(即撲熱息痛)或適量的鴉片類止痛劑。

照片說明:王婷翊說明用藥過量可能導致慢性腎或急性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