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4 08:00:00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奇葩50---拷貝念佛法


蓮懺:「佛法是活潑潑的,可以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問你一個問題,心念〈大悲咒〉比較快,還是嘴巴念〈大悲咒〉比較快?」

導演思考了一下,:「肯定是心念比較快吧。」

蓮懺:「用嘴巴念的障礙是因為要呼吸,可是用心念也同樣會有阻礙,但是當你訓練心集中一處的時候,心念就會比嘴巴念快。從前我看我們那個廣欽老師父在看〈大悲咒〉的時候,一看就好了,確實一看就好了,一彈指就好了。像我們有那麼多〈大悲咒〉水,有一、二十瓶,幾十瓶,我也一看就好了。我用『拷貝念佛法』。」

「什麼是『拷貝念佛法』?」

「念佛、觀想、觀像,有很大的直接關係,這跟後像有很大的關係,就是一個可以拷貝起來,先唸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或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一句可以一下子同時五十句、一百句,一彈指間就唸完。譬如我們現在觀想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用嘴巴唸的話,南無阿彌陀佛可能需要零點幾秒時間,但是用觀想的話,可以一句或同時兩句,這個就叫做「拷貝念佛法」。觀字的話,一下子要疊兩句、五句,十句就會難了,五十句就比較難,等到你疊好了,〈大悲咒〉在一彈指之間就可以唸完了,不是三個字,是整篇哦!」

「你怎麼會想到這些呢?」

「拷貝念佛法是很自然的,我看廣欽老師父這樣看一下就好了,我就不懂為什麼我唸〈大悲咒〉要唸那麼久?於是我開始自己的練習,自己的專注法。到農的六月到七月,我都唸〈往生咒〉,一天最少是五百遍,唸兩個月。一天唸五百遍,很慢的,後來用觀想的,不是用拷貝的,就滿快的,那是在觀想沒有阻礙的情形之下才可以。於是拷貝法就這樣慢慢形成了。」

「是自我感覺呢?還是真的都念到了?」導演不解。

「就像你剛剛蘋果一樣,你試試看。唸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音韻也好,文字也好,相也好,一定要放在某一個部位上。用心觀,用觀的,用心看,不是用眼睛看。用眼睛看會散掉,所以你要借一個點,眼睛是往下,或者全閉,會比較好。一句一句一定要先固定,以後你唸熟悉了,那一句話不用固定,只要彈指間,一句、多句、五十句、一百句同時立刻出來。拷貝法用佛號或者是單句的咒語,短句比較容易練習,我的紀裡面,兩百句已經很大了,唸到成熟了之後,又是另一個階段,〈大悲咒〉一句話就可以全部拿出來了。」

「我拿一張印滿了所有的佛號和佛像的〈大悲咒〉,看一下,不是一樣全都看到了?」

「那是後像法,而不是拷貝法。後像就是我看你的影像,我眼睛閉著,我的腦海裡還可以有你的印象,這就叫做後像。拷貝法是一句都已經在你的心裡面回想了無數次,才可以馬上就出來。在密教裡面有一個觀像,就是觀想本尊,觀世音菩薩戴著髮冠,右手拿什麼、左手拿什麼、披著鹿皮、坐著蓮花座……都全部觀好之後,把像撤開了,就可以開始修持身、口、意三密相面法,這個就跟拷貝法有相近之處。」

「聽起來是懂了,但是我還是很難感受得到。」

「其實就是相應。用男女朋友做比,就是一見鍾情,要你出一個所以然來,你可能也講不清楚,很像密法。拷貝法沒有經典的依據,這是我自己創的,我學密法之後,才發現拷貝法很接近密法。法法相通,經過一個法,你比較確定的時候,就容易密合了。」

「這真的學得起來嗎?」

「需要專注和練習。對就對,不會一直在那邊拷貝。我練成這個法門還算滿快的,自己發現的,所以不用一個禮拜就熟了。像慈羽一次可以二十五個了,個人的根氣不太相同,還是有次第的。要練習,如果不用練習的話,這樣大家都可以馬上成佛。但是要預防後像法,因為後像法只是一個殘留的印象。就像淘金一樣,你要找的是金子,不是雜質。坐船過了河,不要揹著船,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你怎麼知道他學起來了沒有呢?」導演問。

「聽她回答問題就知道她有沒有練成,就像是不是學史的,一問就知道了,你本身要有經驗。學習佛法要有三個基本,第一要有傳承,不要隨便亂學;第二就是要有大悲心,大悲心才沒有私心,不會貪求;第三要有體驗,有體驗才懂得訣竅。譬如有打坐經驗的人,你看他的坐姿就知道他哪裡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有一個徒弟打電話跟我,她次一盤腿,腰就會彎下去,一挺起來就會覺得很辛苦。我請他過來,我看她怎麼坐的,我一看就知道,我就要她去面壁,背自然就直了。」

「師父看的大概都是佛教書籍比較多吧?」

「不盡然!我其實滿期盼有一位老師能整體性的來教導我,但是很遺憾,可能是我的福報比較少,沒有遇到這種好老師。所以變成我自己要去摸索,要去讀,大量的讀,廣泛的讀,深度的讀,或者從思維、體驗、觀察來的,才能獲得這些體驗。當然更多的學習是來自被自己的弟子訓練,或是從前輩、各界人士,如同觀世音菩薩旁邊的善財童子一樣,我向所有人學習。就像我不懂音樂,但是因為要辦明盲音樂會,我也得到了音樂上的啟發。」

慈羽送來一張CD,說:「這是禪師教唱的『嘛呢唄咪哄』。」

蓮懺:「從前我們唸經,百音匯流,是海潮流水韻。現在的人念經,或許比較缺乏練習和體會,聽起來真的很像在『念經』,很不舒服。直接唸,可能還好一點。我便唱給他們聽,他們要學,所以就了,由視障音樂家王俊傑編曲。製這張『嘛呢唄咪哄』的人,個人都還灌頂過的。」

蓮懺接著便唱了起來:「嘛呢唄咪哄、嘛呢唄咪哄……

慈羽和身邊的弟子們也跟著大聲唱和:「嘛呢唄咪哄、嘛呢唄咪哄……」曲調悠遠莊嚴,集雲講堂一時彷若有鳳來儀、菩薩雲集。周導連忙示意攝影師趕緊錄下來。

嘛呢唄咪哄、嘛呢唄咪哄……

六字大明咒唱罷,蓮懺又沖了一泡茶。周導彷彿才從剛剛的情境中走了出來,蓮懺發現他哭了。慈羽連忙遞上衛生紙。

周導擦乾眼淚,說:「對不起。」

蓮懺說:「怎麼了?」

「因為我媽媽上個月才剛過世,所以我有感而發。」

慈羽說:「禪師在馬來西亞唱的時候,好多人也都感動得哭了。」

周導問:「禪師,這麼好的音樂有沒有對外發行呢?」

蓮懺說:「哈,了之後,音室就『火供』,燒掉了,我們該做的大概就是這樣了。」

周導很受發,拍攝完這一系列的節目之後,即皈依在蓮懺門下。

同年,蓮懺應聘為法界衛星電視台顧問,並開始率團前往大陸、緬甸、尼泊爾、韓國、印度等地之佛教聖地參訪。蓮懺法三十年來,足跡遍及中國大陸、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日本、韓國、港澳、泰國、西藏等地,聞法受益者不計其數,皈依的弟子超過數萬剃度弟子六十多位,台灣有二、三十位,其它分處於大陸及東南亞等地,蓮懺安排他們受教育、主持道場等。他所剃度的徒弟都是女眾,不看出身或聰明才智,唯重視「知見」,觀念若又偏差,出家的目的是很難看的。另一況是看因,比如蓮懺收的第一個弟子演乙,當時已經六十幾了,她有過家庭,但丈夫已經過世,兒女也都大了,事業也做得很好,什麼都不缺。她認為出家是她從少女的時候就很嚮往,但是那時候出家要錢,因為沒錢,沒辦法出家。她堅心要出家,但蓮懺要在僧團裡面一起住過,要觀察,觀察到可以了才剃度。有好幾個跪了好久,蓮懺不剃就不剃,完全沒得商量。

那年,蓮懺受邀到大陸傳法,度化了許多人,主辦單位特別錄製了「像帶」。蓮懺的一個徒弟邀他的朋友參加這場宗教活動(大陸統稱法會為宗教活動),但朋友沒有來。後來像帶做好了,那個徒弟又邀朋友看像帶。朋友不用了,還不是一般的佛教活動。不過,既然現在閒閒沒事,就看吧。沒想到,她看得很專心。現場幾百人大多是這天才見到面的,男女老少,二十幾、十、三十幾統統有。最後一幕,活動結束,蓮懺趕著要去坐飛機,他坐在車裡搖手,大家在車門外拉著他的手很依依不捨,因為相聚的時間那麼短。那個朋友竟然就摸著電視,:「師父,您不要走!」眼直流。

大家問:「你怎麼了?」

那人仍哭著:「師父,您不要走!」

朋友也跟著她流眼,後來這幾個人也都出家了。

蓮懺:「我不怕座下無人,只怕教下無成!很多人收徒弟是為了伺候師父,但我不是這種觀念,我是收徒不是收奴。我收徒弟是希望我們共同修行,以後你有成就,這是大家的幸福,不是當師父的人的幸福,也不是你的幸福,而是大家的幸福。雖然我的徒眾很多,都是修行,我不會去跟人家拉信徒,哪裡有法,你一定要久久親近,基礎要打好,該學的東西要學好之外,有很多對你有發智慧,對你修行有幫助的都應該學習,都是老師。我們都是敬陪末座的,我們是後學嘛!所以到處都有老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