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6 00:19:20幻羽

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一篇~ 第七篇 2011-01-04 ~01-08

                              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一篇

                    青澀路程一重重   心苦掙扎百般磨

                    古德悟道堅忍處   血淚皆化疑情起

                    寒梅冬雪結果時   一番風雪雲雨歇

                    脫落枷鎖身心透   道上一句我是誰

參話頭在在磨練心的執迷與習氣,許多時候難免會自打閑岔甚至會遺失了話頭,當發現時要靜下心來,緩緩再起疑情『我是誰?』讓他如水流緩緩地不歇。耐心與毅力是悟道者的不二行處,知非要能捨同時要再精勤地做工夫,萬莫浪費光陰在那無意義的葛籐事堆裡!

                     步步心行疑情參   萬綠花紅隨影穿

                     悲歡喜怒無自性   我是誰阿我是誰

參禪人身心豁達大丈夫氣度,諸緣來去都是『我是誰?』幾載春秋不計數,唯有誓將『我是誰?』疑參破!每日的工夫要自我審思,精進了嗎?浪蕩了嗎?沒有師傅在旁督促檢視,可誰又是我的師傅啊?『我是誰?』這疑情就是行者自心師傅哪!有無用工勤勉提起『我是誰?』疑情綿綿密密自知啊!

已是第二次七七的三七了,薰習了多少禪文典故與禪理呢?不甚融解要反覆自我再去參研體悟,誰也管不了誰也幫不了誰,唯有『我是誰?』疑情起處最清楚哪!網路禪堂的殊勝處諸君可要善用珍惜喔!大家都提起正念來!發勇猛精進心『我是誰?』參!參!參!

                     *幻羽*淨心書於倫敦am09:25早板香


                        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二篇

                        來時路今回頭   迤迤蒼茫難覓

                        滔滔疑情緊密   撞破迷濛路現

                        拄杖漫漫馳行   雪雨風寒無畏

                        泥濘一身了業   法味無味真味

                        歇下執見輕慢   放下染著狂妄

                        澹然處得見性   力參我是誰?

離心意識參禪就是"歇處"曠達無垠一物不捻,單單只有『我是誰?』疑情綿綿!攪動三江業海也難盡,提起『我是誰?』疑情如快艇駛過,疑情裡唯有疑情何來宿業,縱然滾入業緣亦被禪力化為綿綿疑情!禪力來自禪心養成的工夫,充滿了定慧戒行。

參禪人素行儉樸寬厚無諍,二六時中念念都是『我是誰?』工夫事,娑婆百千緣相現前,有情無情無不是『我是誰?』疑情!春花秋月、冬松夏蓮、山水流雲、風雨雪霧...在眼簾底過,只是『我是誰?』疑情處!歡聚離愁、甘嚐苦澀、冷暖世情、繁華如煙...眉間深鎖亦只是『我是誰?』疑情處!工夫做到此田地自有消息!

                     莫道世間憂樂愁   揚起我是誰急過

                     執迷愛染返照時   骷髏森森我是誰

諸位大菩薩仁者啊!諸位行者參禪人啊!都提起正念來!『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參參參~~~~~~~~~

                    *幻羽*淨心書於倫敦am10:15早板香




                           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三篇

性,真性無淨垢,空空寂寂。眾生性無二,只是隨緣隨性顯法相而已。洞澈心性曠達無揀擇分別之空寂,八功德水四智周圓遍佈,悲力慈捻航渡無念!

八功德水是具有八種好處的水,即1>澄淨,就是水澄清潔淨,沒有污穢。2>清冷,就是很清淨涼冷,沒有昏濁煩燥。3>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4>輕軟,就是水的性質,輕浮柔軟。5>潤澤,就是滋潤滑澤,有益身心。6>安和,就是安寧和平,沐浴其中,安穩舒適。7>除患,就是喝了這種水,不但可以止渴,還可以去餓。8>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長人們的善根。

八功德水充滿於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和須彌山與七金山之間的內海中。"八功德水想"即是"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十六觀之一,即觀想西方極樂世界八功德水之相的修行法。

四智是四種如來的智慧,即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1>成所作智是轉有漏的前五識所成,為佛成功所作一切普利眾生的智慧。2>妙觀察智是轉有漏的第六識所成,為佛觀察諸法及一切眾生根器而應病予藥與轉凡成聖的智慧。3>平等性智是轉有漏的第七識所成,為佛通達無我平等的道理,而對一切眾生起無緣大悲的智慧。4>大圓鏡智是轉有漏的第八識所成,為佛觀照一切事相理性無不明白的智慧,此智慧清淨圓明,洞徹內外,如大圓鏡,洞照萬物。

四智又指羅漢的四智,即悟四諦苦集滅道之智,證羅漢的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生已盡是苦諦之智,梵行已立是滅諦之智,所作已辦是道諦之智,不受後有是集諦之智。

修道悟性後之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1>法身德是佛常住不滅的法性身無不周。2>般若德是佛的智慧無量無邊。3>解脫德是佛所證得的最勝妙法,能夠化度一切眾生而自在無礙。

又修道悟性能涵蓋三德:智德、恩德、斷德。1>智德是佛的智慧深廣,無所不知,無所不見,號稱一切智人。2>恩德是佛的慈悲廣大,誓度一切眾生,無黨無偏,三界六道眾生,有緣莫不蒙度。3>斷德是佛將一切的煩惱斷除,清淨無為,解脫自在。

禪修有十種心行法:1>命觀處明淨。2>起看諸根。3>曉了於相。4>制令心調。5>折伏懈怠。6>心無味著。7>心歡喜。8>心定成捨。9>近學定人。10>樂著安定。如此自有不可思議處,參禪悟道而明心見性即是能啟動了妙明真心無漏的真智。

『我是誰?』疑情起處就是真性處!要明心見性『我是誰?』疑情要濃密成片成團,這都是在消弭宿業葛籐的執障!要有自信能踏破諸業執障,『我是誰?』疑情要咬緊哪!三身(法身、報身、應身)與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本性具足無缺哪!大家都發起心來!提起正念來!『我是誰?』參!~~~~~

                           *幻羽*淨心書於倫敦am09:35早板香

                     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四篇

 

生死是大病!誰沒有生死呢?可有哪裡有治生死的呢?生死人人皆有之,但不一定人人能感覺得到!生與死是息息相關,這病對任何一個人來講,無論是身、是心都不好過。三國時代的張飛,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百萬雄軍被他一喝,就連滾帶爬了。諸葛亮在他手上寫個『病』字給張飛看,他一看嚇得直伸舌頭。

 

病是附體而生的,無論你這個人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力氣,有了病總歸會壓倒你的,所以就叫做病。生死就是病,你現在能不能念生死苦啊?能不能發菩提心呢?每個人要有這個念頭在心上:『念生死苦!』佛陀在未出家前,遊四門觀生、老、病、死後,決意出家修道。

 

生老病死人人都有,但有些人就不以為苦,都還在苦中作樂,要明白這世間哪有樂啊?三苦、八苦,無量諸苦,佈滿身心上下,充斥在整個世間,就算你稍覺有一丁點的樂味,那也是苦的根源、苦的芽啊!世間法有沒有能解決生死苦的呢?

 

請細看這人間苦不堪言,睹不忍睹啊!不要以為事不臨己,不以為然。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真到死臨頭時,後悔就來不及了,前途茫茫、無以可依!活著無所謂不知不覺的,死如燈滅前程未曉。三界內是分段生死,三界外是變異生死。想了生死容易不容易?說容易是太容易了,本來就沒有生死,但當你尚未參透,還是有生死!

 

有學人問石頭希遷:「何謂涅槃?」也就是不生不死是什麼呢?石頭希遷回道:「誰把生死給了你啊?」就是生死這念頭,你是從哪來的呢?參透跟未參透就在這。理上沒生死,事上卻有生死,不修行的人有生死,有修行的人也有生死!要想完全透生死,不受束縛,那本事可就大了!不要以為能入定十天、半個月甚至幾劫,就能出這生死窩!往哪跑呢?定力沒了,還需墮啊!有人在苦中不知苦,有人在苦中覺悟了。

 

要惜福也要惜緣,好因才有好緣哪,好因就是知生死有道心,好緣就是修福修慧成佛果!真正的智慧是"空性慧"!參『我是誰?』就是往這條道上走的。智慧是跟情識相反,眾生屬於情佛法屬於智,有情就沒有智,有智就沒有情,「三界一大情,三界如火宅。」各種情都會令你不得自由,都是生死,情越厚生死就越深哪!

 

龐蘊居士一家人有日在談修行,龐公說:「難!難!難!十擔芝蔴樹上攤。」龐婆說:「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龐小姐卻說:「也不難!也不易!飢來吃飯睏來眠。」那究竟修行是如何呢?宗門下的話非常難講啊!若是把身與心,完全納入疑情,把造業的身心轉化成不造業!那麼處處都是法,都是『我是誰?』疑情處。

 

要識得真心,不要在妄心上用,因妄心是虛妄不實的,真心才是常住,才是正道!要在真心上修。禪,這個法是不可思議,也是心想不到的,言語達不到的『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哪!要能真正去悟來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是他跟你說,你也不懂,個人境界不一樣啊!

 

六祖跟五祖,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因他們所悟的完全一樣所以都能懂。如果六祖把所悟的說給你聽,你懂嗎?你懂不了,如聾作啞!所以不是劍客莫呈劍,不是詩人莫呈詩。佛陀三七日演大華嚴,聽經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二乘人都退席,凡夫更不用談了!二乘人是「有眼不識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但二乘人也是了不起的,都是了了分段生死,有三明六通也有十八變,可還看不到佛菩薩的千丈舍那身,何況是凡夫呢!

 

就像祖師們開悟了,我們看不到啊!人家還是一樣穿衣吃飯,日用無他事,他的內心境界凡夫是看不到的。用工的人要把身心放下,把妄想逐漸逐漸地放下,先是放下粗妄的,粗妄放下後還有細妄,細妄還要放下來。這"妄想"放下來就像渾水一樣,去不掉,還殘有慣性,等到業風不刮了,長時間後就平靜下來。心若不歇,永遠無法心清淨,更別說開悟了。

 

要下工夫用工,要死心踏地的用工,用『我是誰?』這參禪法,以一念抵萬念,把妄想打卻!妄想不起,心逐漸就清淨了。妄心徹底除卻,身心就健全圓滿了,便能一心不亂,那時『我是誰?』疑情是參得成片成團了。妄心盡了,真心就現前了!現在的人知見多得不得了,人人都能說會道,佛講的、祖師講的他都會講,問他『我是誰?』卻在分別心中找,在妄想堆裡作文章!

 

古德云:「修行之人不識真,只緣從來只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做本來人。」凡夫眾生都在這個地方,以假心為真心。『我是誰?』參出是要真知灼見,那開起口來就與眾不同了。禪之所在,非心意識可達,分別妄想更是到不了『這個』地方。『歇即菩提!』下工夫是辛苦的"吃不得苦,怎能做佛祖"呢?

 

參『我是誰?』的重點在於起疑情,用參禪起疑情的工夫,出苦海了生死,哪能隨隨便便的呢!疑情不是一個六塵的塵境,那個"不明白處"是什麼地方呢?如果你這個人善根深厚,對『我是誰?』這疑情就像有個"棘栗蓬"卡在喉間一樣,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要有這一種疑情,疑情才站得住,站得長!

 

『疑』是法界『起』也是法界,法法都是法界,隨拈一法都是法界,十法界之內,所有依正莊嚴。『起』是什麼意思?『起』就是"無住"!痛念生死,如救頭燃!想過生死已燒到眉尖了嗎?每個人要常常做自我檢視工夫,參『我是誰?』疑情在嗎?得力嗎?是不是時時都在疑情裡呢?

 

打七是個人生死個人了,自己要能夠獨立,這是絕對的獨立。要知道:生也是一個人來的,死也要一個人去跑,沒哪個跟你作伴哪!參禪的路自己認定好了,一點也不懷疑了,堅定不移,七個七打下來,還不能開悟,就發心平常也要用工,三百六十五天都要用工喔!

 

禪宗這條道路上,是要一步步的走,要能在『我是誰?』疑情上打成一片,工夫落堂,這樣自己的心,才可能有個休歇處!那麼根本的無明,也就起不了作用,這時才有自己真實的受用!參禪的過程,由生轉熟,一舉一動都不要忘記話頭『我是誰?』啊!做工夫要不間斷綿綿密密,一懈怠妄念馬上來,根本的無明也就捲上來了!

 

參禪這條道路長得很呢!修行人要有耐心、長遠心、毅力、要吃得苦呀!禪宗這一法,在修行的法門上是最直接了當的,直達心源!大家都發起心來!提起正念來『我是誰?』參參參~~~~~~

 

      *幻羽*淨心書於倫敦pm16:10午板香



                       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五篇

                          雲兮風流轉   山兮草木依

                          心兮萬念流   魂兮幾劫縛

                          蕩蕩兮霏霏   來去兮如萍

                          流轉復流轉   心魂歸兮歟

                                      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

                           深冬萬物寒   生死剎那間

                           生生滅滅兮   歡兮悲兮歟

禪者的心冷酷無情,猶若冰窖寒凍,『不動念!』故寸寸菩堤路,唯有本參話頭疑情。宗門一法苦澀單調無趣,無觀想無佛影妙境...單單一個本參疑情翻來覆去不眠不休!就是要這一念心繫『疑』處哪!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

                                  心痛如絞我是誰?

                                  悲懺前塵我是誰?

                                  望斷來時路淚如雨

                                  速起疑情我是誰?

                                            參!參!參!

                    *幻羽*淨心書於倫敦am07:07早課香




                      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六篇

變,是宇宙間所有一切的法性之象,因"變"而星際間生生滅滅萬象此起彼落。娑婆世間居、佛國菩薩土、地獄三塗地...十法界也都是在每個空間裡不停地"變"!因"性"之"變因"而有升落、輪替、來去...以及成長、凋零、歸零空空寂寂就是悟後"歸零"的禪境。

                    日月星辰因變現   風霜雪霧因變臨

                    悲歡離合因變至   名利富貧因變轉

                    性具變因諸法輪   精勤墮落剎那間

                    眾生性具難計數   悟性明心自如如

在三七裡一切文帖(含附錄)反反覆覆都指"性"之法與禪之道,參禪悟道而"明心見性"始得契入真修實地哪!宗門法艱澀難啃就是單單本參"疑情"而無變!要在諸緣萬象"變"之間而參"疑情"不變!也就是這樣漸漸累聚了定慧之工與戒行之德!殊勝處要『心行處滅』無執、無染、無住、無念、無相...

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疑情綿密成團之際我是誰?』大力踏破虛空去!空寂處無深密,明明歷歷萬里無雲哪!懇請諸行者參禪人都發起心來澈見本來一面!大家都提起正念來『我是誰?』參!參!參!

                    *幻羽*淨心書於倫敦am06:52早課香


                         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三)第七篇

                     繁華一段風雲歇   路橋晴雨心上過

                     顧盼戀戀無端業   毅然放下返照前

                     真性真情無二念   單單疑情我是誰

                     酸澀世情百般磨   忍字心痕深深割

                     宿業緣起幻化相   澹然處之識空性

                     各有因緣各自泯   唯有疑情我是誰

無論走過多少坎坷、受過多少波折、起過多少無明業果...參禪人要能毅然放下情鎖束縛葛籐...流雲青山水間遊,何曾駐留遮天地?遮住自心乃是無明種,放下放下再放下自然真空見哪

要如何放下呢?所謂"識得破自走過",識破甚啊?法性哪!諸法無自性乃因緣和合而現,緣去了法自歸零!提起本參話頭『我是誰?』疑情綿綿時自已走過啦!

第二次七七的三七又進入尾聲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做回向:『願將三七一切功德給予十方一切所有的眾生,也都能夠禪悅法喜!離苦得樂!』(合十)

四七再見^0^    放香~~~~~

                           *幻羽*淨心書於倫敦pm14:45午板香   


2011-01-04 16:31:20~2011-01-08 2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