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6 19:09:26zylee

光頭行銷大師的一堂課

昨晚看了今天要參加的【國家品牌--厚植國家財富策略性方針】講習議程,發現今天的主講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現代行銷學之父」Philip Kotler(菲利浦‧科特勒)及他的弟弟「全球頂尖行銷顧問公司Kotler Marketing Group總裁」Milton Kotler。著實讓我緊張了一下!(左圖:www.businessweek.com/bschools/books/recommenders/kotler.htm

Philip Kotler被某某美國知名雜誌列為世界第四大影響力人物,他的前面有比爾蓋茲等人,但是聽說某某某死了之後,他就晉升第三名,哈哈!因為大學時期修了行銷學,課本就是他所寫的教科書,凡是商學院的學生,對這位大師應該都不陌生才對,所以要參加這個講習,有種與行銷之神面對面的虛幻感。75歲的他在光光無毛的頭底下,有著紅潤面色及挺拔的身型,本人看起來可約不到60的壯年呢!

講習上並未發現太令人驚喜的想法,原理仍是那一套行銷理論,不過我還是很善良地替他找了個藉口:「我畢竟讀過他的教科書,而他對台灣也還不夠了解…」。

「國家品牌」本身就是個有趣的議題,就像前一陣子我讀【芬蘭驚豔】,書中不斷提到的「芬蘭識別」,讓我也去想「台灣識別」又是什麼?如果目前沒有明顯的台灣識別,要怎麼去挖掘出來?這就是品牌策略的功能。
國家品牌、國家形象、國家識別…直覺來看,是差不多的東西,指的都是國家的個性特質,以及給他人的想像。既然講「國家品牌」,就是從經濟、行銷角度來分析,即便是一國的傳統文化、山水風光,在這裡也只是增加國家經濟財富的工具。

國家為何要需要有品牌(Branding)?因為要行銷國家。為何要行銷?因為要吸引某些人、事。當我們希望讓某些人知道台灣的好,所以需要行銷台灣。首先碰到的問題是:
(1)我們的專長是什麼?而且我們還想要讓這個強項更好。
(2)如果我們擅長的東西是全球漫長曲折生產鏈的其中一部份(如台灣的IT代工),無法接觸到終極消費者,又如何讓我們的特質、優點被看見?
(3)誰是我們的目標,想讓他們更了解我們的好?我們想吸引誰?是企業?是觀光客?是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的勞工?是海外的貿易市場對本國產品的需求?

當我們聽到某些國家的名稱,馬上會引起一些聯想:法國-葡萄酒、乳酪、香水、奢侈品;日本-和服、電器、品質;瑞士-高山、糖果、手錶。近幾年崛起的一些國家/城市,如新加坡、杜拜、愛爾蘭、愛沙尼亞等,這些國家大部分都以「友善」的投資環境著稱,低稅賦、低政府干涉、全民積極招商等等,都是所謂成功的國家行銷案例(成功吸引外人投資)。或許因為已經遠離經濟領域有段時日,我懷疑這類所謂友善吸引投資的手段,真的有助於建立一個國家的特性、識別、品牌?友善環境或許是國家性格的一部份,但低稅賦不會是某某國的識別(除非低到某種成度,造成全世界唯一)。
國家行銷的重點,在於藉由品牌策略、公私部門的協力合作、法令相關輔助,使這個地方的好讓別人「看得見」。台灣需不需要行銷?台灣是個小國家,因為歷史、政治因素,在國際舞台上呈現一種弱勢的悲情者,可是台灣民間的活力是這麼旺盛,大家是拼了命賺錢,台灣人走遍全世界,在每個時空的縫隙中想辦法獲利、找利基。所以似乎大家都認為行銷台灣…還蠻重要的。

(左圖:台灣新竹縣尖石鄉)

而台灣在全球的地圖上,具有的優勢又是什麼?在我看來,除了台灣原有的製造業優勢(IT、腳踏車、遊艇等),還有什麼?只有製造業嗎?回到最根本的這塊土地,是如何產生魅力?是如何產生具品質的專業技術?台灣的地理位置很特別,造成地質、氣候、生態的多樣化,因此具有自然景觀的特色。台灣人的友善、阿Q、靈活、勤勉,所以創造台灣經濟奇蹟,在全世界都有浪跡天涯的台灣足跡。台灣社會的自由、多元、創意,產生遍地開花又和平落幕的政治公民、產生揚名國際的雲門舞集等許多藝術團隊、產生稱霸華語音樂市場的周杰倫。

就務實的角度,台灣已經出現了以日本、中國等亞洲地區觀光客為目標的台灣旅遊,因為台灣的山很美,台灣有許多好吃的東西,台灣有很多很有趣的文化特色,所以針對日本、中國等遊客,發展出各種旅遊路線、退休定居規劃等。

Philip大師說,全球旅遊者除了文化(藝術、建築、博物館等),還有一支很重要的旅遊人口,目的是為水鳥、釣魚的。雖然很開心許多人知道台灣的山海是我們的優勢,但也同時擔心台灣大部分的人沒有好好愛惜我們的自然生態….除了濫砍濫伐、過度開發問題嚴重之外,全球氣候變化及台灣人對環境的不重視,改變了水鳥的生態,一步一步在耗損我們的好山好水。

台灣的IT很厲害,有許多人才,代工品質也很棒,但是除了IT領域的人,有誰又知道台灣很強?如Philip大師說的,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的影響力遠比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來得小太多。全世界有多少人固定使用電腦,卻不知他們的螢幕是台灣作的。全球大部分使用電腦的人,不知道他們與台灣的關係有多密切。要怎麼把我們的IT突顯出來?我認為要抓住創意、設計的源頭。
(右圖:花蓮縣赤科山)

有趣的是,有許多人在世界重要藝文節慶如英國愛丁堡藝術節、重要展覽如柏林影展、重要運動活動如棒球比賽中,藉由台灣許多傑出的藝術家、運動員認識了這個充滿創造力的台灣,就如李安、侯孝賢、王建民讓大家印象深刻。

產品的內涵,從各種向度,都必須穩定品質及深度,才能以行銷達到事半功倍效果。Philip說,可口可樂花很多錢打廣告,但是星巴克花得很少,因為星巴克花在通路、風格、員工培訓、新點子上,他的品牌的訊息是藉由這些內容來傳達,強調全面整體的「星巴克體驗」。(補充一下:Philip認為台灣茶很有特色,怎麼不見到處的茶館,反而都是咖啡館?)我聯想到王建民為新聞局代言的台灣形象廣告中,計程車司機問初到紐約的王建民台灣在哪裡,王建民簡短而自信的說:「I’ll show you!」。如果台灣有很多個王建民,我相信全世界都會知道台灣,台灣的形象識別也就以一種正向的樣子跑出來。

行銷固然很重要,但是內容太爛或沒有內容,花再多錢行銷也沒用。國家的個性與內容由什麼組成?我認為是高品質的公民。怎麼產生更多的王建民?還是得回歸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