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19:33:56yuluoke

梁实秋文章入选语文教材 鲁迅作品明

2009-07-28
中国湖北省自今年秋季开学起,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使用新的教材,其中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了一些过去有争议的著名作家,比如梁实秋等的人的作品。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湖北省的高中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包括5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必修教材和11种选修教材。中国近代作家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戴望舒的《雨巷》、英国科学家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等被选进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语文课本。新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比如鲁迅的《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了《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个篇目。贵阳的时事分析人士曾宁说,新教材中首次出现一些过去有争议的名家作品是一个好现象:

“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总得来说的话,它的意识形态的色彩明显地偏浓,政治色彩偏重。那么,象其他的一些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情怀的一些作家的作品,在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学语文课本里面却明显地偏少。那么,我觉得这种现象应该给予改变。所以,现在明显地增加了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这样一些作家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岳刚德说,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入选高中教材,他很高兴,这篇散文语言简练,真挚地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过去中学教材选作品考虑的政治因素太多,这一做法应该改变: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的中学的这些教材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么这些变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也就是说,它是不同的学科就有不同的特点,象语文课它更多地就是关注人,关注人性。那么从这些角度来讲的话,其实这些变化和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分不开的。所以,我觉得这些也算是与时俱进吧。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变化还是非常微弱,甚至很缓慢的。我为什这样讲呢?那就是说,今天在我们的中小学的教材有些内容是发生变化的,但是我们有些老师,就是教授那些内容的方式,可以说变化就不是很大。”

岳刚德教授说,戴望舒的经典诗歌《雨巷》表达的是爱情的主题,过去是不能进入中国的中学教材的,现在这首诗入选高中教材,使教材更有人情味:

“过去不管你是在中国的哪一个地方,城市还是乡村,所有的学生用的教材是相同的。那么这个时候,它整个的大一统的这样一个局面是谁也无法去动摇它。那么现在好了,我们提倡多元,由过去的这种国定制逐渐过度到一种审定制。那么。这种审定制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允许多种出版社出版教材,因此出版社之间就可以竞争,那么,不同的出版社之间为了占有市场就不断地变出一些花样,所以说,我觉得这些教材的变化有可能是为了应变市场,为了占有市场,那么它不断地就要变出一些花样。所以说我就觉得象刚才这些教材的变化,有可能同样是为了应变市场变化,但是我也可以告诉你,这些都是非常有限的。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一些改革和变化,如果没有真正的一个政治体制的最根本的变化,其他的事实难以撼动的。”

此外,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巴金的《小狗包弟》、古代诗歌《采薇》、《涉江采芙蓉》等也都是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面孔”。岳刚德教授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教材要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改革,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老师他真正的一个认知水平或者是一个资质如果提高了以后,那么可以讲,即使说人民教育出版社或者其他出版社的这些教材,它本身的内容不发生变化话,那么我们的老师也会做出一个结论的判断。但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老师还是跟着教材走,所以我说与其说是这样的一个变化,一种被动的变化,或者说一种消极的变化,也算是一种变化的话,我更期待一种我们教师更多地提高自己的这样一种水平,以一种积极的心理和姿态来迎接这个世界的潮流的变化。”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Copyright © 1998-2009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