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教授指病毒可能是早已無處不在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傳播強 專家:未觀測到對疫苗和檢測重要影響**
【新冠肺炎】*牛津教授指病毒可能不是來自中國 而是早已無處不在*
即時國際 撰文:歐敬洛 2020-07-06 15:20
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5日報道,牛津大學有專家相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不一定來自中國,並指出科學家應從病毒「冬眠」的能力入手,查找病毒的傳播途徑。
牛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高級研究員、紐卡素大學客座教授傑斐遜(Tom Jefferson)醫生指出,目前有愈來愈多的證據指出病毒在亞洲爆發前,已在其他地方發現。
例如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一度追溯至2019年3月,在當地污水樣本中發現病毒;意大利衛生研究院(NIH)在收集全國排污系統樣本後,發現病毒在2019年12月中時已在米蘭都靈存在;巴西亦有類似的發現,指病毒在11月時可能已在當地出現。
傑斐遜指出病毒可能早已無處不在,只是一直處於冬眠狀態,在環境合適的時候才突然甦醒。 傑斐遜以福克蘭群島在2月出現的確診個案為例,當時有郵輪從南喬治亞島( South Georgia)駛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船上的乘客在乘船的第8日接受檢查。而當郵輪駛至南極沿海的威德爾海(Weddell Sea)時,首位確診者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出現。
傑斐遜稱造成這種情況只有一個解釋,就是病源一直都存在,只是一直都沒有動作,直到某些因素影響突然甦醒,他認為這些原因是科學家應該探求研究的地方。
污水發現病毒解釋製肉工場爆發 傑斐遜又指出,病毒除經咳嗽及打噴嚏外,可能亦會經排污系統,或經公廁等共用廁所設施傳播,特別是歷來多次在製肉工場爆發。傑斐遜指出很多證據表明,污水中存在的病毒,在攝氏4度時的濃度最高,而製肉工場環境一般維持在攝氏4度。
「製肉工場環境不合乎空氣傳播原則,但就很符合接觸傳播,因為工場內的人不會勤洗手。」 他與另一名牛津循證醫學中心的教授赫尼根(Carl Heneghan)共同撰文《每日電訊報》,指科學家及政府應該像1854年發現倫敦霍亂爆發源頭是來自井水一樣,作出深入調查。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傳播強 專家:未觀測到對疫苗和檢測重要影響**
即時中國 撰文:姜庚宇 2020-07-06 14:56
科學期刊《細胞》(Cell)7月2日刊出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報告指出,變種的新冠病毒已經從歐洲傳播到美國,變種病毒較易感染人類,不過患者病情不會變得更加嚴重。
針對新冠病毒突變問題,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專家撰文指,發生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已成為目前傳播的主要基因型,但目前看來不太可能對研製中疫苗的療效產生重大影響。
變種病毒感染已逾9成
據微信公眾號「華山感染」今日(6日)刊登的張文宏等專家文章,目前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庫上公布的所有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上,共發現超過1萬個不同位點突變。其中D614G突變在歐洲最早發現後,不斷擴散傳播到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以及亞洲,在3月猛增到60%至70%,截止6月底已逾90%。
文章稱,冠狀病毒廣泛的宿主性以及自身基因組的結構特徵使其在進化過程中易發生基因重組,呈現遺傳多樣性。D614G突變是指新冠病毒第614氨基酸位點D(天冬氨酸)到 G(甘氨酸)的突變,位於S蛋白。
變異對人體影響 低於年齡、基礎病等因素
張文宏等專家引述其他文獻指,D614G變異是否會增強新冠病毒感染人的能力和毒性,目前仍然不能確定,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支撐。目前證據提示,D614G變異重要性低於其他風險因素,如年齡或其他基礎疾病。該突變不影響病毒的核酸檢測,且目前看來,不太可能對目前正在研製的疫苗的療效產生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是,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本月亦發現,在呈交到一個大型數庫的個案中,截至4月變種病毒佔整體確診個案約65%。研究人員發現,名為D614G的基因突變,大幅增加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這或能解釋為何意大利北部以及美國紐約的疫情爆發程度,比其他地方早期的情況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