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 17:19:18幻羽

***苦的來源是什麼?***+***什麼是生命?***+*懷舊老歌 輕音樂*

                         

                       ***苦的來源是什麼?***

一切生存生活中當然有苦有樂,但使人難以忍受的是諸行無常。生、老、病是眾生所必經的,「我」由五種物質與精神(五蘊)合組而成,只是短暫而偶然的產物,沒有持久、常住、永恆的東西。佛陀的教化在於教人如何「離苦得樂」,他將苦諦作為四聖諦中的第一聖諦。苦聖諦是說我們在三界六道輪轉的時候,要觀察在三界六道是有苦的,且裏裏外外都是苦。

苦集滅聖諦,則是觀察苦的根源是從貪愛而來,所以要滅苦時,不是把苦直接滅掉,而是要把貪著滅掉之後,因為眾生不再貪著於五陰,所以五陰就於未來世不再出生。苦集滅道聖諦就是滅苦的方法,要依著八正道的道理,來過所謂「中道」的生活,最後能夠解脫生死流轉。

苦在佛教中的三苦是什麼?

在六道三界內,欲界所受的苦是三者均有,色界所受的苦是壞苦和行苦,無色界所感受到的是行苦。

1.苦苦(Suffering of Pain):有情之五蘊身心,本來即苦,再加上飢渴、疾病、風雨、寒熱、刀杖等眾緣而生的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5:「復次,苦苦性云何?答諸身所有,由苦苦故苦。所以者何?依身生起老、病、死等種種苦故。」欲界諸境逼迫,苦中復苦,故苦苦相對於欲界。

2.壞苦(Suffering of Change):諸可意樂之法,生時為樂,壞時逼惱身心之苦,名壞苦。《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5:「壞苦性云何?答:如世尊說可意朋友、可意眷屬、可意境界,若變壞時、若遭毀謗蔑等時,發生愁歎憂苦悲惱,彼於爾時由壞苦故苦。」對一切貪愛的人事物、自己的身體與一切美好感覺無法恆久持有,終將因物事變化因緣散滅而失去,因而感受到痛苦,不能體會萬法皆空反而貪著一切,面臨失去時即受壞苦。身體會衰老死亡,即是再好的享受也是片刻即逝不能常有,世間一切事物都會滅壞,故稱壞苦。色界天人受禪味之樂,但報盡還於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壞苦相對於色界。

3.行苦(Pervasive Suffering):「行」是無常,無一時一刻安住之義。除可意不可意的法以外,所剩下的捨受法,是眾多因緣所造,難免生、住、異、滅,令身心感到逼惱,就叫行苦;色身的存在,本身就是行苦。身心在世間不能隨意常樂安住,因受惡業在六道中往返流離,不得脫出是一種行苦;亦因身心不能調伏,時時貪樂避禍而在時空中來去顛沛,常常擔憂亦是行苦。無色界中無質礙、無苦樂境界,但有漏心識仍然是苦,故行苦相對於無色界。

六道輪迴的苦是什麼?

六道輪迴的苦,可以指身軀死後投生的某個地方,也可以指此時此地某種業力狀況中止,另一種業力狀況生起的心境,感受到如同在某一輪迴道的痛苦。

 

天道的苦

欲界天的神祇,耽於快樂的生活,因此不會想到佛法。在祂們臨命終前的七天,祂們會看到五種死的徵兆(天人五衰),並且會看到下一世出生在地獄或其他地方。

祂們會經驗墮落的苦,像魚在熱沙上翻滾。當善業受報完了以後,即使是四禪天和無色界天的神祇也會感到三摩地減弱而逐漸墮落。

 

阿修羅道的苦

由於阿修羅一生下來就忌妒羨慕天神的榮耀,他們只知道與天神爭鬥。

最後在戰爭中被打敗,被屠殺時痛苦異常。 

人道常有的苦有八種,稱為八苦

一、生苦──眾生出生時所受之苦。生苦有六:  未生:人死時,不知趨向何道,未得生處並受中陰形,至父母和合,便來受胎。 受胎:在母胎中,窄隘不淨。 受精卵:隨母氣息出入。

增長時:母噉一熱湯,如入鑊湯;母飲一杯冷水,如寒冰切體。 出胎:整個色身在出離產門階段,被長時間擠壓而極為難過,初生下,風一吹,衣物一碰到,如被物刺,如履刀劍,失聲大哭。 種類:殘缺妍醜,富貴貧賤,個個有別。

二、老苦──眾生衰老時所受之身心苦惱。老,五根漸漸毀壞而趨熟爛,肌肉萎縮,皮膚鬆垮,原來盛壯的色力日漸衰弱,身體彎曲,腳不聽使喚,身體粗重、氣息上揚、身體不穩,只能拄著拐杖走路,身心全面感受到老的痛苦。

《瑜伽師地論》卷61:「云何老苦?當知亦由五相,謂於五處衰退故苦。1、盛色衰退故。2、氣力衰退故。3、諸根衰退故。4、受用境界衰退故。5、壽量衰退故。」。 

三、病苦──生病時所受之苦惱。之所以為苦乃因「病」能損壞可愛安適的感受。 

四、死苦──五陰壞時,壽命盡時所受之苦。死有三種,1.自然死:少小死、青壯死、中年死、耄耋死、餓死、病死。2.意外死。3.未生即死:墮胎、死產、藥傷害、母橫死。 

五、怨憎會──怨仇憎惡之人事物聚集。有內有外,內者即三惡道報,外即刀杖等緣,如仇人、醜人、無緣人狹路相逢,無賴借貸,債主逼債,討厭的環境無力更換……等。

《瑜伽師地論》卷61:「云何怨憎會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1、與彼會生憂苦故。2、治罰畏所依止故。3、惡名畏所依止故。4、苦逼迫命終怖畏所依止故。5、越正法惡趣怖畏所依止故。」 

六、愛別離──即別離愛境,或與所愛者別離時所感受之苦,總說為生離死別。所別有二,一內二外,內者自身,六根不能像以前一樣聚合在一起,或與地、水、火、風、空、識界分離;外者所謂親戚眷屬及餘資生,別離六塵可愛境,如出國旅遊,倒數幾天,心情會不好。 

七、求不得──世間一切人物,心所樂求而不能得到滿足。所謂惡法求離不得,善法求欲不得;苦事求離不得,樂事求欲不得;三塗苦報求離不得,人天樂果求欲不得;刀杖之苦求離不得,資生眷屬求欲不得。 

八、五陰熾盛苦──五陰如器,能盛受眾苦,前七苦皆由五陰領受、聚集,故稱五陰熾盛苦。世人因執著五陰、時時長養五陰,無不思藉五陰「享樂」,然所謂的樂僅只是在某一條件下才叫樂,離開這一條件就不樂了;如酷暑吃冰淇淋很快樂,連續吃數小時還是樂嗎?

其實樂是相對於苦而存在的,樂也是苦因,樂中有苦,因為樂依附於五陰而存在。執著、長養五陰而產生五陰熾盛的結果,使得眾生輪迴三界,不得解脫。 

畜生道的苦

海洋動物靠著互相吞食而活下去,在恐懼的折磨下,他們被海浪衝著到處遊蕩。

飛禽走獸總是擔心自己地盤被入侵而互相殘殺。

被人畜養的牲畜就只能等著被宰殺,而因為癡愚的緣故,無法講出自己的痛苦而獲得援助。

餓鬼道的苦

餓鬼因業力的緣故,只能吃穢物維生,並因找尋飲食而筋疲力盡。它們沒有衣服穿,夏天火烤,冬天冰凍。下雨時,雨如同燃燒的煤灼傷他們。

它們所看到的水都是膿汁,食物都是燒紅的鐵塊,火焰從它們的關節中噴出。它們不停的互鬥,視他者為敵。

餓鬼可以活一萬五千年之久。最有名的是目連救母的故事。 

地獄道的苦

阿鼻地獄的眾生最為痛苦,即使薄伽梵也不忍提到它的悲慘。只要佛一提到阿鼻地獄,眾菩薩們聽了就會傷心嘔血,悲痛欲絕。

八熱地獄裏,山谷都是烈火熊熊的紅鐵,河流是熔化的銅,樹木發出如雨般的劍,眾生不停遭受野獸和厲鬼的殺戮,得不到片刻的休息。

八寒地獄裏,是一片冰天雪地,刺骨的冷風暴使眾生全身龜裂。在他們十億年的生命結束前,時時刻刻生而復死、死而復生,不斷受同樣的苦。

「生命」的圖片搜尋結果

                           ***什麼是生命?***

生命泛指一類具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並且能回應刺激、能進行自我複製(繁殖)的半開放物質系統。簡單來說,也就是具有生命機制的物體。生命個體一定會經歷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生命種群則在一代代個體的更替中經過自然選擇發生進化以適應環境。生物學則是以研究生命為中心的科學。 

生命的最小單位是生物,生物是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能夠新陳代謝,維持恆定性,可以成長,回應刺激,可以繁殖甚至演化,以適應外界環境,繼續繁殖並產生後代。在地球的生物圈內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的生物,在這些生物中(包括植物、動物、真菌、原生生物、古菌及細菌),都有共同的特徵,都是由以碳和水為基礎的細胞構成,有其組織以及可以遺傳的基因資訊。 

地球約在45.4億年前形成。最早的生命至少約在35億年產生。當時是始太古代,冥古宙熔化的地殼已經固化。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證據是在西格陵蘭發現的37億年前變質岩中的生物物質石墨,及西澳洲34.8億年前砂岩中的遠古生物化石。不過很多研究推測地球在更早之前就已有生命。根據其中一種研究,可能在42.5億年前就已有生命,另一個研究則認為是44億年前。目前仍不確定地球上產生生命的機制,不過已有許多的生命起源假說。生命形成後,變成許多不同的形式,生物學家則將其分類成許多分類單元的體系。生命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條件下生存。

另外,新陳代謝和自我複製的能力有時被視判斷生命的根本條件,稱之為生命現象。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時候,會表現出生命現象;但在沒有寄主可寄生的時候,不會表現生命現象,所以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一種奇妙的有機物。生命沒有公認定義,不同的科學家曾提出過各種定義。

「生命」的圖片搜尋結果

科學家經常認為只有生物體會展現以下全部現象: 

1.體內平衡:能夠調節體內環境以維持身體處於一個相對恆定的狀態,例如恆溫動物能發汗來降低過熱的體溫,也能靠發抖來產生額外的熱量以保持體溫。

2.組織性:由一個或以上的生物基本單位──細胞所組成。

3.新陳代謝:能夠轉換非生物為細胞成分(組成代謝)以及分解有機物(分解代謝)來獲取和轉化能量。生物體需要能量來維持體內平衡及產生其他生命現象。

4.生長:使組成代謝的速率高於分解代謝的速率來讓細胞體積增大,並在細胞分裂後使細胞成長。一個生長中的有機體增加其細胞的數量和體積,而不止是將得到的物質積存起來。某些物種的個體可以長得很巨大,例如藍鯨。

5.適應: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與生物當前的身體構造、生活習性及遺傳有關。這種能力對生存是很重要的。生物可以通過進化適應環境。

6.對刺激作出反應:反應可以以很多方式進行,從單細胞變形蟲被觸碰時的收縮到高等生物在不同情況下的複雜反射。最常見的反應是運動,例如植物的葉片轉向太陽以及動物追捕其獵物。

7.繁殖:能夠產生新的個體。包括只需一個親本的無性生殖和需要至少兩個親本的有性生殖。

大部分科學家稱這樣的現象為生命的表現方式。通常必須具備全部七個特徵才能被視作生命。 

但是,這個定義也有局限性。例如:有些生物體不能繁殖,因為它們是正常物種中自然形成的。這些生物體仍是生命。有些人說生命的特性是可遺傳的;因此,這些不能繁殖的有機體也還是有生命的,它們仍可以通過親屬選擇等機理來產生新個體。 

有些人認為病毒和朊毒體(能夠進行自我複製的蛋白質)是可以自行複製的毒素而不是生命體,因為它們不能在沒有其他細胞的情況下表現出生命現象。但是,立克次體和衣原體等有類似細菌的細胞結構的生物也不能獨立執行很多重要的生物過程,它們也要進入真核生物宿主細胞的細胞質內進行生長和自我複製。

另外,幾乎所有的生命都倚賴其他物種提供食物,並且歸根結底需要地球上某些細胞的特殊化學作用來提供能量源,如光合作用和海底熱泉細菌的硫化作用。 

具系統性的生命定義是,生物是自我組織並自我製造的。這些物質不與耗散結構混淆(如:火)。 

這個定義變種包括了斯圖亞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定義生命為能夠複製自己或他人的一種自主主體(autonomous agent)或一種多主體系統(multi-agent system),並最少完成一次熱力學循環。

儘管不能準確地找到確實時間,但有證據表現地球上的生命已存在了大約37億年。 

雖然沒有標準表示生命起源的模型,但現時最為公認的科學模型建立於一個或更多包括下面的發現之上,可以粗略地列出有以下假設: 

模擬真實的史前生物環境以製造形成生命的基本細小分子。這已由米勒-尤里實驗以及Sidney W. Fox的工作所證明。 磷脂自發地形成脂雙分子層,而脂雙層是細胞膜的基本結構。

製造隨機核糖核酸分子的過程可能製造出核酶,而可以在非常特殊的環境下製造更多核糖核酸。

很多不同的假說認為早期地球上的簡單有機分子能夠轉變為原始細胞並進行新陳代謝。很多模型可分為「先有基因」或「先有新陳代謝」兩類,但最近流行的混合模型並不屬於任何一類。現時所推測的生命歷史還有很多疑點,生命的起源對科學家而言仍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相關圖片 

外星生命-外星生命和天體生物學

在宇宙中,地球是人類已知的唯一存有生命的星球。德雷克公式可以估算其他地方出現生命的機率,但科學家不同意很多公式中變量的值(嚴格地說,德雷克公式計算的是處於銀河系中且我們可能接觸的外星生物的數量,而不是有生命的機率)。取決於不同的值,方程式可以暗示生命的形成是頻繁或稀少的。德雷克計算我們在任何時間可能接觸的外星生命只有1個。 

有關地球生命的起源,胚種論也被稱為外源性起源認為生命來自宇宙,通過隕石、彗星或宇宙塵等天體到達地球。但是這些理論對解釋生命的起源沒有幫助。 

生命的終結

即生命體之死亡階段或狀態。以人類為例,一般以呼吸及心臟跳動停止和腦部完全停止活動(非暫時性的停止)為判定死亡的標準。 

生命體的死亡可以是因為細胞分裂的次數達到極限而衰亡,也可以是被毒素、自然災害或其他生物殺死。 

任何一個個體的死亡並不會威脅物種的存在,反而是維持物種延續的重要環節。如果年老的個體永遠不死,新的個體會失去生存空間和生存必需的資源。但個體大量死亡至難以維持繁殖時,物種就可能滅絕。 

已經死亡的細胞不能重建生命活動。已經死亡的生物個體不能復活。這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lUJI-Gwu0

           夜晚最適合聽的 懷舊老歌 輕音樂 放鬆解壓1:30:13

*

「生命」的圖片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