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 07:25:05幻羽

***驚!法航客機降落巴黎 起落架發現10歲兒童屍體*+*象牙海岸共和國**

法國航空屬於國家航空,也是天合聯盟的創始會員,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重要航空,2018年4月16日重啟台灣航線。(圖:翻攝自法國航空臉書) 

          ***驚!法航客機降落巴黎 起落架發現10歲兒童屍體***

    新頭殼newtalk -*洪翠蓮*-綜合報導 2020年1月9日 上午10:29

[新頭殼newtalk] 人間悲劇!1架自象牙海岸阿必尚(Abidjan)起飛至法國巴黎的法國航空公司客機,降落後竟然在起落架發現1具兒童屍體!

法航聲明表示,該名「身分不明乘客已經死亡」,但沒有透露進一步消息,而外電報導,死亡的疑似是年約10歲的小朋友,極可能是在攝氏零下50度的高空被凍死。 

報導指出,該架法國航空波音777客機7日傍晚由阿比尚起飛後,8日清晨降落巴,黎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 Gaulle Airport),工作人員在飛機起落架艙內發現1具兒童屍體,聲明中沒有說明性別。據法國負責移民的協會負責人倫·帕倫(Laure Palun)表示,自從關閉邊境後,這是必然會發生的慘劇。

過去數年裡,已經發生多起身分不明的乘客──尤其是來自非洲的青少年,被發現凍死或被壓死在飛機起落架艙裡。 

象牙海岸近來成為非洲經濟發達的新興國家,2012年以來,幾乎每年以8%的速度成長,而隨著歐洲看緊邊境,防堵非法移民,象牙海岸也逐漸成為移民的中渡站。 

外電指出,其實這次悲劇不是首例,2013年4月,在非洲中西部的喀麥隆,也曾在1架飛機的起落架中發現1個男孩的屍體。

根據法國CeVI è非政府組織的統計,2017年就有8753名14至24歲的移民,從象牙海岸抵達義大利,其中多達1474名未成年人沒有家長陪伴。 

至於選擇藏身在客機中偷渡,其實風險極大,因為民航客機在9000公至1萬公尺高空飛行過程中,起落架艙內並沒有加溫、加壓設施,溫度最低可降至零下50度,沒有被凍死,也可能被悶死。

Coat of arms of Ivory Coast.svg

                            **象牙海岸共和國**

象牙海岸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 通稱象牙海岸(法語:Côte d'Ivoir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接迦納,南臨幾內亞灣,西及賴比瑞亞和幾內亞,北鄰馬利、布吉納法索。 

象牙海岸在冷戰時期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熱帶國家之一,但1985年後因政治腐敗及缺乏改革發生國內的騷動和2002-2011年間的內戰,致使經濟一蹶不振。

象牙海岸在法語的意思是「象牙的海岸」(Côte為海岸,d'表屬性,是de在元音前的省略,Ivoire為象牙),故以往不少地方採用意譯稱呼此國:中文為「象牙海岸」、英文為Ivory Coast等。不過,1985年10月14日,象牙海岸總統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提出其國名在各語言中沿用Côte d'Ivoire此名,不用意譯名(就如Costa Rica音譯作哥斯大黎加,不意譯作「富饒海岸」)。即使法文正字法規定,在複合的行政或政治實體名的各部份間使用連字號(如按此例則國名須寫作Côte-d'Ivoire),但是該國政府沒有跟隨,不採用連字號於國名中。 

因應該國政府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改用音譯名為科特迪瓦。聯合國自1985年12月31日起使用此音譯名。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亦跟隨。日文也不用漢字譯名「象牙海岸」,而改為片假名音譯「コートジボワール」。但臺灣現今仍意譯為「象牙海岸」。 

當今不以法語為母語的國家在官方場合使用其法語名,但在各種語言中對其稱呼大多仍保留了意譯的方式:如西班牙稱該國為Costa de Marfil;而葡萄牙則稱之為Costa do Marfim。德語國家稱該國為Elfenbeinküste,但稱該國人民就用法語衍生的名稱Ivorer或Ivorerin。 

象牙海岸歷史

法國統治時代

歐洲船隻大約於1460年代到達象牙海岸,而目前對於這個時代之前的象牙海岸的歷史所知不多。目前象牙海岸主要的族群都是在較晚的時候才移入的:Kru族約於1600年從賴比瑞亞移入,而Senoufo族與Lobi族則是從布吉納法索與馬利向南移入象牙海岸。直到十八、19世紀後,Akan族以及屬於Akan族的其中的一支的Baoulé族才從迦納移入象牙海岸的東部地區,而Malinké族從幾內亞移入象牙海岸的西北部地區。 

與鄰國迦納相比,象牙海岸受到奴隸貿易的破壞程度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歐洲進行奴隸交易及貿易的船隻比較偏好其它鄰近有較好港口的海岸地區之故。1840年代,法國對此地顯示出了興趣,並且誘使海岸地區的酋長給予法國商人貿易上的壟斷權利。自此之後,法國在當地建立了海軍基地,將他國勢力摒除於外,並且有系統地對內陸地區展開征服行動。一直到1890年代,經過了漫長的戰爭,擊退了從甘比亞來的Mandinka族的勢力,才完成了對象牙海岸的征服行動。1893年3月10日象牙海岸正式成為法國的殖民地。而對Baoulé族及其他東部地區的族群游擊式的戰事則是一直持續到了1917年。 

法國的統治之下,刺激出口成了主要的目標,很快地,咖啡、可可、棕櫚等作物便種植在海岸地帶。當此時中、西非其它地區的法國人及英國人通常是當地行政人員之際,象牙海岸成了唯一有較多數量的「新移民」的地區。結果是,三分之一的可可、咖啡、香蕉園被法國公民所控制,而令人憎惡的強制勞動制度變成了經濟的基礎。 

獨立建國與經濟繁榮

一位Baoulé族酋長之子——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成了象牙海岸的獨立之父。1944年他爲了像他一樣的可可農成立了該國的第一個農業公會。他們招募移民工人在自己的農田工作以抗衡偏袒法國農園園主的殖民政策。博瓦尼很快就升至要位,並且在一年內被選入了在巴黎的法國國會。一年之後,法國廢除了強制勞動制度。之後,博瓦尼慢慢放棄了他年輕時較為激進的立場,而法國政府則以讓他成為第一位歐洲政府中的非裔部長做為回饋。 

當象牙海岸在1960年獨立之時是法屬西非最繁榮的地方,出口佔了該區域的40%。博瓦尼成了象牙海岸的第一任總統。他給予農民優惠的價格以進一步刺激出口。咖啡產量顯著增加,把象牙海岸推上了僅次於巴西及哥倫比亞的第三大咖啡出口國。到了1979年,象牙海岸成了世界最大的可可出口國。象牙海岸也成為非洲主要的鳳梨及棕櫚油的產國。推動這片通常稱為「象牙海岸奇蹟」的榮景的是一群法國技師。在非洲的其他地方,歐洲人常常在獨立之後被趕出去,但是在象牙海岸歐洲人卻是不減反增。法裔社區的人口從一萬增加至五萬,其中有許多人從事技師或顧問等等的工作。該國平均每年將近10%的經濟成長率維持了20年,是非洲非產油國家中最高的。 

經濟衰退

政治上,博瓦尼卻是採行鐵腕統治,新聞並不自由,也只允許單獨一個政黨存在。博瓦尼的一些計畫也被批評爲作秀,例如他花了數百萬美元將他的村莊——雅穆索戈——建設成該國的首都的行為便常常為人所譏諷。1980年代早期侵襲象牙海岸的乾旱配上世界經濟不景氣,大大地打擊了象牙海岸的經濟。由於過度砍伐原木以及砂糖價格下跌,象牙海岸的外債增加了三倍。阿必尚犯罪率的增加登上了歐洲的新聞報導。象牙海岸的奇蹟結束了。

90年代的象牙海岸街頭

1990年代 

1990年,數百名公務員罷工,學生也加入抗議貪污的行列。抗議聲浪使政府轉向同意多黨制度。與此同時,博瓦尼日漸衰弱並在1993年去世。時任議長的利·科南·貝迪埃繼任總統。 

1995年10月,貝迪埃在選舉中大勝分裂的反對派而連任。他再度緊縮政治自由,並且監禁數百位反對派支持者。但是此時,至少在表面上看來,經濟前景卻是看好的,通貨膨脹減少,也嘗試要削減外債。 

博瓦尼一直很小心避免族群衝突,也讓從鄰近國家來的移民有歸化象牙海岸的權利。與博瓦尼不同,貝迪埃強調「象牙海岸」的觀念(Ivoirité),並藉此剝奪了他的政治對手——雙親之中只有一位是象牙海岸人的阿拉薩內·瓦塔拉在未來參選總統的資格。象牙海岸有許多來自布吉納法索的移民,而貝迪埃的政策剝奪了許多來自布吉納法索的移民的象牙海岸的國籍,也造成了國內許多族群間的關係的緊繃。 

與此同時,貝迪埃也除去了許多在軍中潛在的反對者。在1999年底,一群不滿的軍官發動了象牙海岸獨立以來的第一次政變,羅貝爾·蓋伊(Robert Guéï)將軍掌權,貝迪埃則流亡法國。 

2000年代

2000年10月舉行了一次選舉,洛朗·巴博與蓋伊在這次選舉中互相競爭。然而,這次選舉既不平靜也不民主。蓋伊試圖操縱選舉,結果引發民眾不滿抗議,導致180人死亡,蓋伊也很快地下臺,而選舉中可能獲勝的候選人洛朗巴博上臺。此外,瓦塔拉則是因為他的布吉納法索國籍而被最高法院判定為不符合參選資格,此事件導致瓦塔拉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穆斯林支持者在首都雅穆索戈與鎮暴警察發生衝突。 

2002年9月19日發生了兵變,叛軍佔據了該國的北部。在阿必尚,前總統蓋伊也在自宅中遇害。瓦塔拉則是躲入了法國大使館中避難。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目前還沒有定論。有些人報導這是一起軍事政變的企圖,但是也有其它消息來源指稱,一些反對派被支持巴博的武裝份子處決,而叛變則是未經事先計畫的反應。政府與叛軍的初步的停火協議只維持了很短暫的時間。很快地,爭奪主要可可產地的戰火重燃。法國派遣軍隊維持停火線,而民兵、軍閥和主要來自賴比瑞亞及獅子山的武裝份子則趁機佔據該國西部的部分地區。 

2003年1月,巴博與叛軍領袖簽署《馬爾庫西協議》成立國家聯合政府。戒嚴結束,法國駐軍也開始恢復該國西部的秩序。但是主要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這個聯合政府極不穩定。2004年3月,120人在反對示威中喪生。雖然聯合國派遣了維持和平部隊,巴博與反對派之間的關係仍然緊張。

2005年12月28日,象牙海岸完成過渡政府的組建。夏爾·科南·班尼出任總理,政府由10個黨派組成。2007年3月29日,總統巴博任命紀堯姆·索羅為政府總理。8設備都沒有達到新的一屆選舉於2010年舉行,這次選舉是自從象牙海岸革命戰爭自後首次全國大選,外界期望新的政府領導成員能夠讓象牙海岸重新走向民主進步經濟繁榮與法治健全的國家。 

2010年12月4日,阿拉薩內·瓦塔拉和洛朗·巴博各自堅持自己獲勝,分別宣誓就任總統,使象牙海岸陷入戰爭危機,但美國、非洲聯盟和聯合國及西方組織普遍承認阿拉薩內·瓦塔拉獲勝。 

2011年4月11日,洛朗·巴博被逮捕。 

象牙海岸行政區劃

象牙海岸行政區劃一級為大區,二級為地區,三級為省,四級為副省,至2013年止,共有大區14個,地區31個,省108個,副省510個。

1.阿涅比區(Agnéby)2. 巴芬區(Bafing) 3.下薩桑德拉區(Bas-Sassandra) 4.登蓋萊區(Denguélé) 5.十八山區(Dix-Huit Montagnes) 6.弗羅馬格爾區(Fromager) 7.上薩桑德拉區(Haut-Sassandra) 8.湖泊區(Lacs) 9.潟湖區(Lagunes) 10.馬拉韋區(Marahoué) 11.中卡瓦利區(Moyen-Cavally) 12.中科莫埃區(Moyen-Comoé) 13.恩濟-科莫埃區(N'zi-Comoé) 14.薩瓦納區(Savanes) 15.南邦達馬區(Sud-Bandama) 16.南科莫埃區(Sud-Comoé) 17.邦達馬河谷區(Vallée du Bandama) 18.沃羅杜古區(Worodougou) 19.贊贊區(Zanzan)

各區下設省,共58個省。 

File:Cote d'Ivoire.png

                            (象牙海岸各區)

政治

從1983年起,象牙海岸正式的首都從阿必尚遷至雅穆索戈,但是實際上的行政中心還是在阿必尚。許多國家的大使館也都還在阿必尚。象牙海岸的人民仍然為此時尚在持續的內戰所苦。國際間的人權組織也注意到了雙方對待受俘的非戰鬥人員的行為以及兒童奴工重新在可可產業中出現等等的問題。  從2002年9月19日的事件發生以後,發生了象牙海岸革命戰爭,北部由叛軍「新軍(法語:Forces nouvelles)」控制。新的總統大選本來預計在2005年10月舉行。然而,由於準備工作延宕,選舉未如期舉行。 

度過了2002年到2011年的政治危機後,依靠貿易和可可巨大生產量成為了非洲成長最快的經濟發展新星之一,但軍隊卻是由過去內戰的叛軍和政府士兵組成,由於歷經多年衝突,軍隊也未完全整合改革,內部時常有分裂的聲音。2017年1月起因為士兵不滿薪資待遇等問題,叛亂從第二大城市布瓦凱(Bouake)一直蔓延到首都阿必尚(Abidjan),三座大城市出現軍事叛亂,但不久後國防部長東瓦伊(Alain-Richard Donwahi)及隨行的幾名人質被放出。軍隊表示並非要政變,只是強迫與政府談判薪資問題。

地理

象牙海岸位於非洲西部海岸,南向幾內亞灣,西接賴比瑞亞及幾內亞,北鄰馬利和布吉納法索,東靠加納。面積32246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50公里。境內地勢由西北略向東南傾斜,總體起伏不大,西北部為海拔500~1000米的芒達山和丘里山地,北部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東南部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潟湖平原。最高峰為位於象牙海岸與幾內亞邊境的寧巴山,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呈南北走向,有邦達馬河(950公里)、科莫埃河(900公里)、薩桑德拉河(650公里)和卡瓦利河(600公里),河流總流長3100多公里,總流域面積232,700平方公里。屬熱帶氣候。北緯7°以南為熱帶雨林氣候,北緯7°以北為熱帶草原氣候。2~4月氣溫最高,平均為24~32℃;8月氣溫最低,平均為22~28℃。 

地形

一般說來,全國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加高,中部有少數海拔914到1524公尺的山峰,高原表面由砂礫所構成。 

地理區

這個國家的地形,自南部海岸穿越全國直到北方邊境,可以明顯地區分為鹹水湖、森林和草原等三個地區。 

鹹水湖區

鹹水湖區從弗烈斯哥到迦納邊界,長約297公里;這一個地區由一條狹長的沙洲將它和大西洋隔開,沿著海岸到賴比瑞亞之間,多數是高聳的岩岸。鹹水湖區呈赤道性氣候,氣溫經常在攝氏24.4到28.3度(華氏76度到83度)之間,濕度也在77%到85%左右。在每年140天的濕季中,降雨量高達3250公釐。

 伐木是當地主要產業

中國醫療站 

商業區 

象牙海岸農村

森林區 

森林地區位於鹹水湖區之後,一般樹木平均高度達24公尺,樹冠互相銜接,形成濃厚的綠蓋。有的大森林高度超過45公尺,還有許多矮小的樹群生長在大森林的樹蔭間。這個地區是亞赤道氣候,濕度較低,約為71%,溫度變化無常,通常在攝氏13.9到39.4度(華氏57度到103度)之間,年雨量約990公釐到2490公釐。 

草原區

草原區靠近北部邊境,是一處植物滋長的大草原。這個地區屬熱帶氣候,並分成十分明顯的乾濕兩季,由東北方撒哈拉沙漠吹來乾燥多塵的亞爾瑪丹風,使此區域自每年十二月起到第二年的二月止成為乾冷季節,每年三月到十一月是濕熱季節。 

氣候

象牙海岸雨季的情形是特別,沒有連下十天、八天的雷雨,也沒有綿綿不斷的毛毛雨,經常是每隔一兩天下一場傾盆大雨,下一兩個小時後又雨過天晴,涼風習習。 

水系

象牙海岸境內主要河流有柯摩河、邦達河、沙桑特拉河和加瓦拉河等,都向南流;所有河流雖然只能夠通航六十多公里,但是對於漂運木材已相當便利。 

象牙海岸經濟

象牙海岸在1960年獨立後,與法國仍保持緊密的聯繫。多樣化農產品的出口和鼓勵外資進入的政策使象牙海岸成為熱帶非洲其中一個最繁榮的國家,但是,近年來象牙海岸正面對全球農產品價格下降,使該國的主要農產品可可和咖啡的出口面臨較大的競爭;加上當地嚴重的貪污情況,農民和出口商的生活變得困難。 

象牙海岸同時也是非洲工商業法規一體化組織的成員國之一。  

人口及語言

人口約2195萬(2012年)。全國有69個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阿肯族系(約占42%)、曼迪族系(約占27%)、克魯族系(約占15%)和沃爾特族系(約占16%)。 

約65種語言在當地被使用,其中穆斯林使用的迪烏拉語(Dyula)較常見,迪烏拉語同時也是貿易語言。象牙海岸的官方語言是作為共通語(尤其在阿必尚)的法語,在學校里被普遍使用。象牙海岸是其中一個經濟發展最成功的西非國家。現在象牙海岸大約20%的人口是來自鄰國賴比瑞亞、布吉納法索和幾內亞的勞工,其中大部分為穆斯林,且有增長之勢;而象牙海岸仍占多數的當地原住居民則大部分信奉羅馬天主教或基督新教,少數信奉原始宗教。因此象牙海岸本土居民與來自鄰國的穆斯林勞工之間時有摩擦。此外,象牙海岸還有4%的人口不是非洲黑人,他們大多是來自西歐的公民,還有來自北美以及黎巴嫩的基督徒。 

交通 

象牙海岸境內交通相當發達,航空交通很是方便,國內有阿必尚、雅穆索戈、曼鎮、達勞亞、加尼奧阿、丁博克羅、薩桑德拉和布瓦凱等8個主要機場,另外還有20個小機場,有國際航線班機直接和巴黎連絡,和非洲各鄰國及歐美各大城市間,也有班機往返;國內航線也忙碌。在海上運輸方面,國內的重要港口有阿必尚、薩桑德拉、塔布達和柏勒貝等港,可與世界各地的大港口通航。 

在陸上交通方面,國內公路四通八達,公路全長80000公里,其中6500公里有鋪路面,另有20000公里狀態不佳的公路,還有150000公里的道路不易通行,全國共有各型汽車約三十多萬輛。由於國內大部份都是丘陵地帶,因此公路的路面也起起伏伏,經常上坡下坡,公路兩旁交通標誌齊全,行車舒適。但是在碎石上路上,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國內只有一條單軌鐵路,自首都阿必尚向北經由波亞克通往布吉納法索。這條鐵路全長1282公里,其中在象牙海岸境內長660公里。但鐵路服務和國際水準,每天班次稀少。

國際貿易

出口貿易

象牙海岸2009年輸出總值約為87.49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可可、咖啡、棕櫚油、棉花、橡膠、鳳梨、香蕉、木材、紙漿、象牙、礦產和手工藝品等,主要出口貿易國為德國、美國、荷蘭、奈及利亞、法國、義大利及布吉納法索。 

進口貿易

象牙海岸2009年輸入總值約為64.75億美元;主要輸入品有食物、飲料、飛機、船隻、汽車及零件、輪船、茶、魚貨、菸類、縫紉機、機械、電器、紡織品;水泥、玩具、煤、滑潤油膏、建材、藥品、醫療設備、通信器材、電子計算機、事務儀器、玻璃、鐘錶、原料、假髮和日常消費用品等,主要進口貿易國為奈及利亞、法國、中國及泰國。 

體育

與其他非洲國家一致,足球是象牙海岸的第一運動。象牙海岸國家足球隊歷來為非洲球壇的一支強隊,大部份球員效力於歐洲聯賽;並以盛產國際巨星為名。著名球星有退役的杜奧巴,里爾的沙洛文卡勞,河北華夏幸福俱樂部的謝雲奴和曼城的托尼兄弟。

雅穆索戈國際機場 

五星級飯店-雅穆索戈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