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1 23:50:55幻羽

《參禪》-42-*幻羽*題於末後加香

 

                       縱經塵劫精進修  臘八覺悟斷世慾

                       佛智悲德菩提願      依願行持證佛果

 

                                                            《參禪》-42-*幻羽*題於末後加香

 

                

七因果「知母」、 「念恩」、「報恩」、「修慧」、「修悲」、「修增上意樂」、 「修菩提心」,這些步驟層層遞進的因果關係是修行大乘菩提心的次第

《普賢行願品》中云:「諸佛菩薩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l、知母:  即是將眾生視為自己的親生母親。

經云: 「以輪迴無始故,我之生亦無始。生死相續,於輪迴中當無不受之身,及未生之地。而未成母等之親者,亦所必無。此經中言也。此復非但昔曾作母,即於未來亦當為母。如是思已,則於為我之母一事,當求堅固決定。此心若生。則念恩等亦易引發,此若不生,則念恩等心無由生起矣。」即是說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父母,理應尊重他們、關愛他們。按照佛教因果現來講,在於百世的輪迴中,一切眾生互為父母、兒女,故我們不能怠慢一切有情眾生,應將眾生視為自己的親生父母,方能滋養慈悲心,發大菩提心。 

2、念恩:  即是憶念母親對我們的體恤、養育之恩

印光法師在《佛教以孝為本論》一文中寫道:「惟我釋子,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併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故曰釋氏之孝,晦而難明者也。」《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記載,父母對我們有十種恩情:懷胎守護恩、臨產受苦恩,生子忘憂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濕恩、哺乳養育恩、洗濯不淨恩、遠行憶念恩、深加體恤恩、究竟憐愍恩。「羔羊跪乳」、 「烏鴉反哺」,作為孩子,我們若不能憶念父母之深恩,則連禽獸都不如。 

3、報恩:  即是「報四重恩」,報國土恩、父母恩、三寶恩、眾生恩。

經云:「報恩者,如是唯以生死流轉而不相識耳。倘將彼受苦而無救護之諸母,棄舍不顧,僅謀自己之解脫者,忍心無愧,豈有更甚於此者哉。 《弟子書》云:‘親人生死大海中,分明如墮深流內,生死不識而棄彼,但自解脫無此恥。’如是舍有恩者,在下等人猶不應為,與我之理如何相順,如是思已.當負報恩之擔也。」我們不僅僅要知恩、念恩,還要懂得報恩,要用自己的切實行動,去報答養育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在報恩的過程中,我們才能不斷培植自己的福德,長養自己的菩提心,獲得無上的法喜。 

4,修慈:  即是無緣大慈,予樂之心。

《涅槃經》卷十四曰:「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善根,慈為根本。」一切眾生都要離苦得樂,而眾生對我們又有深恩,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利益他們,慈愛眾生,給予其快樂。《十住毗婆沙論》卷一云:「自大悲無生之母,生一切諸如來。以是佛遭怪行之最初,以五停心治諸亂心,立慈悲觀對治瞋恚,修行漸進。或以四無量,或以信等十行等,皆不離此慈悲憐憫之念。」 「慈從報恩心生。因為看到眾生痛苦而於心不忍,因為心存感恩並知道報恩,所以我們發願要給予眾生快樂。 

5、修悲:  即是同體大悲,拔苦之心。

《無盡慧經》云:「大德舍利弗,復次,諸菩薩之大悲無盡也。何以故?為前導故。大德舍利弗,所謂譬諸氣息內外動者,是人命根之前導也,如是菩薩之大悲者,是正修大乘之前導也。」由此可以看出,悲心是修行大乘菩薩道的基本前提。濟群法師在《菩提心如何發起》一文中寫道: 「大悲貫穿於菩薩道修行的始終。從人大乘門到佛果的圓滿成就,都沒有離開悲心。」勤修慈悲之心,方能獲得無上法喜,在度化眾生的過程中得到自性的快樂。 

6、修增上意樂:  即是誦經拜佛,祈求佛力加持,長養慈悲心與清淨心。

七因果中,悲心之後就是增上意樂。古德云: 「修增上意樂者,如是修慈悲之後,思念慨嘆,我最愛樂悅意之諸有情,如是樂乏苦逼,當如何而令其得樂離苦耶。負荷脫彼度等之擔,下至言談,亦當修心也。此於報恩時,雖亦稍起,然於此所說者,謂有欲令得樂離苦之慈悲,尚嫌不足。於有情念以我為作利樂之意樂,鬚生慈悲為能引起故也。彼等亦非僅於正座時修,即座後等之一切威儀中,皆為憶念相續而修。此《修次第中編》所說也。」增上意樂就是強烈的意願,即自利利他、自覺覺人、救度眾生的悲心願力,如果僅有慈悲而沒有增上意樂,雖然也能度化眾生,但這種利他是隨緣的,缺乏擔當精神的,不是修行菩薩道之人應具有的勇猛發心。

  7、修菩提心:  即是利益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

《大智度論》卷四十一曰:「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即是說菩提心為一切諸佛之種子,是淨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則得速成無上菩提。修菩提心,就是修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就是要修「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綜上來看,「知母」,「念恩」、「報恩」、「修慈」、「修悲」、「修增上意樂」,「修菩提心」這七因果是層層遞進,最終是為修行大乘菩薩道。我們修行之人如果深信因果之不可思議,並按此七因果次第修行,定能勇猛精進,廣結善緣,獲得殊勝的功德與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