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41-*幻羽*題於早板香
誰掀起風雲跨過傳統
心穿梭塵境澹然情空
曾歷無數命運轉折點
誰也無法逃出感觸深
得以悟了自心見法性
《參禪》-41-*幻羽*題於早板香
*
*
法性,和佛性、實相、如來藏等概念,義一而名異。
《大乘玄論》卷三稱:“經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
《涅槃經》也說“佛性有種種名,於一佛性,亦名法性、涅槃,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嚴三昧、師子吼三味”。指諸法的真實體性;與'真如法性'、'真法性'等同義。
《大般若經》卷三六○載,法性與法界、不虛妄性、平等性、實際等,皆為真如的異名。
法性是指緣生法內在本有的特性,也就是真如、法爾、法如是、法住、法界。
法性是一切法的實相。
於鳩摩羅什時代,諸法本性與心本性清淨思想已經有機結合,直接預示了百年後般若流支時代的法性心思想。
龍樹《大智度論》:“諸法實相,常住不動,眾生以無明等諸煩惱故,於實相中,轉異邪曲;諸佛賢聖,種種方便說法,破無明等諸煩惱,令眾生還得實性,如本不異,是名為「如」。實性與無明合故,變異則不清淨;若除卻無明等,得其真性,是名「法性清淨」。「實際」名入法性中,知法性無量無邊,最為微妙,更無有法勝於法性、出法性者,心則滿足,更不餘求,則便作證。譬如行道,日日發引而不止息,到所至處,無復去心;行者住於實際,亦復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