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7 18:31:10幻羽

※禪宗公案:君聞木樨香否※ -*新浪佛學*

               ※禪宗公案:君聞木樨香否※ -*新浪佛學*

人的生命跟朝露沒有什麼兩樣,看起來不乏美麗,甚至有的時候是如此的淒美壯觀,若逢陽光照射,瞬間即可蒸發消逝在這個空間。同樣,任何人所擁有的一切,不管我們擁有什麼,擁有多少,擁有多久,與川流不息的歷史長河相比,與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與浩瀚無際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滄海一粟,只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實在是微不足道。

佛陀說:“生命在呼吸間。”既然人生如此短暫且渺小,那麼我們在擁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虛度。珍惜生命中的所有,無論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難,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不斷前進,才不枉度此生。

禪宗,講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禪宗史上有一個經典的公案:黃山谷學禪(即黃庭堅,字山谷)。

山谷兄師從有名的晦堂大師多年,一無所獲。有一日,山谷問大師:有沒有什麼更好更巧妙的辦法可以參禪?

晦堂大師問他念過《論語》沒有?

哈哈,晦堂大師問他這句話,他是十分尷尬的,古時候的功名考取,怎麼可以不讀四書五經呢?

山谷說:“當然念過”。

晦堂曰:“你既然讀過《論語》,可知'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

晦堂大師引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隨時隨地都在教你啊,你還不明白,我有什麼辦法啊?

黃山谷還是茫然。

一年秋,桂花盛開,二人在寺,大師看山谷在旁邊,擺一擺袖子,自己往山門外走去。山谷莫名其妙,只好跟在後面,晦堂不理,故作不知。

大師忽回頭,問“聞木樨香否?

山谷答:“聞”。

晦堂大師瞪起眼睛,說“二三子,吾無隱乎爾。”

山谷由此恍然而悟,找到心性的本源。

"常引煙霞為伴侶,全憑日月記春秋。"

同樣,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散發著淡淡的木樨花的香味。“生活是一場學習,最根本的學習就是人格的進修”。修養來源於生活,誰道花香鳥語不是禪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也許都有值得我們品味的地方,就看你是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我們每天面對著全新的工作生活,接受著不同的挑戰,總會採取一種小心謹慎並全身心投入到這種繁忙中去,不管我們遇到什麼困難,總持有一股釘子精神,堅持到解決問題為止。但時間久了,我們難免會滋生厭倦和痛苦感,面對現實壓力,逐漸意識到不只是堅持就能順利解決所有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一個難題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思維就進入了“醞釀階段”。直到有一天,當我們拋開面前的問題去做其他的事情時,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卻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忍不住發出類似阿基米德解決王冠純度時的靈光一閃,這時,“醞釀效應”就綻開了“思維之花”,結出了“答案之果”。

中國人講慕春風,思飛揚,臨秋雲,思浩蕩。其實,人生有時不需要繁文縟節,需要活的灑脫,活出一份真性情。如果我們把目光局限於現前的困難,而失去生命中本有地一種從容與自在,這難道不是生命的遺憾嗎?

佛法講,莫向外求,反求諸己。因此,如果我們面臨一個難題久久攻克不下時,不妨先把它放在一邊,去和朋友散步、喝茶,享受一段美麗的心情,說不定會舉重若輕,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而更多的是我們擁有屬於內心深處的玄妙感受經歷。

記得《法華經》有則“懷珠求乞”的故事,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親友以寶珠係於其衣中;而其不覺知,自受貧苦。後經親友告知,乃得寶珠,衣食受用無極。

這則譬喻也告訴我們:人人本來具足清淨如明珠的本性真我,這本性真我有無限的功用能源,而愚癡的我們卻不知道觀照自性,把內心的能源開采出來,反而一味向外追逐,汲汲營營,終其一生,好比窮人懷抱明珠,卻求乞異鄉。我們人人本來具足的一顆明珠,為什麼含藏不現?

因為生活中的愛執塵埃蒙蔽了它的清明,因此六祖惠能大師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世上人人求自在,佛前步步透禪機。聖嚴長老曾說:“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人無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無法擋住死期。

既然生命來去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補充它,透過生命烈火的淬煉,去除層層的覆藏,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重現自性的智慧之光!

                      試問,君聞木樨香否?

                                           (來源:佛教文化雜誌)

木樨花(桂花)為木樨科植物木樨的花。別名:木樨,桂花。性溫,味辛香;入心、脾、肝、胃經。有行氣化痰,止血散瘀的功效。主治痰飲喘咳,腸風血痢,疝氣,牙痛,口臭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