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1 10:08:26幻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人生何處無江湖!**

相關圖片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在繁華的時代,堅守內心的清凈最是難得!生命長河中體悟過參禪問道嗎?

                         人生何處無江湖

                  彈一曲瀟湘夜雨  唱一段笑傲江湖

                  滿天星斗故鄉夢  紫陌紅塵不留痕
 

                               *幻羽*
 


「江湖參禪」的圖片搜尋結果

在高速多變的時代,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總是令人難以掌握與不安。我們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這是人們最常用的藉口。孰不知真正深入「江湖」,才能找到自己所要的答案,解除自己未悟的困惑。

古人常因為一個疑團不解,或是為了印證自己修道狀態,挺身走「江湖」參禪問道,這就是「問禪」的由來。

我們都是生命長河中的旅人,雖然離古人很遠,但他們精進悟道的精神,卻與我們常相左右,只要我們願意,每個人都能享受問禪「悟道的喜悅」。       

               -來源:梁崇明博士《我在山中遇見禪師》-

相關圖片

「江湖」的用語,最早是出自莊子大宗師里「不如相望於江湖」,指的是三江(荊江、松江、浙江)五湖(洞庭湖、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後來成為佛教里的常用語,把雲遊四海的雲水僧人稱為「江湖人」。 

那是因為在唐朝的時候,江西有馬祖道一禪師,湖南有石頭希遷禪師,兩位禪師的德聲享譽四方,同時大樹法幢,當時天下各地的神僧,如果不是到江西去參馬祖,就是到湖南去參石頭,由於古代的交通不便,光是走到江西、湖南就要一年半載,他們沿路掛單參訪,稱為「走江湖」。走在江湖上的行者別稱為「江湖人」、「江湖僧」、「江湖眾」。 

江湖還有別的意思,像禪士如果散居於名山大剎之外,居於江畔湖邊自己參究的,也稱為「江湖人」。  或者,一般隱士之居,也可以叫「江湖」,如漢書之「甚得江湖間民心」,范仲淹岳陽樓記說:「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因此,在早期,「江湖」是很好的字眼,它象徵著一種自由追求真理的態度;「江湖人」也是很好的字眼,是指那些可以放下一切,去探究生命真相的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民間,「江湖」成為一般通俗的稱呼,浪跡於四方謀生活的人,稱為「走江湖」或「跑江湖」;閱歷豐富的人稱為「老江湖」,而以術斂財的人叫「江湖郎中」。這些都還是好的,江湖只是名詞而已,到了現在,「江湖」成為「染缸」的同義詞,政客在國會打架、罵三字經,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商人出賣靈魂,重利輕義,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黑社會殺人放火,無所不為,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你們的江湖到底是什麼樣的江湖呢? 

人處世間,江湖風險,似乎不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同一個江湖裡,有人自清自愛,有人隨濁隨墮,完全是看個人的選擇,「身不由已」只是一個藉口罷了!我想起《韓非子》里說:「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如果心裡有清白的嚮往,而還繼續混濁,當然會有矛盾、衝突與掙扎了。 

在我們幼年時代,沒有自來水,家家戶戶都在庭前擺水缸,接雨水備用,接來的水要先放一兩天澄清,等泥塵沉澱才可使用。有時候孩子頑皮,以手去攪水缸,只要兩三下,水就不能用了,要再澄清兩天才可用。 

因此,我們很少的時候就知道絕對不要去攪水缸,因為「要使水澄清很難,要一兩天;要使水混濁很容易,只要攪一兩下。」 

身在江湖的人也是一樣的,古代的禪師主了發覺內在的澄明的泉源,不惜在江邊湖畔,苦苦尋索,是看清了「江湖寥落,爾將安歸?」的困局;現代的人則隨著慾望之江陷溺於迷茫之湖,向外永無休止的需索,然後用「身不由已」來做藉口。 

即使我們真是身在江湖,也要了解江湖真實的意涵,「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江湖實不可畏,怕的是自己一直把手放在水缸里翻攪。

如果馬祖與石頭還在,我也真想去走江湖,但是如今最好是安住於自己的心,來讓那心水澄清,以便那一天,可以拿來飲用呀!   

                          -來源:林清玄-

             


潭洲慧朗禪師初參馬祖時,馬祖禪師看到就問道:「你來求什麼?」 

慧朗:「求佛知見。」 

馬祖:「佛已超越知見,有知見就是魔。」 

慧朗聽了,恭敬禮拜。 

馬祖禪師問道:「你從什麼地方來?」 

慧朗回答道:「南嶽! 」 

馬祖不客氣地指示道:「你從南嶽來,辜負石頭的慈悲,你應該趕快回去,其它地方並不適合你去! 」 

慧朗於是再回到石頭禪師那兒,請示道:「如何是佛?」 

石頭答道:「你沒有佛性。」 

慧朗滿懷疑惑:「蠢動含靈都有佛性,為什麼我沒有佛性?」 

「因為你不是蠢動含靈。」 

「難道慧朗不如蠢動含靈?」 

「因為你不肯承擔! 」 

慧朗終於言下大悟。 


學佛之人要肯定自己,肯定自己修學的處所最為重要。有些學人不了解自己,不信任常住,到處盲沖瞎撞,最後回頭,才發覺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為人處世,應先認識自己,忠於自己,忠於工作崗位,切莫因為未受重用而東奔西跑,只因自己不肯承擔,最後一事無成。 

                        

早在唐代禪宗六祖慧能的兩個賢徒青原行思和南嶽懷讓,分別于吉州(今江西吉安)青原山靜居寺和南嶽般若寺參禪悟道,他們本為師兄弟,雖分處兩地,但常率眾徒相互行走,對答禪理,以打七問道的方式來檢驗修行悟法的心得。

每年的上半年,行思和懷讓都給寺中僧徒提出一些有關佛法的問題,讓他們]去參悟。到了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兩寺以及外方雲遊僧人也來佛寺中專修禪法,互問佛性,佛家稱之為「結冬」,後人也就謂之「江湖會」。

青原行思傳馬祖道一,南嶽懷讓傳石頭希遷,這樣也就有了禪宗的兩個七祖、兩個八祖了。青原行思、馬祖道在江西,南嶽懷讓、石頭希遷在湖南,禪宗傳承及許多祖師均在江西、湖南弘法。

《宋高僧傳》說:「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頭,往來憧憧,不見二大士為無知矣!」可以想見此二宗昔日的盛況。

當時馬祖道一禪師在江西大振禪風,石頭希遷禪師在湖南闡明心要,因此當時學者不是向江西馬大師問道,就是向湖南石頭和尚請法,來往「江湖」成為一時美談,「江湖」一語也就延用至今。



                         *石頭上的獅吼* 

石頭希遷禪師來到南台,如如不動地坐在石頭上。懷讓禪師吩咐侍者:「你到山門外看看,坐在石頭上的那個禪僧是誰?如是昨天剛來的那個比丘,你就責備他玩弄什麼玄虛?假如他承認,你就問他:『石頭上的東西,移植後還有活的可能嗎?』」

侍者於是問希遷禪師,希遷答道:「諸佛如來的世界裡,沒有可搬動的東西,也沒有死活這句話。」

侍者回來報告懷讓禪師,懷讓禪師自語說道:「這個禪師,他的後代子孫將使天下的人噤若寒蟬。」

懷讓禪師又派侍者去考問希遷道:「如何才算是真正的解脫?」

希遷道:「誰綁住了你?」

侍者
:「什麼才是凈土?」

希遷道:「誰污染了你?」

侍者
:「什麼才是涅槃?」

希遷道:「誰把生死給了你?」

侍者回來報告給懷讓禪師,懷讓禪師聽後雙手合十,一言不發。

六祖慧能大師門下兩大弟子:青原行思、南嶽懷讓已是當代宗師,而他們都認為:在那石頭上能聽到獅子的吼聲。



*兩位禪師為了一塊餅,竟然說自己是驢糞里的蛆!* 

趙州從諗禪師,為人非常風趣,被稱趙州古佛,八十歲還在行腳。

有一次和他的弟子文遠禪師在一起,一時高興,便和文遠禪師說︰「我們來打個賭,誰能把自己比喻做最不值錢、最下賤的東西,誰就勝利。贏了的人,就可以吃一塊餅。」

文遠禪師就說
「好吧!你請說吧!」

「我是一隻驢子。」趙州說

「我是驢子的屁股。」
文遠禪師說  

「我是屁股里的糞。」
趙州說 

「我是糞里的蛆。」
文遠禪師說 

趙州無法再比下去。就問文遠禪師︰「你在糞中做什麼?」 

文遠禪師就說「我在那裡避暑乘涼啊!」

於是趙州認輸丟了餅。

這段對話暗示我們,要從卑賤裡面去體會偉大,從煩惱當中去證悟菩提,要心凈一切凈。所以禪師與禪師之間的對話,充滿禪味。所謂心能轉物,驢子、糞、蛆,都可以把它變成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