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10:26:51幻羽

**佛性是什麼?人人都有佛性嗎?**+ **《佛性論》卷第一 一緣起分 **

            

             **佛性是什麼?人人都有佛性嗎?**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眾生都有覺悟成佛的佛性。《大乘玄論》卷三稱:「經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

《涅盤經》也說「佛性有種種名,於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盤,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嚴三昧、師子吼三味」。 


人人都有佛性嗎?佛陀在許多大乘的經典說∶每個人都有佛的本質,也都有證悟涅盤的能力,都能夠成佛,也都可以生起和發揮佛力,化現佛陀的世界。

佛陀雖然證明了成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能力,但是,也同時表示,並非每個眾生都已經成就了佛性,或者都有菩提的善根種子的。 

「有」,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有但未生起為「有」,所以還不能說成是「有」;另一種「有」,是已經生起而慢慢成熟,因此為「有」。 

例如,一些資質愚鈍的人,雖然沒有才智研究高深的佛理,卻可以憑藉本身的努力和堅固的意志,修成不同境界的成就。 

雖然說每個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是,這也不是表示,每個眾生都能成佛。     


一闡提是只有噁心而沒有善心的眾生,這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惡因緣,所以小道們說∶一闡提是斷了佛種的人。

不過,小道們既然已經知道佛性是由心生髮而起的,小道們也就可以想像,一闡提也是可以生起佛性而成佛,並非完全不能生起善心的,只是,一旦他們生起善心趨向善道之後,他們就不再是一闡提了。 

一般眾生,如果沒有建立起接近佛教的因緣,也沒有生起善心和噁心的話,他們就會像一根隨風草一樣,是極有可能遊走於善與惡之間,最後或趨向善道,或墜入惡道之中,隨波逐流。 

所以小道們相信皈依佛陀,具有導向善道,種植福田的利益。

如果歸依之後能夠誠懇的發心圓成有如佛陀一樣壯偉的功德,就會不斷的積聚成佛的資糧,經過多劫修行之後,必可證悟菩提涅盤的境界。


因此,佛弟子真誠的發菩提心,發心後真誠的修行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功課。 

可是,皈依佛陀並不是學佛的起步,皈依之後,發心遵照佛陀的言教修行和攝持身心,才是修道證悟佛境界的起點。

佛法雖然有方便法門,三乘普披,但卻沒有不勞而獲的法門,一切功德和福業,都是眾生本身自省自修,從修持善行而得來的。所以,人人雖然都有佛性,如果沒有修行,佛性也就不會顯露而出。     

佛性,佛教術語,佛指覺悟,性,意為不變。大乘佛教的一些經典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眾生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詞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內涵。諸家依《涅盤經》一般說有三因佛性: 

1、正因佛性,即中道實相、真如法性的理性; 
2、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諦的般若智慧; 
3、緣因佛性,則是配合了因智慧開發正因的六度萬行的功德行願。 

佛性是因,成佛是果,要圓滿具備此三因方能成佛。又有三種佛性說: 
1、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無有改變,一切眾生皆具此理; 
2、引出佛性,依禪定智慧修行之力,本有佛性逐漸顯現而引出者; 
3、至得果佛性,修因圓滿,至成佛時,本有的理體佛性徹底顯現。 

佛學大詞典  佛性,梵語(buddha-dha^tu )或(buddha-gotra)。又作如來性、覺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種子、佛之菩提之本來性質。為如來藏之異名。

據北本涅盤經卷七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煩惱覆而無顯,若斷煩惱即顯佛性。   


原始、部派佛教等,不說佛、菩薩以外者之成佛,故亦不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旨。

但據世親之佛性論卷一,有部等部派主張眾生無先天之『性得佛性』,但有後天依修行而得之『修得佛性』,依此,分決定無佛性、有無不定、決定有佛性三類眾生。

對此,分別說部以空為佛性,一切眾生悉以空為本,從空所生,故主張本性皆具佛性。同書卷二復將佛性分為三位(稱三位佛性、三佛性),即:


(1)住自性佛性,眾生先天具有之佛性。
(2)引出佛性,通過佛教修行所引發之佛性。
(3)至得果佛性,至佛果始圓滿顯發者。

        

      《佛性論》四卷 *天親菩薩*造-陳天竺*三藏法師*真諦譯

                  **《
佛性論卷第一 一緣起分 **  

問曰。佛何因緣說於佛性。

答曰。如來爲除五種過失。生五功德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除五種過失者。

一爲令眾生離下劣心故。
二爲離慢下品人故。
三爲離虛妄執故。
四爲離誹謗真實法故

五爲離我執故。

一爲令眾生離下劣心者。有諸眾生未聞佛說有佛性理。不知自身必當有得佛義故。於此身起下劣想。不能發菩提心。今欲令其發心。舍下劣意故。說眾生悉有佛性。

二爲離高慢心者。若有人曾聞佛說眾生有佛性故。因此發心。既發心已。便謂我有佛性故能發心。作輕慢意。謂他不能。爲破此執故。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三爲離虛妄執者。若人有此慢心。則於如理如量。正智不得生顯故起虛妄。虛妄者。是眾生過失。過失有二。一本無。二是客。

一本無者。如如理中。本無人我。作人我執。此執無本。由無本執故。起無明等。由無明起業。由業起果報。如此三種。無實根本。所執是無故知能執皆成虛妄故。由於此執所起無明諸業果報。並是虛妄故。無受者作者。而於中執有。是虛妄故言本無。

二是客者。有爲諸法皆唸唸滅。無停住義。則能罵所罵二無所有。但初剎那爲舊。次剎那爲客。能罵所罵起而即謝。是則初剎那是怨。次則非怨。以於客中作於舊執此執不實故名虛妄。若起此執。正智不生。爲除此執故說佛性。

佛性者。即是人法二空所顯真如。由真如故。無能罵所罵。通達此理。離虛妄執。

四爲除誹謗真實法者一切眾生過失之事。並是二空。由解此空故。所起清淨智慧功德。是名真實。言誹謗者。若不說佛性則不了空。便執實有。違謗真如。淨智功德。皆不成就。

五離我執者。若不見虛妄過失。真實功德。於眾生中。不起大悲。由聞佛說佛性故。知虛妄過失。真實功德。則於眾生中。起大悲心。無有彼此故除我執。

爲此五義因緣。佛說佛性生五種功德。五功德者。

一起正勤心。
二生恭敬事。
三生般若。
四生闍那。
五生大悲。

由五功德。能翻五失。由正勤故。翻下劣心。由恭敬故。翻輕慢意。

由般若故。翻妄想執。由生闍那俗智。能顯實智。及諸功德故。翻謗真法。由大悲心。慈念平等故翻我執。翻我執者。

由佛性故。觀一切眾生。二無所有。息自愛念。觀諸眾生。二空所攝。一切功德。而得成就。是故於他而生愛念。

由般若故。滅自愛念。
由大悲故。生他愛念。

由般若故。舍凡夫執。
由大悲故。舍二乘執


由般若故。不捨涅槃。
由大悲故。不捨生死。

由般若故。成就佛法。
由大悲故。成熟眾生。

由二方便。住無住處。無有退轉。速證菩提。滅五過失。生五功德。

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對《佛性論》的探源

    http://mypaper.pchome.com.tw/zou0621/post/137541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