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是堅守,“相忘於江湖”是境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是選擇※
※“相濡以沫”是堅守,“相忘於江湖”是境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是選擇※
相濡以沫即是在艱辛痛苦中堅守,過著備受煎熬的生活;“相忘於江湖”是一種人生和生活境界,坦然的捨棄和放下,即所謂退一步好闊天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一種選擇,在面對沒有希望,沒有幸福的那份堅守時,橫下決心,快刀斬亂麻,放下包袱,努力改變現狀,去追求真正的開心、快樂、幸福的生活。
(1)“相濡以沫”是一種堅守。在面臨艱難困苦危機四伏的環境中,人們堅定信心,堅守信念,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支持,齊心協力,報團取暖,共渡難關,努力的生活下來。
(2)“相忘於江湖”則是一種人生境界。即不拘泥在沒有發展沒有希望小地方、小圈子苟且生存,不依戀安樂、友情、親情、故土,大膽的融入社會,大膽涉足未知領域,胸懷夢想和希望,闊步走向未來,努力實現人生的目標、理想、幸福。
(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一種選擇。在面對親情、友情、愛情、鄉情的牽絆時,是選擇艱難困苦,沒有理想沒有希望,“相濡以沫”苦中作樂的生活,還是選擇為實現人生目標和夢想,放下包袱和牽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不如相忘于江湖的人生旅行。
江湖在現代延伸出的意思總是負面的,如黑社會(江湖人士,江湖仇殺)或一些充滿人事鬥爭的地方。那在武俠世界,何謂「江湖」 ?
古龍眼中的江湖充滿無奈酸楚:我們不是自己選擇步入江湖,只是偶爾處身於江湖,隨波隨流,不能任意離去。江湖像是一個無形的監獄,把裏面的人重重困著,要進去不易,要出來更難。矛盾的是,說到武俠世界,江湖的形象竟帶點飄逸靈氣,遊俠們不食人間煙火,縱橫天下,不受俗世禮教束縛,伸張正義。
以江和湖比喻世界,最早見於《莊子》,全書有七處用上「江湖」一詞。其中最為人熟知莫過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大宗師》)一句,以魚喻人,說與其在困難的處境中互相取暖,還不如在更大的世界裡擦身而過。
但武俠小說中的「江湖」更接近《逍遙遊》這一段的意思:「今幾有五石之瓠, 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而憂其瓠落無所容?」這本是莊子與惠子的對話。惠子說魏王給他一些大葫蘆(大瓠)的種子,種出來的果實不其然非常巨大,他想不到可以用來做甚麼,便把它們都砸了。
然後莊子說,你有這些大葫蘆,為甚麼不用來做個大容器來遊歷江湖呢?當然莊子想說的不是遊湖,而是指出人的眼界不應只限於日常生活,而在於更大的追求。此處,江湖指的不只是一個大世界,更是一處讓人追尋更大更高理想的地方。當然這個理想未必是指功名利祿,而是處世為人了。
那莊子的江湖如何成為武俠世界的「江湖」?莊子的江湖是個抽象的空間,是一個讓人自我發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與日常柴米油鹽區別開來的世界。在江湖世界裡,為了「更大的追求」,個人需求皆可棄。
在武俠故事中,這個更大價值往往被詮釋為「俠」的精神。在當代武俠作品中,把這價值發揮至極致是郭大俠郭靖。在《神雕俠侶》後半部,郭靖要楊過牢牢記著一句話「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意即作為俠義之士,保護國家人民是首要之事,暗指兒女私情倒沒那麼重要了。
莊子口中的「江湖」可能是武俠江湖的起源,但要談江湖、談武俠,最中心的精神必然是「俠」。
在《龍門客棧》裡,江湖就是這個小客棧。遊俠、義士、惡官,全數眾集在渺無人煙的大漠中。 平民在這個世界裡只是被拯救的對象、是過客。江湖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想也不敢想的兇險之地,也是正義唯一存在之處。
然而,《龍門客棧》最美的地方在於比起英雄主義,它更強調集體力量。蕭少鎡一人本不足以匹敵世外高手東廠太監曹少欽。片末一場大戰,蕭陷入苦戰時,最後竟靠兩個棄暗投明的番子兵多刺兄弟捨命才勝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VVUynSEhM
新龍門客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d4eMvs1Kg
新龍門客棧 (1992) 張曼玉/林青霞
(宦官專權的明朝中葉,東廠曹少欽假造聖旨殺害了忠良楊宇軒,並想斬草除根殺死其後代。俠女邱莫言、江湖義士賀虎等人冒死救出忠良後代後,逃至邊關沙漠裏的龍門客棧,與楊宇軒部下周淮安會合。龍門客棧實則黑店,老板娘金鑲玉利用亂世,以美貌和風騷 作誘餌殺人越貨聚斂錢財,但她卻爲英俊潇灑的周淮安動了真心。爲了摸清潛藏于龍門客棧中的出關暗道,周淮安將計就計,答應與金鑲玉成親。 洞房花燭夜,樓上的周淮安與金鑲玉各懷心事暗中較勁,樓下的邱莫言、賀虎等人也與東廠一衆走狗展開了明爭暗鬥,戰事一觸即發。)
事實上,武俠小說孕育於平民對正義渴求與幻想。正是因為他們在現實中對官府腐敗不滿,卻苦無對策,唯有把對現實的不滿投射於故事之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108個好漢大都是現實中被貪官汙吏迫害的義士,被迫上梁山後才能以武力反抗。武俠電影亦一樣,只有像蕭少鎡這樣在體制外的俠士,才有能力、有自由對抗權傾一方的東廠。
這些深刻細節,使胡金銓之武俠精神如此獨特超脫。當現實令人失望,江湖為無力反抗的黎民百姓提供美好的幻想。因為現實中俠士不再存在,俠士闖蕩江湖的虛構故事才如此令人神往,令人滿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qKIE-5Otg
俠女1971胡金銓)數碼修復版
(《俠女》是由香港國際影片有限公司、臺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由胡金銓執導,石雋、徐楓、白鷹、喬宏、張冰玉、洪金寶、陳會毅、韓英傑、林正英等人主演的動作電影。影片於1971年11月18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了楊慧貞在書生顧省齋的幫助下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
在《俠女》一片中,胡金銓心目中的「大追求」不是原著中的報仇和正義,而是佛家的「禪」,正如此片的英文片名 A Touch of Zen 一樣。
改編中加進去的高僧,正是「禪」實體化的代表。他在適時保護了受傷的主角,但也不同意女主角手刃仇人的舉動(同時也不阻止)。他不是中立,而是超然。他的價值超脫了俗世的價值與情感,以慈悲勸人回頭是岸。這超然的地位,體現在他壓倒性強大的能力上。
高僧每次出場,都是在滾滾黃沙的荒野裡,你不知他從哪裡來,也不知他向哪裡去,與俗世沾不上邊。在胡金銓《俠女》的世界裡,禪才是人物們應當追求的終極目標。他的江湖,自然是遠離俗世的荒野。
這個以自然實體化江湖的做法,後來也套用在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中。《東邪西毒》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渺無人煙的沙漠中,以西毒的小屋為中心。江湖的抽象空間,在此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全片你只看見一片無盡的沙漠,偶爾看見一些不同的景物,如大樹、湖泊,卻難以說清他們之間地理上的關聯。換言之,你很難想像這片沙漠是甚麼樣子,小屋又置身於沙漠的哪處,它與附近的村莊又是怎樣聯繫在一起。這片沙漠是實在的,骨子裡是抽象的,與日常切割開來的。它就是江湖。
上一篇:※你能明白什麼是「愛」?※
下一篇:《 廉 恥 》*顧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