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 23:47:58幻羽

【迦葉出家】

                         

                        【迦葉出家】

據說在古昔毗婆屍佛在世的時候,迦葉是位金匠,技藝不凡。毗婆屍佛入滅之後,其塔像金身經風雨剝蝕,缺少了一處。有一位貧家少女住在佛塔之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乞到了一塊金錠,欲補佛像所缺的地方。迦葉受其所請,承擔了鍛金補像的工作。一來二去,這兩位純真的少男少女之間便萌發了熾熱的感情。他們立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妻,共同享受生活的樂趣。日月穿梭,時光流轉,九一劫的漫長歲月一晃而過,兩人果然似鳥比翼,如樹連理,一起過著恩恩愛愛的夫妻生活,最後轉生到梵天。

釋迦牟尼佛出世了。那時摩揭陀國羅閱祇城住著一戶婆羅門,家戶殷實,有九九九架金犁,六十庫金粟,積存財物價值三百四十斛。然而,這家婆羅門卻有一件憾事:沒有子息。因此,夫妻二人經常到樹神那裡去求子。求了多年總是無效。婆羅門於是憤怒起來,他對樹神說:「我從現在起再供奉你七天,如果仍然不靈,我就要燒了你,懲罰你食人之奉,不忠人之事。」那樹神聽了婆羅門的詛咒,心中恐怖萬分,便去向梵天王求救。梵天王見迦葉天壽將近,便勸他前去投胎,以解樹神的燒身之禍。就這樣,迦葉便轉生到了羅閱祇城的婆羅門家中。他出生那天,身帶純金之色,光明照耀四十餘裏。

迦葉來到婆羅門家中,一晃經過十五年了,已是娶妻的年齡,父母便對他提起了婚姻大事。迦葉宿根深厚,便對父母說:「如果有身帶金色的女子,我才願意娶她。不然我不同意。」父母對迦葉寵愛萬分,便答應了他的請求,請人製造了一尊金女,說如果女孩子見到了金女,必能找到好丈夫。消息傳開,各地女孩子紛紛趕來,其中果然有一位金身金色的妙齡少女,正是迦葉的先世妻子。迦葉父母立即派人求聘,兩人遂得又一次結為夫妻。

此時的迦葉夫婦早已不是當初的想法了,經過九一劫的生死輪迴,兩人早已對世俗的東西淡泊了。他們結成夫妻後,並不同房休息,而是每人各住一間,不相見面。迦葉父母知道此事,便令人拆去一間房子,強迫兩人住在一起。迦葉於是對妻子說:「我們雖然同住一室,仍不可行淫樂之事。以後,我休息時你修道,你休息時我修道。」夫婦二人各守貞操,深厭俗世,立志修行。後來,兩人乾脆離家出走,進入山林之中,自剃鬚髮,出家修道了。當時,釋迦牟尼佛正在王舍城祇園精舍,帶領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傳教佈道。迦葉夫婦聽到此事,便來到王舍城,皈依了佛教。據說,兩人當即便獲得了阿羅漢果。

這個故事顯然是出自傳說,用意在於宣揚因果輪迴。然而,深究一下佛教徒為何要杜撰這個故事,卻是非常有趣。迦葉是佛陀門下首徒,歷來被佛教信徒奉為本教的初祖,他組織了第一次結集,將佛陀一生宣講的教法正式用文字確定下來。據說,在佛陀去世之後,佛教教團的領導權便轉移到迦葉的手中,迦葉成了佛陀之後的第一位教團權威。對於這樣一位大人物,在普通信徒的心目中,自然絕非一般人可比,自然應該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有著曠世累劫的深歷善根。唯有如此,他才能成為僅次於佛陀的大人物。

這個故事可能還與佛教最初的領導權之爭有關。佛陀在世的時候,佛教已發展了許多的傳法中心,各中心只有一些鬆散的聯繫,缺乏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因此,每個中心都有非常的自由。佛陀活著的時候,整個佛教的最高權威自然歸佛陀所有。但佛陀一去世,由誰來繼承他的位置,擔任各教團間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便成了現實的問題。從佛教文獻推斷,當時有可能競爭這一職位的人主要是阿難和迦葉,結果是迦葉取得了勝利。

將這些歷史與上述故事聯繫起來看,迦葉的故事正是教權之爭出現的產物,是由迦葉一系的弟子創造出來的。

                                

摩訶迦葉(梵語:महाकश्यपIASTMahākāśyapa;巴利語:Mahakassapa;「葉」音「攝」),又被稱為大迦葉、摩訶迦葉波、迦葉波、迦葉,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被稱為頭陀第一。在釋迦牟尼入滅後,大迦葉成為僧團領袖,在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結集。禪宗尊他為第一代祖師。

大迦葉生於摩羯陀國王舍城近郊的一個大港村(Mahātittha),其父名迦毘羅, 其母名Sumanadevi。他的原名是Pipphali。其父擁有十六個村落,如同一個小王國。迦葉放棄家業出家,成為沙門,在王舍城那羅聚落中的多子塔所修行,後來於釋迦牟尼成道後第三個月皈依,成為釋迦佛的弟子,八日後即證入阿羅漢境地,為佛弟子中最無執著之念者。

大迦葉人格清廉,年紀又長,曾受佛陀分予半座與僧伽梨衣,為頭陀第一。《增一阿含經》說大迦葉曾經自言,即使佛陀沒有出世,他也可以依自己的努力成為辟支佛。但上座部巴利經沒此說法。

佛陀入滅後,成為佛教教團領導者,於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結集。大迦葉對阿難舉發一連串的過失。包括佛索水而不與,不問佛小小戒,請佛度女人出家,先令女人禮佛舍利而汙佛足,為佛縫衣而以足躡等等。

在這些或多或少的過失中,可歸納為三類:一、有關戒律問題;二、有關女眾問題;三、有關侍佛不周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不問微細戒,及請度女眾,所以《毘尼母經》,只提到這兩點。而《銅鍱律》《五分律》《十誦律》,都以不問微細戒為第一過;而《四分律》 等,都以請度女人為第一。

在結集前半夜,阿難進入窟內,參與結集。阿難被大眾推上獅子座,開始誦出:「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阿難將記憶中的大法完整背誦出來,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如同再一次接受佛陀的教誡一般,為之感動萬分。直至阿難成為弘法繼承者,大迦葉始入雞足山入定,以待彌勒佛出世,方行涅槃。而迦葉為佛弟子中修無執著行之第一人,被稱為「頭陀第一」;又因至今傳誦不絕的公案《拈花微笑》,被中國禪宗尊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在漢傳佛教中,大迦葉與阿難往往會被雕塑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為釋迦牟尼佛之脅侍,與佛一同接受供養。而在藏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則雕塑目犍連與舍利弗較多。

在《法華經》中,大迦葉被佛陀授記將來無量世後成佛,佛號是光明如來。

須菩提每次都到富者門第化緣,因他同情窮人的貧困,不願意再讓窮人花費;而大迦葉卻反其道而行,向窮人化緣,因大迦葉想要賜與貧家累積善業的機會。釋迦佛對這兩者都加以駁斥,認為化緣、布施皆應隨緣,不應該特選布施。


金色頭陀

佛陀座下頭陀行第一的摩訶迦葉尊者,出生於王舍城近郊一富貴無比之婆羅門家庭,其父福德深厚,欲界眾生無有一人堪為其子,後梵王遣一梵天下生,並命帝釋護其不墮邪見,此一梵天即為迦葉尊者之前身。當其出生之時,身軀金色且具光明,此乃尊者過去生中,供養燃燈佛舍利,燃燈續明,並以紫金光莊嚴佛像,是以尊者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故今名為迦葉,意為飲光,人稱金色頭陀。

佛分半座

尊者自幼便不貪世務,年長後雖難違父母之命,娶妻營眷,然夫婦二人皆一心行梵,不隨世情,且後皆於佛陀處出家求道。尊者跟隨佛陀出家後,很快即證得羅漢果位,人格清廉,力行頭陀行持,修治身心。經典中載,佛陀曾於眾中對尊者言:「善來摩訶迦葉。請汝半座。」眾人皆異,此人有何異德,令世尊分座命之?世尊於是在眾中讚歎尊者,具足四禪、三昧、大慈、大悲、六通、四定……,其大行等齊佛聖,故分予半座。由此可見佛陀對於尊者德行之讚許。

靈山會上

靈鷲山,音譯耆闍崛山,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簡稱靈山,或稱鷲峰。如來曾於此講演法華等大乘經典。一日,百萬人天又聚於此會,欲恭聽佛陀法音宣流。座中大梵天王,手持金色大婆羅華供佛請轉法輪,並捨身為佛座。佛受此華與座,默而無言,唯以拈花手印持花示眾,眾皆止而不會,獨迦葉尊者心廓開明,於無言之中悟知佛意,面露一笑。尊者這一笑,不僅是悟知佛心,亦是了悟自心,佛說傳予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而實非有所傳,唯是印心。「前佛後佛,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心法者,本佛與眾生一同,皆無言無說,為引眾生會得,故以言說開演種種,然言說非心,會亦無言,故以心傳心,乃最直接了當之法,這不僅是佛陀傳法的第一人,更是禪宗傳佛心宗之濫觴。

付法後,佛陀更告示諸弟子,迦葉尊者來日當成佛,今則堪為世間師,佛滅後,眾比丘皆應依尊者入大乘門,修行佛道。

槨示雙趺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後,即示現般涅槃。時,眾人投諸香燭欲焚,火皆不燃。阿那律言,是待迦葉之至也。時尊者與五百弟子於耆闍崛山,知佛陀入滅一事,便敕諸比丘速至荼毘所,欲拜如來之最後身。及至尊者見佛金棺,一心敬慕,心中念言,吾來晚矣,未能見及師面,不知世尊頭足所在?此念方起,佛陀竟自金棺之中,伸出千輻輪相之雙足使見之。又一次顯現佛陀對尊者之倚重。

經典結集

世尊滅後,尊者念言,豈令如來甚深妙法成灰燼耶?宜應結集三藏聖教,勿令佛法速滅。於是,尊者召集五百已證果之羅漢比丘,由阿闍世王護持,於摩揭陀國王舍城之七葉窟,共結佛陀在世時之教示,後稱五百結集,乃佛教經典結集之第一次。

雞足山入定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咐囑迦葉尊者,須將所付之金縷僧伽梨衣,待至彌勒菩薩出世成佛,傳此衣後,方得入滅。是以後來尊者隱於中印度摩揭陀國雞足山中入定,待於來日之龍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