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巨額關稅究竟誰來買單】-BBC-
【中美貿易戰:巨額關稅究竟誰來買單】
-BBC-2019/5/13 16:55
去年9月,美國開始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10%的關稅,外界視其為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的標誌;今年2月,特朗普宣佈推遲原定將10%的稅率提升到25%的計畫,向外界傳遞兩國談判進展順利的信號;5月,特朗普突然提高這一稅率,讓劇情再次反轉,一掃市場的樂觀情緒,中美股市出現大幅震盪。
誰將為這些突然而至的關稅買單?各方看法不盡相同,甚至在白宮內部,也迅速展現出分歧。
全部由中國買單?
上週五,特朗普在推特上稱,對於中美貿易談判,沒必要著急,因為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所征的25%關稅,將由中國支付。“這些巨額資金將直接到美國財政部。”按此理解,中國似乎是關稅的買單者,而美國是受益方。
不過,關稅不同於個人所得稅那麼簡單——稅單來了,照單繳納,錢進入財政。過高的關稅將影響貨物的流向,2500億美元商品中,很多貨物可能因為關稅上漲而根本不會流入美國,徵收的關稅也就無從談起。
特朗普的核心幕僚、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跟總統唱起了反調。上周日,庫德洛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承認,任何從中國購買商品所附加的關稅,事實上是美國公司在買單。而且,如果這些公司把上漲的成本傳遞到商品的售價上,那麼美國消費者也將為此買單。
每戶美國家庭每年多花767美元
國際貿易顧問公司Trade Partnership的一項研究估計,關稅可能使普通的美國四口之家每年多出767美元的花費。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預估,到2020年底前,關稅還可能導致2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對於由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美國零售商可以選擇自己消化,也可以選擇通過更高售價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或者要求中國供應商降低價格,以及在關稅政策生效前大幅增加進口。
但關稅從10%突然增加到25%後,消化提高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難,使零售商不得不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對於不少美國公司而言,選擇中國以外的供應商並不容易。密西根州安娜堡汽車研究中心的克裏斯汀·德思科(Kristin Dziczek)稱,對中國汽車部件徵收更高的進口關稅,將令在美生產的汽車平均每輛增加約190美元成本。“大多數的成本將由消費者負擔,”並稱與關稅相關的高成本,可能導致美國銷量減少66,000輛。
汽車商和供應商正把供應至美國的零部件與機械品的製造地從中國移往其他地方。但是,“沒有一個地方具備中國那種規模的未充分利用產能”來迅速接手生產。
路透社稱,商店和線上的標價不會立即受到影響。由於訂單從與供應商交涉到製造、運送到美國港口、再到零售商上架有一段前置時間,消費者目前暫時還不會有切身之痛。該社援引美國業內人士稱,前置時間至少要90-120天...因此可能要三、四個月後才會反映在新價簽上。
不過庫德洛也表示,關稅將也對中國的經濟產生影響,因為更高的成本會使美國降低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雙方都會因此承受痛苦。”庫德洛稱。
更多美國分析人士表示,關稅爭端長期將對中國產生更嚴重的影響。美國投行B. RILEY FBR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全球策略師馬克·格蘭特(Mark Grant)稱,如果兩國政府能夠解決對兩國都有意義的問題,那麼與中國之間的潛在貿易協議將是積極的。如果不能,對美國來說將是輕微震動,對中國而言則是真正令人擔憂的問題。坦率地說,美國可以承受“達不成協議”的後果,中國也可以,只是承受力不如美國強。中國未來道路上的攔阻索將會收緊,脖子上的帶子將會收緊。
儘管上周在華盛頓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談判,但沒有跡象表明,雙方有解決分歧的跡象。庫德洛稱,問題的關鍵在於北京方面不願意將談好的協議放入法律條款之中。
貿易談判將在北京繼續,庫德洛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特朗普和習近平將在六月末於日本召開的G20峰會上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