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 +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美國退出伊核協定後的後續動作※
※伊朗核問題※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和伊朗關係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線。
自2003年伊朗宣布成功提煉出鈾以來,聯合國已通過四個制裁伊朗的決議,美歐還出台了制裁法案。聯合國對伊朗制裁主要集中在禁止伊朗參與國外核領域的投資、運輸和金融活動。美國則切斷伊朗所有金融機構與美國銀行體系的聯繫,包括對向伊朗能源、貿易公司和央行提供物質支持的機構的制裁。2006年開始,伊核問題六國開始與伊朗展開談判。
2015年4月2日,伊核問題各談判方在瑞士洛桑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伊朗核談判達成了框架性協議。這一框架性協議將為六月末達成最終的具體協議鋪平道路。
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六大國經過漫長談判後,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及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問題達成協議。該全面協議由正文及五個技術附件組成,五個技術附件分別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聯委會及實施等五方面內容。伊朗還同意15年內將鈾濃縮濃度限制在不超過3.67%的範圍內,聯合國對伊朗的彈道飛彈制裁將保留8年。
2016年1月16日,新華社報導稱,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證實伊朗完成了開始執行伊核全面協議的必要準備步驟。美國白宮同日發表聲明說,總統歐巴馬已簽署行政命令,根據伊核協議規定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莫蓋里尼和扎里夫同日宣布,鑑於伊朗履行了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承諾,與伊朗核問題有關的經濟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協議要求當天得到解除。
伊朗核問題的歷史與現狀
1950年代,伊朗開始核能源開發,但因當時美國與伊朗是盟友關係,伊朗在中東的作用可以有助以色列抵抗阿拉伯國家。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在兩伊戰爭後,對伊朗進行經濟及軍事制裁。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6月底,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爐。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6月1日,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有關伊朗核問題的外長級會晤在維也納結束。與會各方達成一項共識,在伊朗中止鈾濃縮活動的前提下向其提供一項具有吸引力的方案。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和後處理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8月22日,伊朗正式向俄、美、中、英、法、德六國遞交了伊朗對伊核問題六國方案的答覆。 10月25日,伊朗官方證實已成功安裝了第二批鈾濃縮設備,即164台離心分離機。12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1737號決議,決定對伊朗實行一系列與其核計劃和彈道飛彈項目有關的禁運、凍結資產和監督相關人員出國旅行等制裁措施。
2007年2月2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有關伊朗履行安理會1737號決議情況的報告。報告認定伊朗未能在安理會規定的60天限期內停止其有爭議的鈾濃縮活動。3月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閉門會議決定,將該機構對伊朗的55項核技術援助項目減少22項,有4項是國家項目,其餘18項屬地區或跨地區的合作項目。3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1747號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飛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同時強調繼續尋求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3月28日,伊朗國家原子能組織中止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保障協定的部分輔助安排,以回應聯合國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4月9日,伊朗總統馬赫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宣布,伊朗已有能力進行工業規模核燃料生產。
2012年8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報告稱伊朗已經安裝了完成一處深層地下核燃料生產設施所需的四分之三的核離心機。
2015年4月2日,伊核問題各談判方在瑞士洛桑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伊朗核談判達成了框架性協議。這一框架性協議將為六月末達成最終的具體協議鋪平道路。
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六大國經過漫長談判後,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及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問題達成協議。該全面協議由正文及五個技術附件組成,五個技術附件分別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聯委會及實施等五方面內容。伊朗還同意15年內將鈾濃縮濃度限制在不超過3.67%的範圍內,聯合國對伊朗的彈道飛彈制裁將保留8年。
2016年1月16日,新華社報導稱,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證實伊朗完成了開始執行伊核全面協議的必要準備步驟。美國白宮同日發表聲明說,總統歐巴馬已簽署行政命令,根據伊核協議規定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莫蓋里尼和扎里夫同日宣布,鑑於伊朗履行了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承諾,與伊朗核問題有關的經濟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協議要求當天得到解除。
2018年5月8日,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並將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同時,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繼續履行伊核協議內容。
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問題的決議
(1)2003年的決議
6月19日,發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主席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總結性聲明」敦促伊朗:迅速糾正總幹事巴拉迪在其報告中提到的伊朗在執行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有關的保障協定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立即和無條件地簽署和執行保障協定的附加議定書
9月12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其核計劃,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突擊檢查其核設施,終止提煉濃縮鈾 。11月26日,再次通過決議。
(2)2004年的決議
3月13日,理事會通過決議批評伊朗沒有公開其部分核計劃。6月18日,理事會通過決議協助解決核計劃的剩餘問題。9月18日,理事會在維也納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終止一切與製造核武器有關的核活動。11月29日,理事會通過決議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3)2005年的決議
月11日,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立即停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核活動。9月24日,理事會通過決議認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義務。
各方態度
(1)伊朗--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於2016年1月19日表示,美國在伊朗與各國達成伊核協議後,「欺騙了」伊朗。哈梅內伊在當天寫給伊朗總統魯哈尼的一封信中指出,伊朗應提防美國這樣的國家,因為幾乎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下令解除對伊朗經濟制裁的同時,美方又對伊朗推出一系列新制裁措施。
(2)美國--美國將採取不排除戰爭在內的一切手段以阻止其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010年在簽下美俄START條約時歐巴馬說美國,俄國和其他國家在要求伊朗面對不能遵守核不擴散條約的義務時的後果。「我們不會容忍藐視不擴散條約的行為,在一個關鍵性地區挑起軍備競賽的風險,及威脅國際社會和我們集體安全信用度的行為」
(1)主戰派--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希 / 前國務卿賴斯
主戰派觀點:現在不動武,後患無窮;對伊朗動武代價很高,但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對美國的安全形成威脅代價更高;在動武和縱容其擁有核武器之間傾向動武。
(2)主和派--前吉米·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主和派觀點:目前局勢類似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美國政府處於「要麼默許敵人擁有危險武器,要麼動武阻止敵人」的兩難困境;動武則美國將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個伊拉克泥潭。況且對於伊朗的原子能發展現今有莫斯科與北京反對直接動武。
美國對協議的態度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伊朗核問題談判達成全面協議,中方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要。美方感謝中方為達成這一歷史性協議所作貢獻。美方希望同中方繼續協調合作、共同努力,確保全面協議得到實施。
阿盟的態度
2009年阿拉伯聯盟秘書長Amr Moussa說以色列的核計劃比伊朗的更令人憂心。同年一批阿拉伯國家開始採取經濟手段試圖讓俄中支持禁止伊朗核項目。
八國集團的態度
2003年從IAEA開始調查核問題起,G8反覆聲明了對此問題的關切。2003年G8峰會上領導人們說 "我們不會忽略越加擴散的對伊朗尖端核項目的暗示。"
在2008年日本G8峰會上領導人們聲明:
我們對於伊朗核項目帶來的核擴散風險、及伊朗不斷地不能履行其國際義務的行為深表關切。我們敦促伊朗立刻履行UNSCR 1696, 1737, 1747 和1803條款,特別是立刻停止其提純核元素行為。我們也要敦促伊朗完全地和IAEA合作,包括對最近IAEA理事長提出的報告中提到的問題作出澄清。我們堅定地支持並提供合作於中,法,德,俄,聯合王國和美國及歐盟最高會議去有創新性地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並敦促伊朗正面地對他們於2008年6月提出的建議回應。我們也讚揚其他G8成員的努力,特別是日本提出的高層次對話,這是向著和平與外交地解決問題邁出的一步。我們歡迎金融行為力量協助各國在相關UNSCR條款下履行他們的義務.
中國態度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有力維護了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為國際社會提供了通過談判解決重大爭端的有益經驗,向世界發出了積極信號。安理會剛剛通過決議,核可全面協議,這標誌著全面協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支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指出,伊核談判經過多年曆程,已取得重要進展。中方作為重要一方,始終積極參與談判進程,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聯合全面行動計畫(英語: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縮寫為JCPOA;波斯語:برنامه جامع اقدام مشترک),通稱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簡稱伊朗核協議(英語: Iran nuclear deal)或伊朗協議(英語: Iran deal)、伊核協議,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與伊朗核問題六國(P5+1)(包括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德國)以及歐盟,於2015年7月14日在維也納簽訂的國際協議,主旨為解決伊朗核危機。
早在2013年11月,伊朗就與P5+1國家在日內瓦簽署了臨時性協議。在之後的二十個月時間裡,各方圍繞達成一個關於伊朗核計畫的「全面計畫協議」而展開艱苦的談判。臨時性協議於2014年1月20日開始生效,此後各方同意延長談判。第一次延長最後期限設定為2014年11月24日,第二次延長最後期限設定為2015年7月1日。2015年4月,各方就最終協議的框架達成一致,並於同年7月簽署了最終協議。
協議規定,伊朗同意交出所有的中等純度濃縮鈾、98%的低純度濃縮鈾(從12000公斤減少到300公斤)以及大約2/3的氣體離心機(從19000台減至約6000台並在未來13年內維持此規模)。在未來15年內,伊朗不得生產濃度超過3.67%的濃縮鈾、不得建造生產鈽所必需的重水反應爐或是對現有反應爐的燃料進行再處理。同時,未來十年內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將被限制在單個核設施內,且只能使用第一代離心機。其他核設施將轉作他用以防止核擴散風險。國際原子能總署將開展經常性現場核查以確保伊朗遵守該協議。作為回報,若伊朗切實可信地遵守協議規定的各項義務,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將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伊朗隨後發表聲明,表示會暫時留在此協議中與盟友及其他簽署國進行對話,若能達成合作目標,則此協議會繼續有效。
框架協議談判
對於P5+1+歐盟和伊朗的「全面計畫」為期20個月間的協議成果。
2015年在瑞士洛桑舉行的伊朗核談判中,經過八天的馬拉松式談判後,伊朗與六國在4月初達成框架協議,伊朗同意將用作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數目,由現時一萬九千部,削減至約六千部;未來十五年,停止提煉濃度百分之三以上的濃縮鈾,以及停止建造新提煉設施,現有的提煉設施大部分會關閉,或者改建為研究和訓練中心,伊朗又同意給國際原子能總署的人員進入所有核設施,監察協議落實情況。當所有承諾落實後,歐盟和美國將會撤銷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聯合國亦會解除所有針對伊朗核計畫的決議案。各方將繼續磋商細節,尋求在2015年6月30日前達成最終協議。協議有效期是十五年,尤其是開首十年,伊朗製造核武的能力將受到重大限制。這使得即使伊朗違反協議,也需要一年才可製造出一枚核彈,使國際社會有充裕時間應對。
協議概要
《全面聯合行動計畫》(The 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全長109頁,包括5個附件。主要內容如下:
(1)伊朗現有的低濃縮鈾庫存將會削減98%,從12000公斤減至300公斤,為期至少15年。在這15年期間內,伊朗的濃縮鈾最高只能達到3.67%濃度,該濃度足夠用於民用核能與研究,而不足以製成核武。在未有《全面計畫》中期協議前,伊朗曾經提煉出接近20%濃度的濃縮鈾。
(2)伊朗可以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數目將會削減至少三分之二,從現有的19000部(其中10000部運作中)減至不多於6104部,並且在未來十年裡只許使用最多5060部提煉濃縮鈾。伊朗提煉濃縮鈾的全部能力,亦即是該5060部離心機,只可以在納坦茲的工廠運作。該處的離心機必須是IR-1離心機,即是伊朗最舊和最低效率的第一代離心機類型。伊朗必須放棄其擁有的先進IR-2M離心機。除役的離心機仍然由伊朗保留,但是會運送到受IAEA監察的儲存地點存放。
(3)伊朗在福爾多(Fordow)的鈾濃縮工廠停止進行濃縮鈾活動和研究,為期至少15年,在此期間該處不得儲存任何可裂變物質。該設施將會轉成為一個核子、物理和科技的研究中心。福爾多工廠的一翼建築物可以保留1,044部、共6組的IR-1離心機,其中2組可用於生產穩定的放射性同位素作醫療、農業、工業及科學用途,其餘4組保持閒置。
(4)在未來15年裡,伊朗不得興建新的鈾濃縮設施,也不得增添重水反應爐或囤積重水。
(5)伊朗必須改動數個設施。在阿拉克的核設施必須削減離心機數目,而整個設施需要按照國際社會批准的設計改建,以使其不能生產武器級鈈。只要阿拉克反應爐一日還存在,伊朗所有乏核燃料都必須運出國外。
(6)伊朗可以繼續進行鈾濃縮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但是在8年之內只可以在納坦茲的設施內進行。
(7)伊朗必須准許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督察檢查伊朗所有已宣布的設施,包括在Parchin的軍事設施,以監察及確保伊朗遵守協議以及不會轉移任何可裂變物質。
(8)IAEA有權監管伊朗整個核供應鏈,上從鈾製造廠,下至獲取核子相關技術。對於已宣布的核設施,IAEA可在全日24小時內任何時候進入檢查,並且可在那些設施進行持續監察(包括安裝監視設備)。
(9)如果IAEA督察懷疑伊朗在已宣布設施以外的地點發展核能力,他們可請求到該等地點檢查,但需要把提出懷疑的理據通報伊朗。伊朗可容許督察到該等地點檢查,或提出可消除督察疑慮的替代方案。如果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則一個最長可為期24天的程序啟動。首先伊朗與IAEA有14天時間化解分歧。 如果不成功,包括八方在內的聯合委員會有7天時間考慮引發IAEA提出檢查的情報。如果委員會以大多數票(8票中至少5票)作出決定,則可以通知伊朗它必須在3天內採取哪些行動。如果伊朗在3天內沒有遵從委員會的決定,制裁會自動恢復。
(10)在IAEA證實數個重要步驟已落實後,美國和歐盟會解除因核問題而實施的制裁(在協議的附件II列明)。
(11)對彈道飛彈科技的限制維持多8年,對於向伊朗出售常規武器的限制維持多5年。
(12)8年後,歐盟解除對若干伊朗企業和個人的制裁。
(13)美國因為人權、導彈及支持恐怖主義而向伊朗實施的制裁不受本協議影響,仍將繼續維持。
(14)如果伊朗違反協議,已取消的制裁會自動恢復實施。
(15)如果協議任何一方有理由相信另一方沒有履行協議,可以提請根據本協議而成立的聯合委員會解決爭議。如果伊朗以外的任何一方向委員會提出爭議,而伊朗被裁定違反了協議,該方可通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後者有30天時間就該議題通過決議。即使安理會在30天內不採取任何行動,所有在協議前的核問題相關制裁自動恢復,無須安理會批准。
(16)即使恢復制裁,對於任何人在恢復日期前已與伊朗或個別伊朗人、伊朗實體簽訂的合約無追溯力,只要該等合約涉及的活動不違反本協議或安理會決議即可。
時間軸
從2002年流亡反對派組織揭發伊朗祕密濃縮鈾廠,至2015年P5+1終在4月2日與伊朗達成遏制核計畫框架協議,及2015年7月各方達成最終協議。以下回顧伊朗核問題近13年時間軸:
(1)2003年2月--時任伊朗總統的穆罕默德·哈塔米承認納坦茲設施確實存在,但聲稱它僅用於生產供應核電廠的低濃縮鈾燃料。
(2)2003年5月--伊朗准許國際原子能總署視察,但拒絕調查員取樣。
(3)2003年6月--國際原子能總署報告判定,伊朗無法符合保障監督協定規範的義務。
其後,英國、德國和法國致力外交舉措,應對伊朗核子政策。美國拒絕參與。
(4)2003年10月--在提交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仲裁陰影下,伊朗與英德法達成所謂的「德黑蘭宣言」。伊朗同意完全與國際原子能總署合作,中止一切鈾濃縮活動。
(5)2005年8月--支持核計畫的馬哈茂德·艾瑪丹加獲選伊朗總統。
(6)2005年8月至9月--「德黑蘭宣言」分崩離析,伊朗在伊斯法罕恢復鈾轉換活動。艾馬丹加聯合國演說,宣告伊朗有權發展核領域計畫。
(7)2006年2月--國際原子能總署表決將伊朗問題提交安理會。表決後,伊朗宣布將恢復鈾濃縮活動。
(8)2006年4月--艾馬丹加宣布伊朗躋身擁核武俱樂部,但補充說,核技術純粹是用來發電,而非發展核武。並阻止聯合國調查員自由視察伊朗的核設施及核計畫,違反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決議。
(9)2006年6月--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加入英國、德國和法國行列,形成P5+1。
(10)2006年7月31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第一個決議案(1696號決議案),要求伊朗停止鈾濃縮和其他活動。
(11)2006年至2010年間--安理會一共採取6項決議案,逐步制裁伊朗,包含凍結與鈾濃縮活動相關人等和企業資產,也禁止各方提供核相關技術給伊朗。
(12)2009年9月--美國總統歐巴馬揭露伊朗福爾多(Fordow)有座地下濃縮設施。美方開始嚴正商議空襲伊朗,以色列揚言採取核子行動。
(13)2013年3月--美國開始與伊朗官員展開一連串祕密談判,甚至沒對P5+1內部公開內容。
(14)2013年6月--哈桑·魯哈尼獲選伊朗總統,一般認為他路線較溫和,也比起艾馬丹加願意與P5+1談判。
(15)2013年9月--勞哈尼結束首度聯合國大會之行前往機場途中與歐巴馬通話,也是1979年以來兩國國家元首第一次通電話,是美國和伊朗關係的重大時刻。
(16)2013年11月--伊朗和五常加一集團達成臨時性協議「聯合行動總體計畫」(General Joint Plan of Action)。該協議限制伊朗的核計畫。阿拉克重水反應爐終止、伊朗廢棄大量中程度濃縮鈾。伊朗承受的制裁遭部分減除,資產也解凍。
(17)2014年7月--伊朗與五常加一集團達成全面性協議的時限到期,但後來時限延長至2014年11月。
(18)2014年11月--談判期限又延長至2015年6月底。
(19)2015年3月--世界領袖於瑞士洛桑開會,希望讓協議拍板定案。
(20)2015年4月2日-- P5+1與伊朗就該國核子計畫舉行8天馬拉松談判後,宣布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的協定達成臨時性協議,已找到關鍵要素的解決方案,將立即開始草擬協定。
(21)2015年7月14日--會談各方宣布達成協議。
(22)2016年1月16日-- 新華社報導稱,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天野之彌證實伊朗完成了開始執行伊核全面協議的必要準備步驟。美國白宮同日發表聲明說,總統歐巴馬已簽署行政命令,根據伊核協議規定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莫蓋里尼和扎里夫同日宣布,鑑於伊朗履行了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承諾,與伊朗核問題有關的經濟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協議要求當天得到解除。
政治和外交評論
在公布此協議消息後,獲得90多個國家認可及顯著響應。
協商國的評論
(1)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指出,全面協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維護了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伊朗方面作出了不發展核武器的政治承諾,各方以有約束力的國際協議方式將這一承諾固定下來。同時給予伊方和平利用核能的正當權力,伊與各方的關係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2) 歐盟: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和伊朗外交部長查瑞夫(Javad Zarif)發表聯合聲明,肯定核子談判協議的達成,「這是歷史性的一天」。
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表示,伊核問題新協議打破了長達13年的伊朗核問題僵局,如果下一步措施完全得以落實,將為歐盟與伊朗合作鋪平道路。
非協商國的評論
梵蒂岡發出一份聲明:「關於伊朗核計畫的協議,聖座以積極的眼光看待 。」
處理程序
美國退出伊核協定
美國時間2018年5月8日下午,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伊核協議的其他簽署國政府都公開表示反對美國政府作出的決定,包括美國在北約的盟國英國、法國和德國,但是以色列政府則是強烈支持美國作出的決定。
2018年9月國際法院判決美國違約,要求美國停止大部分無理由制裁。伊朗隨後發表聲明支持國際法院判決,而美國廢除美伊友好條約為回應,並不承認國際法院判決的強制力。實質上看國際法院判決僅具有國際輿論效果,法院本身並無強制執行判決的武力。
※美國退出伊核協定後的後續動作※
<1>2019年04月22日17:05--貿易資料22日早晨顯示,隨著美國將不再向進口伊朗石油的任何國家提供制裁豁免,石油價格上漲了超過2%。
根據北京時間12時46分的行情,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2.56%,至每桶73.81美元,西德克薩斯中質(WTI)原油上漲2.36%,至每桶65.53美元,為2018年11月1日以來高位。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國務院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美將於4月22日宣佈,結束對伊朗石油出口禁令的赦免,所有伊朗石油的國際買家都必須在短期內停止進口,否則將受到美國制裁。
美國2018年單方廢除與伊朗的核交易,並再次發動制裁。美國務卿邁克∙蓬佩奧表示,美國的目標是把伊朗的石油出口降低到零。美國將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家以及臺灣地區列為例外情況,也就是說在某一特定時間節點之前不會對其向伊朗採購特定規模的石油實施制裁。
<2>2019年04月22日21:35--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不延長對伊朗能源制裁的次級制裁豁免期。
豁免期即將於5月初結束。
桑德斯在聲明中稱:“該決定旨在將伊朗原油出口降到零。”
聲明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已商定將採取措施,保障原油市場供應。
白宮還稱,特朗普政府與美國盟國計畫加大對伊朗施壓。
美國2018年5月退出伊核協議後,分兩個階段恢復對伊朗實施制裁。第一階段制裁於8月6日生效,針對伊朗的汽車行業及黃金等重要金屬的貿易。第二階段制裁於11月5日生效,針對伊朗的能源行業、石油貿易和伊央行的涉外結算業務,與伊朗開展業務的國家面臨美國的次級制裁。美國對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臺灣和土耳其這8個伊朗原油進口國家和地區提供了180天的暫時豁免,但稱不打算延長豁免期。
<3>2019年04月22日23:0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4月22日表示,如果伊朗拒絕談判,那麼美國將對其施加壓力並進行制裁。
他還表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將使其石油收入減少超過100億美元。
蓬佩奧向記者表示:“在我們制裁之前,伊朗的石油收入達到每年500億美元。現在根據我們的計算,我們的制裁將使其損失超過100億美元。”
據他稱,伊朗政府收入中40%來自出售石油,並且將其用於支援恐怖組織,破壞葉門的穩定局勢,並發展自己的導彈計畫。
蓬佩奧表示,美國5月2日之後不會向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提供過渡期,所有的交易應該完全停止。
此前有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不延長對伊朗能源制裁的次級制裁豁免期。
美國2018年5月退出伊核協議後,分兩個階段恢復對伊朗實施制裁。第一階段制裁於8月6日生效,針對伊朗的汽車行業及黃金等重要金屬的貿易。第二階段制裁於11月5日生效,針對伊朗的能源行業、石油貿易和伊央行的涉外結算業務,與伊朗開展業務的國家面臨美國的次級制裁。美國對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臺灣和土耳其這8個伊朗原油進口國家和地區提供了180天的暫時豁免,但稱不打算延長豁免期。
<4>2019年04月23日16:28--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4月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取消相關國家和地區進口伊朗原油的豁免勢必加劇中東的動盪和國際能源市場的動盪。
有記者提問:美國剛剛取消伊朗石油進口豁免,中國是否正式向美方提出抗議?中國將如何保障自己的石油供給?
耿爽就此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實施單邊制裁和所謂的"長臂管轄"。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同伊朗在國際法框架內開展的正常合作合理、合法,必需得到尊重和保護。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中方的利益和關切,不得採取損害中方利益的錯誤行為,中方也將繼續致力於維護本國企業的合法和正當的權益。
耿爽指出,伊朗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生產國,伊朗原油出口對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美方的有關舉動也勢必加劇中東的動盪和國際能源市場的動盪,中方敦促美方採取負責任的態度發揮建設性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耿爽還表示,中方已經就此事向美方提出了交涉。
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國務院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美國將於當地時間4月22日宣佈,5月2日之後,美國將不再向目前正在進口伊朗原油或凝析油的國家或地區發放制裁豁免。
美國2018年單方廢除與伊朗的核交易,並再次發動制裁。美國務卿邁克∙蓬佩奧表示,美國的目標是把伊朗的石油出口降低到零。美國將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家以及臺灣地區列為例外情況,也就是說在某一特定時間節點之前不會對其向伊朗採購特定規模的石油實施制裁。
<5>2019年04月23日20:52--中國反對美國決定對將繼續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實施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同伊朗在國際法框架下開展的正常合作合理、合法,中方的正當權益必須得到尊重和維護。週一獲知,美國從5月1日起將終止對伊朗石油買家的"寬限期"。此後任何不停止購買石油的人將受到美國二次制裁。
早在2018年年中美國單方面就退出了伊朗核計畫協議,並宣佈恢復對該國的所有制裁,包括禁止購買伊朗石油以及為伊朗原油採購交易提供服務。美國退出伊朗協議涉及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和歐盟。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外部供應,包括來自伊朗。根據來自國際能源機構的資料,伊朗擁有世界第三大石油儲量--188億噸。歐盟進口幾乎全球碳氫化合物的40%。據路透社報導,自2016以來歐盟對伊朗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因此美國退出協議的決定不僅遭到中國,甚至也遭到美國的北約主要盟友的譴責。
然而華盛頓對合作夥伴的呼聲置若罔聞,相反,竟聲稱,將對繼續購買伊朗石油的任何國家進行二次制裁。然而伊朗石油的主要進口國,包括一些歐盟國家和中國,美國仍然給了一個"寬限期",使它們可以逐步減少購買量。世界市場期待,這一時期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並且不會出現石油短缺。歐佩克+國家甚至同意每天將產量削減120萬桶,以維持價格。然而週一白宮宣佈,從5月1日起伊朗石油在世界上的貿易應減少到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對伊朗政權的最大壓力意味著最大的壓力。因此,美國不會對伊朗石油進口商給予任何例外"。
之後,油價大幅上漲。一天內布倫特上漲3.4%,WTI上漲2.9%,價格仍在上漲。 在撰寫本文時,六月布倫特原油期貨每桶為74.49美元,WTI為66.08美元。這並不奇怪:據路透社報導,伊朗在2019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出口130萬桶。雖然美國聲稱對伊制裁不會造成任何石油短缺,每天仍然需要從某處獲得130萬桶,而誰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如此迅速增加產量。因此油價上漲無法避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副教授、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秘書長陳小沁就此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能不會立即停止購買伊朗石油,以便給自己保證一個合理的原材料價格。
陳小沁說:"中國現在應該同歐洲國家合作,維護伊朗核協議,同時保持同伊朗的合作關係。歐盟和俄羅斯實際上也反對美國對伊朗的單邊制裁。中國應該儘量把國家利益的損失最小化,與伊朗保持友好的合作關係。但是對於美國的霸道做法,中國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堅決反對。中國應該積極同其他大國,歐洲大國和俄羅斯協同應對美國制裁伊朗的這一做法。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伊朗的運營安全也應該重視,因為伊朗和美國已經互相宣佈對方軍隊為恐怖組織,所以這個地區的安全應該注意。經營方面如果受到衝擊,中國的損失就會比較大。目前應該通過多國協調將這一制裁儘量推遲,如果無法推遲再尋找變通的辦法。各個國家應該不會很快就因為美國制裁相繼終止同伊朗的石油合作,因為美國對外的極限施壓也不是第一次,有時候宣佈的做法和最終實際的做法並不同步,應該還有迴旋的餘地,儘快同其他大國達成比較一致的對策,尋找變通的方法。"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條件下,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是,確保自己的能源供應。中國獲得伊朗石油折扣價,因為伊朗很難為自己的市場找到其他市場。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2017年中國石油進口總量增加10.2%,達到4.196億噸。去年伊朗在對華市場石油主要供應國中排名第六,占7.3%。西方媒體指出,中國不會立刻放棄伊朗石油。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對中國很難施壓。至少現在兩國貿易談判還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