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北極:俄羅斯在行動】
【進軍北極:俄羅斯在行動】
在可預見的將來,各大國圍繞北極展開的爭奪或將更加激烈,而俄羅斯加快北方軍事部署的核心要義也正在於此。一國“獨佔”北極也許並不現實,但俄羅斯只要在該地區保持強大威懾力量,讓其他競爭者心存忌憚,從而不敢漠視其正當權益與大國地位,這對它而言就是勝利。
在俄羅斯對北極大片區域(及其潛在的經濟利益)提出的訴求日趨軍事化的背景下,俄北方司令部已開始運轉。俄羅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阿爾卡季·巴欣去年代表俄羅斯政府發表講話說:“我們已經到了(北極),我們會永遠留在那裏。這是一次偉大旅程的開始。”
“第五軍區”:俄新建北極司令部
俄北方聯合戰略司令部自2014年12月1日起正式在北極開始運轉。俄總統普京于2014年11月24日宣佈了上述決定,一周後便已付諸實施。這事實上相當於在北極設立了擁有陸海空部隊的第五軍區。北方艦隊司令科羅廖夫宣佈,將圍繞艦隊鋪開俄在極地的軍事設施建設,“北方艦隊正在成為新的北方聯合戰略司令部的核心,在新的一年裏,它將以新的身份執行任務”。由於保密原因,國防部沒有透露究竟有哪些部隊被劃歸新司令部。但有消息稱,除北方艦隊外,西部、中部、南部、東部軍區以及其他強力部門,均有抽調部隊併入北方司令部。由於目前已有數十支陸海空部隊在北極地區執行安全任務,所以它們併入北方司令部的法律程式無需耗時太久,最多兩三周即可。
至於極地部隊的駐地,先前已有軍方人士透露,主要是俄在北極的島嶼,如新地島、新西伯利亞島、弗蘭格爾島、施密特海角等。相關部隊已編入聯合戰術集群,早在10月便開始投入到保衛國家在極地軍事安全的戰鬥值班當中。
它們配備有現代化的武器及軍備,包括海岸導彈及“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上圖為參加莫斯科閱兵式的俄軍“鎧甲”-S1防空系統。
此外,新司令部將繼續打造陸軍,即兩個北極旅:一個駐紮在摩爾曼斯克州的阿拉庫爾季居民點,將於2015年組建完畢;另一個或許會選擇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此前,俄國家防務管理中心主任米哈伊爾·米津采夫中將宣佈,莫斯科將在北極地區建設13個機場、10個雷達站。
五大“利器”:俄軍爭奪北極有資本
進入北冰洋地區最重要的船隻就是破冰船,俄羅斯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破冰船船隊。氣候變暖並沒有消除北極的多年積冰,卻使得浮冰更具流動性且越發難以預測。隨著進入北極變得容易,而且隨著對開發該地區商業興趣的加大,浮冰的移動以及不斷增加的軍事和民用使用頻率將使得破冰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必要。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船隻,為了執行日常任務都需要破冰船的支援,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俄羅斯擁有最好的破冰裝備,可以充當全球進入北極地區的保證。在其民用核動力機構的支持下,俄羅斯擁有4艘核動力遠洋破冰船——這些船有充足的動力和續航能力,可以支援對北極地區的軍事探索。俄羅斯還可以調配一大批常規動力的破冰船。
相比之下,美國僅僅可以調用海岸警衛隊的3艘破冰船,以及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的幾艘破冰船。破冰船使得俄羅斯軍隊可以輕易進入北極地區,這是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這使得俄羅斯規劃它在北極地區的軍隊和資源進入戰略時擁有極大的自由度。
有時候應對浮冰的最有效辦法就是避開它。冷戰期間,美國、英國和蘇聯海軍在北冰洋冰面下亂作一團,核潛艇、攻擊潛艇互相跟蹤。俄羅斯潛艇在北冰洋作戰經驗豐富,北極圈沿線原有的蘇聯基地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援。俄羅斯最重要的核攻擊潛艇仍然是鯊魚級核潛艇,一種可以攜帶龐大武器庫的巨型潛艇。儘管是在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但鯊魚級核潛艇仍可有效發揮反潛(無論是在冰面下還是水面下)和反艦作用(表層冰的減少可以使得巡航導彈更為有效)。鯊魚級核潛艇不像西方國家潛艇噪音那麼小,但它在體積和武器裝載方面的優勢彌補了這一不足。俄羅斯北方艦隊目前擁有6艘鯊魚級核潛艇,它們會定期在浮冰下行動。
即便浮冰被清除了,但北極地區的惡劣氣候條件也使得執行運輸任務非常困難,這就使得陸基飛機日益重要。米格-31“獵狐犬”(一種從米格-25發展而來的高速攔截機)從北極圈的軍事基地起飛可以覆蓋很大的範圍。米格-31及其前身的設計旨在追捕和射殺試圖滲透進蘇聯防空系統的美國戰鬥機。儘管米格-25在空戰方面的表現足夠好,但“獵狐犬”有更好的雷達和優異的機動性,使其擁有更有效的空中優勢平臺。誠然,“獵狐犬”在應對美國最先進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時可能會面臨困難,但鑒於美國的戰機沒有軍事基地支持,他們可能無法在北極作戰。“獵狐犬”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8馬赫,作戰半徑約為900英里。俄羅斯的海空軍共有約200架米格-31戰鬥機仍在使用中,而且俄羅斯正在採取措施改善北極圈沿線空軍基地的基礎設施以提供更好的支援。
95“熊”式戰略轟炸機是仍在使用的最老的作戰飛機之一。和B-52轟炸機一樣,它所飛行的戰略環境與上世紀50年代其工程師設計之初相去甚遠。然而,與B-52一樣,事實證明圖-95擁有非常靈活的機身。圖-95(及其海軍改進機型圖-142)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北極地區上空飛行,北極地區的陸上基地都很遠,運輸行動通常難以進行。經典的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反艦巡航導彈,其海上巡邏改進機型圖-142可進行反潛作戰。由於其作戰半徑達3000英里,“熊”式戰略轟炸機的飛行半徑遠遠超過其他陸基和艦載戰鬥機。這非常幸運,因為這樣一來,“熊”式轟炸機就可以逃離敵人的攔截機。由於B-52的存在,俄羅斯期待“熊”式轟炸機可以繼續服役幾十年。
北冰洋缺乏大塊陸地和大型的人口中心。其惡劣的氣候條件使得即便是最大的島嶼實際上也非常不適合人類居住。這種條件下,軍方幾乎不會使用大型的陸軍或者裝甲編隊,而是會使用機動性強而又致命的特種部隊。俄羅斯特種部隊一直在為北極地區的戰爭做準備。冷戰期間,“阿爾法小組”受訓攻擊北約在挪威、法羅群島、冰島及其他地方的軍事設施。最近幾年,俄羅斯加強了對準備部署到北極地區的特種部隊編隊的訓練。潛艇、戰鬥機和水面艦艇可以運送這些編隊,他們可以拿下並控制最難以到達的地區,執行偵察和破壞敵人通訊的任務。特種部隊還可以協助非軍事機構在難以到達地區實施搜救。
戰略考量:既有實利也是博弈籌碼
俄羅斯不斷擴大駐紮在北極地區的軍隊規模並推進現代化,但佔領一塊面積不斷縮小的冰蓋不可能有什麼意義。其實,這更多體現出俄羅斯的新戰略:通過在全球扮演勒索者的角色來向現代世界施加影響。甚至在普京重新擔任總統並賦予克里姆林宮更強硬民族主義色彩之前,北極就已成為戰略重點。這樣做不只考慮到北極地區可能蘊藏的油氣資源,還有冰蓋融化後所呈現的具有商業價值的北極航道。目前,北極已探明蘊藏能源占到全球總儲量22%,而隨著北極冰蓋減少,貨輪從歐洲進入北冰洋然後前往亞洲不再是空想,而此舉必將極大縮短兩地航程。目前,北極已探明蘊藏能源占到全球總儲量22%,而隨著北極冰蓋減少,貨輪從歐洲進入北冰洋然後前往亞洲不再是空想,而此舉必將極大縮短兩地航程。
目前,北極已經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在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占到了20%的比重,由於俄羅斯經濟承受著外部因素帶來的壓力,開發新商機的誘惑力只會有增無減。以上為北極地區已探明重要資源的分佈情況示意圖。
有報導說,克里姆林宮正考慮設立一個新部門來專門負責北極開發事務,普京曾在今年早些時候提出由“一個統一的中心為北極政策的實施負起責任”。俄羅斯早就對北極的大片區域提出主權訴求,稱北極地區水下的羅蒙諾索夫海脊和門捷列夫海脊證明俄羅斯大陸架的延伸範圍遠不止目前的320公里。俄羅斯提出的變更要求會將另外12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據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長謝爾蓋·東斯科伊說,這片區域至少蘊藏著50億噸油氣資源。
所有這些尚在討論之中,但俄羅斯在2007年實施了代號為“北極”的科考行動,一方面通過在北極點的海底插上俄羅斯國旗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另一方面聲稱找到了支持俄羅斯這一訴求的證據。不過,克里姆林宮不是只依靠科學報告和法律訴求。相反,俄羅斯在北極的力量帶有越來越強烈的軍事色彩。
所有這些聽起來令人震撼,不過這回避了“俄軍到底要幹什麼”這個實質性問題。轟炸機不能開採石油,步兵也不能向過往的中國集裝箱船收取稅費。但是他們能夠登上並佔領鑽井平臺,查扣貨船,並對任何想質疑莫斯科這樣做的權利的外國軍隊發出威脅。
有一種新觀點認為,軍事化北極只是俄羅斯在其他地方(從烏克蘭到敘利亞再到伊拉克)所奉行政策的延伸:給西方製造問題,然後主動要求和解,以換取適當“報酬”。
2019.04.12 09:59莫斯科當局稍早透過國營的《俄羅斯今日》(Russia Today)展現該國在北極的1座高科技軍事基地。
這座名為「北方三葉草」(The Northern Clover)的基地,位於俄羅斯聯邦的薩哈共和國,可以容納250名士兵在冰封的狀態中維生1年。該基地有1座軍用機場,以及1座高功率的廣播站。
北極洋雖然氣候惡劣,但卻是北方國家間的交通捷徑。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極其看重北極的戰略地位,正積極採取行動增派貨運船穿越北極洋。
俄羅斯北極基地司令官帕西奇尼克(Vladimir Pasechnik)表示,他們的任務是監視北極的空中與海上航路。
丹麥國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韓森(Flemming Splidsboel Hansen)指出,俄羅斯把北極洋路線是為可以帶來經濟發展利多的寶藏,因此在當地設立軍事基地。他們的原意或許是為了防守,但在其他國家眼中可能具有攻擊性。
除了俄羅斯有廣大海岸線在北極圈,美國、加拿大與北歐國家也都在北極圈擁有領土。甚至中國與日本,也都高度重視北極圈的戰略意義。俄羅斯在此設立高科技基地,勢必引起這些國家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