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00:36:38幻羽

【你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典故嗎?】+【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典故?】 

                       *釋本悟*法師開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快要去世了,的六十多歲的媳婦哭得死去活來。老人咽氣之前,對媳婦說了一個未了的心願:說,們家從奶奶的奶奶就開始吃齋,從不殺生害命。總是想修行成佛,但總是未能如願。的這個媳婦是童養媳,自幼在這個家庭裏就茹素,修行的功底更是深厚。老人說,等我死了以後,就到南海朝拜去,見了觀音大士,就說我們家祖傳七代修行,吃齋念佛,能不能給個功果。

老婆婆最終去世了。媳婦-------現在我們得叫老婦人了;老婦人辦完了後事,上一隻竹籃,拄上一根打狗棍,就向著南海的方向出發了。一路上討些個殘湯剩飯,找些個野果草根,免不了餐風露宿,雨來雪往,個是千辛萬苦,萬苦千辛。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路。這一天,遇上了一個年輕的壯漢。兩人同道而行,免不了搭訕說話。

年輕的壯漢問老婦人往里去,去幹什。老婦人如實相告。年輕的壯漢立即投入很大的興趣,一路上問這問那。老婦人仍是一一相告,先是講佛,佛心如何慈悲,佛法如何無量。而後從自己的家庭吃齋茹素修行七代,講到了成仙成佛的美妙理想。年輕的壯漢越聽越入迷,越聽越仰慕,最後對老婦人央求道,能不能也把我帶去,我從現在就開始信佛。

老婦人問他:“是幹什營生的。”

年輕的壯漢說:“殺豬的。”

“阿彌陀佛!”老婦人雙手合十連念數聲,上上下下對年輕的壯漢打量了一番,大大地搖起頭來。

年輕的壯漢有些困惑,問道:“老奶奶,有什不妥?”

老婦人說:“佛家第一戒就是殺生。一個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的人,多少性命葬送在的手裏,別說成仙成佛了,就是南海也不容去呀。”

年輕的壯漢說:“我以前沒有聽人說過佛的事,現在聽老人家說了,再也不會幹那個營生了。”

老婦人說:“那也不成的罪已經造下來了,佛是不會原諒的。”

年輕的壯漢說:“不,如果象剛才說的那樣,我相信佛會原諒我的,不是說佛心慈悲?”

老婦人仍然堅持說:“不管怎麼說,是一個手握屠刀的人,是一個充滿血腥的凶人,去朝南海,豈不是玷了佛門淨地!”

年輕的壯漢走到前面攔住了老婦人,只見他從腰帶上取下一把殺豬刀來。

要幹什?”老婦人害怕的顫慄起來。

年輕的壯漢說:“老人家,也許講的對,我可能因造下的罪太深,不能自己見佛。但是我依然相信佛,我的心是赤誠的,請把我的心帶去。”

年輕的壯漢解開自己的上衣,剖開自己的胸膛,摘了自己的心,遞給了老婦人。

老婦人看著年輕的壯漢死去,忙用一塊破布包上那個依然嘭嘭跳動的心,又繼續上路了。

南海終於到了。但是,通往佛的殿堂最後一截路上竟是一個懸崖,懸崖下面,竟是熊熊燃燒的煉獄之火、沸騰的熔岩。

老婦人害怕了,問守山大神有沒有別的路可走。守山大神斷然地說,僅有這一條路,要麼跳下去,要麼回頭走開。

老婦人不敢往下跳,但也不甘心就這麼走回家去,她猶豫著。忽然,她想起了年輕壯漢的那顆心。她解開破布,只見那顆心依然在嘭嘭跳動。老婦人把它丟向了熊熊燃燒的煉獄之火和沸騰的熔岩。

於是一個奇異的情景出現了:那顆心化作了萬道金光,金光中又飄逸出了萬朵祥雲。祥雲深處,那位年輕的壯漢的正在接受佛的剃度,比丘們正在給他披上金光閃耀的袈裟--他得到了永生!

見此光景,老婦人不再猶豫,一奮身跳了下去……結果是這樣的:

佛對老婦人說:“你不能成仙,不是你的功德不夠,而是你面臨熊熊燃燒的煉獄之火和沸騰的熔岩時,因為害怕死亡而動搖了對我的信仰。”

老婦人說:“那麼,殺豬的\一個拿屠刀的人為什麼能行?”

佛說:“在他不知道佛時,他的行為不受佛法的約束。當他從你那裏瞭解了佛時,他就義無反顧。他對我的信仰是赤誠的\義無反顧的,他沒有因為畏懼死亡而放棄我,而是為了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因此,他成功了。”

                      信─!願─!行─!

                 

                    【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是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佛教的教訓,正像世俗所說「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教訓一樣。

不過,浪子回頭的可貴,是在能夠改邪歸正,既然改邪歸正之後,必須要積極地重建他的人生,才能達到「回頭」的目的,才有「金不換」的價值可言。因此,佛教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只是從正面的自性──佛性上作的肯定,不必就是真的當下成就了無上的正等正覺──佛的果位。

所以,在天臺宗的圓教的佛,共有六種,稱為六即:

凡大乘菩薩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之五十二位,華嚴經等所說也。天台以之為別教菩薩之行位,而別立圓教菩薩之行位六即位:

一、理即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也,理性雖如是,然以未聞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理性與佛均,故云理即。

二、名字即佛,或從知識,或從經卷,聞上所說一實菩提之道,而於名字中,通達解了,知一切皆為佛法,一切皆可成佛者。

三、觀行即佛,不惟解知名字,更進而依教修行,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者。此位修隨喜讀誦等五品(法華之所說)觀行,稱為五品弟子位。

四、相似即佛,始入別教所立之十信位,發類似真無漏之觀行者。入此位,則得法華經所說六根清淨之德,故稱為六根清淨位。

五、分真即佛,依相似之觀力,而發真智,始斷一分之無明,而見佛性,開寶藏,顯真如,名為發心住。於自此以後九住乃至等覺之四十一位,分破四十一品之無明,而分見法性者。

六、究竟即佛,破第四十二之元品無明,發究竟圓滿之覺智者,即妙覺也。六者次第前後之淺深,即者是之義,理位即是名字位,乃至即是究竟位,顯前後為不二。雖由智(悟)情(迷)之淺深,有六種之別,然其體性不二即是。以六治上慢。以即免自屈也。止觀一之三曰:「此六即者,始凡終聖。始凡故除疑怯,終聖故除慢大。」輔行一之三曰:「體不二義,故名為即。」又曰:「此六即義,起自一家深符旨,永無眾過,暗禪者多增上慢,文字者推功上人,並由不曉六而復即。」觀經妙宗鈔上曰:「即者是義。」天台大師有六即義一卷。

以上所舉的六種佛,第一種是指一切的眾生,所以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大地眾生均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指的「理即佛」。第二種是指已經聽了佛法的人,知道自己本有佛性,本來就有成佛的可能。第三種是指已在修持佛法,已能降伏(不是斷除)煩惱的人。第四種是指已經六根清淨快要進入聖位的人。第五種是指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到了第六種,才是真正的成佛,才是佛果的圓滿,才是無上正遍知覺。

由此可見,「立地成佛」的佛,大概是指第一種的「理佛」或第二種的「名字佛」,而不是第六種的「究竟佛」。因為從「放下屠刀」的時候起,已是佛性圓成的起步點,稱為「立地成佛」,等於是說「回頭是岸」。事實上,放下屠刀並非馬上就是佛,苦海回頭也並不立即就在岸上啊!

懂了這一層道理,對於禪宗的開悟,也可以觸類旁通了。許多人以為「即心即佛」、「明心是佛」、「無心是佛」、「見到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等等,都是成佛的意思,並且以為一旦開悟,「黑漆桶兜底打穿」,便是成佛了。

其實,開悟並不即是成佛,乃至也並不即是見道,比如宋朝的高峰原妙禪師,自稱他一生用功,大悟一十八次,小悟不知其數。可見,開悟並非成佛,如說開悟即是成佛,乃是成的「理佛」乃至「相似佛」,而絕不是「究竟佛」。充其量,禪宗的開悟,相近於「得法眼淨」──見道──小乘的初果,大乘的初地而已,所以禪宗破了三關──本參、重關、牢關之後,才是走出生死之流的邊沿。

如果以天臺圓教的「六種即佛」來衡量,禪宗破了第三的牢關,也僅同於第四「相似即佛」位。正因如此,禪宗的祖師,當他們參到一個「入處」──黑漆桶兜底打穿之後,往往倒要隱於水邊林下,去「長養聖胎」了,因為他們尚未進入聖階,充其量,是走完了成佛之道的三分之一的路程而已──三大阿僧祇劫的第一阿僧祇劫屆滿。

          “你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典故嗎?”的图片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