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8 14:19:07幻羽

─參修應識之法要(續-23) ─修禪與參禪+“禪七”


 
                ─參修應識之法要(-23) ─修禪與參禪

古老佛法實修禪定則是要我們修行時,必須同時“持戒、修定、觀慧”,一般經典裏云:“戒律如樹根,禪定如樹葉,觀慧如結果。”指的是沒有戒律的樹根,永不生起禪定的樹葉,沒有戒律的樹根和禪定的樹葉,永不生觀慧的結果。所以三者相輔相成,原則上以持戒先。

《四句法輪》注釋云:『戒生定,定生慧,慧生佛。』

定是由戒而生,由定才能發慧,所以戒定慧是三無漏學。能持戒也可得到無漏,能修定也可得到無漏,能發慧也可得到無漏。想要得定,先要持戒。如何做呢?所有的惡業放下與消除,大家專心做善。戒就是心裏的雜念戒掉,戒掉噁心,培養善心,能不侵犯別人,心裏頭就不會有後悔、懊惱、慚愧、擔憂、恐懼、內疚、熱惱的心情,所以就容易入定。

這就是修禪定要先持戒的原因。相反的,如果用心的修持禪定,也會使我們的心裏頭不會激動,不容易衝動,所以行上自然如法,合乎戒律。而且有了定力就能克制內心的煩惱,所以行上可以很淨。

有了禪力與定力以後,心自然就淨,很少起心動念,那時候,智慧的光明顯現出來,觀照五蘊─色、受、想、行、識─皆空,消除一切的煩惱,淨的心出來,明亮的靈慧普照一切諸法的本性,明心見性。若是起心動念心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是善或惡,是淨或雜染,更可以對煩惱防微杜漸,所以就容易生慧。這就是觀慧要先修禪定的原因。相反的,如果明心的修持觀慧,也會使我們的心裏頭不會迷惑,不起煩惱,不起妄念,所以觀點上不會出現妄想,自然就心定,這便合乎修持禪定。

而且有了智慧就能淨化起心動念,所以在禪觀上心就很靜與穩定。戒生定,定生慧是修行的過程與次第而講的,正實修人來說,禪定和觀慧都不要執迷不信,不要執著說定慧是分別兩個的。要知定慧是一體,定就是慧,慧就是定,雖有兩個名相,但本體是一個而不是兩個。樣講呢?定是慧的本體,而慧是定的運用。由定能發出智慧來!在智慧現前之時,定就在智慧裏包著,在禪定之時,慧就在定裏。所以若能認識這個道理——定慧一體,但用途各殊,這就是定慧等持,定慧一體。

實際上,不要說先要有定才發出智慧,或是先要有智慧才發出定力,或說定慧有所分別...。心若存此種見解,就會以定慧是兩個的。若嘴裏盡說好話,但內卻心存不善,儘是嫉妒人、我慢人、邪知邪見、貪嗔癡——像這樣定慧,只是空談。若內心和口裏所說的都是善,內外一樣,表裏一致,心口如一,這就是定慧均等。古老佛法修禪必要依 “九住心”修煉而得禪定的。

九住心,指奢摩他的修習過程,通過這個九個階段的訓練,就可以進入心一境性,成就正定。在修習九住心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身心上的變化,但是仍然還未成就正定。要到身心輕安發起時,才能稱止成就,進入未到地定。

一內住不令散亂也。

二攝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禪時攝心寧靜則禪定可成若覺一念稍動即便攝持令心安住也。

三解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禪時解知覺觀之心攀緣外廣即當收斂安住也。初心在緣曰覺細心分別禪味曰觀。

四轉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禪時覺心不妄搖動得靜定功轉樂安住也。

五伏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禪時心住靜定久或生厭隨而折伏益加精進也。

六息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禪時忽覺內心動亂而生過失於一念間即令止息也。

七滅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禪時或由外緣忽起貪愛等念即當猛省方便滅除無令增長也。

八性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禪時能息諸妄念則知心性本來明靜任運安住也。

九持住心謂修行之人于習禪時功行純熟安住正定不由作意任運持善不失持惡不生也。


中國佛的禪宗不管是禪堂的設備、每天作息時段的安排、或者運作方式都有其獨到之處,但是的修持方法與參禪和古老佛法所指的實修禪定的方法,在層次上是不太一樣的。古老佛法所的禪定是先持戒,然後禪定,禪定要前行六法,正行依靠九住心法等層次與按次第禪定的方法。

中國佛的禪宗則是要“當下”就認識“本來面目”,當下就能知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禪宗所的參禪方法比較高超。禪宗要求不管是初學或老參,都是同一個目標:就是“當下”!對初學者來說,當下就要知道本來的面目就在“不思善、不思惡”的那個時候,實在不容易,嚴格來說是不可能的。

就算要修到入定,修到能
“不思善、不思惡”,也是有次第的。參禪的關鍵不在於打不打坐,而在於你怎樣去修心,只有心先行進入禪的境界,人才可能修成禪。佛經裏“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所以心是一切的基礎,要想修行,必須先從修心開始的。修禪和參禪都是修心的。

一般古老佛法的禪定不提倡頓悟,禪宗經常提倡頓悟。古老禪定提倡前行六法和正行九住心,但禪宗不提倡那些。禪宗經常提倡“當下”,但古老禪定不提倡當下,所以有區別。現在很多學佛人楚自己到底是在參禪還是在修定,也不明白自己修禪定的進度,老是說要當下頓悟,沒有人指點與引導,自己看幾本書,便亂參、亂定亂修亂打坐一通,最後神經叨叨的,這些都是沒有真切認識實修禪定和參禪的原因。







 
                    克期取證之禪修─“禪七”

寺院的中心禪堂,是了求得見諦、悟道所在。禪堂有四大法器:鐘板、香板、散香、慧命臺上坐木魚。禪堂內分東西兩大廣單,中有佛龕,內供毗盧遮那佛,佛龕後有維摩龕,廣單上每年請職貼單條,分東西兩序。東序有堂頭大和等列職;西序有首座、西堂、後堂、堂主。禪堂每日以鐘板作禪者行坐參修的主要生活引導,因此,禪堂的鐘板就是大眾的號令。

鐘板者,乃引領大眾梵唱、行坐參修之法器,行者一天的作息,全憑鐘板號令行事,凡司鐘板者應謹盡職,如法敲打。臨濟鐘板,一天作“四止四開”。從一板一鐘至三板一鐘止靜,及揚板開靜,不得錯亂。當司鐘板,應聽由維那招呼行事,不得擅自敲打。

司鐘板的當,起香前應打三陣叫香,集眾入堂,叫香應由慢至快,由大聲至小聲,每陣二十四下。當司鐘板的輕重,應板打八分,鐘敲六分,速度不得參差不齊。當司鐘板,逢行香時,如有和或班首師父在場,送位應如法。凡司鐘板,聲響不得軟弱無力、無精打采,亦不得促急躁、尖銳刺耳,打人閑岔。司鐘板如法,能作行者的助道因緣,令其攝心正念,精進辦道,集諸勝因良緣,反之,則動人道念,覆行者慧命,不可不

五個宗派敲板和鐘的規矩也不一樣:

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每日四次,即早課後、早粥後、午齋後和課後。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鐘、二板一鐘、三板一鐘,共九下,四次共三十六下。

仰宗、雲門宗每日三次,即早粥後、午齋後和課後。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鐘、二板二鐘、三板三鐘,共十二下,三次共三十六下。

這些規矩都是不能隨意變動的。故《禪門日誦》上說:“五家鐘板,總同三十六下。若多若少者,非佛子之道也。西來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尊;祖師規,尊重尊重。”

照板,長約一尺四寸,高約八寸,厚約二寸,上書:“謹白大眾,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各宜醒覺,勿放逸”字樣,屬於報時的板。此板由巡照師掌握,每天打兩次。

第一次在晨,繞寺院一周,邊走邊敲。每敲四下,好像是在呼喚:“上、座、師、請起!”然後再打一次催板,將起床資訊交給禪堂報鐘。

第二次在上,接止靜的鐘聲,最後打五下,收板。

 

禪門的規矩是了奮迅而設,因此有“禪七”,克期取證之禪修。禪七,通常以七天單位,可連續七個星期,長達四十九天。禪七中只能在吃飯、大小解,離開禪堂,餘此都在禪堂內香、坐禪。打七期間不上早殿,早殿由悅眾師父誦持。

了禪七做好準備,增加一回合的香和靜坐,是打“禪七”的預演,稱“加香”。加香將至,和表堂警策,並招呼大眾演習加香法則。維那擬好監香名單,呈和審定。

十五日,起養息香,掛過二板吃茶畢,等茶壺出堂,維那表堂道:“班首師父慈悲,恭喜師父們,常住替們加香了。加香這一堂佛事,專為你們加功進步,平時動靜閑忙,總有一點疏散,加香後請各監香發心,成就們的道念,們當要向道上會。被監香,下香板不能稍有動念。監香共有八種香板,那八種呢?輕昏點頭,彈指癢,靜中講話,嘻笑放逸,沖盹打呼,東倒西歪,前沖後仰,靠壁扒位。如有犯此八事,監香盡可下香板。稍刻收過杯子,各監香聽報過名字,就位站定。正副悅眾捧香板跟維那後走,交監香。交待過了,各人留心記好。”

維那表堂畢,卓杯子,候杯籃出堂。取監香名單,即報雲:“奉和命,請內外寮各監香,請某某書記……監香。”

一一唱過名字,眾監香一齊就位站定。維那便從東繞到佛龕西前,悅眾捧監香香板隨後。維那橫持監香香板,對監香。監香對維那持的香板問訊,維那後將香板掉頭交監香,監香橫持向上一,維那對監香香板問訊。從西前到西後,又從東後到東前,交香板。交時新報名的監香就位站起立定,不動不轉。監香按過香板,隨將香板橫放位後,就位坐下。

維那交過香板後,歸位坐下。警策表堂云:“監香師傅,受常住職,必當盡職,不得有誤公事。輪到監香時,答‘起’字時,必奮勇向前,不能一日退後。香板頭上出祖師,到下香板時,必審定仔細,如下到那一位的香板,他有爭香板之處,立即告訴我,雖是助道,定要耐煩。交代過了,各人留心記好。”

打催板,大眾香四、五個圈子。維那催香,打“連二香板”,即喊頭一個“起”字,眾監香和後,和、班首次第而喊。當師平常經行跟維那後,至加香日起,不走維那後,就在外圈經行,但聽末後“起”字尾音,打鉗錘。散香不卓,維那候和到本位放香板,方步,從東繞西。散香、監二人隨維那後,走至門邊,如常站立。惟散香不卓,維那歸位卓香板。監掛簾子,進堂鋪拜墊。散香至堂外,敲同平常,大眾小圊回堂坐香。

師敲三板一鐘止靜,行禮畢,監收蒲團,關門歸位。當出香盤。巡香出位請香板,從東繞西,檢看草鞋可齊,至門口立定。稍後,監香下位,與巡香並立。皆依監香先動步主,開步二人監巡。監香有一半警策,略謂八種香板:輕昏點頭,彈指癢,靜中講話,嘻笑放逸,沖盹打呼,東倒西歪、前沖後仰、靠壁扒位,巡香下後四種香板。

巡香香板,手拿懸肩,香字平耳。監香合掌香板,側掌當胸,板尖齊眉。凡監香、巡香,行步離人之坐位二尺許,在第三塊磚上行。如靠近了則有衣風,如離遠則不下香板,打香板要指實掌空。下香板時,須限領縫度,正打在肩膀挑擔的部位,不得傷人頸耳,不得打在脊背上。見有昏沉,前沖後仰,東倒西歪,低頭打呼者,如欲下他的香板,必手速眼快,膝對膝,到手到,下過便走,不准互相眥望。下香板,須當響亮,操手香板,不可太多,多則令人動念,亦不可久立,立久則巡照不周。不得觀望不,便亂下香板,亦不得見已有昏沉者不下香板,亦不得打報復香板,亦不得無故打人,受斯職,必須認發心供養,乃助道因緣。

監香看香不多,先行歸位。巡香候香到開靜交香板。大眾吃包子畢,維那打叫香三下,放腿子,凡加香後,放腿子皆聽叫香。大眾行香,至打站板,眾人聽鉗錘一響,即立定,猶如鐵柱一般,不得動搖,面前有空地者罰。班首站在四角,監香靠兩邊位立,香板平執。和講開示,如和不在堂,即班首開示,各依次講。前人在堂,後人無事不可外出。如班首不在堂,維那立本位講規矩,如班首替代維那可出位開示。當聽招呼打催板,香到打抽解止靜。巡香請香板走過,監鋪棕墊,打開一、二尺,不可太長。監香下位同上。到開大靜鉗錘後一拜,當不拜,聽悅眾打引磬問訊,接木魚兩下,起六枝香。在開大靜當揚頭陣板時,散香師至佛前請散香,煞二陣板,散香請下問訊。煞三陣板到佛龕後聽二椎木魚,西敲三下,東敲三下。諸師小圊吃開水,回堂經行不跟圈子。

大眾散行,惟監香一位跟著維那。喊“起”字時,維那與監香平喊平答。第一個“起”字在香前,維那先喊,監香後答。第二個“起”字,到司水角,監香先喊,維那後答。第三個“起”字與第一個相同。

打抽解,維那卓香板,大眾不出門,各歸位坐。散香出外,敲三陣,收一下進堂,交過歸位坐香。當打木魚止靜,監關門,巡香請香板,走草鞋圈子如常。監香不下位。六支香三個圈子,行坐共三寸香。巡香不下香板,香板斜持胸前,大頭向下。見稍有輕昏點頭,對面丁字步,站形如虎勢,卓香板一下。彼人即下位至棕氈跪參。如彼不知,死睡不醒,用手推醒,將彼草鞋拖出,三圈皆如是。至開靜交香板,開門掛簾子進堂,眾人下位,聽引磐禮佛三拜畢,各人小圊養息。

次日早起吃開水畢,收過杯子煞報鐘。巡香下位請香板,不走草鞋圈子。三個圈子巡法皆一順,從西至東。左肩搭衣,倘有昏沉,不便下鉗錘,故而香板決定下在右肩,皆下順手香板。走圈子,耳要聽大鐘,快鐘站佛前,慢鐘走圈子,扣好鐘畢,聽掛二板一鐘,交香板,余者照常。





禪堂乃是選佛場,禪宗要地,規矩嚴謹,所謂:“開萬聖之圓乘,闡佛祖之慧命,弘宗門之大范,造學者之佛國”。
止要有規則,自然肅靜無聲,大眾方能安心參禪,克期取證,行住坐臥,自班首乃至眾,均有儀規可循。

行禪

行如風,如風之行止無跡,不得回互盼顧,穿長不能抄手,須徐徐行步,輕輕擺手。行香擺手左手擺三分,右手七分,須順圈子而走,不得穿堂直過。進堂不問訊、不合掌,不得抄手而行,須兩手垂直,不得東張西望,不得低頭或腦,不得掉頭顧視,不得交頭接耳,必須將頭靠衣領,端嚴整肅。行走與前人相距三塊磚,行走近人之前,而失行之威儀。

立禪

立如松,如松之挺直無有偏斜,不得以兩手抄後,不得叉手而立,必須雙手垂直,站立跟對齊,前八後二站定,端正無偏則心地公直矣。

坐禪

坐如鐘,如鐘之安穩,不稍動搖,凡坐香皆跏趺坐,單跏趺即右在下左在上;雙跏趺即先左放右大腿上,再右放在左腿上。將底下兩大服角,先包右腿,後包左腿,再包兩膝,名“兩把半”。膝頭平位邊,頭靠衣領,手捧彌陀印,坐香必須端身正坐,身端則心正,心正因直,因直則果自不紆曲矣。不但坐香,即一切處,人前背後亦然。

臥禪

臥如弓,佛制四大威儀,臥時皆右手枕頭,左手搭膝,兩腿相迭,不得掉,不得仰睡,仰睡名修羅睡;不得左手枕頭右手搭膝,此名畜生睡;不得覆睡,覆睡名餓鬼睡;不得伸兩睡,伸腿名死人睡,皆不吉祥臥。吉祥臥者,十方諸佛同臥,歷代祖師同臥。不依吉祥臥者,乃蠢動含靈,六道四生同臥,所以天堂、地獄,凡聖兩途,只在臥時一念。

 

起七的當天早上,僧眾早殿后回到禪堂,班首、維那在佛龕前站立,眾人分東西站立,不問訊,等候傳牌。大和的侍者捧“起七”牌進堂,居中一,再向西一,中間一,向東一,中間一。走向佛龕東邊,向維那一。維那合掌問訊接牌,向上一,維那師將“起七”牌交給香燈師,接放佛龕東邊,後掛禪堂門口。同時,當天上午灑淨,上禮祖,然後到方丈樓向大和“告生死假”,表明自己的決心,希望通過禪七中的修行,能了脫生死。

僧眾回到禪堂後,在佛龕兩邊站好,監香出位行禮。然後,維那師率領悅眾或方丈寮,迎請大和主七。到達禪堂,大和執香板,然後說法。說後,將香板卓地立:“起”!當師催板,眾監香答“起”。這也是改變伐的號令。僧人低著頭,身彎三分,兩手重於腿側,踮腳跑,每一個班首喊一個“起”,從首座順序喊,維那末後接一個“起”字。維那喊“起”字時,隨手將香板繞一圈,走向香。這時有去解手的可以出堂,稱“小圊”。維那還喊“小圊快”,催眾緊時間。所有的人回到禪堂,開始坐禪,稱“養息香”。開靜後,護七散杯子,勘茶水、發包子,吃過,收杯子,開始香。

禪七開始後,每天坐香12支香,12支,總共24支。坐禪的12支香分別稱:早課香、早板香、早四支,早六支香,午板香、午四支香、課香、養息香、四支香、六支香、八支香、十支香。

禪七每天所行的二十四支香,有著完整規矩,這是一個寺院主修特點。經過一個禪七或七個禪七的磨煉,主七和要考察大眾的成就,這稱“大總考功”。主七大和考完後,還有持香板打警策,講開示等。

大眾開靜後,排班到韋馱殿請主七大和解七。主七和到禪堂後,先說法,然後直指圓相,說道:“解”!接著,大眾禮拜感謝主七和、班首等職事的奉獻。殿前,還要禮祖,到方丈樓“消生死假”。整個禪七就告一個段落──解七!                 (來源:南普陀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