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修應識之法要(14)─
─參修應識之法要(1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宋.無門慧開禪師
饑來食,困則眠,熱取涼,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無造作,了無是非取捨,只管行住坐臥,應機接物。
這首詩出自黃龍慧開禪師的名著“無門關”的第十九則,琅琅上口,最為佛弟子所愛頌。宋代無門慧開禪師寫這首詩偈,述的是趙州從稔請教師父南泉普願禪師的一則公案。南泉禪師和趙洲禪師從答問間迸現了禪的根本智慧。
趙洲問:“如何是道?”
南泉答:“平常心是道。”
趙洲再問:“還可趣向否(可以再描述一下嗎)?”
南泉答:“擬向即乖(一描述就違離真正的道了)。”
越洲追問:“不擬爭知是道(不描述怎麼知道什麼是道)?”
南泉說:“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蒙昧無知)。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天空)廓然洞豁(遼闊開朗),豈可強是非邪(哪里可以硬是分別這是道、那不是道)?”趙洲禪師就此頓悟。
無門禪師在敍述完這段公案後因此寫下此偈,來讚頌這段公案。佛法的第一義是不可說的,因為這是內證的體驗,語言文字只能傳達一部分的真實,而無法展露全貌,為免誤導,所以禪師對終極智慧采“開口即錯,擬向即乖”的審慎態度,不留給修行人幻想臆測的線索,要他們自己向內體證。然而,這不可說的第一義,其實就在搬柴運水、喝茶吃粥的平常心裏。
無門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有人一定會想:這我早知道了,說它作什麼?但是,知道後曾在當下體會它的美感、領略它的滋味嗎?或者是夏天時渴望冬日的白雪,冬天時又嚮往夏日的麗日?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擁有時就欣賞當下的美好,而在事後懷念甚至追悔呢?
因為我們老是有“閒事掛心頭”。吃飯的時候惦念書沒讀完,所以吃不到十分滋味;讀書的時候想著上一餐的剩菜和下一餐的食譜,所以讀不到一心不亂的程度。我們老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做這想那,不能如如實實活在當下。
與無門同時代的東坡,在千年前的秋夜裏,與友人乘一夜扁舟,玩賞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人如蜉蝣,滄海一粟,我們都是那麼的渺小和寂寞,況且寄存于人世的時間也如此短暫。那又何苦為著那些身外的事物而煩惱,不快。而四季的流轉就在我們呼吸的每個瞬間,春花秋月,夏風冬雪,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東坡是深喑此味的。而趙州後來也是參透了此理的,別人問他如何修行,他答:“洗缽去。”禪宗的可愛就在這裏。那麼多的當頭棒喝,看似全不相干,卻能讓人頓悟。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爾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烏巢禪師
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
面上無嗔是供養,口裏無嗔出妙香;
心中無嗔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
懺悔此生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梵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青白在人間。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雲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無門慧開(1183年-1260年),俗姓梁、字無門,浙江杭州人,宋代禪僧。
慧開禪師幼年時拜師出家,廣習經論。後得法於平江府萬壽寺月林師觀禪師,為南嶽下十八世,臨濟宗楊岐派。嘉定十一年(1218年)於安吉報國寺開法,後又遷往隆興府天寧寺、黃龍寺、翠巌寺,鎮江府焦山普濟寺,平江府開元寺,建康府保寧寺等寺院。紹定元年(1228年),他應邀於福州永嘉龍翔寺為僧眾拈提佛祖機緣,並整理成《無門關》一書。淳祐六年(1246年)奉旨開山建護國仁王寺。他經常奉詔為宋理宗說法,曾因祈雨應驗而獲賜金襴法衣並敕封為“佛眼禪師”。景定元年(1260年)圓寂,宋理宗賜錢三千貫並將其葬于護國靈洞山。著有《無門慧開禪師語錄》二卷、《無門關》一卷。
慧開禪師的日本參學弟子心地覺心回國後建立興國寺、開創法燈派,被尊為“法燈圓明國師”。
宋代禪僧無門慧開與《無門關》之窺探 *隆德*
從禪宗史上,我們可以看到禪宗發展到隋唐時期,隨著佛教宗派的建立和發展,有大量劃時代的大禪師在這個時代問世。它標誌著禪在中國達到了一定高度,特別是五家形成局勢之後。禪宗借唐末鼎盛之勢,在佛教各派中崛起,以獨特面貌思想刺激教界。這一股風潮延續到宋代時期,全國盛行佛教,禪宗崛起為各個階層所樂道!備受各個大眾歡迎,影響特別大。猶其是臨濟宗在禪宗門派之中是取得了無可爭辯的地位,同時,宋僧能夠把禪的精神深深滲透到文化各個層面,在與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儒者士大夫的密切交往中,更佳促進了禪的思想廣化深入人心和佛法的弘揚傳播。
北宋時期,從臨濟之後第七代石霜楚圓的法系形成了兩大禪系:一是黃龍慧南的黃龍派;另一支是楊岐方會楊岐派。前者曾盛行一時,經榮西禪師(1141—1215)傳入日本,後不久在中國故土上大概進入南宋後就逐漸衰微,而楊岐派一系後來居上,發展為臨濟主流禪派,它使臨濟宗在中國發展至高峰期,在宋末元初活躍于大江南北的臨濟禪僧,在社會上最有影響出自楊岐派三世五祖法演門弟子的兩個法系:一是天目山濟禪師法系;二是圓悟克勤禪師法系。雖然公案不是誕生于法演禪師,但是其弟子圓悟克勤(1069——1135)應張商英之請,在以重顯的《頌古百則》為基礎,在頌前加“垂示”,在頌中加“著注”,另加以“評唱”,由其門人所編著《碧岩錄》的出現,標誌之禪宗公案即由講公案,到逗留機鋒、注釋公案的新階段。從由“不立文字”而公開走上“文字禪”的道路,不管是以“不立文字”還是所謂“文字禪”其根本目的還是度化眾生。
不論是那一宗派都是濟世良方!對於“文字禪”這一種風氣最響非常深遠,並由日本曹洞宗創始人道元(1200—1253)最早將《碧岩錄》傳入日本。以及同時代各家禪系《燈錄》、各禪師的《語錄》包括後來無門慧開的《無門關》和元代萬松行秀的《從容錄》,不論從公案數量或有多寡,對公案加以評論、別語、頌古和偈頌已成定式。特別是無門慧開禪師的《無門關》所記載公案數量少而精到,通過四十八則公案淋漓盡致體現了整個南宗禪禪法特色的記載。在宋代,公案不僅盛行各地叢林之中,並且已經是禪宗叢林修行的必修本。對於這麼重要的公案在日本的國度是是很受後人重視提倡,為許多僧侶所關注。但是做為我們自已的祖師編述之作,如淨慧法師所講無門關中所說:“我們卻把《無門關》,封塵在大藏經裏,置之高閣無人理會了。”實是一種遺憾!
一、無門慧開禪師的生平與師承及法脈傳承
無門慧開禪師(1183—1260),杭州錢塘人(今浙江省杭州),俗姓梁,母宋氏。生於宋孝宗淳熙10年,卒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世壽78歲。慧開禪師最初禮天龍肱和尚為師剃度出家,遍曆天下名山道場,尋師訪道,但是一直無法契機悟入佛法三藏之中。於是到平江府(今江蘇省)萬壽寺參禮黃龍派下月林師觀(1143—1217)禪師。月林師觀是臨濟宗楊岐派七世的傳人,是禪門中的大禪匠。十四歲時出家,參大洪祖證得其印證開悟後受其法嗣。並住持蘇州萬壽寺等禪刹,世壽為七十五。月林禪師讓無門慧開參一個“無”字,經過六年寒暑,依然無法找不到契入的縫隙之處。
慧開於是勵志克責,在佛前自誓道:“我如果參不透這無字話頭,絕不寤寐休息,我要是懈怠睡眠,就爛卻全身,無一完好之處!”從此更加精進勇猛,不敢須臾放逸。有時疲憊至極,就在大殿廊行經行,甚至以頭顱撞擊露柱,以示克期取證的決心。
有一天,慧開在法堂內經行,參“無”字話頭,寂寥中,齋堂那一頭,傳來一陣一陣綿綿密密,如排山倒海般的鼓擊,慧開胸中久遠以來的疑團,頓然消失,豁然省悟,作偈頌云:
“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群生眼豁開,萬象森羅齊稽首,須彌餑跳舞三台。”
第二天,慧開迫不急待的跑到方丈寮,想把自己開悟的心境呈現給師父,請師父印證。月林看到慧開的偈子,不但沒有讚歎,卻高聲大喝道:“你在何處見到鬼又見到神了?”慧開見到師父大喝,也當仁不讓大喝一聲,月林又做獅子吼,慧開面無懼色又大喝:“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群生眼豁開,萬象森羅稽首,須彌餑跳舞三台。”自此之後,慧開禪師當下開悟之後,從此大機大用,所言所行,無不與禪的機要脗合。
淳祐六年(1246年)奉旨開山護國仁王寺,並駐錫說法於仁王寺,上堂:若人識得心,大地多寸土古人恁麼道,黃龍即不然,若人識得心,大地儘是土。上堂:是非長短耳邊風切莫于中覓異同,要得八風吹不動,放教心地等虛空。慈雲老人只解順水張帆,不能逆風把柁,黃龍又且不然,是非都去了是非裏,薦取何故。浙幾度黑風翻大海,末曾聞逆鈞舟傾。
其間完成流傳於世並在各大禪林流行的力作《無門關》,常奉召入選德殿,為理宗講說法要。有一年,京城大旱,宋理宗請師登壇祈雨,慧開禪師持咒祝禱之後,默然返回寺中,理宗急忙遣派內侍前來詢問,祈雨的狀況如何?禪師淡然回答說:“寂然不動,感而後通。”語音方畢,天空俄然烏雲密佈,大雨傾盆注下,解除了已久的旱象。
理宗因此頒賜禪師金襴法衣,勅封為佛眼禪師,以示褒揚。南宋甯宗嘉定11年(1218年),慧開禪師振錫於安吉山報國寺,又往來居住於隆興府(江西省)天寧寺、黃龍寺、翠巌寺,鎮江府(江蘇省)的焦山普濟寺,平江府開元寺,建康府保寧寺,名震一時,受到緇素四眾弟子的尊敬。
景定元年(1260年)三月十八日在臨示寂之前,履齋問師“何日去?”師答云:“佛生日前去也”於四月一日命工匠砌塔,至初六日晚問匠畢工也未。匠答云:已畢工。次日早請禪師看塔。師於初七日早看塔,塔龕砌成,回方丈索紙寫遺書。禪師自撰龕語道:“地水火風,夢幻泡影,七十八年,一彈指頃。”辭世偈云:
虛空不生,虛空不滅;證得虛空,虛空不別。
書偈畢,趺而逝。恭奉理宗皇帝聖旨降。賜錢三千貫宣葬于護國靈洞山。
心地覺心(法燈國師)(1207-1298),又稱無本覺心。是鐮倉時代的禪僧,臨濟宗法燈派的祖師,號無本,字型大小心地,俗姓常澄,信濃國(今長野縣)人。于建長元年(1249年)入宋求法日本僧人。于同年在日本京都謁見圓爾,圓爾勸他入宋參徑山無准禪師,並修書介紹。覺心到宋參徑山寺時,無准已去世,當時由癡絕道沖主持,後投到臨安(今杭州)靈洞護國仁王禪寺從臨濟宗楊岐派無門慧開(1183-1260)受禪法。1254年歸國。 關於心地覺心入宋的情況,日本《鷲峰餘光》一書記載非常詳細,今摘錄如下:
師47歲,宋寶佑元年(1253年)二月二十八日,登明州大梅山,拜法常禪塔,邂逅于日本源心(和尚),師問曰:“你久參此邦,還遇明眼知識也無?”源心云:“杭州無門和尚,一代明師,應往參見焉。”(同年)9月28日,源心相率到杭州護國寺,直入方丈。無門才見即擒住曰:“我這裏無門,從何處入?”師雲:“從無門處入。”門問:“汝名什麼?”師雲:“覺心。”門即作偈:“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如如,亙古亙今。”師禮辭,門以對禦錄二冊,並袈裟一頂付師。
師48歲,宋寶佑二年(1254年)3月27日,重謁護國無門慧開,告回鄉意,無門以達摩、寒山、拾得系贊工三幀付之,29日,師炷香禮畢,師曰:“予為法不惜身,淩萬里波濤來于宋國,首尾六年間,遍歷處處爰有宿緣之故,參護國寺佛眼禪師而定心境畢,70餘之師範,生前複不可拜觀。”別淚濕衣,禮辭出矣。從以下我們可以更明瞭看出這一法脈相承關係如表下:
老衲祖證—月林師觀—無門慧開—心地覺心.
二、 現存藏經中無門慧開的著作與《無門關》版本
《無門關》由宋無門慧開撰、彌衍宗紹編的,是無門慧開于紹定元年(1228年),在福州永嘉龍翔寺,應學人之請,從諸禪籍中拈提佛祖機緣之公案古則四十八則,加上評唱與頌而成本書。初刊于紹定元年,淳祐五年重刊。日本另有應永二十八年(1421年)、寬文六年(1666年)、寶曆六年(1756年)等版本,流傳頗盛。其注疏在日本有數十種多。可見該書之影響。
《無門慧開禪師語錄》---- 凡二卷。宋代僧無門慧開(1183~1260年)撰,普敬、普通等編,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刊行。又作佛眼禪師語錄、無門開和尚語錄、無門和尚語錄。收于《卍續藏》第一二○冊。卷上輯錄慧開于甯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自湖州報因禪寺開法以降,曆天寧寺、黃龍崇恩寺、顯親崇報寺、廣化寺等十會之上堂語;卷下輯錄告香普說、小參、贊佛祖、偈頌、真贊等。
三、《無門關》的思想略析
《無門關》是把歷代禪師修行經驗過程中纂集成為一本法寶之書,其中的公案大部分是以記載唐代的大禪匠行跡為主,通過這四十八個公案,簡明扼要地敍述了慧能之後南宗禪法的脈絡,從而使後人能夠瞭解並體會這一思想流派的發展,因為‘無門關’能夠從四十八則公案淋漓體現出唐代之後繼承慧能禪法把五家各大禪匠宗風表現出來,況且是他們修行開悟的行跡。從而為後人提供方便,讓後人更好去體會領略禪的本意和公案的意趣所指。
無門慧開在其書的自序前文所說:“此公案的緣起因衲子請益,遂將古人公案作敲門瓦子,隨機引導學者。” 雖然禪宗提倡“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方法,但是為了接引後人,著書立說,撰寫頌古、詩偈和語錄等皆不能不離開“文字語言”,它是引導眾生,見性成佛的階梯之路。也就成為在表述禪宗宗旨的一種方式。
這一種方式表達如無門慧開在‘無門關’自作序文中所說:“大道無門,千差有路;透得此關,乾坤獨步。”並且把趙州禪師“狗子無佛性”的公案列為第一則,深得六祖慧能大師“無念、無相、無性”的思想宗旨。雖然“無門關”所引四十八公案古則不是以迴圈漸次,由淺入深選編之法。“無門關”的特徵是全編始終貫穿一個“無”字。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既是無門,且作麼生透,豈不見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只一個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透得過者,非但親見趙州。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眉毛廝結,同一眼見,同一耳聞,豈不慶快。莫有要透關底,要麼將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毫竅,通身起個疑團,參個無字。晝夜提撕,莫作虛無會,莫作有無會,如吞了個熱鐵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蕩盡從前惡知惡覺,久久純熟,自然內外打成,一片如啞子得夢,只許自知。驀然打發,驚天動地,如奪得關將軍大刀入手,逢佛殺佛,逢祖殺祖,於生死岸頭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遊戲三昧,且作麼生提撕,盡平生氣力。舉個無字,若不間斷好,似法燭一點便著。
然而從其公案選擇中我們可以看到南泉及弟子趙州和尚在‘無門關“佔據著一個很大的的比重。書中記載南泉古則的有:“第14則南泉斬貓”、“19則平常心是道”、“27則不是心佛”、“34則智不是道”四則。趙州的有“1則趙州狗子”、“7則趙州洗缽”、“37則庭前柏樹”、“31則趙州勘婆”、“11則州勘庵主”等五則。二位禪師共占去全書的五分之一。
對於“狗子無佛性”也即‘如何是佛’的問題、在禪宗公案中有不同的說法的回答:如有“趙州的殿裏底”、“洞山麻三斤”、“雲門乾屎橛”等說法。所以對於頌子趙州狗子佛性話。無門慧開禪師經過多年苦心參悟之後,他老人家有一精到的偈語如下:“老拙亦有一偈舉似諸人,於生死岸頭得大自在。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
四、《無門關》的影響和歷史地位
《無門關》的問世之後,曾廣為流傳。本書抄錄古來聞名之公案四十八則,再加頌與評唱而成。全書旨在闡明“無”之境地,同時,悟入應以“無”為“門”,“無門”即是“門”。古來即與《碧岩錄》、《從容錄》流傳於各大禪林之間,唯臨濟宗特以其屬於正系,所以被臨濟宗視之家珍,案中之案之稱。從法演禪師提出這個公案,來作為一個參禪的手段。就這個“無”字,直至到無門慧開這裏,幾代人心血凝結成的結晶,把禪宗的思想、禪的意境,通過這一個“無”概括了禪,《無門關》版本目前全世界有英文版、日本版等等。特別是在日本各大叢林中,更加受人關注。
上一篇:─參修應識之法要(13)─
下一篇:─參修應識之法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