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1 12:37:18幻羽

《解讀大秦政壇之呂不韋》—上篇

 

《解讀大秦政壇之呂不韋》上篇

《解讀大秦政壇之呂不韋》是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孫立群的作品,本書是以作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所做講座基礎整理潤色而成。作者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孫立群授,其講座以不戲說,不歪說,不臆說原則,融知識性、迪性與思想性一體,給人以回味和迪。巍巍秦宮,風雲變幻;千秋功過,誰人評說?呂不韋在秦朝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秦始皇顯赫一世的功績中,呂不韋從一個商人到大政治家,他到底是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生身父親?他離奇的死亡究竟隱藏著些不人知的秘密?孫立群授以第一手史料《史記》依據,條分縷析,讀者探尋歷史中的人物。

用今天的眼光看呂不韋,他簡直是一個不可思議之人。他敢想敢幹,膽量極大,他上下鑽營,活動能力極,他曾經顯赫一時,執掌秦國大權十多年,在秦國的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由於走錯一步棋,導致全盤皆輸,失敗得很慘。有人說他是奸商,靠送出自己的女人博得政治上的新生命。可是我覺得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授孫大洲對他的評價最中肯:「其人其事可議,其功不可沒,其學其書不可廢。」

呂不韋(西元前292年?西元前235年)是戰國末年活躍在陽翟(今河南禹縣)的大商人。他出生在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陽翟在河南中部,濮陽在河南東北,兩地相隔不算近。之所以有兩地之說,可能是這樣:濮陽是呂不韋的家,他除了在濮陽做買賣,也到其地方經營,很可能經常在陽翟。故《史記呂不韋列傳》說他是「陽翟大賈」。也有人認他是陽翟人。
戰國時期,這一地區經濟繁榮,商業發達,商人很多。他的家庭是個商人之家,父親因經商發財,「家富萬金」,是遠近聞名的大商人。在這個商人之家,呂不韋從小耳聞目濡,深受其父經商思想的影響。加之他聰明好學,後來獨立經商,成
經商能手。《史記呂不韋列傳》說,呂不韋「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手段,積累了千金的家。他經營什?現在無從考證。可以推測,一定是比較緊俏的東西,如鹽、糧食、絲綢、布匹等,他利用市場短缺,異地差價,長途販運而發了財。戰國時期,許多商人靠販運發財。
但是,呂不韋並沒有滿足自己商人的身
。大約在公元前265年,呂不韋來到邯鄲,最初還經商,了錢以後,就再也不做買賣了。呂不韋本來是經商好手,如果繼續走經商之路,他還會更多的錢,成像他父親那樣「家富萬金」的商人當無問題。他不願意經商,要改變自己商人的身呢?

這裡要說幾句春秋戰國的商人。

春秋期到戰國,由於社會生力的發展和各國變法改革的成功,新的生關係確立,商品經濟有很大發展,過去「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了。什是「工商食官」呢?在西周時,官府壟斷手工業和商業,不允許個人生和經營。「食官」就是從事工商業的食於官,吃官飯。

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情況有了改變。獨立的手工業者和商人數量增多,出現了一批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商人,如范蠡、子貢、白圭等。呂不韋也是其中之一。他們經商有道,往來各地,積累了巨額商業資本,活躍了社會經濟,對中國商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不過,與此同時,還有一批人也很活躍,並且他們當中許多人也富了起來,這就是游士。

游士是春秋戰國新出現的知識群體。士本來是周代貴族等級制度中的最低一級,他們或在官府任職,稱「文士」;或身披鎧甲,出兵打仗,稱「甲士」。在西周時期,士的身地位受到限制,「士之子恆士」。就是說士的後代還是士,很難改變。這種身的世襲制嚴重束縛了人的才能的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宗法等級制動搖,士從原來受束縛的狀態中解脫出來,獲得了自由;同時,又出現了一批新型的士,他們多數人通過讀書學習,擁有一技之長,他們到各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謀求發展,有的人成貴族的門客,有的人成國君的謀士,有的甚至擔任了高級官僚。由於他們居無定所,朝秦暮楚,「合則留,不合則去。」故稱游士。

如蘇秦,他家境貧窮,跟哥哥嫂子一起生活,改變命運,他去各地遊說,但不成功,回到家後,家人對他冷嘲熱諷。《史記蘇秦列傳》說:家裡人都諷刺他,說:「周人之俗,治業,力工商,逐什二以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意思是:現在人們都經營業,下海經商,卻整天讀書,凈耍嘴皮子,不來錢,白吃飯,這也太不應該了!

蘇秦不理這一套,繼續刻苦讀書,增長本領。他不分晝夜讀書,甚至「錐刺骨」,——讀書困的時候,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鮮血流到自己的上。蘇秦經過努力,終於學成了本領。他專門究各國的關係,到各國遊說,宣傳和縱連橫,受到歡迎,曾經擔任六國的國相。

《戰國策秦策》記載,有一次,蘇秦路過家,帶來了許多錢財物品,他的兄弟、妻子、嫂子聽說後,欣喜若狂,到很遠的地方迎接他,家裡人都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看蘇秦。蘇秦問其嫂:「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倨」是傲慢的意思。這話的意思是,「們以前看不起我,對我那樣傲慢?現在卻對我這樣恭敬呢?」他的嫂子想討好蘇秦,快步走到他面前,彎曲著身子,不好意思地說:「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意思是,是因我現在看到小叔子地位尊貴,錢財多呀!」——是典型的勢利眼!

蘇秦聽了這話,十分感慨,嘆息說:「同樣是我這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就輕視我。何況一般人呢!」通過以上所說戰國商人和游士蘇秦的故事,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聽出什問題來了呢?

很明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商人雖然很富有,「家富萬金」、「家累千金」,但是社會地位並不高,尤其一些國家實行重農抑商,歧視商人的活動,使他們抬不起頭來。比如,法家韓非就把工商業者看作五蠹——破壞社會的五種蛀蟲之一,建議國家把他們除掉。

中國古代很長時間裡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總被列另類,受到歧視和不公正待遇。總的來講,商人是富而不貴,雖然有錢,但在政治地位很低,而像蘇秦那樣政治,有了政治地位,不僅富,而且貴,更受人尊敬。

經商和政治這兩種不同的社會地位和人生結局,對呂不韋肯定是有觸動的。在他面前,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條是繼續走只富不貴的經商之路;依他的能力,可以走得更遠,可能成一代富豪;而另一條路是改弦更張,做富且貴,有錢又有社會地位的人。呂不韋經過反覆思考,終於下定決心,要棄商從政,做富且貴的人上人。這就是他的長遠打算。

樣從政呢?靠一步一步往上爬,從低級小官做起,那太慢了,呂不韋可受不了。呂不韋用商人的眼光進行分析,必須進行投資,一買一賣,賤買貴賣,積居奇,從中盈利。呂不韋在邯鄲經過調,終於發現了一個可以用來投資的「商品」!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約在公元前265年, 呂不韋來到了邯鄲。他來邯鄲最初是做生意,後來他不做生意了,幹什呢?究各種信息,考慮新的可行性投資。邯鄲有這樣的條件?邯鄲有什東西這樣吸引他?

今天的邯鄲是河北省南部重要的城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從戰國一直到漢代,邯鄲更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邯鄲是趙國的國都,是趙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文化中心。邯鄲街道寬闊,王宮規模宏大。在城中宮城的東北有一座趙武靈王修建的叢台,是當時最有名的建築。現在叫叢台公園。

邯鄲這座城市有三個特點:一是地處中原中心,信息量大,各種信息,政治的、軍事的,都在這裡聚集、傳播。二是工商業繁榮,行商坐賈雲集,是做買賣的好去處。三是社會風氣開放,人們穿著講究、時髦,引導各國時。在外人看來,邯鄲人很時髦,連走路的姿勢都非常優美,成追求新潮流的各國年輕人競相模仿的對象。

有一個「邯鄲學步」的故事。據說燕國有個風流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姿態優美大方,於是來到邯鄲專門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態。不過他只是學形式,結果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的樣子,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樣子也忘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去。當然,這個故事是個寓言,出自《莊子秋水》。比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邯鄲確實是個非常繁華,令人神往的地方。

呂不韋起初在邯鄲做買賣,了錢,但他不願再到別的地方去了,邯鄲的繁華令他難捨難離,邯鄲的各種消息多,有助於打聽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他於是就在這裡住了下來,還娶了一位當地的女子,史書說是「豪家女」——豪家即「大家」,是有錢的人家,卻不一定「貴」,不一定有地位。這個女子美麗動人,非常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名字叫趙姬(也叫邯鄲姬)。這個女子對呂不韋的一生起了重要作用。

呂不韋不是那種只知道享受的公子哥,他有自己的長遠打算,要干一番事業,做富且貴之人。所以,他在邯鄲一直打探著各種信息,分析天下的戰爭形勢和政治形勢。在邯鄲,他經過打探、分析,終於發現了一件一本萬利的貨物;發現了可以進行投機、進而改變自己社會地位的機會。了驗證自己的選擇是否準確,也想聽聽父親這個老商人的意見,他急急忙忙回到濮陽,見到父親,《戰國策》記載了他和父親一段頗精彩的對話。

呂不韋問父親:「耕田之利幾倍?」意思是,耕地可以獲得幾倍的利?

其父親是商人,對利潤的念十分精通。脫口而出「十倍」。

呂不韋又問:「珠玉之贏幾倍?」意思是販賣珠寶玉器有多大的利潤?父親又答得很乾脆:「百倍。」

呂不韋接著問:「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意思是,如果立一個國君,能多少利潤?

精通商道的父親沒有想到呂不韋把種地、經商和政治放在一起論價,而且定立國君與前兩項也根本沒有可比性,政治獲利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於是說道:「無數。」沒想到,父親的回答正是呂不韋所要的答案。

呂不韋鬆了一口氣,說道:「 現在命勞動,還不能獲得飽暖,如果定立國君成功,不僅一生衣食不愁,而且榮華富貴可以澤及後世,我現在就想做這筆生意!」呂不韋和父親的對話,其語言完全是商人式的,即一切以贏利多少來衡量、判斷,他的父親對話非常簡練,一共說了六個字。呂不韋的問話卻包含了他個人獨特的價觀,他把定立國君與耕地經商混一談。這意味著:1、贏利至上,種地、經商了贏利,政治也要贏利。呂不韋要棄商從政,追求「無數」倍的利潤。2、呂不韋已經發現可以用來投機的「商品」了。

我們知道,精明的商人追求是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而且善於捕捉時機。在呂不韋看來,世間萬物都可以變成商品,或出賣,或交換。呂不韋迅速辭別父親,回到邯鄲。他躊躇滿志,要開發、打造、經營他發現的商品去了,要正式由商海上岸進入政壇了!呂不韋認這個可以作「商品」的,可以獲「無數」倍利的是誰呢?——他就是秦國的公子異人。

秦國人異人在趙國國都邯鄲?原來,他是作「質子」派到邯鄲的。質子就是人質,即以人作抵押品。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關係複雜多變,時戰時和,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被派到對方國家做質子,是國家對外政治和軍事的需要。對質子本人而言,在對方國家當質子是有一定風險的。一般而言,被派去的王室子弟,都能受到一定的禮遇,但畢竟是人質的身,其活動要受到嚴密的監視,生活不可能無憂無慮,由於戰局複雜多變,一旦本國違約,如發動戰爭,人質就會成替罪羊,極可能被處死。因此,這種風險很大的差事,往往都由那些不太被寵愛的人承擔。異人就是這一個倒霉蛋。

異人是當時在位的秦昭王的孫子。他的父親是安國君。秦昭王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統治者。他從公元前306年即位王,到前251年死去,在位時間長達56年。這50多年是秦國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在他即位之前,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戰國最徹底的變法,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變法,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儘管由於保守派的反對,商鞅最後被殺而死,是個悲劇結局,但「商君雖死,秦法未敗,」由於新法深入人心,成定製。秦國在商鞅變法成功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秦昭王時期秦國國勢盛,軍隊戰於東方六國。

秦國然很大,還要派異人作質子呢?派異人人質的直接原因是秦國想拉攏趙國,阻止、破壞趙國與其他國家結盟,防止趙國與韓、魏等國聯合攻秦。戰國中後期,戰爭的局面複雜多變,人們常用「合縱」、「連橫」來形容戰爭的形勢。

叫「合縱」呢?合縱就是「合眾弱以攻一」;以當時七雄而論,東面的齊國和西面的秦國是兩大國,而其他國家如燕、趙、魏、韓、楚相對弱些,這些國家的聯合多呈南北縱向,故稱「合縱」。而所謂「連橫」,就是「事一以攻眾弱,」「事」是事奉、依靠的意思。連橫的意思是國拉攏一些小國或小國依靠國攻打其他國家,這種聯合多是東西橫向的。

當時秦國雖然很大,但若東方各國聯合攻秦,秦國還是吃不住。此,秦需要不斷變換爭策略,以破壞東方各國的聯合。大約公元前265年,秦國公子異人被送到趙國人質。偏偏送異人呢?

原來,異人的父親安國君是一個老太子,按照中國古代王位繼承法,只有老國君死了,太子才能即位。秦昭王是個高齡國君,他當了56年秦王,直到公元前251年才去世,安國君即位時已經53歲了。在這漫長的太子生活歲月里,安國君雖然心裡很急,可沒有辦法,只有忍耐、等待。他由於缺乏實際鍛鍊,喪失了治國能力,整天在女人推里混日子又摧殘了他的身體。他娶了好多女人,僅兒子就20多個(還不算女兒)。在眾多的兒子中,異人排在中間,不受待見。

異人不受待見?因他的媽媽夏姬失寵,使異人受到牽連。夏姬失寵原因,史書沒有記載,我想無非是年老色衰,或者不會討好安國君。由於異人不受安國君的喜歡,於是被送到趙國當了人質。

據媒體報導,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長安區發現了一處規模宏大的戰國秦陵園遺址,並進行了初步發掘,專家初步推斷這可能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寢。如果這個墓的主人確實是夏太后,並出了保存比較完整夏太后的屍骨,按現在的骨骼復原技術,不僅能復原夏太后的長相,也許對將來破解秦始皇的生父是誰還會有幫助。

異人被送到趙國當人質後,秦趙關係日趨緊張起來,軍事摩擦不斷,這使異人在邯鄲的滋味很不好受,趙國加了對他的監控。《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異人在邯鄲「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意思是乘坐的車馬和日常使用的物品都很緊張,生活費用捉襟見肘,不花,很不如意。異人的遭遇被呂不韋打聽到了。不僅如此,呂不韋還得到了秦王室內部的三個重要情況。

第一,安國君繼位秦王沒有問題。秦昭王已當政40多年,已經很老了,遲早有去世的那一天,而異人的父親安國君早已被立太子,只等秦昭王一死便可即位。

第二,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雖然有不少女人和兒子,但他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已將正夫人,按照宗法繼位關係,安國君當秦王后,華陽夫人就是王后,如果華陽夫人有兒子,他將是嫡子,有合法的繼承權,而華陽夫人偏偏無子!這樣,安國君的其他兒子都可能成繼承人,但是異人由於被受冷落,肯定不在被考慮之列。

第三,究竟誰安國君的嫡子沒有確定。安國君已看好另一個兒子叫子傒,可能讓他成嫡子,但是他猶猶豫豫,沒有最後拍板。

目前的形勢是,如果馬上動手,設法讓異人成安國君的繼承人,取代子傒,他就可能是未來的秦王,這不就是定國立君?這不就是贏利無數倍的買賣?千萬不能錯過機會。另外,呂不韋還醒地分析了戰爭形勢,他判斷,秦國日益盛,東方六國根本無法同秦國相比,秦滅六國只是時間早問題,打秦國這張牌,勝算的幾率很高。

呂不韋發現了可以用來進行政治投機的異人,並詳細進行了政治投機前的可行性究,又回家得到了父親肯定的回答,贏利無數倍的吸引堅定了呂不韋進行政治賭博的決心,他以商人的口氣作出了判斷,堅定地說:「此奇貨可居!」(《史記呂不韋列傳》)「奇貨」就是異人,這不是一般的貨物,故稱奇貨。「可居」就是可以積居奇,以獲高利。後來「奇貨可居」就成把東西屯積起來等待時機以牟取獨特利潤和利益的成語。

呂不韋決心下定,精心設計了進行政治投機的兩步棋。第一步:說服異人,拍板成交。異人是呂不韋進行政治投機的最重要的棋子。要做成這件事,首先要說服異人,只有異人與他配合,政治投機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這一天,呂不韋來到了異人住的地方。二人見面後,呂不韋先自我介紹,然後對異人說:「吾能大子之門」。大,擴大、光大的意思,這是說,我能光大的門庭。改變的處境,使不再過這種生活。異人對這句話並沒在意,他想,不就是一個商人,能有多大本事?這不是說大話

於是他笑著回敬了一句:「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意思是,要廣大我的門庭?我看還是先光大自己的門庭,改變一下自己的處境,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

呂不韋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地回答道:「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意思是,呀,我的門庭要等待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異人聽了這句有些繞口卻意味深長卻的話,感到此人一定有來頭,於是改變態度,請他坐下,倆人開始了推心置腹地深談。

呂不韋說:「的爺爺(指昭王)已經老!」此時秦昭王在位已40多年,年齡應在五六十歲以上。異人也知道爺爺歲數不小了,並沒有感到意外。呂不韋接著說:「現在,的父親安國君被立太子,但是的母親並不被寵愛,安國君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可是華陽夫人沒有兒子,知道,按照制度,要繼承王位必須立嫡長子,立誰嫡長子,只有華陽夫人說了算,華陽夫人和父親安國君的關係最好,這是誰也比不了的,在枕頭邊上說的每一句話,安國君都不敢不聽呀。」

聽到這兒,異人不由得想起被冷落的自己的母親夏姬,寂寞地住在深宮,沒人陪伴,生活孤單,心裡不由得一陣酸楚,險些落淚。

呂不韋又對異人說:「現在,的兄弟有20多人,排行在中間,不受秦王寵愛,又被派到趙國當人質,即使秦王死去,也不要指望與的兄弟們爭當太子了!」

異人對呂不韋的準確的分析不斷點頭,想到自己的處境不禁唉聲嘆氣。他佩服呂不韋對秦宮廷內部情況了解的準確。雖然內心深處也有當太子進而當秦王的願望,但以他的處境,這不過是白日做夢,痴心妄想。

可是,呂不韋的話又點燃了他想當太子的火花,他覺得呂不韋對他講這些話,似乎預示著某種希望。於是對呂不韋說:「剛才說得不錯,沒錯,我是不受待見,可是我該怎麼辦呢?有什好辦法能改變我的處境呢?能告訴我?」呂不韋早有準備,就等著異人這樣問他了。於是不緊不慢地說:「辦法是有的,就看干不幹了。」

異人一聽有辦法,連忙點頭。說:「幹!」

呂不韋說:「眼下困在邯鄲,一定沒有錢財獻給親屬和交結朋友,而辦這種事,沒有錢是不行的。」異人聽了這話,感到很尷尬,他確實沒有多餘的錢財。交接應酬朋友。

呂不韋接著說:「我呢,雖然不算富裕,但願意拿出千金(指一大筆錢)為你辦這件事。我準備去咸陽,說服的父親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嫡子,將來由繼承王位,看如何?」

呂不韋的話,像一聲炸雷,讓異人猛然醒悟,他感到遇到了大救星、大恩人,自己可能有出頭之日了!連忙跪在地上不停地對呂不韋叩頭,說:「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意思是,如果實現了的計劃,我當上了秦國的國王,秦國一定歸我們兩人共有!異人的許諾,使呂不韋感到自己要贏無數利的設想有可能實現了。

呂不韋以自己準確的判斷和透徹的分析說服了異人,讓異人看到了希望,呂不韋的第一步棋成功了,他做成了一筆最大的生意。接著,呂不韋準備走第二步棋。

 

呂不韋想棄商從政,看中了「奇貨」異人,準備拿他下賭注,並成功地說服了他,邁出了成功的一步,呂不韋表示願意異人立太子積極活動。異人也表示事成後要以國相報。可以說這是古往今來最大的一筆政治交易。不過這只是意向,還沒有實施,最關鍵、最難的是下一步,樣運作這件事。呂不韋自有安排。

首先,他拿出五百金送給異人,作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五百金是多少錢?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這是個天文數字。所謂一金就是一斤(約相當於今250克)黃金,在漢代,一金等於一萬銅錢,比如,秦始皇三十一年(216) 米每斛1600錢,一斛等於十斗,買一斛糧食,大約是1600錢,折算後,一萬錢大約買1250斤糧食。異人有這錢,生活改善了,交結朋友大方了,穿著也講究了,逐漸改變了自己破落寒酸的形象,日後回國鋪平了道路。

其次,呂不韋除了給異人五百金,自己又拿出五百金,購置各種珍奇物品,吃的用的,應有盡有,裝在車上,一路西行,直奔秦國而來。《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做買賣,賤買貴賣,積累了千金家,其實,千金形容錢財很多,不一定就是一千金,這次他拿出了自己家的一大部分,並不是全部。他知道,以後用錢的地方很多,並沒有孤注一擲。

呂不韋一路奔波,來到咸陽。咸陽是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到前206年秦滅亡,秦國在此建都144年。咸陽的社會風氣和人們的精神面貌與東方各國有很大不同,這裡奉行法家的一套,實行耕戰政策,重農抑商,勵軍功,嚴刑峻法,人們致富的門路就兩條,一勤奮務農,努力生,幹得好,政府有勵;二當兵打仗,殺敵立功政府授予爵位。秦國自商鞅變法後,規定了二十等軍功爵,從最低一等的公士,到最高一等的徹侯,立什樣的功,可以得到相應的爵位和社會地位。為獎勵軍功,商鞅規定,凡行伍中人,不論出身門第。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的大小接受賞賜.即便是秦國的宗室也是這樣。宗室未立軍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擁有爵位。

秦國沒有私人商業,沒有燈紅酒綠的娛樂場所,要學文化,「以吏師」,主要學法律。人們都知道秦法的嚴酷,不敢違反法律,每天丈夫離家,妻子丈夫之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失法離令,若()死我死。」意思是,違反了法令,被處死,我也活不了,可別那樣做呀!表面上看,秦國人人守法,但是不是一種健康的、健全的法,是讓老百姓繃得很緊。秦國的這種政治文化,充滿了法家的味道,和東方的那種多元的、相對自由的文化差別很大。

比如《戰國策齊策》記載,蘇秦齊國國都臨淄,「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雞、走犬、六博、蹹踘者」。玩兒的、鬧的,隨隨便便,非常熱鬧,這在秦國根本就不可能。東方的思想家去秦國的不多,都覺得秦國落後。但是到戰國後期,人們開始注重秦國了,不僅去,而且有人就願意在這兒任職,覺得這個地方適於推行他們的理想政治。

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呂不韋前後到過秦國,他對秦國印象很深,說,這裡和東方不一樣,人們不喜歡浮躁和輕佻,很務實,沒有過多的追求。他說:這裡的人民「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意思是:秦國的老百姓對官府很害怕,是合乎正道的百姓。他還說:「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古之吏也。」(《荀子國》)意思是,官府衙門裡的官吏,個個嚴肅工作,人人恭瑾、簡樸、敦厚,辦事認,毫不含糊,是粗劣的意思。這是合乎正道的官吏呀。

荀子對秦國的士大夫和朝政也大加讚揚。他說:「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互相勾結),不朋黨(不結私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沒有不胸懷寬廣,明白道理而奉公守法的),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

在荀子看來,秦國是一片」土」,百姓順從,官吏廉,士大夫樸實,全是合乎理想的「古之民」、「古之吏」、「古之士大夫」、「古之朝」,沒有政治腐敗,經濟貪,人人奉公守法,而呂不韋卻不識時務,帶著錢來秦國走後門,歪門邪道,豈不是自討苦吃!前來送死!

現實社會在不同人眼裡,由於觀察的視角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大相逕庭。呂不韋和荀子,一個是商人,一個是思想家,呂不韋在商海、在金錢圈子裡混跡;荀子則充滿了對理想社會的憧憬,荀子沒有在官場生活過,對現實生活缺乏實際了解,兩個人觀察社會的視角是不一樣的。呂不韋當然也不會像我們今天會分析專制政治的弊端,也不可能認識到人治社會的種種問題,他只是根據自己走南闖北的經歷,從直覺認識到,在君主說了算的社會裡,只要有了錢和權,就沒有幹不成的事!當官的權力越大,就越不受制約。在中國古代專制制度下,最高統治者往往不受法律的監督,家天下的政治體制,就是「一言堂」,在最高統治者那裡往往是法律的空。在人治社會中,要辦成事,只要把關鍵人物拿下,一切就好辦了。

事實證明,呂不韋的判斷是對的。他只有一個念頭,相信金錢、相信女色可以收買權力,交換權力,甚至戰勝權力!如果他像荀老夫子,看秦國到處是一片光明,到處是「古之民」、「古之吏」、「古之朝」,他早就打道回府,繼續做商人去了。正是呂不韋相信錢能通神,所以,他堅定地向咸陽王宮走去。

呂不韋到咸陽首要目標是說服在立異人嫡嗣的一個關鍵人物——華陽夫人。

呂不韋在邯鄲的時候就對華陽夫人的情況進行了調了解,他決定住華陽夫人兩個弱點和一個長處作突破口。華陽夫人的弱點:一是隨著歲月流逝,年老色宜衰,極易失寵,這是生理的規律,不可改變。歲月無情,使華陽夫人整日憂心忡忡;二是無後,在「不孝有三,無後大」的傳統社會,不能家族添丁增口,尤其不能生兒子,對於女人來講這是致命的弱點,弄不好就會被棄,這是極其悲哀的事。每當想到這事,華陽夫人一定心裡血。但華陽夫人又有別人比不了的長處,那就是現在還很美麗漂亮,安國君對十分寵愛,百依百順。

以呂不韋的身,要直接見華陽夫人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敢貿然去找華陽夫人,因實在此事太敏感,稍有不就全了。

呂不韋先投石問路,通過關係找到了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戰國策秦策五》記載了這件事。呂不韋見到陽泉君,沒有客套,開口就是嚇人的話。他高聲說道:「陽泉君,犯了死罪!知道?」陽泉君大惑不解,住了。呂不韋馬上說:「門下的人沒有不是官高厚祿的,可是安國君的兒子們卻沒有一個顯貴的人,的倉庫了里堆滿了金銀財寶,馬棚里養滿了駿馬,後院裡住滿了美女。但是看到沒有,安國君已經年老,他一旦死去,如果他的兒子掌了大權,們的性命不就危在旦夕,說讓完蛋就完蛋?」這幾句話把陽泉君說蒙了,但他仔細一想,這話還是有道理,姐姐華陽夫人只是因漂亮而受寵,但沒有兒子,安國君死後即位的太子肯定不是華陽夫人所生,不會和華陽夫人一條心,到那時可朝不保夕了!

當時,陽泉君還得知,安國君已看好長子叫子傒,準備將來讓他接班。陽泉君越想越害怕,忙問:「這可怎麼辦呢?」

呂不韋不慌不忙地說:「我有辦法保們安全。現在在趙國當人質的異人是個賢能之人,他的母親在宮中失寵,他每天伸長脖子向咸陽張望,盼望有朝一日能回歸秦國。如果的姐姐能請求安國君立他太子,的姐姐不就有了兒子?」

陽泉君恍然大悟,說:「對呀,只要把異人立嫡子,讓我姐姐收他做兒子,我們家不就安全了!」

陽泉君很快將呂不韋的話告訴了華陽夫人的姐姐。

呂不韋憑藉巧舌遊說,一攻下了華陽夫人的弟弟。但他認要再加一個雙保險,必須拿下另一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華陽夫人的姐姐。

呂不韋又通過關係見到了華陽夫人的姐姐。呂不韋知道女人最喜愛稀罕珍貴的東西,女人膽小,也不能和一個女子說嚇陽泉君那樣說話,要委婉些。於是,他先送上從邯鄲帶去的禮品,請華陽夫人的姐姐交給華陽夫人。在呂不帶去的禮品中,華陽夫人的姐姐肯定也有一

呂不韋將對陽泉君說的話委婉地對華陽夫人的姐姐說了一遍,並請姐姐勸說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的姐姐同意呂不韋的分析,也原封不動地把呂不韋的話告訴了華陽夫人。

呂不韋的話說是這樣的:「我聽說用美色來侍奉別人的,一旦年老色衰,寵愛就隨之減少,現在侍奉安國君,十分得寵,但是沒有兒子,這可是件大事呀。不如趁早在安國君的兒子中,選擇一個有才能又孝順的人,拿他當親兒子,立他做繼承人。這樣做,安國君活著的時候,可以受到尊敬,丈夫死後,自己立的兒子繼位王,同樣可以保持自己的勢力不衰。如果不在容貌美麗、受寵時做這件事,等年老色衰、失寵之時,連和安國君說句話都不可能,一切不就全了?」這些話像一把刀子戳到華陽夫人的軟肋,其實,最擔心的就是這件事,呂不韋建議他立自己相中的人做太子,正中的下懷。

立誰合適呢?呂不韋又通過其姐姐說異人如何的孝順又如何有才能,他交結的朋友遍天下,他的生母卻不受寵愛,呂不韋還編了一番話,說:「異人十分想念華陽夫人,日夜哭泣思念安國君和華陽夫人,他把當作天,當作親媽!」呂不韋說這些話十分逼,生動感人,催人淚下,深深打動了華陽夫人。堅定了他立異人嫡嗣的決心。

在呂不韋的忽悠下,在陽泉君和姐姐的大的思想工作感召下,華陽夫人被徹底征服了,完全接受了呂不韋的建議,要立異人太子!

古往今來,夫人的枕邊風是非常厲害的,不知多少當官的在枕頭邊上被夫人、情人俘虜。我這樣說決不是認女人是禍水,最關鍵的還是那些當官的意志、立場不堅定。不過,許多貪官由於貪戀美色,一見到美麗的女人,總有說不出來的心虛氣短。如果美女再略施手段,不少人便乖乖束手就擒。這樣的事例太多了。安國君就是如此。

這一天,華陽夫人見安國君情不錯,就對他談起了異人。先說異人很聰明,有才能,被送到趙國當人質後又廣交朋友,很有人緣,到趙國的人都稱讚他,沒有不說異人好的。安國君靜靜地聽著,沒有作聲。華陽夫人安國君沒有反應,覺得應加大力度,快讓安國君表態,於是就抽抽答答地哭起來了,一邊哭一邊說:「我能充後宮,得到的寵愛,是三生有幸!但是非常遺憾,我沒生兒子,這是我心頭永遠的痛!我反覆琢磨,輩中只有異人最好,最讓我放心,我想讓他做繼承人,做我的兒子,以便我日後有個依靠。看行?」

俗話說,女人在家裡管住男人有三個法寶:一哭二鬧三上吊。華陽夫人那光亮動人的面容,嬌滴滴的聲音,悲切切的哭聲,果然奏效,安國君沒怎麼猶豫就答應了華陽夫人的要求。光說不行,空口無憑,於是拿來玉石,刻符據。確立了異人嫡嗣的地位。華陽夫人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

接著華陽夫人又說起了呂不韋,他稱讚呂不韋如何賢明,在邯鄲如何照顧異人,如何處處秦國著想,安國君也相信了。當下決定兩件事,一是呂不韋回趙國時,給異人帶一批禮物。送異人禮物就等於承認了異人的身不是被我們冷落的人了,現在可以受到重視了。二是讓呂不韋做異人的老師。呂不韋的輩分,要是從和異人的關係看,地位是非常高的。至此,呂不韋最擔心異人能否立嫡子也得到了落實。呂不韋的第二步棋大獲全勝。

從呂不韋敢於到咸陽上下活動,打通關節,最後終於達到目的,給我們帶來不少聯想。

首先,呂不韋能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基於對秦王室各種情況的準確分析,尤其住了關鍵人物華陽夫人,通過陽泉君和姐姐做工作,說服了華陽夫人,又通過華陽夫人說動了安國君。呂不韋的成功之處是充分利用了華陽夫人的弱點和長處,他通過陽泉君和的姐姐,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攻勢,終於使華陽夫人就範。這裡,錢的作用、色的作用、枕邊風的作用,心理暗示的作用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其次,在確立異人嫡嗣的過程中,呂不韋充分展示了他作商人所特有的精明。他善於利用矛盾,住主要矛盾,因勢利導,四兩撥千斤。他不出面,從目前的史料看,他似乎沒有和華陽夫人見面。僅讓陽泉君和姐姐代傳他傳話,就達到了目的,很快見效?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家族利益。在封建社會,家族利益高於一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呂不韋深知,只要把這個問題的利害得失交代楚,他們肯定比還著急。

第三,呂不韋用錢權交易達到了贏「無數」利的願望,從道德層面上講,是不可取的,他就是靠赤裸裸的走後門,經濟行賄。然而,他立異人嫡嗣的成功,迅速解決了秦國在繼承人問題上的潛在危機,防止了內亂,客觀上有利於秦國的穩定和發展。

第四,錢權交易自古有之,不是從呂不韋才開始的。戰國初年,吳起在楚國變法就提出要「損不急之枝官,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說明當時就有走後門的風氣,有請客送禮的現象。但通過錢權交易,改立太子,「立國定君」的,幹這冒險的政治投機,呂不韋卻是第一人。呂不韋能成功?我認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分不開。戰國是一個活化的社會,任何人,只要有本事、有能力,都可以發揮出來,商人是其中活躍的群體。他們的足跡遍及各地,或長途販運,或屯積居奇,活躍的工商業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結構的開放和社會階層直接的轉換。《史記貨殖列傳》里記載了一批有成就的商人。但是,經濟利益的鞏固和維持,需要政治的保證,所以呂不韋要參政,我覺得從商人的利益角度來看是勢在難免。

工商業發展,出現了一批活躍的工商業者,他們的足跡遍及各地,或長途販運,或屯積居奇,活躍的工商業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結構的開放和社會階層直接的轉換。所以商人政治在情理之中。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在《秦漢史》一書中認,秦國政權實際掌握在商人地主手中。這話有一定道理。

呂不韋帶著勝利的消息和安國君、華陽夫人給異人的禮物回到了趙國。異人被立嫡嗣的消息很快傳開,人們開始對這個昔日窮愁潦倒的破落公子開始刮目相看了。呂不韋當下首要的問題是帶著異人早日離開趙國這個是非之地。夜長夢多,咸陽那邊要是一變卦,可就全完了,要趁熱打鐵。

呂不韋通過關係見到趙王,請求趙王放異人回國。這時,秦趙關係日趨緊張,趙國不肯放人。呂不韋再次打通門路,估計又以錢開路,終於見到了趙王,他請求趙國放人。說:「王子異人是秦王寵愛的兒子,他的母親雖然在宮中不受寵,可是現在最得寵的華陽夫人已將他認乾兒子,他可就是將來的秦王了。行把他留在這裡,一點用也沒有。如果秦國想攻打趙國,他們也不會在乎一個沒有用的人質。如果能讓異人回國,將來異人成國王,必定對趙國有好處。」這一番話果然起作用,趙王同意送異人回國。

趙同意送異人回國關鍵的原因是秦國盛已成事實,從本意講,趙也不願意和秦鬧得太僵。呂不韋拿到了異人可以回國的通行證,急忙打點行囊,準備程,不料發生了一件大事,使他們回國的計劃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