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1 07:16:59幻羽

*禪宗公案─悟道*

 

                 *禪宗公案悟道*

公案,禪宗術語,指禪宗祖師的一段言行,或是一個小故事,通常是與禪宗祖師開悟過程,或是
學片斷相關。公案的原義中國古代官府的判決文書,臨濟宗以參公案作一種禪修方式,希望參禪者如法官一樣,判斷古代祖師的案例,以達到開悟,又稱公案禪。大慧宗杲禪師由公案禪中,發展出話頭禪法。收集公案的著名著作有《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無門關》《碧岩錄》等。
 

禪宗公案矛盾的、不可說的、與混用的禪宗語錄中,古來就一直困擾學者的,是數不少的「矛盾」與「不可說」的公案。所謂「矛盾」的公案,是指禪師們透過矛盾的語詞或動作,來表達他們所體悟的禪理。南北朝時代的一個禪師善慧大士(傅翕),利用一首句句矛盾的禪詩,來表達他所體悟的禪理: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修行難,難在不肯斷掉自己的習氣,常通商量,留一些習氣在。這些習氣包括:喜歡享受,優遊自在;喜愛錢財,珠寶瑪瑙;喜愛談笑,又愛唱歌;喜歡妄想,編織夢境;喜愛面子,常找藉口;喜歡做菜,品食物;喜愛管人,亦要管事;愛聽好話,喜歡馬屁;討厭逆言,喜愛鴕鳥......

大修行者應有氣魄,諸法不黏,六親不認,讓心能大死一番。如此用功至心死,才有一些與佛法相應。就如希運禪師所言,對外塵的執著、對心識的勞苦,要讓迥然不同,異於往常之境地,這種事說來非尋常人所能辦到的。辦不到就不是在修行了,故還得把上述所提諸習氣,來一起用繩索住,好好下一番工夫,讓自己不再被黏。若不這破釜沈舟地用功,能獲得自在解脫之果地。就如大自然沒有極寒的氣候,能讓喜嚴寒的梅花開呢?但行者當知,若不破本參,修起心來不究竟,因是緣修之故。若也能悟自性,是屬實修,妄心要滅較易也。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作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黃檗希運悟道詩)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靈雲志勤悟道詩)

 

終日看天不頭,桃花爛漫始抬眸。

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何山守珣悟道詩)

 


─打罵皆是禪道─
 

有一學僧去拜訪越溪禪師,問道:

禪師!我究佛學、儒學二十年,但對於禪道卻一竅不通,能指示我一些

越溪禪師並不開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嚇得學僧奪門而出,心想: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論。正在生氣的學僧在法堂外到首座老禪師,老禪師看他一怒相就和藹地問道:

出了什?到我那裏喝杯茶!求道的人有什得生氣呢?

學僧一邊喝茶,一邊開始抱怨越溪禪師無緣無故地打他。當學僧這一說時,冷不妨老禪師立即揮手也打了他一巴掌,手上的茶杯嘩一聲掉在地上,老禪師道:

剛才說已得佛法儒學,只差一些禪道,現在,我就用禪道供養了。知道什是禪道了

學僧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老禪師又追問一次,學僧始終答不出來,老禪師道:不好意思,就讓看看我們的禪道吧!

說著,就把打碎的茶杯撿起來,然後拿起抹布,把剛才灑了一地的茶水擦乾,接著又說: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什麼禪道呢?

學僧終於體悟,禪道即在身邊!從此就在越溪禪師座下參學。

禪宗參學請法,動不動就是打罵,其實禪者的溫和灑脫,和打罵的行為完全是兩回事,但禪者硬說打罵皆是禪道,原因是打罵表達禪道來得淩厲,讓你徹身徹骨容易感受罷了。比方禪者的風範,能屈能伸,打破茶杯,把它撿起來,潑出的茶水,可以把它擦乾,這還不夠體悟嗎?

 


─打是親、罵是愛─
 

黃檗希運禪師有一次到廚房,看到典座(負責煮飯)就問道:你在做什麼?

典座:我正在盛禪僧吃的米。

黃檗:每天需要多少米?

典座:每天三餐,約吃兩石半(一四九公升)

黃檗:是不是吃得太多了?

典座:我還擔心不夠吃呢!

黃檗一聽這話,順手就打典座兩個耳光,典座就把這事告訴臨濟禪師。

臨濟禪師聽後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樣的答話,也沒有罪過,為什麼要打人呢?他就安慰典座道:我替你問一問這個老和尚!

可是當臨濟禪師一到黃檗禪師那裏,黃檗禪師就提起先前的事。

臨濟禪師說:由於典座不明白老師為什麼打他,所以才托我替他問老師一聲。

黃檗禪師道:為什麼?你說為什麼打他?

臨濟禪師不服道:難道擔心不夠吃也不行嗎?

黃檗禪師:為什麼不答明天還要吃一頓呢?

臨濟禪師豎起拳頭,大聲說道:說什麼明天,現在立刻就要吃。說完,拳就順勢揮過去。

黃檗禪師擋開臨濟的拳頭,責怪道:你這個瘋和尚,又來這裏拔虎須!

臨濟禪師怒吼著走出僧堂,黃檗禪師反而歡喜,說這只小虎的頭上長角了。

後來溈山靈佑禪師就這件事問仰山慧寂道:這兩位禪師究竟是在做什麼?

仰山:老師的用意如何呢?

溈山:生了孩子才知道親情偉大。

仰山:我卻不認為如此。

溈山:那你又作何想法呢?

仰山:這就恰如把小偷領進自己家中,偷自己的東西。

溈山靈佑禪師聽後哈哈大笑。

臨濟義玄禪師是黃檗希運禪師的弟子,弟子打老師,這是忤逆,但黃檗不以為忤,反而讚美臨濟,俗語說:打是情,罵是愛。在禪宗接心上看,這倒別有意義了。



有一位雲水僧聽人傳說無相禪師禪道高妙,想和其辯論禪法,適逢禪師外出,侍者沙彌出來接待,道:「禪師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勞。」雲水僧道:「你年紀太小不行。」

侍者沙彌道:「年齡雖小,智慧不小喔!」雲水僧一聽,覺得還不錯,使用手指比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圓圈,雲水僧伸出一根指頭,侍者伸出五根指頭。雲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雲水僧誠惶誠恐地跪了下來,頂禮三拜,掉頭就走。雲水僧心裏想:我用手比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問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圈,說有大海那麼大。我又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說三界就在眼裏。一個侍者尚且這麼高明,不知無相禪師的修行有多深,想想還是走為上策。

後來,無相禪師回來,侍者就報告了上述的經過,道:「報告師父!不知為什麼,那位雲水僧知道我俗家是賣餅的,他用手比個小圈圈說,你家的餅只這麼一點大。我即攤開雙手說,有這麼大呢!他伸出一指說,一個一文錢嗎?我伸出五指說五文錢才能買一個。他又伸出三指說,三文錢可以嗎?我想太沒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認識貨,不想,他卻嚇得逃走了!」

無相禪師聽後,說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侍者,你會得嗎?」 侍者茫然,不知與對。 

佛法講究機緣,禪,就是機緣,你懂得,無時不禪,無處不禪,無人不禪,無事不禪。不懂,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與禪無關。禪史中有趙州茶,雲門餅之說,此皆禪也,俗語云:講者無心,聽者有意,故無相禪師曰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