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9 12:15:39幻羽

步步走在人間的行者…



         步步走在人間的行者
 
 

            花開終會凋謝

            人活一世亦然

            簡簡單單活著

            笑看世間得失

            自會海闊天空

            心則能明也透

            才會春暖花開

                         *幻羽*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包括在內,叫世出世間法。主要是大乘的緣起法和性空法,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像小乘,就是出世間法。

世間法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所見,所感所得,都是應對於各種世俗生活的種種見聞覺察,重在自我的責任義務。

出世間法則是應對於脫離世俗生活的修行者的見聞覺知,以及種種止觀禪定戒修等修行方法,重在自我的修持。

以佛法而言,世間出世間法兩不相礙,是因所遇的生活環境不同而採取的不同生活方式。在精神層次上是沒有區別的。

 

智慧可分為︰

1).世間的智慧;2).出世間的智慧;3).世出世間的智慧。

世間的智慧,係指凡夫的聰明才智,亦即以自我本位而發展出的各種學識經驗和價判斷,這種出於「我執」的,不能徹底究竟,也無法獲得解脫。

出世的智慧,是指小乘聖者的智慧,能證人無我,能出三界苦,已得解脫樂;不過未證得法無我,所以執著離世間而入涅槃,只能自求了脫,不能普度眾生。

世出世間的智慧,乃是大乘菩薩的智慧,證人空(即人無我),也證法空(即法無我),得大解脫而不離世間,這才能稱之「般若」。「般若」有四種意思1.是慧(通達空性);2.是明(無無明);3.淨(無煩惱); 4.是遠離(去執著)。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就是以深廣的智慧來超越煩惱的障礙。

學佛,當以六波羅蜜之中的般若波羅蜜起點,也以般若波羅蜜終極。我們在剛剛學佛時一定要具備正知正見,這是從聽聞正法而來,以正確的佛法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即是仰仗佛法的般若。

這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藉佛的智慧,來指導我們,如何修行其他五種從布施到禪定的法門。如不以般若作指導修行的眼目,也不以般若作修行的最後結果,那只是修的人天善法,而非航出苦海的佛法。

對凡夫來說,未知佛法者,希望求得名利物欲的滿足;初知佛法者,希望得到功德和福報。深知佛法者,希望求得佛法、求得智慧、求得解脫、求得聖果,禪宗的行者,希望求得開悟,明心見性。佛菩薩一定要告訴他們有聖智聖果可得,是了勸勉凡夫離生死苦出煩惱網。 

菩薩是以聞、思、修而證得五蘊皆空的境界,一切智顯現而得解脫;以根本智生的力量,以無量法門幫助眾生,使眾生得解脫,這是道種智的功能;能盡知諸法自度度他是一切種智。到了正得大自在的大解脫時,就發現無智無得,才是佛菩薩的體驗。



若想要了解「世間智、出世間智、世出世間智」這三個名相,得先要對「世間」的意涵作一番的了解,否則若只是對於表相的文字的依文解義,或者只是將經論中的相關名相文字列出來,那只是隔靴搔癢,不著邊際,如此便無法令大眾在佛法修證上有所利益。

世間簡單的分可有兩種:一有情世間。二是器世間。

世間智,就是所謂世俗智,如世俗善巧方便,廣博的各種知識範疇及文學技藝所生之智慧,仁智禮敬等道德倫理皆屬之。這與佛法的修證毫無關聯,所以無論是精勤專於茶道、花、書道、繪畫、陶藝、烹飪料理廚藝、拳術、瑜伽、氣功、相命、生態環保、學術、文學、詩歌、音樂、心理學、哲學、醫學保健等等的世間技藝工巧或學問,那只是在博取附庸風雅凡夫之所愛,所想所作的內容皆世間智。

即便是在所謂的佛學上的學術考證究,也是世間的有漏智慧,非是無漏,即使在此獲得再高的世間成就與名銜,亦無助於解脫生死。若無三乘菩提的智慧,無法解脫於生死,就算日以繼夜對這樣的種種世間有漏法的精進努力,就算是有許多世間的功德,但也是有漏福報,實質上也是毫無菩提可言,離「禪」遠矣。

佛法中的「出世間智」,不共世間法、不共外道法,是在佛法三乘菩提中屬二乘人的聲聞解脫道修行所得的智慧(但菩薩一樣證得,且其出世間智慧較之更深妙寬廣),因聽聞 如來的聖開示,了知世間一切萬法,包含有情世間以及器世間,皆是因緣所生,無常壞滅,是苦,所以是空,無我的。一切想要出離這樣世間苦、出離生死輪迴的佛弟子都不應對世間五陰無常壞滅的法起貪愛,更不應執著為真實的法。

這世間一切的無常法,當然包含了會生老病死的「色法」,以及念念斷滅的意識「心法」(至於眼耳鼻舌身等前五根所相應的五識,更是虛妄不實),而由這兩者直接或間接所輾轉出生的種種法,如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包含如在打坐時心所感受的所有身心之樂);以及對種種色心等法相所生的領略、了知、憶念、勝解、觀念等(如在平時中、念佛中、誦經持之中、打坐中所生種種的念及境界,就算是所謂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念,就算是心中生出任何光明的境界,就算是心中生出任何光明的境界如所謂明光心,就算是心中有大地落沉的境界,就算是心中出現虛空粉碎的境界,就算是心中有消融自我的境界,就算是心中有放下一切的我的念頭),這一些皆是虛妄不實的法。

若能深觀這兩者及種種由此所生的變相皆是藉緣而生、虛妄不實的世間法,進而斷除對其中一一法的貪染不捨、錯以為真實,甚至錯以是開悟的境界,這樣才是聲聞初果的斷我見煩惱,也才是修行聲聞出世間智的法要。



以世間法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字,佛法是字字完全依行的。一人證果,九祖超升,不是孝?慈愛眾生,猶如赤子,不是悌(佛於孝、悌兩個字的範圍,比儒廣大得多)?仁王護國,祈禱和平,不是忠?妄語戒中,首戒誑語,不是信?三千細行,威儀嚴肅,不是禮?四恩統報(四恩者: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佛恩),檀施在內,不是義?一食(每日惟午中作一度之正食,不更食以節食量)三衣,愛惜物力,不是廉?暴露罪惡,慚愧懺悔,不是恥?況我佛如來,大智、大仁、大勇,三德俱全。

以上所說,是出世間法,已將一切世間法盡行包括在內。若棄掉世間法來講出世間法,是違背我佛如來立的本旨。故《六祖壇經》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何勞向外求玄?又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求角。

在世間走,本是一場空,何必處處計較,何必步步不讓若能把心放空,把念放平,有利時不要不讓人;有理時不要不饒人;有能時不要嘲笑人。太精明的人遭人厭,太挑剔的人遭人嫌心放空,是對自己最好的答案;心放寬,得出世之味。說簡單其實也就很簡單了。

出世間法就是超出三界,脫離生死。世間法就是綱常倫紀,及一切做人應盡的責任。佛法雖是出世間法,然而世間法未盡,是仍舊不能出世的。所以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我們凡夫現世的人身,也叫做報身,原是隨宿生之善惡業報而來,宿生之善惡業報,即是今生做人享福、受苦的前因。然幸得人,必須盡義盡分,凡居心、動念、行事,一一悉令無負,如此方不愧人。再能依佛所說最直捷的淨土法門,念佛求生西方,自可臨命終時,舍報安祥往生西方,了生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