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3 21:46:49幻羽

塵弦禪音--禪,就是一朵花─*了知無常*─!



                        禪,就是一
花─*了知無常*─!

在這聲色犬馬的塵世,活著猶如正在彈著的琴,彈著彈著斷了一根弦,彈著彈著又斷了一根弦…,直到最後那一根弦也斷了,成─“無絃琴”,還是要照彈下去─!

                        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乾;

                        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得失無意;看天際雲卷雲舒。這才是正的解脫。婆娑世界是淨土,塵境境。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顆禪心。

                        禪是一面鏡,可以照亮人的心境;

                        禪是一盞燈,可以指引人的心路。

人生的境界,是心靈的境界。若心亂神迷,無論我們走多遠,都是難以捕捉人生的象,難以領略雅韻的風景。唯有心靈的安靜,才能鑄就人性的優雅。這種安靜,是得失後的平和,是誘惑時的淡定,是困苦中的從容,是微笑地面對娑婆世界,慢慢地去看、看透、看穿、看淡的一個漫長的過程。

修道者要如那靈山會上的那花,給人喜悅。禪,就是一花,喜悅芬芳。

若有機會便去參加禪七活動,那種因緣殊勝的生活,會頓然生起“除卻塵勞,身心涼”的快意。在七天裏暫別紅塵的牽羈,放下紛亂的外緣,安住飄蕩的塵心,靜聆涼、智慧的禪意法宴,體驗著禪心的歡愉。

                        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佛事;

                        修持苦樂淡泊心,不離當下即是禪。 

變化是一切事物的本質,透過體悟到生命的核心理,這是堅實不變的法則。一切緣生的事物都是無常,會導致苦,而且沒有實質的本體。“無常、苦、無我”─是一切有情眾生共通的特性。

對無常法,禪修者直接面對內在身心的變化,理解到無常的現像是不受控制的,若試圖去操控,一定會帶來痛苦。禪修之中要學會接受無常、遠離執著,對事物的變化抱持開放的心態,愉悅地面對生命中所有的變遷起伏。

佛曰:「一但體驗到無常的實相,無我的智慧就會顯現;體驗到無我,自我的幻覺即被摧。結果是,在此生即可以獲得解脫。從無常的理解會發對無我及苦的領悟,能體悟到這些理的人,自然會走向遠離痛苦的正道上。」

《大念住經》中,佛陀描述禪修的各個階段,都會有以下的體驗:「持續地觀察升起的現象、持續地觀察滅去的現象…持續地觀察升起和滅去的現象。」

僅僅從周遭事物和身體內顯而易見的表相去認識無常是不的,更要學習去領會微細的實相。那就是每一個瞬間,整個內在身心都是在不斷地變化;讓那所迷戀的「我」,事實上只是一種不斷生滅流動的現象。透過這個體悟,才能輕易地從自我意識和痛苦中脫離出來。

佛陀還說:「行者們!眼根是無常的,無常所以苦(無法滿足),苦所以無我。無我故「無我所」,不是「我」,不是「我自己」。」這就是正觀眼根的智慧,同樣的公式適用於耳、鼻、舌、身、意,涵蓋一個人所有的感官根門。

佛陀又說:「行者!明瞭此法則,多聞聖弟子於眼耳鼻舌身意生起厭離,厭離故喜貪盡,喜貪盡故得解脫。得解脫故得解脫知見(自知得解脫)。」無常是核心的理,行者必需體證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體驗無常最直接立即的方法是觀察我們的感受。

佛陀又說:「感受有三種 (苦、樂、不苦不樂),因緣所聚,因緣所生,都是無常,速疾壞滅,其本質就是會滅去、衰敗、消逝。」

身心內在的感受是無常特性中最明顯的表現,透過對感受的觀察去直接體驗,而不只是感性的信仰或理性的信服,才能接受實相。這即是從單純的聽聞正法,進步到實際體驗正法。當如此去面對實相,必然會帶來根本的改變。

佛陀說:「禪修者以正確的理解勤奮地、熱切地、自製地、持續地覺知。當身體呈現愉悅的感受時,會瞭解愉悅的感受在身體中升起了,不是獨立的,必需依賴這個身體。但這個身體是無常、因緣所聚。然如此,愉悅的感受必然不是恆常不變,必定受這個無常、因緣所聚、不斷生滅的身體所制約。」持續體驗到身體感受的生起、隕落、滅去直到無跡可尋。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就除了潛藏的無明習性。如此觀察身體感受的無常特性,禪修者不斷地邁向不起習性反應的目標:涅槃。

憍陳如,是第一位聽聞佛陀開示而到達終點的人,於證得涅槃之際宣稱:「一切升起之法必將滅去!」只有完全體驗到“生起滅去”的無常特性之後,才能體驗到“不生不滅”的實相。憍陳如的宣告,後來的修行者立下路標,指出要到達最終目標必須遵循的路。

「了知無常」是一種解脫的方法,行者必需持續不斷地奮,去體驗身心內在的無常實相,唯有如此,才能逐漸證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