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知多少?】略解之~
~【紅塵─知多少?】略解之~
紅塵在古代時的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出自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西都賦》的詩句。指的就是這個世間,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來源於過去的土路車馬過後揚起的塵土,借喻名利之路。
細解─紅塵
1. 車馬揚起的飛塵。
漢班固《西都賦》:“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唐杜牧《過華清宮》詩之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宋秦觀《金明池》詞:“縱寶馬嘶風,紅塵拂面,也只尋芳歸去。”
清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三:“十丈紅塵飛紫陌,掩關閑煞踏青屐。”
郁達夫《浙東景物紀略·方岩紀靜》:“不施椽瓦,而風雨莫及;冬暖夏涼,而紅塵不到。”
2. 指繁華之地。
南朝 陳徐陵《洛陽道》詩之一:“綠柳三春暗,紅塵百戲多。”
唐王建《從軍後寄山中友人》詩:“夜半聽雞梳白髮,天明走馬入紅塵。”
清孫枝蔚《春城曲》:“素紗軟屏看不得,但雲門外紅塵好。”
3.佛教、道教等稱人世為“紅塵”。
明賈仲名《金安壽》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瑤台,比紅塵中別是一重境界。”
清·范陽洵《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別業)碑記》:“其自願混跡紅塵,廣行善事,以拯危救難,非即聖賢,悲天閔人之苦衷耶!”
《紅樓夢》第一一七回:“ 寶玉 本來穎悟,又經點化,早把紅塵看破。”
郁達夫《自述》詩之二:“前身縱不是如來,謫下紅塵也可哀。”
紅塵之意涵:
一、“紅塵”一詞,指人間俗世之意。
古代時的“紅塵”一詞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出自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西都賦》的詩句中:“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大意是說,“熱鬧喧囂人流揚起的塵土(紅塵),從四方合攏,充滿全城,塵土與煙雲都連在一起。”後來,“紅塵”演變成了“繁鬧塵市”,作“人世間”解釋《紅樓夢》開篇闡述石頭的來源時說:“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這充滿神秘色彩的描寫,正是來自道家的神話故事。
二、紅塵指的就是這個世間,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來源於過去的土路車馬過後揚起的塵土,借喻名利之路。
三、鬧市的飛塵,形容繁華,也指熱鬧的地方。徐陵《洛陽道》:綠柳三春暗,紅塵百戲多。
四、人世間。紅樓夢第一回: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被那——攜如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
五、紅塵是指俗世。這個詞是在李唐王朝開始使用的。因為長安在西北,是黃土地質,在盛世之下的長安總是車水馬龍,在夕陽下卷起的塵土在當時長安人看來是紅色的,故有紅塵之說,後來佛教把這個詞用來形容俗世。形容女子一身紅塵是說她已經有很多的經歷,不是專指感情。
六、看破紅塵的解釋——這句話是中國古來的文學家,受到道家自然無為的影響,以及後來隱遁之士厭倦官場虛幻的富貴生涯,嚮往山林的田園生活,而經常使用的辭彙。所以,看破紅塵就是從煙雲似地繁華生活隱退到自由、簡樸、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環境中。
所謂的看破紅塵就是指要你有一顆包容萬物的心用你的那顆心去原諒眾生,寬恕眾生。 學佛的每一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的,也就是說你永遠都看破不了紅塵 ,但是可以再續紅塵。
A‧看破紅塵
看破紅塵的解釋——這句話是中國古來的文學家,受到道家自然無為的影響。我們常認為看破紅塵的意思就是什麼都不想要了,不再眷戀世間,失去了感情,六根清淨,所以一個人一旦看破紅塵就會循道出家,而所有出家的人不一定就是看破紅塵的人。
其實,什麼才是真正的看破紅塵呢?
紅塵是由兩個字組成:紅與塵。紅色是傳統中國的最愛,新年佳節或是一般喜慶都少不了以紅色掛彩。紅色代表世間的種種誘惑,象徵著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經過源遠文化意識薰陶,紅色已涵蓋了世間的特色,紅色即是世間。
說到“塵”,我們即想起塵埃污濁。 西方容許穿著鞋子進入宗教場所,如猶太基督教堂。反觀在東方的傳統風俗裏,每個人在進入屋子廟宇都必須先把鞋脫掉,不把鞋底的塵埃帶進;以佛教的教義則是不把自己的煩惱帶入別人的家庭或是神聖的廟宇。
誠然,看破紅塵的真正意義就是知道、明瞭、體悟世間的實相。佛教認為我們是不可能在世間滿足自己的追求與欲望。裟婆世界的本質是不圓滿,是苦的;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有情與無情終逃不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的命運。當我們深入瞭解無常現象,我們亦然體悟“無我”乃是一切萬物的實相。這有別于西方傳統的知識與信仰認知,如猶太基督教認為我們的靈魂是永恆不變的。
在極端的情況的下,也可以把“看破紅塵”的意思視為“什麼都不想要了”。
B‧紅塵雜念
我們都知道看破紅塵就是要看破人世間的是是非非,但是紅塵雜念是一生都看不破的。因為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動物。情緒變化很大,人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想法。那麼,紅塵雜念到底是指的什麼呢?有人說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放不下的東西,這個東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紅塵雜念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修行還不到家,還不能放下俗世的風風雨雨。
C‧紅塵練心
道家講究的是紅塵練心,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等,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那些所謂的隱士看破紅塵隱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隱”而已,而真正達到物我兩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雜的干擾,自得其樂,因此他們隱居於市朝才是心靈上真正的昇華所在,體現了崇高的道家思想。
意思是說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賴周圍的環境忘卻世事,沉湎於桃源世外,這是指小隱真正有能力的人卻是匿於市井之中,那裏才是藏龍臥虎之地,這是指中隱只有頂尖的人才會隱身於朝廷之中,他們雖處於喧囂的時政,卻能大智若愚、淡然處之,這才是真正的隱者。
《笑紅塵》作詞:厲曼婷
紅塵多可笑,癡情最無聊。
目空一切也好,此生未了。
心卻已無所擾,只想換得半世逍遙。
醒時對人笑,夢中全忘掉。
歎天黑得太早,來生難料,愛恨一筆勾銷!
對酒當歌,我只願開心到老。
風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任我飄搖。
天越高、心越小,不問因果有多少,獨自醉倒。
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瞭,一身驕傲。
歌在唱、舞在跳,長夜漫漫不覺曉,將快樂尋找。
《紅塵》作詞:符綰
袖風染雨,花台下酒共飲。
青絲風淩,三千愁腸誰系。
把酒東籬,誰見形單只影。
曾憶─與誰共約亭台西。
烽煙鐵騎,金戈鏗鏘風裏。
春秋幾季,何人把離人憶。
醉別煙雨,回首雲淡風輕。
願意─與君共月歸故里。
一夜難訴盡幾番濃情,曉風未起、看雲卷君向何兮。
可曾共滄桑幾許,誰側畔輕呢?不如歸去。
良夜卻似曾與君共飲,殘月未盡、枕畔可曾留君情。
盈袖處蘭香已盡,拂身過紅塵意。
袖風染雨,花台下酒共飲。
青絲風淩,三千愁腸誰系。
把酒東籬,誰見形單只影。
曾憶─與誰共約亭台西。
一夜難訴盡幾番濃情,曉風未起、看雲卷君向何兮。
可曾共滄桑幾許,誰側畔輕呢?不如歸去。
良夜卻似曾與君共飲,殘月未盡、枕畔可曾留君情。
盈袖處蘭香已盡,拂身過紅塵意。
誰曾共飲過幾番濃情?
酒消殘意、與君曰三生共與。
滄桑盡處君何去,拂身過紅塵意。上一篇:夏禪-六七-(6)
下一篇:~*禪修的飲食*略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