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 04:26:36幻羽

附錄:高旻寺德林大和尚在禪七開示中之《戒法》-參!

附錄:高旻寺德林大和尚在禪七開示中之《戒法》-參!

(1)在養息香開靜後,晚四支香講開示以前,打一個警策的〝法供養〞,這個殊勝助緣,人人切莫錯過〝念佛是誰〞參入啊!

(2)有的人是第一次進禪堂,這在打七來講是降格了!打七要有打七的氣氛,打七是為了了生死的,沒有任何事情比了生死還要大,『生死事大』,什麼事都沒有〝生死事大〞啊!想用工,要念生死苦!要發菩提心!

(3)有些人未到高旻寺之前,並不是學禪的,也不是參禪的,但他認為禪宗是個好法門,就趕來參加禪七。你原來是念佛的人,來打七說是要〝禪淨雙修〞,腳踏兩條船,請問你怎麼個修法呢?不能專心念佛,就不能往生西方,而參禪也不許間斷!若是一下子參禪,一下子念佛,將是一無所成。參禪除了信心以外,恭敬心也是非常重要。“法”在恭敬中求啊!這個基礎,不只要禮敬三世諸佛,也包括自己,要把認識提高到這來。

(4)打七再加一把火精進,在這十個七中,討一個分曉!那是不能空過的。是不是真正在用工呢?『現前不拈處,舉意便知有』,跑香坐香,出入往返,是不是有道心,還不用你來開口,一看便知! 

(5)〝念佛是誰?〞〝佛到底是哪個念的呢?〞….〝話頭〞就是在起心動念之前,所要〝照顧〞的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怎麼照顧呢?初發心的人,是照顧不到的!那要用什麼辦法來達到“這個”地方呢?就是用參〝念佛是誰〞這個辦法,來達到起心動念之前。而這〝起心動念之前〞,就是你的〝本來面目〞。在禪堂用工的人,都想找到自己本來面目,看看自己是什麼樣子;當你還沒找到以前,都是不認得自己。

(6)高旻寺這個禪宗道場,是屬於臨濟宗的法脈,奉行的是臨濟宗旨。臨濟宗旨有很多的內容,像禪堂掛的這個鐘板,是臨濟宗禪堂根本的標誌;禪宗五家(臨濟、溈仰、曹洞、雲門、法眼宗)的鐘板都不一樣,臨濟鐘板就是我們禪堂的這樣子;它不是給我們看的,而是一天到晚,從早到晚要敲的。臨濟鐘板有四止四開,四止四開有三十六下,這三十六下〝止〞的是什麼呢?就是指〝止靜〞的那個〝止〞。一板一鐘兩下,二板一鐘三下,三板一鐘四下,加起來是九下,四止四開便是三十六下(而〝開〞沒有)。除此以外,這個鐘敲得多了,早上要敲報鐘,晚課要敲報鐘,每次開靜還要〝揚板〞,一共要多少下呢?一共是三百八十六下。

(7)一切法本是非因非果的,非因非果而為一切因果做本。因是什麼?果是什麼?概括來講,在凡為〝三因〞,在聖為〝三德〞,這跟臨濟宗的〝三玄三要〞是同一意趣。佛法的道理只有一個!佛要說這個道理,就用佛語來表達;祖師要說這個道理,就用祖師的語言來表達。祖師的語言不講三因也不講三德,他就講三玄三要,大家可不要被語言文字相給迷惑了。 // 三因就是:正因、緣因、了因。三德就是:法身、化身、報身三佛德。宗門下稱為「三玄三要」,是以鐘板的數字〝三百八十六〞下,來表法:三因為三響鐘板,三要也為三響鐘板,合起來六響的鐘板,這就是在表三玄三要的法。最初開始,三因每一因具足十法界,十法界都具足三因;那三因就具足三玄,十個三因就是三十玄;三要每一要具足十法界,三要具足三十要;三十玄三十要中,每一玄又具足三玄三要,每一要也具足三玄三要;三十玄的三玄三要即一百八十下,三十要的三玄三要亦即一百八十下,就是共三百六十下;再加上二重十法界二十下,三玄三要又六下,合計起來就是三百八十六下。

(8)臨濟還有個〝三玄三要〞,這也不是用語言來講的,而是用鐘板來表達,臨濟的宗旨微妙不可思議!玄,看不到;要,就是主要。什麼為主要?成佛做祖為主要啊!三玄叫做三因,三要叫做三果;心,有始有終、有因有果,這都是〝要〞。果從因來,沒有因就沒有果,“因該果海、果徹因源”!臨濟四:『一如金剛寶王;一如踞地獅子;一如探竿影草;一不做一用。』這些都是隨機起用,你看這每一裡包含了多少內容?包括多少的佛法在裡面?那個〝〞做什麼用的?.臨濟四〞都是用來接人、度人的!〝德山棒〞的那一棒,做的又是什麼呢?也是為了度人、接人哪!看看這些祖德的〝手眼〞別具啊!禪宗這個門庭是〝棒門庭〞,這事大家都不能否認的。

(9)高旻寺的家風,歷來講話,都是參〝念佛是誰〞,這個家風不能變!禪堂裡一切講話也是〝念佛是誰〞,用工也只參〝念佛是誰〞!如果不能在禪堂裡用同一種工夫,那就亂了。既然選擇禪宗這一法,便要一門深入,宗門的法意,講的人各有巧妙不同,但主要講的就是〝起疑情〞。所以宗門下諸善知識,過去如是,現在如是,未來亦如是 

(10)進了齋堂坐下來,先拿筷子;兩手先把筷子交給右手,左手拿碗,要喝湯,先把碗放下,再去拿湯碗,喝後再拿起飯碗吃飯。右手的責任就是專門拿筷子,左手是專門拿碗的。吃完後,都要收到面前來平擺,不能隨便左右錯落不齊,處處要玲瓏。從外表的一切事儀,便可以看到個人的心行。吃飯前工夫在嗎?用飯間又如何?吃完了又如何?〝念佛是誰〞也吃飯嗎?還是打尖去了?我們都知道有個〝食存五觀〞,這是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雜話信施難消!所謂的五觀是: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性,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視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這些道理要記在心上,形成習慣,對我們用工辦道是一個〝助道因緣〞。

(11)佛是午食、天人是早食、畜生是下午食、餓鬼是晚上食。禪宗道場〝過午不食〞這條戒律不是重戒,是輕戒。高旻寺平常過午也吃,打七過午也吃,如果有人發心持午,那是持清淨戒,是好事但要自我珍重,打七不似平常,時長又辛苦!高旻寺從上以來,打七都有吃包子的習慣,如果打到下夜一點半,在晚六支香開靜時,還要吃麻油飯呢。

(12)禪堂冬天打七吃包子,也不喊吃包子,而叫〝吃放參〞,禪宗道場確實是海外家風,為了成就大家用功辦道,應機設教少食多餐,以利用功!只要你肯用功辦道,寸香能消斗金。我們坐一枝香,就是轉法輪,不但是自度且度他,而且這個法輪是最上法輪!我們要能做到,不然那就〝虛消信施、披毛帶角還〞了『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不要因為我這麼說了,就不敢去吃,那可怎麼辦呢?要好好用功,好好參禪哩! 

(13)禪堂畢竟不是一個人在打七,人多了,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所以便設有種種的規矩,打七是要熟悉禪堂規矩,令身心好好的在規矩中行,才能夠安住的用工辦道!若是跑香時沒有規矩,坐香時沒有規矩,監香也沒規矩了,那禪堂打七不走樣了嗎?這個身能安嗎?心能安住嗎?每個人的思想水平都不一樣,唯有放在同一條線上,循規蹈矩共同去行,互相自我節制行儀。所以常住上也不得已,有犯必說呀!為成大家的道業,不講也不行,若是不糾正那禪堂就不如法了,如何令大家一起來參禪呢?

(14)就拿禪堂和尚打的警策香板,非和尚是不能夠打這個警策香板的。〝打警策〞下兩板也有規矩的,若是打得不好就不如法了,在那當下,你的受用上,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要是人家看起來或聽起來,也會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味道!主七和尚打警策是自然的,要打得好,圈子要撥好,撥不好,警策就打不好!為什麼呢?圈子撥不好,這警策打起來就沒有連貫性,零零碎碎的。雖然每一個人打兩槌香板,實際上這香板打起來,一百人、二百人、三百人、乃至五百人,它是連貫的。打起來不連貫,音聲就不連貫,心就不連貫,而環境也決定助緣。// 什麼都有佛法,什麼都有講究,如果圈子撥得好,打起來連貫了,便一連串;雖是每人打兩塊香板,實際上數起來就是12345678….. 連貫如珠落玉盤,一顆接著一顆。要知道〝香板頭上出祖師〞!有很多外來的人,知道這兩塊香板太寶貴了,到高旻寺來,就特意要請這兩塊香板!所以打這兩塊香板是不容易,要不要如法呢?是要有規矩才行!人人都有這個機會,都會主七,打這香板也是應該要學學。 // 香板打得如法,能夠把一個人的散亂心給打定下來,把妄想給你打掉!這兩塊香板是警策嘛,為什麼打兩塊不打三塊呢?而又不是打一塊呢?當然這也有個說詞,打兩個警策香板是在叫我們〝看話頭〞!這叫做〝法供養〞是名『真法供養如來』!這祖師怎麼出的呢?祖師不一定是坐在那裡開悟的!跑香也能開悟,喫茶也能開悟,一切處、一切時,都是我們開悟的大好因緣!

(15)敲魚子止靜,節奏也要恰當,特別是冬天裡打七的楗槌不宜慢,精進嘛!魚子是法器,一槌木魚打得好,能令人開悟的!我們家老和尚在金山打七,就是在晚六支香的一槌木魚聲中開悟,你看楗槌重不重要?所以敲鐘板,都要秉心至誠、必恭必敬,因為它是〝法器〞也在說法助道啊!引磬、木魚也都是這個樣子,都是諸佛的法身,眾生慧命之所繫,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修行,點點滴滴都要學,走一步路也都要學走好;要種無量善根,絕不可起慢心

(16)每一年冬天打七,為了監香,有人歡喜也有人愁。常住上請〝監香〞為大眾下這個香板,走這個圈子,是以助道為本。往年人少是走單圈,現在人多是走雙圈,這是因事制宜。監香並不是止了靜以後,就開始走圈子,因剛坐下也沒沖盹、打呼。一般長香都要下半支香才走圈子,若是上半支香有人打呼,怎麼辦?那監香的就以〝手抄香板〞直來直去,是這樣子做。 // 有些初發心沒住過禪堂,沒有監過香,拿香板不如法。現在人多,堂裡跑不夠,還要跑到堂外圈,一次監香下來,最少十分鐘;若來回走四圈,就要四十分,這一枝香下來,你看監香的是不是辛苦?現在禪堂跟過去不一樣,過去舖的是地磚,現在舖的是木板;監香在執香時是不穿鞋,怕有音聲影響參禪。監香走圈子是離位子三塊磚,看人是打呼、沖盹、或趴位子,向前半步下香板,打過就走。監香還可以連下二板,也有權利打回手香板;被監香的人,要往〝道〞上會,監香是助道,沒有哪個說是跟哪一個過不去的。//

我們這裡有四眾弟子,大家都還是凡夫,監香的人,就要審量、審量香板怎麼下!這還沒幾天,禪堂就有現象了,我都曉得的。因為常住事多,我來不及進堂,希望大家都要為道,發道心,不能夠有染污的心。禪堂的規矩法則,除了鐘板楗槌以外,可以說都是活的。比方說喫茶,掛二板喫茶也好,吃豆腐漿也好,散杯子、收杯子也都要如法。禪堂裡有四眾弟子,那散杯子也要分次第,先散大僧,然後散二僧、居士,這就如法。 // 從這個散杯子喫茶,我看到有一個問題,最好改變改變。喫茶無論是掛腿子喫茶,或盤腿子喫茶,這個杯子要落地,人人的杯子也都要落子,誰也不能例外!落地有沒有困難呢?我看就有些困難!也不暁得是現在位子高了,還是坐香後人矮了些,說是杯子要落地擺不到!我看到有的人就差一點栽到地上,他搆不到嘛!但搆不到也不能用丟的,他必須擺好在地上,這怎麼好呢?不上規矩啊! // 掛腿喫茶,這杯子它有一條線,向前半步就把它卸下。盤腿喫茶,有人手長,有人手短,高矮不一;弄個不好,剛喝的豆腐漿都要嘔出來,那就麻煩了。所以最好是改變改變!既然散杯子是散在手上,收杯子也一律從手上收。如果杯籃子夠,就拿著杯籃子收也可以,那麼就沒有這些毛病,也都如法了。還有收杯子前,維那師父要〝卓杯子〞後,才可以開始收;昨天維那師父還沒卓杯子,就收起來了,那可就不如法,是不行的。 //

跑香更是要有規矩!跑香時大僧是靠著佛龕跑,其他人是靠牆的位子跑;跑香的規矩,一個跟著一個,後頭的人跟著前頭的人跑,不能亂竄。跑不動或年紀大的,就到堂外圈跑,若還真正跑不動的,就到走廊外頭去,別去擋著其他人,打人閒岔!跑香也是一枝香,是要會用工,左手甩右手擺要有威儀,心要看住念頭,別把〝念佛是誰〞跑丟了。今天就說說這些規矩了,再說下去要烦了,以後有碰上再談呗!

(17)高旻寺,做為一個專門的禪宗道場,並非只靠某個人來撐的,是要靠大家共同分工來護持。在堂裡有班首、維那、當值、監香、清眾….等等。在堂外有燒飯、燒菜、燒水、看門、客堂等等執事。各盡其職,裡裡外外,大家同心來護持這一枝香的。不但是在禪堂裡的人用工,連外寮的人也在用工。 

(18)今天我進堂的時候,有幾位學人邊走邊說邊笑,回頭看到我,就趕快裝個樣子,這是在做什麼呢?哪是個修道人呢?這叫做沒道心。從這個出入往返,就可以看到〝心〞是否用工了,有道沒道,自己知道!打七的樣子,用工辦道的樣子,人前人後是要沒兩樣。對於這種人的行履,自認自己知見很高,既不守清規也不守戒律,履犯苗稼,你看這樣的修持如何了得呢?名義是到高旻寺來打七的,但用他的行履來勘驗時,那就差了。

(19)我們在這個禪堂裡頭,有人是心歇下來了,專門在用工了,有的人是想來當當參學,學學規矩。“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啊!現在就來談談禪堂到打七以前,平常是不喊〝起〞字的,而七期期間要喊〝起〞字。過去冬天打七時,每一枝香都要喊〝起〞字,現在因機設教,我們就把〝起〞適當的作用。  // 打七就是精進,喊〝起〞字就是提高我們的精進精神,用這個方式在催香時喊〝起〞!給我們做為助道因緣。這是過去的祖師見機立法,喊〝起〞字也是禪堂一法,敲鐘板楗槌也是禪堂一法,和尚進堂、班首師傅開示也是一法。這喊〝起〞字是什麼意思呢?可能有人是懂得,有人懂非懂,而還有人根本不懂,這〝起〞是什麼道理呢?莫名其妙!莫名其妙是件好事。 //

喊〝起〞字,從今年打七起規定,早板香、午板香、養息香、末後香,這四枝香喊〝起〞。長香多喊幾個,短香少喊幾個,最少也有三個〝起〞字,否則不好喊的,維那師傅自己喊嗎?大家都要喊,給我們打七增加點氣氛嘛!早板香,早飯回堂跑香,掛二板之前要喊〝起〞字。喊起字掛二板,打催板跑香,打抽解之前也要喊〝起〞字。午板香也是如此,要是到了養息香,起香喫茶以前要喊〝起〞字,打過催板以後要喊〝起〞字。喊 〝起〞字後再打抽解、坐香。禪堂裡又是警策香板,又是監香香板,又是維那香板,為什麼還要喊〝起〞字呢? // 喊〝起〞字是什麼原因呢?這〝起〞字從什麼時候喊起來?三藏十二部裡是找不到的,至於是哪位祖師所建立,我是少參少學,可能老參上座曉得是哪一朝代的祖師所立,一人倡導,大家都響應,所以一直到現在,禪宗道場冬天打七都喊〝起〞字。既然打七是加功進步,剋期取證的,那麼禪堂的一切設施、楗槌、鐘板、規矩、開示等等行動,都必須與我們禪宗這一法,與我們用工上要相應,這一個關鍵你若懂得,就曉得喊〝起〞字的作用。

(20)不是說我中氣足,喉嚨好,就喊得長一點,這可不行!長短也要如法,並不是出風頭比鼓勁,動人心念,此非禪也!如果說我本來就在疑情當中,這個〝起〞字便是再加一把火般,更提起精神來,用工更得力!

(21)〝四止四開〞運用在一天五個階段,也就是說〝五時四止四開〞,哪五時呢?從早上打四板到早課下殿,這是第一時;從吃早飯到吃中飯,這是第二時;從吃中飯以後,到上晚殿,這是第三時;上晚殿到起養息香以前,這是第四時;從起養息香到開大靜,這是第五時。這五個階段有四止四開,共計敲鐘板三百八十六下。叢林下的楗槌都是銜接的,處處銜接,禪堂跟齋堂,禪堂跟大殿,它都是交接著。 這個儀式當中,無論是禪堂、外寮,一舉一動都有規矩,都有號令,這叫〝招呼〞。

早上,我們一夜睡覺要起來前,起四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起過四板以後,全寺範圍內,都要給它打起來了;這時就是〝招呼〞要你起來了,否則你自己還不能隨隨便便起來。早上起板,在禪堂起板,這是以禪堂為主的;起過四板,回過頭來,仍在禪堂煞板。煞板也要煞四槌:板!板!板板!四次,煞四陣板;四陣板煞過後,煞五板,五陣煞過後再:板!板板!這三槌板是準備〝送板〞的,交禪堂報鐘的。這個同時禪堂裡報鐘也是三槌:板!鐘!板鐘!板鐘!這時一天的作息便開始了。

在禪堂裡敲鐘、敲板是:敲報鐘是敲七下,押六打七;敲板是押四打五。有個念法:敲〝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個字,押六打七。煞多少槌呢?煞都是煞十一槌:華、嚴、海、會、佛、菩、薩!薩!薩!薩!薩!楊板煞這個板:若、人、欲、了、知!押四打五,煞板就是:三、世、一、切、佛!佛!佛!佛!佛!佛!佛!十一槌。不多不少,也不能在板上滾,滾就沒得數了,這是講敲鐘、敲板的規矩。

凡是楗槌的交接,都是三交三接,沒有六交也沒有六接的,在老和尚的禪堂規約,寫得明明白白。各地各家風,到一家隨一家,它對的也好,不對的也好,你既到人家家裡去,就要順人家,那才是參學的態度。廣參多學不可執著心太重,叢林下大規矩小法則,不能你來改一下、他來改一下,這還得了嗎?這些規矩法則,它是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的。   

晨鐘暮鼓,早上是先敲鐘,晚上開大靜是先敲鼓,鼓敲過了敲鐘,百八鐘聲後,最後三槌鐘交這個〝夜巡板〞打十八下,最後煞板,煞兩槌。二板熄燈養息。“夜巡板”這一夜打多少板?打一更,這十八槌就是一更,煞兩槌就是二更,早上起板,在禪堂起板是三板起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打三陣共九下,接著就打四板。起過四板,他就在全寺內,凡有人睡覺的地方都去打〝叫香〞,讓要坐香、要上殿都給他打起來!

四板過後回頭到禪堂外煞板,煞四陣,煞過四陣煞五陣,五陣煞過後三槌板,準備送板,交禪堂報鐘敲三陣:『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陣十八槌,三陣五十四槌,加接夜巡板的三槌報鐘,共五十七槌。煞完報鐘他也要送,凡有交接就有送。報鐘三陣敲過,下來是:鐘!鐘!板!鐘!四槌。五十七加四是六十一槌。這個〝鐘、鐘、板、鐘〞就是〝一板一鐘〞,從早上這一板一鐘開始,就是“起香”了!

起香後是跑香,跑完香掛二板,掛二板接著喫茶;喫茶後接著打催板跑香,催過板打抽解;抽解後回來坐香止靜,止靜是三板一鐘。止靜是從什麼時候止的呢?從一板一鐘止的。二板一鐘也是止靜,三板一鐘也是止靜,到了三板一鐘就止下來了,所以一止都有九下。止靜是慢慢止的,不是一下子止下來;從:鐘!鐘!板!鐘!開始一板一鐘,二板一鐘、三板一鐘,算算這一止共幾下?連敲報鐘九下,共是六十八下。

然後是開靜楊板了,凡是楊板,大家都要站起來,二磬引導,送板:叮!叮!板!叮板!叮板!三交三接,交過後,二磬沒事了。接著要起板:『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三陣,押四打五煞十一,三陣。一陣十六下,還要送板六下,交接三下,共五十七下;前面敲報鐘六十八下,合計:一百二十五下。這便是第一時:一止一開一百二十五下。

第二時就是吃過早飯回堂,掛一板一鐘、二板一鐘、三板一鐘止靜。開靜、楊板、過堂,這個楊板也是三陣板,加止靜九下、送板六下,共是六十三下。第三時就是吃過中飯回來,也是一板一鐘,掛二板喫茶,三板一鐘止靜, 午板香開靜,接著楊板,共是六十六下。第四時就是晚課香,要上晚殿,敲三槌報鐘,敲過之後,打三陣報鐘,一陣十八下,報鐘下來,煞報鐘交三槌報鐘,共是六十三下。

接下來晚課下殿,一板一鐘,就開始放養息香,敲兩槌魚子起香跑香;跑過香以後,掛二板喫茶;吃過茶以後打催板;打催板以後打抽解;打抽解以後止靜,就是坐養息香。坐過養息香,還要坐四支香,就是開大靜,那也是六十六下,這是第五時。從早到晚,全部鐘也好、板也好,加起來一共是三百八十六下。五時四止四開,這就是表臨濟的〝三玄三要〞法。

(22)禪堂是有規矩的地方,居士到禪堂裡來,必須要有人帶,這個責任就在客堂,不可以在禪堂亂闖,否則不就動人道心、動人心念了嗎?若是大護法要參堂,便要敲禪堂門口的那個〝參堂板〞,和尚、尊客想要進堂坐香,都要參堂的。和尚參堂時,是和尚陞座、送位;至於諸師參堂,就過去規矩,七月半大進堂,要敲〝參堂板〞,按規矩一個個的進堂。 //

禪堂是選佛堂,水平高,要做到威儀具足,哪能隨便呢!實際上就是禪堂跑香、坐香、出入往返、大小架房,一切行儀都要有規矩,要具足威儀,要有禪者的道貌!如果是要請開示,也有請開示的規矩。維那師傅宣佈:「現在是請開示時候,大家發心請開示。」請開示的人就站起來,合掌,這個規矩還是要的。以往個別請開示,還要問訊、禮拜、長跪、合掌,我們現在把這一套給免了。 // 請開示的稱謂:出家眾自稱學人,在家居士可說五戒弟子、皈依弟子、信佛居士等。參學有些問題不懂要請開示,稱呼禮節都是要有規矩。向班首師傅稱呼禮後,班首師傅允許問時,你問過後可以坐下來聽,大家都坐著聽。一個人請開示的問題,有時候有普遍性,等於代表大家共同請開示,不必一個個去問。站起來合掌後,如何開口?就說:「班首師傅慈悲,學人用工,有些問題不明白,請班首師傅慈悲開導!」說過後,班首師傅就問:「你有什麼問題?」那時就開始提出問題,有什麼話就說什麼,但必須是工夫上,閑雜等事不可敘。

(23)班首師傅怎樣講開示,我也提供一個辦法,教大家好依循。因為班首師傅多,有十個、八個甚至更多,所以請開示的人,千萬不要指名,這樣不好。第一位請開示,由第一位班首回答;第二位請開示,由第二位班首回答;以此類推,逐個輪流,就沒有分別,也沒有弊端了。有個情況常住上也跟大家說說,有很多人不請開示,那我們就點名。你這個人不是蠻有道心,很會用工嘛,那就請你站出來,談談工夫用得如何,給大家一個法供養。 // 另外有老參上座,飽參多學的,我們是在大海常住,那什麼是大海常住呢?就是龍蛇混雜,什麼人都有。如果老參上座請開示,怎麼請呢?若是你看不上眼,未必有人能開導你,包括和尚在內,那怎麼辦呢?好,你要用工,不打閑岔,你可以在外邊坐,也可以在裡邊坐,我看這樣就好一些。還有一個問題,他說請開示,過去都是單個請,沒有公開請,如果講到工夫、見地、境界,他不願意給大家聽,那怎麼辦呢? //

釋迦牟尼佛都是用顯教開示,沒有秘密,你請開示的內容也不出這幾個範圍,如真有例外,不能入他人耳,只能兩人一請一答,跟大家說一句,我們可以開個小鍋灶,沒有解決不了的事!但這不是由你決定,而是由主人來決定。大家要知道,過去打七,要在七月半進堂,八月半講請職,九月半加香,共有三個月預備階段。身心純熟,工夫會用,進入打七,再加一把火就開悟了! // 現在已不全是大僧,大家只曉得高旻寺一年有十個七,二僧、居士、海內外道友都來參加,那完全不一樣了,禪堂規矩只好臨機應變,但也要有個根據。維持一個道場的形象,常住上不敢輕率,都經過深思熟慮,所以請開示改作公開請開示。請開示在一問一答之間,如果這把鑰匙,開你這把鎖,恰到好處,當下你就能〝桶底脫落〞!有這麼重要的關係,那可是嚴肅的呵!形式歸形式,卻能有這麼深層的意義呢! // 請開示,每人的時間也有限制,這是公開請開示,請開示的內容帶有普遍性,言語要清楚簡潔,問話及答話要令全禪堂都聽到,常住對天下人也有個交代。請開示時,允許班首師傅盤腿子坐,大家掛腿子坐。因時間較長,二個鐘點當中,渴了可以喝水,大小架房也可以去,但事畢必須回禪堂。請開示次第是:大僧、二僧、居士。禪堂有兩種號令,一個是楗槌,一個是語言號令。(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