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淺說『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
禪宗『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既吸收了印度佛教的禪修思想,更是融合了中國固有文化思想,因此與印度佛教的禪修思想大相徑庭。
禪宗是最典型的中國化佛教宗派,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其影響最為深遠,發展最為興盛,禪宗幾乎成為中國佛教的代稱。禪宗的特徵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
禪宗『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一方面吸收了印度佛教《楞伽經》的如來藏思想,和《金剛經》的般若性空思想,另一方面融合了中國固有文化思想,特別是儒家哲學的入世思想,老莊哲學的清淨無為、「齊物」、「逍遙」等思想。因此,禪宗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與印度佛教的禪修思想大相徑庭,顯示出中國禪的民族特色。
禪宗無修而修思想具有以下特徵:
一、順乎自然,任運自在。
洪州宗的禪─提出「平常心是道」的重要命題,把禪引向了生活化、行為化,認為「道不用修」「道即是心,不可將心還修與心」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即「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之心,則「行住坐臥,應機接物,儘是道。」
石頭希遷的大弟子天皇道悟禪師,點撥龍潭崇信的故事,也生動地說明瞭「無修而修」的禪修教學。
一日,龍潭崇信問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
皇曰:「自汝到來,吾未嘗不指示心要。」
師曰:「何處指示?」
皇曰:「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便低首。何處不指示心要?」師低首良久。
皇曰:「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師當下開解。
復問:「如何保任?」
皇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這段話主要有以下幾層含義:
1、 擎茶接茶,行食受食,和南低首,就是禪修的心要。換句話說,禪修的心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2、 道不用修,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只要一念相應,「直下便見,頓悟見性。但只要有分別、執著,就無法頓悟見性,「擬思即差」。
3、 頓悟見性之後,還必須漸修保任。神會也曾經說過:「夫學道者須頓悟漸修…譬如母頓生子,與乳漸漸養育,其子智慧自然增長。頓悟見佛性者,亦復如是。」但漸修不是苦修,只需「任性逍遙,隨緣放曠。」
二、不持戒、不坐禪、不看經。
禪宗無修而修的禪修教學,有時表現為:不持戒、不坐禪、不看經。馬祖道一後二傳、溈仰宗創始人之一 ─ 仰山慧寂公開宣稱「不持戒」、「不坐禪」。
僧問:「和尚還持戒否?」
仰山曰:「不持戒。」
僧曰:「還坐禪否?」
師曰:「不坐禪。」
良久, 師曰:「會麼?」
僧曰:「不會。」
師曰:「聽老僧一頌: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粗茶三兩碗,意在鋤頭邊。」
從表面看,仰山慧寂禪師宣稱不持戒、不坐禪,一切任其自然,就是禪修,就能成佛。實際上,仰山慧寂禪師真正用意,在於教導學人不要有「我」在「持戒」、「我」在「坐禪」這樣的念頭。
有念皆妄,即是障礙,不要對「持戒」「坐禪」有所執著。當知一切法悉皆空寂,一切法皆不可執著。果能如此,喝茶是禪修,拿鋤頭勞作也是禪修,皆可成佛。
三、棒喝打罵學人
有些禪師老婆心切,用心良苦,不惜用棒喝打罵手段,以期學人早日開悟。在德山宣鑒禪師看來,學人開口無非是把心中的起心動念,心中的妄想說出來而已。「舉心動念、無非是罪。」因此應該打,意在打掉學人的起心動念,打掉學人的妄想。
學人雖沒開口,但心中仍然在打妄想,仍然在起心動念,只不過沒說出而已,因此也應該打。
「問即有過、不問猶乖。」問有過錯,不問也不對。只有不起心,不動念,不著一物在心頭,才是真禪修,才能成佛道。大悟後的義玄禪師在教導學人禪修時,不僅經常施用叱喝,也經常施用棒打。因此,棒喝交施,構成了臨濟宗門風的主要特徵。
四、呵祖罵佛開示
在禪宗史上,最令人不可思議和無法理解的是,有些禪師強烈反對心外求法,心外求佛,認為一切法悉皆空寂,一切法皆不可執著,為此他們可謂「老婆心切」用心良苦,不惜呵祖罵佛,以期學人早日開悟。臨濟義玄禪師有呵祖罵佛的語錄,他說:
「道流,取山僧見處,坐斷報化佛頭,十地滿心猶如客作兒,等妙二覺擔枷鎖漢,羅漢辟支猶如廁穢,菩提涅槃如系驢橛。」
義玄禪師通過呵祖罵佛,反對心外求法,心外求佛,心外求菩提涅槃。當知一切法悉皆空寂,一切法皆不可執著,一有執著,即是障礙,即不能見性。
佛性是無形無相的,無處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見聞覺知,都是佛性的作用,都是佛性的顯現。只要一念迴光返照,頓悟一切見聞覺知與佛性無異,即是見性,即可解脫。因此,真正修道人,只需在日常生活中,隨緣任運,任性逍遙,「要行即行,要坐即坐」,不著一物在心頭,無一念希求之心。
禪師們的這種「無修而修」的禪修思想,是在持戒?還是在犯戒?或是否在修禪定?是否在修慧?....這是行者們得自個去參詳及運行的....。
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七之(七)第六篇
下一篇:略品─趙州和尚“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