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初建造的大報恩寺--佛頂骨舍利重光於世的歷史真相
中新網2012年09月17日報導--位於中國南京長幹里,大報恩寺遺址自發掘以來,隨著遺址之下發現宋代長幹寺地宮,和佛門至寶佛頂骨舍利的重光,遺址公園重建計畫一改再改,一直懸而未決。輾轉近五年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和牛首山遺址公園同天奠基。據規劃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將在遺址原地修建,並上修保護性輕質琉璃塔;不過在遺址中重光的佛頂骨舍利,則將被遷至新建的牛首山遺址公園的地宮內保存,與琉璃塔分踞南京兩處名勝之地。
2006年-南京市開始全面發掘明代大報恩寺遺址,當年年末即在遺址內發現宋代長幹寺九層琉璃塔塔基和塔底地宮。2007年-南京市決定在原址重建大報恩寺及琉璃塔。2008年-在地宮內即發現了震驚海內外佛教界的佛門至寶佛頂骨舍利和其餘上萬件宋代珍貴文物,更有保存完整的大報恩寺三大殿遺址,整個遺址被國家文物專家稱之為"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
"隨著該處遺址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國家文物保護規定,在原址重建大報恩寺和琉璃塔的想法遭到了否定,遺址核心區必須進行嚴格保護,保持遺址原真性。"在奠基儀式現場,南京市文廣新局局長陳光亞,解釋了整個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規劃的變動原因:"為了既能夠保護遺址,又能夠讓更多民眾目睹這一古代奇跡的原貌;同時延續歷史記憶,重現歷史風貌。通過對海內外多個設計研究院的規劃設計方案的篩選,最後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作為專案總設計單位,形成了目前的整體設計規劃方案。"
據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公司負責人謝國慶介紹,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本體週邊將建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南京佛教文化博物館和漢文大藏經博物館。同時為了對遺址核心區進行全面的保護,又讓民眾得以親眼目睹遺址全貌,將在整個遺址核心區上方建透明質保護罩。此外為了延續歷史記憶,重現歷史風貌,將在遺址上方建輕質保護性建築,建築外形仿照宋代長幹寺琉璃塔,塔身由輕鋼和玻璃製成,高度和原塔保持一致,夜晚城內可看到燈光展示的五色琉璃塔形象。
追朔歷史-這座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上一座大名鼎鼎的皇家寺廟,明代永樂皇帝朱棣為報父母之恩,在南京修建了它。這座秘藏千年歲月的大報恩寺,有釋迦牟尼佛真身頂骨舍利,如何在南京真容再現。考古進程一波三折,專家如何抽絲撥繭,還原歷史真相,今細數佛教聖物的盛世重光。
2010年6月12日,佛頂骨舍利在南京棲霞寺被恭迎而出,這一刻,不僅標誌著佛教界又一至高無上的聖物重光於世,同時還宣告了一項歷時3年多的考古工作圓滿告終。回顧這次考古的進程,可謂一波三折,3年前的那個初春,當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員,進駐工地的那一刻,相信誰也不會預見這最終的結果。棲霞寺的當家大和尚,隆相法師莊嚴肅穆的雙手捧著金棺銀槨,緩緩地步入法堂門前。現在開金棺。這也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這個是?應該是?
當年考古工地前身,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外一處居民區,雜亂的民居、廠房和學校密集地分佈其中,一切似乎都與神聖的佛教法寶無關,唯一令這裏顯現出有些許不同的,是掩藏在街巷深處的兩塊石碑,其中一塊的碑體早已不知所蹤,只留下了那駝碑的神龜,而另一塊保存基本完好,巨大的體量在低矮的民房中顯得鶴立雞群。這兩塊巨碑究竟是什麼來歷,為何樹立在這裏?生活在它周圍的居民們,對此也是一無所知。
上世紀80年代,文物部門對這兩塊巨碑進行了鑒定,保存基本完好的這塊,碑體高約九米,人們在碑身殘存的碑文中,發現了說明其身份的重要線索。這個碑呢,應該說是經過了600年的風雨了,實際上是大報恩寺永樂皇帝御賜的一個禦碑,我們把它叫做大報恩寺左碑,是因為它正好位於大報恩寺中軸線的左邊。
在這片有如宮殿般金碧輝煌的建築中,最負盛名的是一座高達七十八米的九層琉璃寶塔,在當時的南京城,這座蔚為奇觀的寶塔,無疑是城中最具標誌性的建築,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能夠仰望它的身姿。在史料記載中,大報恩寺中立有一對雙碑,正好與現場的這對巨碑相符,難道說,這個雜亂的居民區,就是當年的那座皇家寺廟的遺址嗎?
走進這個區域的時候,發現這個地方,這個裏面環境也是比較髒亂差的,而且裏面房屋很密集,街道也非常狹窄,和南京整個城市發展應該說是很不協調的。然後就是在我們調查的過程當中,我們還發現了很多這個跟大報恩寺有關的這些遺跡和遺物,就被散落在遺址當中,比如說在某個牆角,就有很精美的石雕,在某家的院子裏面,放了一個圓形的抱鼓石,或者放了很多柱礎,他們被挪作它用。也有在地下用腳踢一踢,也能夠發現很多很細碎的琉璃碎片,這個代表了歷史這麼一個遺存。
更多的線索陸續出現,進一步證明,這裏就是明代大報恩寺的遺址,結合明代中期的一張南京都城圖不難發現,大報恩寺位於城南聚寶門外,北起秦淮河,南臨雨花臺,與這片居民區所處的位置也大致相符。原來報恩寺整個它的範圍,就從沿著(秦淮)河的南岸,一直往南就到了後面的雨花臺,它是一個山丘,山脈的一個等於一個山谷裏頭,一個低窪地裏面,那一片都是,就是說現在那個晨光機械廠整個廠房那個面積,全是原來明代報恩寺的範圍。
這次發掘的面積並不大,只有100畝,只是相當於當年大報恩寺最鼎盛時期的四分之一的這麼一個範圍,在這裏面集中了1000多戶居民,四、五十家的企業,所以很密集、很密集。那麼這些居民和這些企業在這個地方生存,對這個古遺址,對這個重要的遺址,他不可避免的造成破壞。在這樣的背景下,2006年8月,有著“六朝古都”之稱的南京,開始著手恢復明代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的計畫。
大報恩寺遺址,應該算是南京這個歷史文化名城當中,明代所有的文化遺存當中,最有代表性的,或者說級別最高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建國以前就有很多人,就一直夢想著把這個輝煌的寺院恢復起來,那麼建國以後,據瞭解從80年代開始,當時南京各界就有很多人不斷地提議,要求復建這個宏偉的寺院。
明代大報恩寺重建計畫的第一步,就是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的考古發掘。雖然大報恩寺遺址有很多的史料記載,就說大報恩寺在什麼位置,以前是什麼樣的,它規模怎麼樣,它的風格是什麼樣,這方面的記載還是很豐富的。但是就是說,歷史記載是一方面,它畢竟是紙上的材料,那麼還需要我們考古工作者對這個遺址進行全面的考古發掘。正是因為出於這個目的,後來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隊,就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以後,從2007年的2月份開始,對這報恩寺進行大規模的發掘。
明代大報恩寺建成於西元1431年,因為是永樂皇帝敕令修建,它的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光是那一座琉璃寶塔,就動用了良匠軍工十萬人,耗銀二百四十八萬五千四百八十四兩。明清時代,一些歐洲商人、遊客和傳教士來到南京後,將大報恩寺塔稱為“南京瓷塔”,並將它與羅馬鬥獸場、亞歷山大地下陵墓、比薩斜塔相媲美,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另外我們知道,按照中國傳統,寺廟中一般都會供奉著佛教聖物,據此推斷,作為皇家寺廟的大報恩寺,所供奉的聖物勢必也會高人一等。難道說,佛頂骨舍利和大報恩寺存在什麼聯繫嗎?它會不會是永樂皇帝秘藏在此的鎮國之寶呢?
永樂皇帝朱棣,這是在追尋佛頂骨舍利發現的進程中,出現在人們面前的第一位大人物,他貴為帝王的身份以及那座宮殿般的大報恩寺,倒是符合佛舍利的神聖地位,然而遍查史料,我們卻始終不見任何有關朱棣和佛頂骨舍利的記載,有的只是他篡奪帝位,以及他撲朔迷離的身世,因為不滿自己的侄子朱允文被冊封為帝,原本駐守北平擁兵一方的燕王朱棣發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自幼便驍勇善戰的他,最終殺進南京城,奪走了建文帝的皇位,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永樂皇帝在即位之初,便早已盤算著將京師遷往自己經營多年的北平,為何他要在即將放棄的南京大興土木,來營建一座皇家寺廟呢?
1403年大年初一,這一天,對於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朱棣來說,是新的開始,雖然之前的那場腥風血雨依然歷歷在目,但那已不重要,一個富國強兵的大明王朝,才是他的夢想。當然在這之前,他需要向天下人證明,自己才是合法的皇帝,於是,在廢除建文帝法律,篡改《太祖實錄》的同時,大報恩寺也成了朱棣粉飾自己的大工程。根據永樂十年,朱棣要求建大報恩寺的一篇敕旨當中說,第一呢,他是要報父母之恩,說父親開創了明朝的天下,母親對他的養育之恩,我無以報答,我應該建一個大的寺廟來弘揚佛法,來報答我的父母之恩。同時希望通過這個寺廟來弘揚佛法,來祈求天下太平,使百姓蒼生都有好的生活。
現在大報恩寺的第一個大殿,也就是山門的位置,叫金剛殿,在這片廢墟下面,也有一個很重要的這麼一個古代的建築,叫做香水河橋,大報恩寺山門一進來之後,就是有一條環繞寺廟的一條的小河,這條小河呢技香水河,河上架了一座橋,這個橋就是中軸線的開端吧。在明晚期《金陵梵刹志》的大報恩寺全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報恩寺北區呈由西向東的中軸對稱格局。考古隊從左右對稱的禦碑和處於中心點的香水河橋,很快就確定了中軸線的位置。沿著這個中軸線一直往前走,在這片廢墟下面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建築,叫做天王殿。然後再往後走就是大殿了,現在已經把它的基礎全發掘出來了。
永樂十年,西元1412年8月,明成祖朱棣正式下令重建被毀的天禧寺,對此工程,朱棣精心策劃,成竹在胸,他不僅將重建後的寺院命名為“大報恩寺”,而且明確規定,重建工程要弘拓故址,度越前代。他還賜給大報恩寺一個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待遇,准宮闕規制,就是要按照僅次於自己皇宮的規格建造寺院。據說,之所以將大報恩寺建設得如此宏偉,一說他是有愧于父母,另外一說就是他為了掩蓋一個秘密。
朝鮮有一本著名的書,就相當於中國明朝、清朝的實錄,叫《朝鮮李朝實錄》,這個《李朝實錄》曾經記載過朝鮮使節到中國來拜見中國皇帝,當時是永樂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在位,可是這一天呢是七月十五,朱棣沒有見他,為什麼沒有見他呢?朱棣說,這一天是先太后的忌日,不能夠接見外國使臣,那麼我們看,如果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高皇后馬氏所生的話,那麼這個忌日應該和馬皇后去世的時間相吻合,但是馬皇后去世並不是七月十五,而是八月初五,如果朱棣真的是為他的母親而停止接見外國使節的話,他這個母親就不是馬皇后,就另有其人。
一個庶出的皇子怎能繼承大統,只能分封至外地當藩王,然而朱棣不甘心自己的命運,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手中奪取了皇位,他的手段遭到許多士大夫的不滿,為此,朱棣曾大開殺戒,鎮壓異己之聲,由此我們也許可以猜測,從奪權開始,朱棣就有意偽造自己的名正言順,建造大報恩寺也是向臣民們昭示,切莫懷疑,馬皇后就是朕的母親。
現在站在大殿的範圍裏,據記載它面寬七間,大概是56米左右,它的進深是35米左右,這種體量僅次於太和殿的規模,所以等級很高的。可以從這個柱礎看出,這個柱礎是現存目前在南京地區發現的最大的柱礎,每一個面寬都是兩米左右,那麼這這麼一個柱礎不僅是耗費了很大的石料,當時要把它安裝到位,花的人工也是可想而知的。大報恩寺正殿高七丈一尺五寸,深十一丈四尺三寸,長十六丈七尺五寸,在民間,這座恢宏的大殿,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碽妃殿,誰是碽妃,堂堂大報恩寺的正殿,為什麼會有碽妃殿的稱謂呢?報父母之恩的大報恩寺正殿,為什麼會流傳出一個妃子的名字呢?
崇禎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盡以後,在南京由福王繼位,就是弘光皇帝,這時候,大理寺卿李卿、禮部尚書錢謙益,他們為了解剖這個謎,於是就打開了太廟,他們一進到廟,非常震驚,一看,所有的朱元璋的後妃的牌位都樹立在他的西側,只有一個樹立在東側,所以他們就寫了一句詩說“明祖重所生,眾嬪莫敢齊”,什麼意思?說明成祖朱棣他非常尊重自己的母親,因此其他人的牌位、其他人的地位就不能夠跟她並列,所以這樣大家就解開一個謎,解開一個謎,這個單獨排列的是誰呢?是碽氏。
朱棣奪取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後,爲報答碽妃的養育之恩,遂借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后的名義,在孫吳長幹寺、南朝梁阿育王寺、宋天禧寺、元慈恩旌忠寺的舊址上,興建大報恩寺和大報恩寺塔。誰是朱棣生母這個問題,不但明末的大臣們關心,直到上世紀20年代末,還曾引起一場學論,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學者朱希祖與傅斯年之間的筆戰。最終,另一位明史學家吳晗的《明太祖生母考》支持了傅斯年先生的觀點,那就是朱棣是賤妾碽妃所生,後由高皇后馬氏所養,至此也算是給朱棣生母下了個定論,現在的史學界基本認同這一觀點。
有人說這個碽氏是朝鮮人,這個有沒有什麼根據呢?其實也有一些線索可循,從元朝以來,中原地區政權的公使就常常到朝鮮地區,選擇秀女入宮充當嬪妃,那麼到了明初,不論是洪武年間還是後來的永樂年間,仍然保留了這個習慣,也就是經常要到朝鮮地區,選擇秀女來到宮中充當嬪妃,所以如果說,這個碽妃是朝鮮女子,還是有一點這樣的線索可循。
這次發掘出的碽妃殿,僅僅是原殿的三分之一,另外一大部分,已經在幾十年前的基礎建設中破壞掉了,碽妃殿的遺址中,也沒能找到有關朱棣母親的任何資訊,不過你看那將近兩米見方的柱礎,高高的台基,足以想像當初朱棣“准宮闕制”規格,建造出來的大報恩寺正殿是多少的恢弘雄偉。在祁海甯他們清理大殿遺址的時候,大殿正後方十米又有了新的發現,一個八邊形的建築物基礎,難道說,這就是傳說中的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嗎?
約翰紐霍夫,荷蘭人,專業素描家,1656年隨使團前往中國,拜會大清帝國的順治皇帝,荷蘭使團沒能達到開放與中國貿易的願望,但是約翰紐霍夫在隨團來放的兩年時間裏,用畫筆將所到之處濃縮成150幅素描作品,另外還寫下了大量筆記。在南京,像瓷做的大報恩寺塔讓紐霍夫驚歎,他在遊記中寫到。
和尚們打開廟門,一個約有一萬尊塑像的大殿,寺廟的正中央建有一座瓷塔,是在韃靼人到來700多年以前建造的,立經多次戰亂,迄今安然無恙。他的光輝業績完美地證明了那句關於“不朽”的古諺,站在塔的最高層可以俯瞰全部城區和市郊,一直看到長江對岸,若以詩將它凝固,將這座寶塔與世界七大奇跡並置。2008年初春,祁海寧帶領的考古隊,在大報恩寺大殿遺址正後方,發現了一塊呈八邊形的地基。這後來被認定是傳說中恢弘的大報恩寺塔塔基。這個就是塔基,發現這個塔基的位置,現在可能是時間長了,這個土的顏色可能看不出來了,其實這個塔基還是很複雜的,現在用這個彩條布保護的這個地方,是它最外層的這麼一個基槽。
西元1412年,當明成祖朱棣決定建造一座准宮闕制的大報恩寺的時候,天下第一塔的構想,已經進入了他的藍圖之中,這座78米高的佛塔,在它建成之後,無疑成為了當年南京城的地標。汪永平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早在1982年,還是本科生的時候,就可是研究大報恩寺塔,並尋訪過許多南京的老市民,在他們中間流傳著一個堆土造塔的傳說:
堆土就是蓋一層然後堆一層土,然後蓋一層再堆一層土,就是可能採用這種腳手架和堆土的形式,把這個構建運上去了,所以講,老百姓有傳說下來叫什麼,叫“造塔不見塔”,因為它有土覆蓋的時候,就是外面這些,就是用土把這個琉璃構建都覆蓋起來了,所以當時蓋這個塔的時候,是沒有看到這個塔。據記載,每當夜幕降臨,琉璃塔上便會亮起一百四十四盞油燈,由100名僧人輪流值班,負責給油燈添油剪芯,確保一年365天夜夜燈明塔亮。
因為這個建築比較高,風很大,很容易熄滅,所以它這個裏面這個燈它做了一個特製的燈卡,這個燈卡外表面是用了貝殼作為,因為當時沒玻璃,用貝殼作為它的透明的外面的一個擋風的材料,所以這個在夜間的時候,大報恩寺也是很漂亮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存世400多年時間,歷經了明清兩朝,期間雖屢遭雷火襲擊,但屢毀屢修,屹立不倒。
1856年,南京城因為太平天國內訌,變成了殺戮的戰場,年久失修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又應了那句老話,躲過了天災,躲不過人禍。太平天國這個前期,就是有個"楊韋內訌",就是楊秀清跟韋昌輝內訌,是韋昌輝怕楊秀清的追隨者,把這個塔佔據了,那時已經有火炮了,來攻城,毀于楊韋內訌這時期。經過這場致名的打擊,這座曾經與比薩斜塔,羅馬大劇院相媲美的中世紀七大建築之一,大報恩寺琉璃塔已經面目全非。它最後出現在典籍資料中,已經與不堪同義。
最後描寫大報恩寺這個塔的是美國人,美國當時一個軍艦,是太平天國時期到這個地方來,當時有一個軍醫叫法斯,這個人寫了他是最後一個見到大報恩寺塔的人,他記載的時候這個塔已經給燒了,燒了以後裏面變成個空洞,但塔還仍然屹立在原來的地方,而且這個塔基很高,有三米高的塔基,然後塔還聳立在原來的地方,只是裏面的樓梯上不去了。美國人的這段記載,成為大報恩寺琉璃塔留給世人的最後印記,從此它淡出歷史舞臺,至於他到底何時又因何徹底倒塌,都成了無法演說的滄桑。
西元1424年,雄才大略的永樂皇帝,死于北征途中,他身前敕令修建的南京大報恩寺,此時還遲遲未能完工,永樂大帝雖然未能親眼見到,這座恢弘寺院的落成,但已經足以為後世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傳奇。如果把大報恩寺雙碑、香水河橋、天王殿所確定的中軸線現南延長,那麼不難發現,這個新出土的八角形的建築物地基,正好也處在中軸線上。如此看來,它很可能是大報恩寺塔的塔基。這個塔基離之前發現的大殿,只有十米距離,塔基面積過小,不足以支撐起高達78米的塔身,這片蘊藏著無數秘密的古老地層,這項工程十分浩大,運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光建大報恩寺塔,就耗費248.5萬兩白銀。十萬軍役、民夫,在工部侍郎黃立恭和三寶太監鄭和的監督下,整整忙了19個年頭。
大報恩寺的建築規格和皇宮的標準一樣。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俗稱碽妃殿、四天王殿,均用精工鈎鏤、細潤如玉的白石作台基,殿宇斗拱彩繪,富麗堂皇。另外還建有佛殿、觀音殿、祖師堂、禪堂、法堂等殿閣20餘座、畫廊100多處、經房40間。這樣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只有皇宮才能與它媲美。它是當時南京最大的三座寺廟之一,有和尚500多人,寺産有良田萬畝。全國十大佛教流派,都在這裏設有講壇,成爲明初佛教研究中心。大報恩寺還負有刻版“南藏”的任務,這部南京版的《大藏經》長達5000餘卷。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碽妃殿后的大報恩寺塔,俗稱琉璃塔。該塔八角形,9級,高32.9丈,用巨型白瓷胎五色琉璃構件堆砌而成。每塊構件表面均塑有佛像或動物圖形,重過數百公斤。這些預製件的設計、製造十分精密,“塔上下金剛佛像千百億金身。一金身琉璃磚十數塊湊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鬚眉不爽忽,鬥筍合縫,信屬鬼工”。該塔高聳入雲,五光十色,遠遠望去,異常壯觀。登上塔頂,放眼遠眺,宮闕民舍、青山綠水,盡收眼底。塔建成後,登臨遊覽者不絕於途。就是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時,也不顧年事已高,勉力登峰。時初到我國出使、經商、遊歷的外國人,均對大報寺塔的建築藝術讚賞備至,稱它是“四大部洲所有的絕美的偉大建築”,堪與羅馬大劇場、亞歷山大古城、比薩斜塔相媲美。
大報恩寺在1412年到1431年期間興建的一組規模龐大,有如宮殿般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地基上先釘入粗大木樁,然後縱火焚燒,使之變成木炭,再用鐵輪滾石碾壓夯實,木炭上加鋪一層硃砂,以防潮、殺蟲。寺內有殿閣20多座,畫廊118處,經房38間。歷時19年,耗銀250萬兩,徵調工役10多萬人。
位於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建造於永樂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2米,甚至數十里外長江上也可望見。塔身白瓷貼面,拱門琉璃門券。門框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剎頂鑲嵌金銀珠寶。角梁下懸掛風鈴152個,日夜作響,聲聞數里。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每天耗油64斤,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塔內壁布滿佛龕。該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清時代,一些歐州商人、遊客和傳教士來到南京,稱之為「南京瓷塔」,將它與羅馬鬥獸場、亞歷山大地下陵墓、比薩斜塔相媲美,稱之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徵。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亂,由於擔心石達開部隊佔據制高點向城內發炮,大報恩寺被北王韋昌輝下令炸毀,僅存一青銅色塔剎(1930年代後失蹤)和8米高的石碑。相傳建造該塔時曾一式燒製三份琉璃構件,一份用來建塔,兩份埋入地下用於替換。寺、塔在被韋昌輝毀掉後,人們在痛惜之余,對現存的一塊寺碑、兩隻龜跌、一進殿宇已加以妥善保護。1958年在眼香廟、芙蓉山、窟崗村一帶出土的大批琉璃構件上多帶有墨書的字型大小標記。構件現分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2004年後南京市政府開始籌劃復建事宜,2007年,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啟動建設。2008年8月7日,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鐵函中發現了七寶阿育王塔,內藏「佛頂真骨」。被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大報恩寺重建工程是南京市2010年城市建設「十六個重大項目」之一,2010年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向該工程捐贈10億元人民幣。
可惜的是-為了保護佛教聖物,同時依循佛頂骨舍利如法如儀、清靜莊嚴的供奉原則,社會關注的“佛頂骨舍利”將與大報恩寺遺址分別,另藏南京牛首山遺址公園。“牛首山作為佛教‘牛頭宗’的發祥地,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同時與大報恩寺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經過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以及佛教界和文物界研究同意,南京市確定在牛首山遺址公園內建地宮安奉佛頂骨舍利。”據南京市民族宗教局局長李蘭介紹,牛首山遺址公園將利用天然的礦坑建成地宮,供奉佛頂骨舍利;並在地宮之上修建“佛頂塔”,與現有的牛首山弘覺寺塔相互輝映,再現牛首山雙塔奇觀。兩項工程預計在2014年8月前建成主體工程並部分對外開放。據透露,整個工程造價不少於50億人民幣。
2012年9月16日,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工程奠基儀式上,省政協主席張連珍為奠基石揭幕。
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遺址公園工程奠基儀式在牛首山風景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