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4 08:43:35幻羽

王國維~說“人生三重境界”

             

               過眼韶華何處也,蕭蕭又是秋聲。

               極天衰草暮雲平,斜陽漏處,一塔枕孤城。

 

               獨立荒寒誰語,驀回頭宮闕猙獰。

               紅牆隔霧未分明,依依殘照,獨擁最高層。

 

                                     王國維~臨江仙~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從事文史哲學數十載,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又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合的開創者,確立了較系統的近代標準和方法。這位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于一身的學者,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收入其《遺書》的有42種,以《觀堂集林》最著名。) 被譽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梁超贊其不獨中國所有而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而郭沫若先生則評價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王國維(1877123日-192762日),字靜安,又字伯隅,號觀堂(甲骨四堂之一),諡忠。浙江嘉興海寧人,國學大師。與海瑞、金庸、徐志摩、穆旦等人同

 

與梁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華國學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著述甚,有《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紅樓夢評論》、《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觀堂集林》、《古史新證》、《曲錄》、《殷周制度論》、《流沙墜簡》等62種。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之二六說了“人生三重境界”,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王國維以這句話形容學海無涯,只有勇於登高遠望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只有不畏怕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兩句原出自柳永的《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

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伊消得人憔悴。

 

王國維以這句話比喻為了尋求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覺得後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棄疾的《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用這句話比經過長期的努力奮而無所收穫,正困惑難以解脫之際,突然獲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乃恍然間由失望到願望達成的欣喜。

 

細細品味,這三境地若非曾經“獨上高樓”遠望“天涯路”,又能“伊憔悴”而“衣帶漸寬”呢?如非“終不悔”地苦苦追索,又能見得“燈火闌珊處”的美景呢?

 

今人常用這“三重境界”來解析愛情離合、仕途升遷、財運得失等等。王國維的闡釋與這俗世的輪回的確是不謀而和的。洞悉人生,愛情也罷,仕途也罷,財運也罷,所有成功的個案無非都是經歷著三個過程:有了目標,欲追求之;追求的過程中有所羈絆,堅持不放棄;成敗關鍵一刻,挺過來了,喜獲收。

 

凡人都可以從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卻不是那簡單。成功人士果敢堅忍,不屈不撓,造就了他們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們逾越的不僅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們自我的極限。成功後回望來路的人,也才會明白領透這另番的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又說:詩人,有主觀與客觀者。客觀詩人是入世的,唯可洞悉人世間種種情事,穿透人心的角落,方能寫出充滿生活體驗的作品,《水滸傳》如是、《紅樓夢》如是。主觀詩人卻是單純的、直覺的,未曾於大千紅塵裡翻滾,沒有富人生體驗,而卻唯有如此,才能以純直無曲的心靈,寫出純粹而無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