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5 17:03:23幻羽

附錄--漫談人性中的賭性

       

 

賭博與投機,猶如同父異母的弟兄。同父,都是人類操作,直面人性的弱點及都是用錢博錢;異母呢?似乎是投機的名聲好一些,有點社會價值,容納的資金更廣大。誰知道呢,還真無法給出更好的答案。只好打個比喻吧:一個是嫡子,一個庶子。

 

若見過的大交易者,鮮有喜歡大賭的,理由太簡單了,已經供奉了太子,還需要在小皇子那兒燒香嗎?所以很多投機客看不起賭徒,認為他們大抵都是爛賭鬼,其實這種看法基本也沒錯,只是說這話的時候忘記照照鏡子了。本性上,這兩群人都有相同的Y染色體——賭性。

 

人類的賭性究竟由何而來?科學家說,在人類的長期演化史中,很多先發性的行為都帶有很大的賭博性,比如從樹上下到平地,比如嘗試著用火。可以說,人類能在眾動物間最終脫穎而出,本身就是無數次冒險、幸運、再冒險、再幸運的累加。如果失去了對未知的探索及勇敢嘗試的精神,那麼我們至今可能仍在樹叢間用尾巴勾著樹枝玩呢。

 

但十賭九輸的經驗仍在,人們為什麼還喜歡在一些毫無希望的遊戲中耗費自己的精神與財富呢——比如去賭場賭博。排出一組數字、顏色、形狀或其他任何事物,即使這一切完全隨機的,大腦也很樂意站出來發表些看法,這似乎已經是種習慣,或者必然了。大腦生來就用於判斷,這是他的職責,也成為他的喜好了。所以先哲很樂意對著星空發呆,而人們也很樂意去搏下一張閉合著的牌。

 

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大腦尋找到一種規律,即對任何重複出現的事物加強關注。而如果有兩次偶然的連續預測成果,大腦更會派生出我知道了的觀念。在無數次的觀察與預判後,總有些答案重合了,你就開始相信,你抓住了規律,或者你至少擁有了優勢策略。這時候,成功預測的大腦就要求能夠得到獎賞,於是,還有比賭一場更直接刺激的嗎?賭博開始了,多巴胺也出現了,它是人類自身的分泌物,它是快樂的源泉。當這種化合物產生的時候,你就會有歡樂、愉悅的感受。而甚至只是一場賭局的開始,它就開始慢慢分泌了。

 

大腦什麼情況下分泌多巴胺最旺盛?研究表明:大腦偏愛那些概率小的事件。也就是風險越大,越難成就的事,多巴胺神經細胞就越活躍,分泌也會越持久。有時候僅僅是想一想就夠讓人興奮了。人也夠妖的吧!想像下,你坐在沙發上,電視上即將播出彩票開獎節目,你花了幾元買了一張可中500萬的彩票;又買了一張中了給你200元的彩票,你會更關注那張呢?一定是中500萬的!但實際上,後一張彩票的成本要比前一張高5倍,而且中獎的概率也高的多。但你呢,卻情願望著那遙不可及的500萬。

 

500萬算不了什麼,人類天生就是賭博的高手與勝利者。回憶下你形成的最初:千百萬的兄弟中,只有你最努力、最幸運,能從一尾拼命搖動尾巴的精子孕育成偉大的人。所以當我們坐在一起打牌時,或一起談論投資時,就已經是一群勝利者之間的競爭了,海選早已結束,大夥都成功入圍。也許性格或教育會造成賭性的差異,但毫無疑問,最初孤注一擲、奮力拼搏的基因已經深入我們的精髓。所以中獎幾率小又算的了什麼,只要存在,就有希望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易認同的想法,這就是賭性。

 

人天生的賭性,有時候還非常盲目、荒唐的賭性。這是自然進化賦予的結果,它當年幫助了我們,今天也一如既往的困擾著我們。如:我們一邊歡呼著把同類送入最荒涼的太空,渴望著對其他星球的新殖民;一邊很多人又大剌剌的坐在賭桌旁,賭他個昏天黑地。把尊敬的探索、冒險精神與賭性聯繫起來了,這實在很難接受,但正如一把刀所代表的正義與邪惡,它們也只是多巴胺的兩個面。這些並不謀求對賭性的平反,而是正視我們自己,擁有賭性就如何善加利用更為重要。真正可怕的是不自知,不自明,那麼一旦陷入,也就……不可自拔!

 

所以不用憎惡賭博,而是要提防它。提防自身賭性毫無約束的發揮。巴菲特很喜歡打橋牌,也願意多少來一局。毫無疑問,他不擔心錢,他擔憂的是任由賭性亂跑了。賭博與投機最相似的地方在於:你可以把投機當成一種賭博。當然也可以不。不過即使如此,也別太看扁賭博了。正如乞丐群裏出了洪七公,賭博就不能做出些成就?世事萬變,當你把什麼都看死了,說不得哪里就跳出個人給你一打狗棒,誰教你又失卻了彈性。就說賭博中還真跳出來這麼兩位高手:法國數學家帕斯卡以及後來的愛德華.索普。

 

帕斯卡在17世紀由對賭博問題的思考,創立了現代的概率學。而到了20世紀中葉,愛德華·索普更是跳出來直接挑戰賭場,利用現代電腦,尋找出21的優勢策略,最終他憑藉——數牌技巧以及低勝率時下小注,高勝率時加大賭注的方法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打敗過賭場的人。索普的故事無疑是很吸引人的,一個科學家不研究學問,開始研究賭博了!幸運的是,電腦適時剛好出現。於是那一年,索普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的那台笨重而昂貴的電腦整夏都在劈劈啪啪的吞吐著數字。擊敗賭場,概率學開始粉墨登場了。

 

根據字典,賭是指爭輸贏。博則是博取,取得。賭博行為則是以財物作賭注比輸贏。賭的歷史可謂悠久。「番攤」、「估骰」、「牌九」等博彩遊戲早在上世紀初就已進入了市內的大街小巷。賭的範疇可謂廣泛。除了古老的中式博彩,還有賽馬、賽狗、老虎機、輪盤、二十一點及現代的賭球等。賭的地點可謂比比皆是,除了專門的投注站,很多大大小小的酒店也以博彩設施為「副業」。假如賭徒精神可以定議為以最小的賭注,去換取盡可能最大的得益,例如澳門人並不太具有賭徒精神。不但沒有嗜賭成性,拋妻棄子,傾家蕩產之輩。而且更多的是終年不進賭場的家庭。也很少聽說青年人工餘後的娛樂消遣是去賭一把的。也許是因為離的太近,反而失去了吸引性。

 

但「賭徒精神」也可以和冒險、好奇、鋌而走險的特質聯繫在一起,而且假若和錢財無關,就是和命運鬥一鬥,有破釜沉舟的生命的闖勁。澳門人不喜歡做未知的新事物,喜歡把冒險的系數降到最低,保持安穩、舒適的狀態。這種精神冷感和正反面、狹廣義的「賭徒」精神都大相逕庭。

 

但是在建立任何輝煌的事業時,一種對生命的熱情與摯著,為了既定的理想忘我的追求、孤注一擲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考古學家,動植物學家,科學家們假如沒有這種冒險的精神,不敢踏入無人之境,就不能有研究上的突破。人類在太空的飛行,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把不能變成可能。為了研究,追求理想,「投注」上畢生時間的有之,獻上生命的有之。

 

成(功)者成義亦成仁,成為偉人、英雄,名垂史冊。敗者即使為「寇」或默默無聞,但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具有悲劇意味的英雄。人們以「英雄」、「偉人」冠之的,不單止是他們因為有冒險進取的氣魄及孤注一擲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們所追求的是崇高的理想,是和一已的自身利益沒有直接關係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一已的利益還是有害的。這也是投機者、賭博人所不具備的特點。

 

賭博人雖有冒險的精神並且有同命運拼博的勇氣,但卻絕對缺乏對生命的熱忱和超越小我的情操,反而被貪婪、不勞而獲的思想所俘擄,冒險的勇氣也可能最後變質為輸後的歇斯底里。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興起一群肯為理想而奮鬥、忘我貢獻的人,既然認定了真理,就真的不應該再猶豫下去要用一生及全心作為「賭注」去跟從及實踐真理,是不是應該以身作則?

 

「賭癮」與「賭性」兩者有所不同。在心態炒股家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為希望以最低位買入在最高位沽出者,我們可稱之為「定位炒家(Position trader);二.是在趨勢中找尋機會的炒家,我們稱之為「趨勢追隨者”Trend follower」。

 

一般未經訓練的炒家以「定位買賣」者居多,初入行的炒家更永遠期望在最低位買入在最高位沽出,同時他們難以克服突破追入或追沽的心理障礙,上班一族的炒家實在亦無法對股價突破作出即時的反應,加上報章提議追入時,十之八九都已進入超買區而隨時回吐的,使一般人對順勢的追價炒賣有一種壞印象。

 

從事技術分析的,經常勸導投資者要在趨勢中找尋機會,如何為之?現實是乘勢追買或追沽的行為很難在散戶投資者身上建立!在銀行、證券公司或外匯公司的現場客,多為「定位炒家」,1995年日元無故大升,就把這些「定位炒家」殺得措手不及!老實說今天雖然天天對著股市報價機,可是對突破拿捏仍然不太好,但是在趨勢下買賣並非一定要追突破,「回吐買入pullback Trading」可以為主打,但以經驗看,這種方法很容易錯過機會,而近年以江恩法則計算回吐日子及價位,情況又改善了。

 

如果對「定位買賣」仍然念念不忘,不妨待到大轉勢時才入市,類似的介紹好像常發表過!很多時候的行情是吹著無定向風的,但是若言天天處身股場匯海,每時每刻都與身邊的炒家交流,漸漸很想每一刻都期望入市炒賣吧!於是定位買賣是最佳的買賣系統,也許亂炒一通,不過兩者都不是壞事,以炒為樂的老人炒家一般身體都非常壯健,一般炒家都有強烈的成功心態,在維持健康方面這種心態是一樣的!無奈眼見到很多炒家天天炒賣,他們每每把目光埋伏於雞毛蒜皮的事宜,而且「賭癮」纒身,奈何又怕輸錢,於是每次買賣的注碼少得可憐,把他們的成功心態磨滅了!

 

一班行家交流,真的待到大趨勢來的時,就要重拳出擊!坐一個重倉及要讓滾存一個長浪!原是一畢賭注,這時就不妨拿出「賭性」來拼一下!天天炒賣是一種以炒為生的生涯,對於建立真正的財富有難度,相信捕捉大型的趨勢才是法則。

 

何謂賭性?在某種程度上說,賭性是血性的一種表現方式。另外賭性還是人的一種天性,跟年齡是成反比的,其中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賭性是最大的。賭性源於人們的一種不服輸心理,儘管十賭九輸,但當一個人接二連三地遭受打擊,他總希望從概率的角度得到一次回報。但很少有人會去理性思考概率的實質,要知道那些百分之一的勝利,並不是建立在一百次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成千上萬次付出的巨大代價之上,而一個人不可能有精力來窮盡所有的實驗。

 

可惜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想著成為十賭中那個一贏的幸運兒。集中殘剩的力量賭一把,就是他們的首選。存在這種想法的人往往會成為輸家。很多人因為賭性作怪而沉迷於中不能自拔。賭性發作,並不僅僅體現在賭場上,也氾濫在當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比如,在官場上,一些人明明知道貪污、受賄是高壓線,碰不得,但他們仍然心存僥倖心理,認為自己收一次兩次是沒有事的。但是他們卻忘記了,一旦嘗到斂財的味道和誘惑,賭性發作,那麼你今天可收受一萬,明天後天就可收受十萬甚至一百萬。一旦你打開了缺口,那麼這個缺口的大小往往就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了。這是貪欲和權力與法律在賭。

 

比如,在股市上。自改革開放後,完全市場經濟運作的高風險投資方式讓那些賭性大的人負債投入,甚至賣房賣車,一路追漲。結果到最後房子也沒有了,車子也沒有了,很多的千萬富翁一夜沒落,傾家蕩產,甚至妻離子散的也大有人在,其實這就是投資人與市場規律在賭。

 

比如,很多人也喜歡企業投資。在國家經濟過熱時期,還在無限制地舉債甚至非法融資去開發熱門專案,結果碰到國家宏觀調控或金融危機,輕者陷入困境,重者傾家蕩產。國美老總的落難,東陽本色富豪吳英的入牢,這都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例子。這是經濟人與宏觀形勢在賭。

 

再比如買彩票,可以說這是一個讓老百姓都為之瘋狂的賭博。小小的幾元錢承載了500萬的夢想,如果只是想快樂參與,碰碰運氣,那不是壞事。但不顧自身財力,借錢舉債,超量購買,日思夜夢去博那500萬,弄不好會勞命傷財,遺憾終身,這實際上是欲望與概率在賭。須知中頭獎的平均概率只有1000萬分之一,特別是很多的底層工作者,總想著一夜暴富,結果卻讓自己越陷越深。每個人都有賭性,這是人性的一種博弈心態。但賭性與我們的創新拼搏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前者唯心,後者唯物。那些成功而務實的成功者,既有善抓機遇的膽魄,又有腳踏實地、敢於創新的拼搏精神。

 

賭性可以說是人類內心的一種欲望,存在於每一個人的潛意識中。對於二三十歲的人來說,要想成就事業,又要拒絕賭性是不容易的。因此要對自己的嗜好、能力水準及生活方式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取良棄劣,很有必要。多一點理性,少一點賭性;多一點平實,少一點狂妄,拒絕花花綠綠的誘惑,務實創業。如此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和事業更加陽光、舒坦。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然而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卻往往不是一條直線。這種時候,有的人繞道而行,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選擇回頭。不同的選擇便產生了不同的人生。

 

年輕人面對生活的重壓,面對自己曾經的理想,應該何去何從呢?如果把現實當做起點,把理想當做重點,那麼在這之間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艱難困苦。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沒有人不受傷,如果不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對待,那麼你的理想將得不到成為現實的機會,所以什麼樣的心態成就什麼樣的人生。現實和理想之間原本就不是一條直線,只有經歷了磨難,才能踏上成功的巔峰。千萬不要讓心態阻礙理想的實現,成為一個失敗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無論遭遇什麼,都要抱著積極的心態,不能讓沮喪取代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