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4 15:56:05幻羽

附錄~略解~五十種陰魔(1)



《楞嚴經》於經中所講由五蘊所延生的五十種陰魔,對每一蘊講了十種境界。每一種境界中,都陳述其經歷過程的身心轉變現象,及引起該種現象之因由,亦指出因執著境界,而生起的種種迷障。雖經中所列這五十種陰魔的魔境,並未將所有的陰境概括淨盡,但已提供給修道者及一般凡夫走卒,在精神體驗上有一個驅離魔障的架構。

這些著魔的起因都是由於不持守戒律,尤其是修習禪定者,若想要在禪定上有所增進,其先決條件就是要完全斷除淫、殺、盜、妄、酒,要嚴守這五戒。若不徹底斷除的話,其結果就會產生錯誤的知見,身心內外便都會引起魔障。而行者透過經中對禪坐境界的詮釋,也逐漸便能有高度的覺性。

佛曰:「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經中對於部分佛教中所謂的「師父」所做出的邪說、邪行、邪境的諸般亂象,有著生動詳細地描述,這種描述使得過去和現在的這些「師父」無所遁形。

於經後段佛還說:修行在還沒有證得四果以前都稱為有學位,修十二因緣而開悟的稱緣覺,修四聖諦法而開悟的稱聲聞。若知將其修德迴小向大,由二乘人發大乘心而趣入大菩提,便能有得到大的覺悟「無上妙覺」的福緣。

起由阿難在前段時請問佛該怎麼樣修行,為未來的眾生請法,他雖然明白修行的道理,可是他並沒有實地的經驗。這就是說:理是明白了,可就不知道於修行中,會有一些什麼事情發生,又該如何來避免轉化。

所以佛就說:行者要修"奢摩他"這個楞嚴大定,及"毗婆舍那"這個微密的觀照法裏頭,自然會有很多的魔事現前,而這些的魔並不很顯著都是非常地細微。在你修行知道使用"反聞聞自性"的工夫時,魔境便會時時現前來擾,但你卻不認識這個魔!怎麼叫魔呢?就是雖已洗心革面知修道了,但你若再有稍微一點不對的起心動念,不合乎正知正見正道時,便會落到邪見與魔障裡去。

有從心裏生出來的魔——自心魔,就是由色陰生出來的這十種魔,這也是屬於你自己的。

又當行者修行有了某些禪定力時,魔宮便會搖動了,魔他也有神通,一搖動時他一觀察就知道世界上有某修道者將要成就道業了,所以他這種定力,把魔王的宮殿都要給震碎了。於是乎——你想破碎我嗎?我就先破壞你的定!所以他就來破壞這個修道人的定力,這就是天魔。

鬼神也是這樣,看見你要修行證果,他就妒忌了。你要證果?我先來破壞你的修行。於是乎他就鑽到你的心竅裏去,或者附到你的身上,令你定力就不成了,令你就走火入魔,這個著魔是最重要的!為什麼著魔呢?就因為你立心立得不正,所以你有一點邪心出現時,他便乘隙鑽入,你就著魔了,這便稱為走火入魔。

或者遭魑魅魁魎而上,這都是妖怪之類的,你一遇到這種境界來了,心中不認識、不明白,便會認賊為子,錯認這個賊人為自己的兒子。你想想,那你的東西他焉能不搶去、偷去呢?你把賊都引到家裏來了,家裏所有無價的寶珍都會給偷去的。什麼是你家裏的無價寶珍呢?就是你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這如來藏性就是精、氣、神等魂魄,你若是要恢復你的如來藏性,首先就要保持你的精、氣、神,如果不保持住,那麼財寶便很容易被搶奪去了,被打劫去了,千萬要小心啊!

在修道中,你就是不著魔,也要有真正的智慧,要有擇法眼。若你能認識真法,自己到什麼程度上,你應該知道。但不要得少為足像什麼似的,就像那個修道修到第四禪的「無聞比丘」,怎麼叫無聞比丘呢?就因為他自己沒有那麼大的知識,知識不夠,知道佛教的道理很少,所以叫無聞比丘。

怎麼樣無聞呢?本來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這都超過四禪天了,佛講證到四果阿羅漢就不會再受生死了;二果的聖人,名為一來,一升天上一來人間,這還有一番的生死;而初果就有七番生死,這種種的境界都超過四禪天。而這無聞比丘修行用功,他的程度只是到四禪天,他就以為證了四果阿羅漢了,其實這四禪天,根本就不是證果還是凡夫,而他卻自證了四果阿羅漢。等他在天上的壽命完了之後,衰相現前天上的壽命終了,要死的時候,就有這五衰現相:1、花冠萎謝。2、衣著塵埃。3、兩腋汗出。4、身體臭穢。5、不樂本座。等到天福盡了五衰相現,壽命終了的時候,便再次受六道輪迴之苦!

無聞比丘便發了脾氣說:「我現在被佛給騙了!佛是欺騙人的,他說證四果阿羅漢就永遠不受生死了,我現在為什麼壽命又終了呢?又要去托生、去受輪迴?這是佛打妄語啊!」他這一謗佛,你說怎麼樣啊?就墮阿鼻地獄了。阿鼻獄,就是無間地獄。根本他不是證到四果阿羅漢,所以他天福享盡,壽命終了,又墮落了!他不知道他自己錯誤,而說佛說法說錯了,根本佛說:「你沒有證到四果阿羅漢嘛!你若證到四果阿羅漢,自然就沒有生死了嘛!怎麼還會有五衰相現呢?」所以他這一謗佛,即刻就墮無間地獄——阿鼻地獄,這就是稱為無聞比丘。

現在有些人,不單以為這四果阿羅漢這種程度都低了,這些人直認自己就是佛了!可是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麼自認是佛的這個人,你先問問他有幾通?六通之中,鬼有五通,沒有漏盡通,佛果位上有六通。而自認是佛的人,不要說六通、五通,相信一通都不通。一通都不通,所以他就說他自己是佛了,他要是有一通,也就不會打大妄語的。若說自己就是證佛果了,就是佛了,這樣的人應該到什麼地方去?誰也都找不著他所去的地方,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了。

在這個有漏的世界裡,所有的十二類眾生,本來這個覺性,妙明的真心,都是又圓滿又覺悟的這種心體,這十二類眾生的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一切的佛,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十方佛也是這個本覺妙明,覺圓心體;十二類的眾生也是這個本覺妙明,覺圓心體,這又叫如來藏性,和一切眾生是一樣的。

但是眾生把真正的真理迷昧了,所以就生出毛病,生出過錯來了。最大的毛病是什麼呢?就是愚癡和這個愛,若合上一個講,就是癡愛。因為你這個無明,變成什麼都不明白,就只知道要愛,一天到晚就想這個婬欲、想這個愛欲,啊!時時刻刻也放不下。可惜你沒有能把這種心,好好用來修道,所以愈修學愈覺得枯燥無味,說:「我就這麼多毛病,這個佛法都把我講出來了,哎!真是不要學了,學佛法把我的毛病都要學沒有了,這怎麼可以呢?」這就是一種癡愛迷理為咎,癡愛為咎,癡愛發生,就生發出來遍迷,一切都迷了,什麼都迷了,什麼都不明白,什麼都不顧了,下地獄就下地獄,管那麼多幹什麼!

因這個癡愛為咎,男人一天到晚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所以就發出一種虛妄的空性-化迷而不息!這個迷就開始變化,由一個迷化出兩個迷,兩個迷又化出三個迷,化迷不息,總也不停止。聰明的人應該在這個地方著眼哪,應該注意這段經文哪,這個把你真講到骨頭裏去了,講到人這個骨頭裏去,這個毛病都給你講出來了!才有這個世界生,既然這樣子,這個十方所有一切的世界,自迷且不明白,這都是因妄想所安立的,你知道嗎?

佛曰: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所有一切的世界在虛空裏面是很渺小的,那麼如果在你的心裏呢,那就更小了,這就是形容我們的覺性,是遍滿一切處的!你看見這世界一切都是有的,而在佛的分上看,就沒有了,虛空粉碎了。所以不要再迷惑了,不要再有這個癡愛,不要再迷昧了真心了啊!

所有的十方菩薩,及一切無漏的大阿羅漢修禪定,也就是修三摩地,得到三摩地。你修這個楞嚴大定,得到的定力,和十方菩薩、大阿羅漢的心裏都互相通的,互相吻合,就像一個似的。這種清淨本然的樣子,不要到旁的地方去找,就在你當處就是,當處就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如來藏性。因菩薩、阿羅漢和你所修的定是一樣的,都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都是修這個楞嚴大定,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心精通吻,心裏都是相通著的。

若是癡情、癡愛的人,有了一個愛人,一天到晚想著放不下,啊總是那麼想!想!想!一天到晚就想他,想、想、想......,那麼他也就會想我了?想來想去就想得死了。怎麼死的?想到一起來結婚了,結了婚就昏了,昏了就愚癡了,就是什麼也不知道了。若你得到楞嚴大定、真三摩地這個時候,佛曰:"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凡夫昏暗。不覺遷訛。"但凡夫是不覺這個大地有這麼多的變化,因感覺力沒有那麼靈敏,沒有那麼快,所以就不知道有大地六變震動的這種情形。

天上的魔和這個鬼神,都有五種的神通。什麼五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沒有漏盡通,如果他得到漏盡通,他也就不會來擾亂你了。因為他沒有得到漏盡通,所以他就還想做壞人,還想做惡人,來破壞你。可見這個漏盡不容易得的。什麼叫漏盡?就是你一天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你沒有把這個念頭斷了,那就沒有到達漏盡。就是要你那個"精"不走了,那就漏盡了,你的精若走了,那就漏了。你不單精不走,你連那個念頭,那個心都沒有了,微細微細的那個念頭,好像要有婬欲心的念頭都沒有了,那是漏盡了。

天魔為什麼沒有漏盡?他就有這個婬欲心,鬼神也有婬欲心,所以講妖精唄。當你的精足、氣足、神足了,這時他看你有這麼多寶貝,說:「我一定要到你那兒搶你的寶貝!」為這個,所以他就來破壞你,就想要搶你的寶貝。你誰有女朋友,那個女朋友就是搶你寶貝的!誰有男朋友,那個男朋友也就是搶你寶貝的!你以為幹什麼的呢?你說:「我學佛法,佛法講布施,我把我的寶貝布施給人。」那你將來就變成窮鬼墮地獄了。那時把你寶貝搶去的那個人,他不會再到那兒跟你說:「我給你一點寶貝,你可以再出去了。」那時候沒有法子幫你的忙,你自己想一想看。

               唉!不能再說這些了,會被K啦~~下回再解~~ 

                                                             *幻羽*寫於午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