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5 18:14:36幻羽

~:~略識--彌勒佛及兜率內院與龍華三會~:~6.



               ~:~
略識--彌勒佛及兜率內院與龍華三會~:~6.

往生彌勒淨土要發大乘菩提心!上生經疏題序中窺基大師說;「諸天勝妙之處,佛經中介紹了很多地方,一生補處菩薩,何獨求居兜率?」他解釋說;「知欲樂之滿足,容易養求厭離心,同時此天,也有菩薩居中勸化故!上界、惡趣,既無佛現,不如知足故,三際諸佛,皆同住故。兜率淨土,利益如是,故應發大乘心,求願往生。經云:「若有比丘及諸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應持五戒,八戒,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這段經文,佛從心行方面,提示的修法:一、是意業方面的修法,這也就是發大乘心。其一、樂生天者,為得親近彌勒慈尊故。其二、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求大菩提果,必於大菩薩所,聽聞大法,修勝行故。其三、欲為彌勒作弟子者,願於濁世,作善利行,效彌勒慈心,廣救濟政。

 

作是觀者下,是屬行修方面的啟示,修行應從持戒做起,所以佛要修彌勒淨土法門的行者,應從合手人倫道德的方面著手,所謂五戒、八齋、具足戒、都是維繫身心,遠離惡業的修法,身能持戒,心就不放逸,而精勤道業,但菩薩所以修行,旨在救度眾生,所以為了接近眾生,不求斷於煩惱結縛,所謂「留惑淵生」是也。但身口意三方面的十善業,是要認真修持的,因為這是生天的基本要求。經文所示,是佛指示我們起修的心、行準備。使我們有了正確修行認知后,再來提示正式修行方法。

 

什麼是龍華三會?「龍華三會」的意義,必須從彌勒佛將來下生此士的關係上來說明。因為彌勒佛當來下生成佛,是在龍華樹下,亦猶現在的釋迦牟尼佛的菩提樹下證果一樣。其樹名龍華者,言其枝幹高大如龍盤空,且能開燦爛之華,結豐碩之果。言三會者,亦與釋迦牟尼佛的三轉法輪相似。其轉第一次法輪,遇彌勒佛聽經聞法授記度脫者,是為龍華初會;經若干時期,有若干眾生,又聞彌勒佛說法而得超凡入聖者,是為龍華二會;到最後一會,則大轉法輪,凡為彌勒佛所度之機,皆度盡無餘,是為龍華三會。其實,彌勒佛當來下生人間說法何止這三次呢?不過是指大會而言,其第一大會度脫人天無量眾生,乃至第三大會亦度脫人天無量眾生罷了。從這第一、第二、第三會中,由聽聞正法,依教修行,而得證果的無量無邊眾生,是謂龍華證果。

怎樣赴龍華三會?依彌勒上生經和下生經等所說,彌勒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此界授記成佛的弟子,他所教化的世界,亦是釋迦牟尼佛所化的世界。故現在的人,應當依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修行,亦如將來世界的眾生,依將來世界教主本師彌勒佛的言教而修行一樣。釋迦佛曾將其未曾度盡的眾生,皆付囑於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故現在的人,凡是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與彌勒佛發生關係,將來龍華三會皆得授記作佛。

若諸位發願是釋迦佛法中者,將來皆為彌勒佛所攝受,赴龍華而證果是無疑的了。將來必有同赴龍華三會的一日,但是龍華有三會,到底怎樣分判呢?解答這個問題,就是釋迦牟尼佛法中發生關係有深淺、大小、勝劣而使然了。其關係深大而勝者,則赴初會;其次則赴二會;其淺小而劣者則赴三會。是則雖說人人皆可赴龍華三會,而勝者精進赴初,劣者懈怠落後,其時間之長短,功果之大小,則不可不區別了。

其在釋迦佛法中,由深刻的了解而起堅固的信仰,如大乘起信論說的起大乘正信之心,修大乘六波羅密行,即得大乘菩薩之果。六波羅密即六度,修六度即能對治六弊;布施對治慳吝,持戒對治惡業,忍辱對治瞋恚,精進對治懈怠,禪定對治散亂,智慧對治愚痴。若論其為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倘能於釋迦佛法中起大乘正信心,修大乘六度行,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兜率內院,親覲彌勒如來,依教修行;將來亦隨彌勒如來下生,聞法起行,而得初會證果。

 

故能發大乘心,修六度行,不但為自己個人離苦得樂,而且為普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求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則將來必赴龍華初會,得大勝果。那末,如何是初會不證果而待二會證的呢?是由於釋迦佛法中亦能起決定信心,皈依三寶,雖不發大乘心,修六度行,而因信仰決定,樂善好施,守持三皈五戒,由三皈而對佛教三寶起信仰心,而成為三寶弟子,由遵持五戒成為人類中的有道德者,故雖不能赴勝妙的龍華初會,而於二會亦得聞法修行,超凡入聖。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倘只初會與二會,則普度眾生必不廣,因初會範圍甚小,只度利根之機;二會範圍稍廣而非遍;故擴而大之普度一切,則唯龍華第三會了。

 

凡與佛法稍生關係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歡喜心,或舉一手、低一頭,乃至於遊嬉中無意生關係者,如人寺瞻禮佛像,念一佛,誦半偈,無論其為見聞佛法僧三寶者;甚至或見三寶生不信心、不願心、輕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發生關係;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為佛所付託與彌勒者;將來皆能赴龍華三會,授記作佛。

 

上面是指在家佛教徒而說,若出家佛教徒,好的不消說,即如為釋迦佛弟子而違背佛法,毀謗佛法,破壞佛法,造種種惡業,只要將來能聞彌勒佛名,或見三會說法,生一念歡喜心,往昔罪業皆悉冰消,而得證果解脫;是知龍華三會所度眾生無量無數。

 

現在世間有塑畫佛像,流通經典,削髮為僧,表現三寶功德於人間,無非想世人見相作福,與佛法發生關係;如草本種子落土必抽芽,佛法的種子落於八識田中,其發芽生長亦正如此。依釋迦佛的大悲願力,凡於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付囑於彌勒佛者,龍華三會皆得度脫。法華經所謂「或能舉一手,或復小低頭,若入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此之謂歟?不特此也,小孩於遊戲中無意間見三寶形像,印象落於心田,將來因緣成熟,種子皆得發芽生長而開花結果,不過「只爭來早與來遲」而已。

 

現在若發大乘心修六度行,將來即赴初會;縱不能做到六度,即修三皈、五戒、十善的道德,亦得赴二會超凡入聖;即使初會、二會都不赴,則如現在入寺,甚至或聞一聲暮鼓晨鐘,印象深印於識田,播下種子,結了因緣,將來皆得於龍華三會,證聖無遺。但雖人人皆得為將來龍華三會之眾,而在彌勒佛未下生之前,尚須經歷長久的空間和時間,似乎渺茫,我們將賴何為依住呢?

 

在彌勒上生經說:「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就是現在釋迦佛法中聞是菩薩名字,知其在兜率內院說法,發願身心皈依,為其攝受,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內院,見佛聽法,是為最切近而現身得著歸宿的方法。同時,將來亦得隨彌勒佛下生而授記作佛,故上生經又說:「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諸佛前授菩提記」。(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