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對潛意識(一至九意識)的粗淺釋文
附錄~對潛意識(一至九意識)的粗淺釋文
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八識具足,所謂「八識」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識,及第七、第八意識。我們所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是藉由眼、耳、鼻、舌、身前五識,加上負責記憶、思考第六意識。但藉由第七意識及第八意識,可以連接貫穿著每一世不同的前六識,所以生命並非短短的數十年時間而已,經由第七、第八意識貫穿連串,形成了一條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眼就是一般所說的視覺(或是眼睛的感知能力)耳就是一般所說的聽覺(或是耳朵的感知能力)鼻就是一般所說的嗅覺(或是鼻子的感知能力)舌就是一般所說的味覺(或是舌頭的感知能力)身就是一般所說的觸覺(或是皮膚的感知能力)意就是一般所說的意識(或是中樞神經對事物感知能力)
在作用上來說,就是五官(前五識)接受到外在的刺激後,將訊息傳到大腦(第六識),藉由前五識感知的累積,我們就能進行一連串的意識活動,像是吃飯、睡覺、判斷大小、欣賞美醜等等。(其實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成長的歷程)
第七識,稱做末那耶識,也叫我執識,大部分的資料都會說的比較讓人難以理解,如果用比較接近現代科學的說法,其實會比較接近「潛意識」,不過用潛意識來比喻恐怕還是很難詮述末那耶識的真義,不過如果對一般人來說,「潛意識」應該算是一個還算恰當的比喻。
在作用上來說,就是前六識各樣的感知所累積過來的部分,舉例來說,當有人問你太陽是什麼顏色時,我們都會說紅色,但是實際上太陽並不是紅色,那是因為從小我們畫畫時,大家都說太陽要畫紅色。另外,大家都知道情侶分手時,要懂得好聚好散,但是大家都心痛不已,因為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被教導失去心愛的東西要很難過....等等,這個過程就是當我們學習成長到一個程度時,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煩惱跟隨著我們是一樣的。
第七意識依附在第八意識上,執著於生命泉源的傳送與執行,其作用就好像插頭一樣。第八意識則如同飛機的「黑盒子」一般,只要第七意識與前六識相連接,第八意識便隨時隨地被動的接受所作所為的一切並一一記錄下來。
第八識,又叫阿賴耶識,在輪迴的觀念中,前七識的感知在死亡後也會跟著消失了,但是前七識的感知都會累積到第八識,然後在肉體死亡後,第八識會轉至下一個肉身(下一個輪迴),於是這一世的所發生的種種事物,就會像一個種子種在剛出生嬰兒(下一世)的腦袋裡,但是這意識不一定會被下一世全部感受到(比如說看到前世發生的一些事),但是一些習慣、觀念或習慣就可能不知不覺的發生(就像種子發芽生出來),所以我們才會說,有些人上輩子脾氣不好,所以這輩子脾氣也不好。
肉身的死亡僅是前六識失去作用,第七、第八意識仍然持續,但多數人因為常粗淺的使用前六識,對於死亡因而多抱持恐懼心理。其實在肉身死亡之後,第七及第八意識自然發揮能力,依照其多世業力決定下一世的去處。這段業力種子重新排列組合的時間,一般人約需四十九天,若在此時段內盡量輸入善因緣的種子,即可為亡者助一臂之力。
也因為生命無始無終,在這樣生死流轉、六道輪迴的無盡生涯中,我們首先必須要有一份覺醒的心,不願意再繼續糊里糊塗的在生命之流裡週而復始的輪迴打轉,就應該從佛道中求取智慧,面對生死,進而理解生命的本質。
六道之中人身難得,而生在人道雖苦,但卻能啟發智慧,也因受苦而能發慈悲心,悲憫眾生之苦。若我們建立堅固的信願心,又能從現在世發願,預流向未來世,不僅可以做此生的生涯規劃,甚至也能及於未來世的生涯規劃。
一般均厭離人道之苦,把天道當作最好的去處,其實天道仍未脫離生死束縛,只修福報但智慧不足的話,還是無法徹底了脫生死。佛教的特色是講求般若智慧,在人道才有機會修得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做基礎,才有慈悲心、菩薩道的開展,也才能利益眾生,使生命充滿價值與意義。
由凡夫至超凡入聖、成佛的過程,時間是無量無邊的,所有眾生都擁有無始無終的生命之流,必須有相當深厚的願力,才能頭出頭沒於生死流之中,而仍能保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堅定願力。因此除了要堅定信願、長養慈悲之外,還要「勝解空性」,觀一切法如化如幻,了無自性,得真俗二諦無礙,空有不二的正見,這是最主要的關鍵所在,也才能安身立命。
凡人以生死為苦,也因而易生厭離生死之心,菩薩卻反而樂於在生死流之中,乘願力往返其堅,離世入世忍受生死的苦難,受眾生的種種迫害,而始終不退其菩提心,因為信願、慈悲,尤其是空勝解力,能逐漸調伏煩惱,為眾生而留惑潤生。
如果要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說(現代科學暫時無法證實有無輪迴的事實),第八識的轉移,或許可以用DNA遺傳來解釋,遺傳也是將一些特質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而如果我們把死亡抽離輪迴來看,第八識的轉移,也不過是從一個肉體轉到另一個肉體。
那麼修行要降伏什麼呢?也就是降伏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識,也就叫六根,也就是六塵。那麼六個識,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就是一般的智慧。你能夠把眼、耳、鼻、舌、身、意,這個一切知道得非常圓滿,這就是人間的智慧。
那麼,你在禪定裡面才能夠知道第七識、第八識,就是這個潛意識跟最深意識,你能夠知道。那麼潛意識跟最深意識,一般講起來是超智慧是能夠來降伏眼、耳、鼻、舌、身、意及色、聲、香、味、觸、法。因為你學會了禪定,你知道有潛意識,有最深意識,然後,你才會得到超智慧。
一般說到皈依也就是第九意識~菴苯羅識。菴苯羅識是什麼?就是佛性,也就是自己的第九識,叫菴苯羅識,就是原來的宇宙意識,也就是佛性。所以修行就是降伏自己的六識,皈依是皈依自己的第九識菴苯羅識,也就是皈依自己的佛性,因此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
但是如果沒有學禪定修禪定,你根本沒有辦法知道第七意識、第八意識、第九意識。就是因為有禪定,你才能夠知道第七意識、第八意識、第九意識,這就是佛法的奧妙的地方。所以,實修是很重要的,沒有實修,你就不會知道有第七意識、第八意識、第九意識,有了實修,你才能夠明白第七意識、第八意識、第九意識。
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首七(第七篇)
下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二七(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