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5 16:56:10幻羽

生活廣角鏡~《社交網站的雙刃劍》




生活廣角鏡~《社交網站的雙刃劍》

熟人網相對于從前流行的網路聊天室,就好比MSN相對於當初的ICQ:不再是在漫無邊際的陌生人海中尋找神秘的知音,而是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在網路世界中進行重建與增強。

 

初上這類網站,一開始得到的歡喜,定是那種“他鄉遇故知”似的興奮。那上面不但有自己的同事、大學同學,而且還能找到當初的同學。“我竟然找到了小學時候的班長!她當媽媽了,女兒長得和她當年幾乎一模一樣!”類似的留言在網站上比比皆是。至於那些你日常就有聯繫的人,熟人網能幫助維持、更新甚至重建那些聯繫。你和你的朋友也許平時沒有太多話好講,在MSN上彼此亮著,但不會聊天,可如果你們都參與了同一個熟人網,一切就會有所不同。我“動一下”你,我向主人你“請安”,我住進你的“房子”,我的“牧馬人車隊”大戰你的“悍馬車隊”??這些小動作的完成只需滑鼠的一次點擊,卻能真真切切地傳遞一份友好,讓即使平日裏關係很淡的普通朋友都能維繫住交情。

 

MSN還有助於疏解、驅散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壓力,這一點在經濟不太景氣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據美國媒體報導,在經濟危機侵襲的幾個月裏,Facebook等社交網站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失去工作的人經常光臨社交網站,期望在那裏找到朋友或者工作,期待重新與老朋友進行聯繫,或者與同命相連的失業人群進行交流。可以說,在經濟蕭條時期,社交網站充當了一種類似於“社會麻醉劑”的角色,就好像是20世紀30年代的電影。在那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失業的人們往往願意花一些錢看電影,在漆黑的影廳和他人的悲喜中暫時忘卻生活的困頓和未來的無望,這一熱潮甚至促成了好萊塢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話說回來,熟人網在給人帶來友情和疏解的同時,也帶來了隱憂。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它會構成對人隱私的侵犯。在這類網站上,人們往往以實名登錄,並且互通消息,上傳照片,吐露心情,無所顧忌,幾乎忘了自己是在公共平臺上。不經意之間,一些純私人的資訊已經大現天下。難怪有人開玩笑說,以前“人肉搜索”,再怎麼也要一兩天;現在,開心網搜一搜就行了!為了保護用戶在自己網站上所發佈資訊的隱私,包括Facebook在內的社交網站都煞費苦心。比如Facebook允許用戶將相冊設為私有,或只與特定人群、小組或用戶分享。可惜的是,利用MSN侵犯隱私權的事件仍然層出不窮,並且愈演愈烈。

 

社交網站會讓人愚笨嗎?受到威脅的還不只是隱私。有觀點認為,社交網站可能會導致人慢慢愚笨。從理論上來說,以六度關係理論為依據的MSN鼓勵人們挖空心思認識新的朋友,無限擴大自己的交際面;然而在實際的網站上,人們卻傾向于把大量時間花在向自己社交圈的朋友公佈那些幾乎毫無意義的日常瑣碎之事上。

 

以開心網為例。該網站最熱門的幾個軟體,恰恰就是最沒有意義的行為:通過頻繁地換車位賺錢購買好車;把生活中的領導買來當奴隸並讓他去挑大糞;參加一些八卦問題的投票;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從我泡了杯茉莉花茶到今天出門差點踩了狗屎...據說,人們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而SNS恰恰是把一切顛倒過來,提倡一種幼稚的、瑣碎的、反理性的生活方式。

 

“我已經受不了開心網了,太無聊,純粹在浪費時間。”有人如此表示,於是他給他在開心網上的全部好友群發了消息,宣佈“我打算從開心網上註銷了!”並且歡迎大家以後用MSN或電郵和他保持聯繫。然而像這樣的人太少了,絕大多數的人表示,開心網讓他們的生活變得繽紛有趣。“我知道有些遊戲挺無聊,但如果不玩,生活豈不是更無聊?”這話非常具有代表性!“不就是玩玩嘛!會有什麼害處?”

 

在美國,對相關問題的考察已經上升到了學術層面。美國埃默里大學鮑爾萊教授最近寫了一本書,書名很長,叫《最愚蠢的一代:數碼時代如何讓美國年輕人變得更蠢,而且威脅到我們的未來!》書中作者對廣大美國的青少年表達了擔憂。他認為,這類人群把大量時間投入虛擬的網路活動,以至於開始喪失安靜地獨坐在房間裏閱讀的能力,他們無法保持足夠的注意力來讀完一本書,甚至無法用心領會一首詩的含義。而不能閱讀的人,最終也將無法思考。

 

具有反諷意味的是,社交網站甚至可能會傷害(而不是促進)友誼!在開心網上,你會很開心地發現自己有上百個“好友”,如果上FacebookMySpace,那不出幾個小時就能“朋友遍天下”,但是這些都很難被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互聯網的友情能像閃電般誕生,也能同樣快地終結。因此,網路可能危及年輕人在真實社會上的社交!他們可能習慣於隨心所欲地喜歡或憎恨某個人,由此拋棄現實社會中真實友情所依賴的考驗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