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6 12:21:16zorawu
【閱讀日本偶像劇】略談二00七夏季幾部日劇
對於閱聽者而言,筆者較為喜歡一部部作品討論,面對偶像劇之作品一多,若果無法得出清晰的論點,那麼寧可略而不談,絕非因著熱門或者各人喜好而草率論之。這就犯了論學的毛病,一旦晉升專業讀者,往往遭來非議便是過於學術化,這點不但受到朋友的批評與責罵,只是一直指命題,便不由自主的轉變角色與身份將自己化身為更專業的讀者來論述淺見。
這種怪異的毛病不得不歸因於長期的學術訓練迸發之症候群,進一步追問讀者為何如此,窮究到底說真的身為讀者之如我也不知為何如此。這或許就是一種職業病吧,慣常的論述與問題思考下,幾乎成為定式,這又往往為友所詬病,正經事不太做,反倒這種通俗文學化的論述卻是熱中無比。
現下二00七年夏季正紅當播的作品,有別於春季作品,春季剛播畢之作品多樣化也顧及到暑假讀者群,不知是否因著假期即將結束,或者整體大和民族關於女性角色的部分覺醒,使得夏季作品幾乎集中討論關於日本女性角色扮演之轉變,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撇開既有的主題性,幾部漫畫改編的家庭、校園生活或推理作品之外,目前播放之作品不管是《花樣少年少女》、《海咪咪VS飛機場》、《兒媳能使鬼推磨》、《間接戀人》、《小螢的青春》等幾乎都涉及女性目前就職與角色扮演之問題;不管年齡層之寬泛,共同的議題幾乎都在日本女性身份認同與角色轉變。竟在夏季即將收假期間竟有如此多作品都為電視台所青睞,可見得日本在文化工業上,鎖定的已經不再是過去專職家庭女性為主收視群,反而是職場上各工作年齡層女性共同關注的焦點。
這要說日本整體意識的轉型,抑或是電視台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將這群就業女性進行收編?反觀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日本本島並無機會成為戰場,因此女性勞動力仍專注於家庭,儘管民智開化女性有機會進入工作職場,但仍採保守的結婚離職的生產勞動狀態。直至全球區域經濟已經概括涵蓋了全世界各個國家,在如何傳統保守的日本大和民族也不免深受影響,那麼連帶著女性的勞動力受到解放,並且有機會與男性公開公平競爭,晉升為菁英之可能。
以《兒媳能使鬼推磨》一齣便可以發現兒媳的設定已經從過往普通上班族,腳本家西荻弓繪將之化身為女社長,以和食進軍國際市場的女強人角色,在此可以見到腳本家的企圖苦心經營,婆上媳下這種基礎關係已經有了鬆動的可能,女性成為保護丈夫的家庭堡壘,不再蟄伏於男性強大的羽翼,而反之成為大地之母般捍衛自己的家庭與婚姻。
那麼其他《海咪咪VS飛機場》、《間接戀人》、《小螢的青春》幾部以粉領族為主的作品更是不遑多讓,針對低階雇員或中階主管之間的互動,與男性在職場上的角力,將可發現日本女性嶄露頭角的可能性。更可以察覺女性角色轉變成為電視台幾部強力收播的重要作品,耐人尋味的是此一指標帶動的無非整體日本女性意識的自覺與議題的延展。儘管《花樣少年少女》是一部流行漫畫改編之作品,然而蘆屋瑞稀(崛北真希)在情感部分並非一味耽溺於被愛的狀態,在介於朋友戀人間的曖昧,瑞稀對於愛情並非如此強烈熱中,反而是身為男性的中津秀一(生田真斗)卻是情愛幻想綿綿不已,這裏要論女性男性對於情感認定的轉變,或者是女性因著經濟能力的轉變,自我意識的強化與肯定,反而角色扮演有了大相逕庭的展現。
這裏論及整個日本電視台的前瞻性,或許在大和民族算是跨了女性物種的一大步,台灣女性閱讀者對於在女性角色受到壓迫此一討論上,較為日本女性解放,也就稱不上強烈關注。這裏要論的並非日本女性覺醒的遲緩,早在一九九六年《長假》早就有了影子,小南對於自身清晰的認定找到人生方向,或者是一九九四年《二十九歲的聖誕節》矢吹典子對於自己遭到貶職外放,甚至尋求自我幸福這種種,女性自身的覺醒已經明顯外現。然而,二00七年的夏季卻是如此集中討論女性身份認同,對於整個日本文化工業實屬難得,女性要能在職場上嶄露頭角在日本以男性為主導就職市場很難有機會一展長才,卻是在二00七年這個季節裏,電視台嗅到了整體日本社會的轉變,開始以此為主要的關注焦點。
這在台灣娛樂市場幾乎是見不太到,女性角色的確立與自我認同幾乎是避而不論,政治、種族等熱門論點幾乎都在每次選舉中被強化,灑狗血多了,反而在台灣戲劇市場演繹過程就顯得沈重起來。
台灣娛樂工業幾乎都將這種弱勢邊緣的論題,將之悲情化,沈重到令人難以卒讀,反而豪門之間的鬥爭,時尚浮華的爭權奪利,成為台灣收視群眾的最愛。若要論台灣的收視群眾膚淺嗎?說來也並非如此,反倒凸顯了台灣對於著重於暫時、表面、虛華、流行的渴求,無法著根的不穩定感,使得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浮躁不安,短暫刺激的感官追求反而更能抒解焦慮感。
若要尋找所謂的深沈的文化根基,台灣這塊土地歷史積累時間不足,土地不夠深厚,都市化過早,非典型化移民容易形成另一種聚落,這股漂流的社群成為中堅力量,主導著台灣文化社會,族群結構鬆散,個人主義過早爛熟,使得台灣在接受各式文化衝擊時,往往茫然無所適從。若要為整個台灣文化工業把脈,或許現在的模式已是積重難返,要如何重新打造,有賴整體娛樂市場的成熟,至於何時?或者遙遙無期,抑或者有人可以殺出一條血路來,創造屬於台灣既具深沈又帶高度娛樂的文化工業,那麼台灣文化工業的曙光方能指日可待。
這種怪異的毛病不得不歸因於長期的學術訓練迸發之症候群,進一步追問讀者為何如此,窮究到底說真的身為讀者之如我也不知為何如此。這或許就是一種職業病吧,慣常的論述與問題思考下,幾乎成為定式,這又往往為友所詬病,正經事不太做,反倒這種通俗文學化的論述卻是熱中無比。
現下二00七年夏季正紅當播的作品,有別於春季作品,春季剛播畢之作品多樣化也顧及到暑假讀者群,不知是否因著假期即將結束,或者整體大和民族關於女性角色的部分覺醒,使得夏季作品幾乎集中討論關於日本女性角色扮演之轉變,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撇開既有的主題性,幾部漫畫改編的家庭、校園生活或推理作品之外,目前播放之作品不管是《花樣少年少女》、《海咪咪VS飛機場》、《兒媳能使鬼推磨》、《間接戀人》、《小螢的青春》等幾乎都涉及女性目前就職與角色扮演之問題;不管年齡層之寬泛,共同的議題幾乎都在日本女性身份認同與角色轉變。竟在夏季即將收假期間竟有如此多作品都為電視台所青睞,可見得日本在文化工業上,鎖定的已經不再是過去專職家庭女性為主收視群,反而是職場上各工作年齡層女性共同關注的焦點。
這要說日本整體意識的轉型,抑或是電視台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將這群就業女性進行收編?反觀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日本本島並無機會成為戰場,因此女性勞動力仍專注於家庭,儘管民智開化女性有機會進入工作職場,但仍採保守的結婚離職的生產勞動狀態。直至全球區域經濟已經概括涵蓋了全世界各個國家,在如何傳統保守的日本大和民族也不免深受影響,那麼連帶著女性的勞動力受到解放,並且有機會與男性公開公平競爭,晉升為菁英之可能。
以《兒媳能使鬼推磨》一齣便可以發現兒媳的設定已經從過往普通上班族,腳本家西荻弓繪將之化身為女社長,以和食進軍國際市場的女強人角色,在此可以見到腳本家的企圖苦心經營,婆上媳下這種基礎關係已經有了鬆動的可能,女性成為保護丈夫的家庭堡壘,不再蟄伏於男性強大的羽翼,而反之成為大地之母般捍衛自己的家庭與婚姻。
那麼其他《海咪咪VS飛機場》、《間接戀人》、《小螢的青春》幾部以粉領族為主的作品更是不遑多讓,針對低階雇員或中階主管之間的互動,與男性在職場上的角力,將可發現日本女性嶄露頭角的可能性。更可以察覺女性角色轉變成為電視台幾部強力收播的重要作品,耐人尋味的是此一指標帶動的無非整體日本女性意識的自覺與議題的延展。儘管《花樣少年少女》是一部流行漫畫改編之作品,然而蘆屋瑞稀(崛北真希)在情感部分並非一味耽溺於被愛的狀態,在介於朋友戀人間的曖昧,瑞稀對於愛情並非如此強烈熱中,反而是身為男性的中津秀一(生田真斗)卻是情愛幻想綿綿不已,這裏要論女性男性對於情感認定的轉變,或者是女性因著經濟能力的轉變,自我意識的強化與肯定,反而角色扮演有了大相逕庭的展現。
這裏論及整個日本電視台的前瞻性,或許在大和民族算是跨了女性物種的一大步,台灣女性閱讀者對於在女性角色受到壓迫此一討論上,較為日本女性解放,也就稱不上強烈關注。這裏要論的並非日本女性覺醒的遲緩,早在一九九六年《長假》早就有了影子,小南對於自身清晰的認定找到人生方向,或者是一九九四年《二十九歲的聖誕節》矢吹典子對於自己遭到貶職外放,甚至尋求自我幸福這種種,女性自身的覺醒已經明顯外現。然而,二00七年的夏季卻是如此集中討論女性身份認同,對於整個日本文化工業實屬難得,女性要能在職場上嶄露頭角在日本以男性為主導就職市場很難有機會一展長才,卻是在二00七年這個季節裏,電視台嗅到了整體日本社會的轉變,開始以此為主要的關注焦點。
這在台灣娛樂市場幾乎是見不太到,女性角色的確立與自我認同幾乎是避而不論,政治、種族等熱門論點幾乎都在每次選舉中被強化,灑狗血多了,反而在台灣戲劇市場演繹過程就顯得沈重起來。
台灣娛樂工業幾乎都將這種弱勢邊緣的論題,將之悲情化,沈重到令人難以卒讀,反而豪門之間的鬥爭,時尚浮華的爭權奪利,成為台灣收視群眾的最愛。若要論台灣的收視群眾膚淺嗎?說來也並非如此,反倒凸顯了台灣對於著重於暫時、表面、虛華、流行的渴求,無法著根的不穩定感,使得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浮躁不安,短暫刺激的感官追求反而更能抒解焦慮感。
若要尋找所謂的深沈的文化根基,台灣這塊土地歷史積累時間不足,土地不夠深厚,都市化過早,非典型化移民容易形成另一種聚落,這股漂流的社群成為中堅力量,主導著台灣文化社會,族群結構鬆散,個人主義過早爛熟,使得台灣在接受各式文化衝擊時,往往茫然無所適從。若要為整個台灣文化工業把脈,或許現在的模式已是積重難返,要如何重新打造,有賴整體娛樂市場的成熟,至於何時?或者遙遙無期,抑或者有人可以殺出一條血路來,創造屬於台灣既具深沈又帶高度娛樂的文化工業,那麼台灣文化工業的曙光方能指日可待。